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谷(拼音:gǔ 、yù),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谷”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屬會意字,古字形上部像水流出的樣子,下部像兩山間的夾道或流水道。“谷”的本義指山谷,即兩山間狹長而有出口的地帶或水道。山谷內不便於行走,故又比喻為困境,如:進退維谷。 [3] 
“谷”是漢字部首之一,序號:162。 [6] 
穀物的“谷”本作“穀”,屬形聲字,從禾、㱿(què)聲。“穀”本是莊稼和糧食的總稱,也專指穀子,是一種草本植物。在一些方言中,“谷”也指稻。典籍中“穀”和“谷”常通用。漢字簡化時,用“谷”代替“穀”。 [3]  但僅限用於糧食作物,“穀”用於其他意義(美善、姓氏等)時不宜簡化為“谷”。 [6]  [8] 
中文名
拼    音
gǔ、yù、lù
繁    體
穀(穀物,穀子)
部    首
谷、八、口 [5] 
五    筆
WWKF [1] 
倉    頡
COR [1] 
鄭    碼
OOJ [1] 
筆    順
撇、點、撇、捺、豎、橫折、橫 [5] 
字    級
一級(編號:0798) [2] 
平水韻
入聲一屋(gǔ、lù) [4] 
總筆畫
7+0、2+5、3+4
四角碼
8060₈ [1] 
統一碼
8C37 [1] 
注音字母
ㄍㄨˇ,ㄩˋ,ㄌㄨˋ
筆順編號
3434251
造字法
谷:會意字;穀: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異體字
𠔌、糓、𣫋、𥝻、𥞤、𥡛、𣖫

文字源流

“谷”的意思有“山谷”和“穀物”兩個大類,二詞分別來自不同的兩個字。
【甲組】“谷”字形演變流程圖 【甲組】“谷”字形演變流程圖 [22]
山谷的“谷”,甲骨文作甲組圖1,上部兩個八字重疊,下面是一個口。兩個重疊的“八”像水流的形狀,山谷內少水或無水,故將“水”字省去中間一長畫,保留兩旁四小畫表示小溪流。口表示谷口。金文(甲組圖2)字形與甲骨文相同。小篆(甲組圖4)字形沿襲甲骨文,下面八字變形。漢隸字形沿襲秦篆,字形方塊化。有的隸書將下面的“八”寫成一橫(甲組圖5);楷書又將其寫作“人”。從甲骨文字形來看,“谷”最初義為兩山之間狹長而有出口的地帶。 [22-23] 
兩山之間的狹谷大多有水流淌,於是用為山間的水流或江河的支流。如《道德經》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山谷雖有小水,卻不能行船。這個谷字與川字並列,指大江大河的支流。
山谷在兩山之間,古代又用谷作為兩山之間可以通行的夾道名稱。由於“谷”字具有“深坑、凹陷"的含義,“谷”字的含義進而還可以引申為“深的坑穴”。在中醫學中,“谷”常與“谿”並稱。“谷”也稱“大谷”,“谿”為“小谿”,均指肢體肌肉之間相互接觸的縫隙或凹陷部位,為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處所。
有水流的峽谷,一般源於高山,進去之後,兩邊和前面都已無路可走。“谷”因此引申比喻為“困境”。如《詩經·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進退維谷”一詞中的“谷”是用“山谷、深坑”之義來比喻“困境、窮境”。 [24] 
【乙組】“穀”字形演變流程圖 【乙組】“穀”字形演變流程圖 [25]
穀物的“谷”本作“穀”,是形聲字,從禾、㱿(què)聲。從禾,表示與糧食作物有關;㱿即殼,表示音讀,也表示穀類植物所結穗實上的穀粒有殼甲的意思。“穀”字本是莊稼和糧食的總稱。從“穀”字的“莊稼、糧食”義引申出了“生長、養育、進食、俸祿”等多重含義。
綜上所述,在古代,“谷”字的本義是指山澗的流水以及與之類似的山間的凹陷地貌,主要是屬於地質、地理自然景觀。“穀”則指的是莊稼與糧食,以及引申出來的相關意義。現代漢語中的“稻穀、五穀”其本字都應該是“穀”字,只是簡化後統一寫作“谷”。
將“穀”字寫作“谷”字的簡寫方式自古便有。古人寫“穀”字時偶爾用筆畫簡單又同音的“谷”字代替。《詩經·邶風·穀風》:“習習穀風,以陰以雨。”孔穎達疏:“孫炎曰:‘谷之言穀。穀,生也;穀風者,生長之風。’”在《新語·慎微》中:“棄二親,捐骨肉,絕五穀,廢《詩》《書》。”唐·張悦《祭城隍文》:“庶降福四虻,登我百穀。”這兩處引文中假借“谷”為“穀”,指莊稼和糧食。
“谷”在古時便假借為“穀”字使用,因此將“穀”合併簡化為“谷”有歷史文獻依據,是自古傳承而來的,並非毫無根據的合併簡化。因此在閲讀古書、漢字繁簡轉換時必須要注意它們之間的區別。 [23]  [24]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山間的水流。
stream
《公羊傳·僖公三年》:“無障谷。”
《韓非子·五蠹》:“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遺以水。”

泛指江河的支流。

《老子》:“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墨子·親士》:“是故江河不惡小谷之滿己也,故能大。”

兩山或兩塊高地中間的狹長而有出口的地帶(特別是當中有水道的)。
valley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漾水》:“水出西北天水郡黃盧山腹,歷谷南流。”
晉·司馬彪《贈山濤》詩:“上凌青雲霓,下臨千仞谷。”
蕭軍《八月的鄉村》一:“小溪不大紆曲,伸長在谷底下。”
河谷;山谷;峽谷虛懷若谷
水流會聚的地方。
confluence
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深的空穴。

《易·井卦》:“九二,井谷射鮒。”
王引之《經義述聞·周易上》:“《説文》壑字從谷,谷猶壑也……井中容水之處也。”

中醫學名詞。常與“溪(谿)”並稱。谷指肢體肌肉之間相互接觸的縫隙或凹陷部位,為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處所。
valley
《素問·氣穴論》:“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肉分之間,溪谷之會,以行榮衞,以會大氣……溪谷三百六十五穴會。”
《素問·五藏生成篇》:“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按,“四”當作“三”。

比喻困境。
poor
《詩經·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Gǔ)姓氏用字。



糧食作物(稻、麥、穀子等)的總稱。
grain
《禮記·曲禮下》:“歲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谷。”
《孟子·梁惠王上》:“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百穀;五穀豐登;
特指穀子(粟)。
millet

穀穗;穀草
〈方言〉或稻穀;未脱殼的水稻的籽實。
rice
葉聖陶《多收了三五斗》:“這兩天的價錢是糙米五塊,谷三塊。”

動詞
贍養;養育。

《詩經·小雅·四月》:“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生;生活。

《國語·晉語七》:“若稟命而棄之,是焚谷也;其稟而不材,是谷不成也。”

進食。

《國語·晉語六》:“既退荊師於鄢,將谷。”
戰國·宋玉《高唐賦》:“上成鬱林,公樂聚谷。”

-
見例詞


-
見例詞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7]  《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十一】【谷部】古祿切(gǔ)
(谷)泉出通川為谷。從水半見,出於口。凡谷之屬皆從谷。 [10] 
【卷七】【禾部】古祿切(gǔ)
(穀)續也。百穀之總名。從禾𣪊聲。 [12] 

説文解字注

【卷十一】【谷部】
“(谷)泉出通川為谷”注:《釋水》曰:“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許不言者,許以谿專係之“山豄無所通”也。川者,毌穿通流之水也,兩山之間必有川焉。《詩》“進退維谷”,叚谷為鞫。毛傳曰:“谷,窮也。”即《邶風》傳之“鞫窮”也。
“從水半見,出於口”注:此會意。古祿切。三部,亦音浴。 [9] 
【卷七】【禾部】
篆字下注:此篆依《五經文字》木部正。
“續也”注:穀與粟同義,引伸為善也。《釋詁》毛傳皆曰:“穀,善也。”又《大雅》傳曰:“穀,祿也。”
“百穀之總名也”注:《周禮·太宰》言“九穀”,鄭雲:“黍、稷、稻、粱、麻、大小豆、小麥、苽也。”《膳夫》“食用六穀”,先鄭雲:“稌、黍、稷、粱、麥、苽也。”《疾醫》言“五穀”。鄭曰:“麻、黍、稷、麥、豆也。”《詩》《書》言百穀,種類繁多,約舉兼晐之詞也。惟禾黍為嘉穀。李善引辥君《韓詩章句》曰:“穀類非一,故言百也。”
“從禾,𣪊聲”注:𣪊者,今之殼字。穀必有稃甲,此以形聲包會意也。古祿切,三部。 [11] 

廣韻

古祿切,入屋見 ‖ 谷聲屋部(gǔ)
谷,山谷。亦善也,窮也。又姓,漢有谷永。又欲、鹿二音。
【校釋】周祖謨校勘記:“善,黎本作養,與《唐韻》合。案《老子》‘穀神不死’王弼注云:‘谷,養也。’”
盧谷切,入屋來 ‖ 谷聲屋部(lù)
谷,《漢書·匈奴傳》有谷蠡王。蠡音離。
餘蜀切,入燭以 ‖ 谷聲屋部(yù)
谷,山谷。《爾雅》曰:“水注谿曰谷。”《説文》曰:“泉出通川為谷。”亦虜三字姓,吐谷渾氏。又音穀。
古祿切,入屋見 ‖ 殻聲屋部(gǔ)
穀,五穀也。又生也,祿也,善也。《説文》曰:“續也。百穀之總名。”今經典省作穀,餘從𣪊者並同。古祿切。十七。 [15] 

康熙字典

【酉集中】【谷部】 谷;部外筆畫:0
(gǔ)《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古祿切。音穀。《説文》:泉出通川為谷。從水半見,出於口。《韻會》:兩山閒流水之道也。《爾雅·釋水》:水注谿曰谷。疏:謂山谷中水注入㵎谿也。《易·井卦》:井谷射鮒。注:谿谷出水,從上注下。《公羊傳·僖三年》:桓公曰:無障谷。注: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禮·祭法》:山林、川穀、丘陵,民所取財用也。《老子·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又谷水。《管子·度地篇》:山之溝一有水一無水者,命曰谷水。
又暘谷,日所出處。昧谷。日所入處。《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
又《集韻》:窮也。《詩·大雅》:進退維谷。疏:谷謂山谷、墜谷,是窮困之義。
又《廣韻》:養也。《老子·道德經》:穀神不死。
又《爾雅·釋天》:東風謂之穀風。《詩·邶風》:習習穀風。《詩詁》:風出谷中也。疏:谷之言谷。谷,生也。生長之風也。《前漢·王莽傳》:其夕穀風迅疾。師古曰:即穀風。
又《韻會》:竹溝曰谷。《前漢·律曆志》:黃帝使伶倫取竹之解谷。注:解,脱也。谷,溝也。取竹之無谷節者,一説解谷,崑崙之北谷名也。
又壑谷,窟室也。《左傳·襄三十年》:鄭伯有為窟室夜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注:地室也。
又人足內踝前後一寸陷中,曰然谷穴。《奇經考》:陰蹻之脈,起於跟中足少陽然谷穴之後。
又地名。《春秋·定十年》:公會齊侯於夾谷。杜注:即祝其也。
又郡縣名。《前漢·地理志》:上谷郡,秦置。《魏書·地形志》:谷陽縣,屬𨻰留郡。
又山名。《山海經》: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
又姓。漢有谷永。
又複姓。金有夾谷謝奴。《金·國語姓氏解》:夾谷曰仝。
(yù)又《廣韻》餘蜀切。《集韻》《韻會》俞玉切。並音欲。義與《説文》《爾雅》同。
又姓。北魏有谷渾氏。
又吐谷渾氏。《金壺字考》:音突浴魂。
(lù)又《廣韻》《集韻》《韻會》並盧谷切。音鹿。《史記·匈奴傳》:置左右谷蠡王。注:谷蠡,音鹿離。
又葉乞約切,音卻。《史記·龜筴傳》:有介之蟲,置之谿谷。收牧人民,為之城郭。
又葉魚律切,音聿。《易林》:鹿畏人匿,俱入深谷。命短不長,為虎所得。
《音學五書》:山谷之谷,雖有穀、欲二音,其實欲乃正音。《易》井谷,陸德明一音浴,《書》:暘谷,一音欲,《左傳》南谷中,一音欲,《史記·樊噲傳》橫谷,正義音欲,《貨殖傳》谷量牛馬,索隱音欲,苦縣《老子銘》書穀神作浴神是也。轉平聲則音臾,上聲則音與,去聲則音裕。今人讀谷為谷而加山作峪,乃音裕,非。
考證:“《公羊傳·僖三年》:桓公曰:無障谷。註: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 謹照原文溪改谿。“《左傳·襄三十年》:鄭伯為窟室夜飮,朝者曰,公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註:地室也。”謹照原文鄭伯下增有字。安在改焉在。 [13] 
【午集下】【禾部】 穀;部外筆畫:10
(gǔ)《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古祿切。音谷。《説文》:續也。百穀之總名。從禾,㱿聲。《長箋》:穀有穅秕,故從㱿。《書·洪範》:百穀用成。《禮·月令》:孟秋農乃登谷。《周禮·天官·大宰》:三農生九穀。注:鄭司農雲: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一説九穀無秫大麥,而有粱、苽。又《天官·膳夫》:食用六穀。注:黍、稷、粱、麥、苽、稌。又《天官·疾醫》:五穀養其病。注:麻、黍、稷、麥、豆。《酉陽雜俎》:九穀,黍、稷、稻、粱、三豆、二麥。《爾雅翼》:梁者,黍稷之總名。稻者,溉種之總名。菽者,眾豆之總名。三穀各二十種,為六十,蔬果之屬,助穀各二十種,凡百穀。又《星經》:八穀星,主黍、稷、稻、粱、麻、菽、麥,烏麻,星明則俱熟。
又《爾雅·釋詁》:穀,善也。《書·洪範》:既富方穀。《詩·陳風》:穀旦於差。《禮·曲禮》:自稱曰不穀。注:謙稱。
又生也。《詩·王風》:穀則異室。注:穀,生也。
又《爾雅·釋言》:穀,祿也。《詩·小雅》:俾爾戩穀。注:穀,祿也。
又養也。《詩·小雅》:以穀我士女。《戰國策》:求百姓之飢寒者收穀之。
又孺子曰穀。《荀子·禮論篇》:臧穀猶且羞之。
又國名。《春秋·桓七年》:穀伯綏來朝。注:穀國在南鄉筑陽縣北。
又水名。《周語》:穀洛鬭。
又揚子《方言》:螳螂,齊杞以東謂之馬穀。
又姓。
又穀梁,複姓。
(gòu)又《集韻》居𠋫切。音冓。祿也。《論語》:不至於穀。皇侃讀。
又楚地名。《左傳·僖二十八年》:連穀。陸德明音義:胡木切,音斛。
又與穀同。《前漢·王莽傳》:穀風迅疾,從東北來。
又與告通。《禮·檀弓》:齊穀王姬之喪。注:穀,當為告,聲之譌。
又葉訖力切。《六韜》:紛紛渺渺,好色無極。吾觀其野,草菅勝穀。
又葉工洛切。《詩·小雅》:俶載南畝,播厥百穀。既庭且碩,曾孫是若。
又與㝅同。《左傳·宣四年》: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
《集韻》:或從米作糓。 [1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谷字書寫筆順 谷字書寫筆順
“八”居上半格,短撇和點筆分列豎中線兩側。“人”,居橫中線部位,撇和捺相接於豎中線,罩住“口”。“口”,上寬下窄,在豎中線部位。 [5]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谷、穀
高本漢系統

k
uk
谷、穀
王力系統
k
ɔk
谷、穀
董同龢系統
k
ûk
谷、穀
周法高系統
k
ewk
谷、穀
李方桂系統
k
uk
西漢



東漢



谷、穀


uk
谷、穀


u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屋沃燭覺

ok
谷、穀
北魏後期北齊

uk
谷、穀
齊梁陳北周隋

uk
隋唐
谷、穀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uk
谷、穀
擬音/王力系統

k
uk
谷、穀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uk
谷、穀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uk
谷、穀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uk
谷、穀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o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8-21]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谷、穀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古祿切/音欲/音鹿
kuk
祿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一等
次濁
盧谷切
luk
入聲
三燭

合口呼
三等
次濁
餘蜀切/音谷
0juok
集韻
谷、穀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古祿切
kuk
祿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一等
次濁
盧谷切
luk
入聲
三燭

合口呼
三等
次濁
俞玉切
0iok
禮部韻略


入聲





古祿切



入聲





俞玉切

增韻


入聲





古祿切



入聲





俞玉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魚模



全清

ku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魚模





葉古

洪武正韻
谷、穀

入聲
一屋


全清
古祿切
kuk

入聲
一屋


次濁
餘六切
oyuk

上聲
十九有


次濁
乃後切
nou
分韻撮要

陰入
第六東董凍篤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6-19]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ku
214
上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ku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ku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ku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ku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kuə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kɔ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kuəʔ
2
陰入
吳語
蘇州
koʔ
4
陰入
吳語
温州
ku
323
陰入
湘語
長沙
ku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kəu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kuk
5
陰入
客家話
梅縣
kuk
1
陰入
粵語
廣州
kʊk
5
上陰入
粵語
陽江
kʊk
24
上陰入
閩語(閩南片)
廈門
kɔk
32
陰入
閩語(閩南片)
潮州
kok
21
陰入
閩語(閩東片)
福州
kouʔ
23
陰入
閩語(閩北片)
建甌
ku
24
陰入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26]  、漢典 [18]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8-14]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13]
  • 3.    黨懷興,王輝主編.漢字基礎與常見使用問題辨析[M]: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9.01:152
  • 4.    平水韻 一屋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6-13]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13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466;470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6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504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320;4157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4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884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610
  • 11.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102
  • 12.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63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165
  • 1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819
  • 15.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449;451;462
  • 16.    谷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1-06-16]
  • 17.    穀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1-06-16]
  • 18.    谷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6-16]
  • 19.    穀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6-16]
  • 20.    谷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6-16]
  • 21.    穀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6-16]
  • 2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019
  • 23.    何金松編著.天地寫真[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03:204-205
  • 24.    黨懷興,王輝主編.漢字基礎與常見使用問題辨析[M]: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9.01:151-152
  • 25.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39
  • 2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