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贄,漢語二級字 [2]  讀作贄(zhì),本義是指古時初次求見人時所送的禮物、見面禮引申義是持物以求見、贈送。該文字在《左傳·成公十二年》和《孟子》等文獻均有記載。
中文名
拼    音
zhì
部    首
鄭    碼
DQLO
筆畫數
10
筆順編號
1213542534
U
8D3D
GBK
EADE
注    音
ㄓˋ
引    自
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字    義
古代初次拜見尊長所送的禮物:~見(拿着禮物求見)。~敬

詳細註解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圖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圖
贄字骨刻文演變:
zhì
[名]
⑴形聲。從貝,執聲。從貝,與財富有關。本義:古時初次求見人時所送的禮物,見面禮。 同本義 [gift (presented to a senior at one’s first visit)]
交贄往來。——《左傳·成公十二年》
出疆必執質(贄)。——《孟子》
三帛、二生、一死贄。——《虞書
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也;女贄,不過榛粟棗脩,以告虔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撰長書以為贄。——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今男女同贄,是無別也。——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⑵又如:贄幣(見面禮);贄敬(備禮物來拜見,以表示敬重);贄然(站立不動的樣子);贄寶(獻贈的寶物);贄獻(獻贈的禮物);贄禮(見面禮)

詞性變化

zhì
[動]
⑴持物以求見;贈送 [see sb.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gift]。如:贄見
⑵掌握 [hold in one's hand]。如:贄藝(掌握技藝);贄御(執鞭馭車)

常用詞組

贄見zhì jiàn
[make first visit with presents] 執持禮物以求見
贄見禮
劉邦赴鴻門宴時持白璧一雙獻給項王,玉斗一雙獻給范增。這裏的白璧和玉斗就是“贄”。

古籍解釋

廣韻》《集韻》《韻會》𠀤脂利切,音至。《玉篇》執玉帛也。亦作摯。《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禽作六贄,以等諸臣。《釋文》摯,本又作贄。《左傳·莊二十四年》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也。女贄,榛慄棗脩,以告虔也。《類篇》亦作質。
《正韻》支義切,音寘。義同。
《集韻》魚列切,音孽。《類篇》不動貌。
《集韻》陟立切,音縶。義同。通作慹。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