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飛麟

鎖定
謝飛麟(1867—1923),名震,號顯雷,別號俠佛。嵊縣(今嵊州市)人。幼入私塾,喜拳擊。17歲即設館教學。1887年入杭州崇文書院求學,27歲入縣學,35歲補廩入貢。1901年冬擬入浙江武備學堂學習軍事,被童亦韓、何閬仙等人邀往紹興東湖通藝學堂任教,傳播民主革命思想。1904年與竺紹康、王金髮等創設 “大同學社“,鼓吹民族革命思想。1906年出任紹興東湖通藝學堂監督。後加入光復會,參與秋瑾和徐錫麟策劃皖浙起義。秋瑾遇害後避往上海,入理科專門學校,研究製造炸彈。加入同盟會後,與陳其美、姚勇忱等從事反清活動。1909年出任上海《女報》主筆。1911年參與杭州光復秘密策劃。杭州光復後婉拒浙江都督府總務科長,隨王金髮前往紹興,任軍政分府總參議兼秘書長及部隊參謀長,主持軍政分府日常工作。二次革命中潛回家鄉,召集會黨舊部,打出反袁旗幟,自任浙東護國討袁軍總司令。袁世凱死後,他繼續反對軍閥割據,主張廢督裁兵,實行地方自治。1923年2月15日被浙江督軍盧永祥殺害在杭州陸軍監獄。國民政府明令表彰謝飛麟為 “浙江民黨先覺者”。著有《先烈謝震遺著》 。 [3]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謝飛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67年
逝世日期
1923年
出生地
浙江嵊縣

目錄

謝飛麟人物生平

謝飛麟出生於1867年,他出身詩書世家卻厭惡“之乎者也”,6歲時,被父親送入私塾裏接受着傳統四書五經的薰陶,然而天性活躍的他卻喜歡練習拳技,只要見到有人練拳便會偷偷地學習。 [2] 
謝飛麟35歲補稟入貢後,終因不願繼續追求功名,便在杭州設教館,與葉季衍、虞青士、景毓華等結“西泠吟社”並向著名拳術家俞渭濱學習技擊。1901年,他本想進浙江武備學堂學習軍事,但被童亦韓、何閬仙邀往紹興東湖通藝學堂任教席。這時他開始自學日文及體操,常在講學時傳播民族革命思想。 [2] 
受近代思想家宋恕“世界大同”之旨的影響,1904年與竺紹康、王金髮、周志由、胡士俊等數十人組織大同學社,表面上是學術團體,實際上是進步人士的秘密組織。他們積極宣傳革命思想,聯絡各地革命黨人,謀劃舉事。1905年,謝飛麟邀集同志創辦愛華女子學校,提倡女子教育,開浙東女子教育先河。1906年赴紹興擔任東湖通藝學校校長,期間與大通學堂秋瑾以及同鄉姚麟、竺紹康王金髮等人密切交往,密謀舉義。皖浙起義失敗後,避難上海。武昌起義成功後,參與光復杭州之役。後辭浙江都督府總務科長職,隨王金髮前往紹興,任紹興軍政分府總參議兼秘書長,承擔軍政要務。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後,軍政分府被迫撤銷,謝飛麟赴上海。 [1] 
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遇刺,王金髮黃興陳其美之囑,參與緝兇,迅速破案,捕獲兇手,查明幕後元兇是袁世凱。謝飛麟在上海醫院裏抱病起草討袁檄文,由王金髮送交孫中山、黃興,並和王金髮首舉反袁大旗。謝飛麟針對當時調和輿論,尖鋭地抨擊道:“吾黨一誤於漢陽稍挫而遽議和,再誤於希統一之美名而即釋兵權。今宋公生命已被斷送,且證據確鑿如此,猶惑於調和之説,虛與委蛇,豈斷送宋公一人為不足,必欲三誤以斷送我黨中無數之生命,並斷送我中華民國乎!”評論中肯,立場堅定。而後毅然回到紹興,組織武裝革命。 [1] 
1913年4月26日,袁世凱向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團簽訂借款合約,借款未經現任國會批准屬非法。5月初,國民黨員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電反對袁世凱賣國貸款。黎元洪居中斡旋,希望化解北京與革命黨之爭。6月,袁世凱免除李烈鈞、胡漢民、柏文蔚三人的都督職務。之後袁世凱派北洋軍第六師李純部進入江西。7月,江西都督李烈鈞通電討袁,在湖口召集舊部成立討袁軍總司令部,正式宣佈江西獨立,二次革命正式爆發。時王金髮在上海就任浙江駐滬討袁軍司令,謝飛麟在紹興、嵊縣組織舊部,以馬逢伯、陳楚青兩部為主力,呂衡、盛鍾彥、胡士俊、王炯武、張劍耀、張志南、王鑑庭、錢竹安、王潛庵等為骨幹,同時在嵊縣三界、馬仁村起事,均遭失利。9月1日張勳武衞前軍攻克南京。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相繼流亡日本。 [1] 
二次革命失利後,各地義軍先後偃旗息鼓,而王金髮、謝飛麟仍堅持反袁活動。袁世凱帝制議起,嵊縣誌士反袁活動更為激烈。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等在雲南發難討袁後,謝飛麟積極響應。反袁行動得到王曉籟、趙佩雄、陳邦達、辛素貞、張淡煙及王金髮之母徐珍梅等人籌集款項,在上海集合同志購買軍械、準備在浙東大舉,計劃寧、紹、台、處共同發難,秘密策應,攻打杭州。擬在平定浙江後,出師北伐。在各方面佈置就緒後,謝飛麟在1916年3月同陳成、陳松鶴等自滬經寧波返紹,以“前在寧、紹解散之舊部”為主體組織討袁軍。原計劃在紹興首先發難,故在離紹興城三十餘里的孫端塘灣統捐局作為臨時指揮機關,謝飛麟在其中“草檄擬電,發號施令”,另一方面,派陳成赴滬,與曾任松江分府都督的革命黨人鈕永建聯繫,請求援助出發北伐。當時,同志甚眾,童濟時、趙佩雄、王炯武、張淡煙、胡士俊等人均參加謀劃。 [1] 
時浙江都督屈映光對謝飛麟多方威脅利誘。後因有人告密,屈映光密令駐紹部隊襲擊塘灣臨時指揮機關,謝飛麟在部下、同志的掩護下艱難脱險,兼程趕回嵊縣。回嵊後,與馬逢伯、胡士俊、王潛庵、張文農、周岱僧、周志由、陳松鶴、錢寵一、陳志賡、童濟時、王炯武等人輾轉於寧、紹、台、嵊等地,聯絡部署軍事活動,並被推為浙東護國討袁軍總司令,設司令部於嵊縣東鄉清隱寺,聚集民軍達三千人。 [1]  謝飛麟在清隱寺組織民軍,居間贊襄的有胡士俊、王炯武等人,又因餉糈接濟困難,部隊未能全部結集。謝飛麟一面致書浙江都督屈映光,痛斥其依附袁逆,首鼠兩端;一面致書全浙軍警政學商報各界及團體志士,表示“願率敢死士為諸君子前驅,不倒屈不休,不倒袁不休,雖敗雖死不休”的堅決態度。但不久,屈映光倒台,革命黨人呂公望出任浙江督軍兼省長,重新宣佈浙江獨立,加入護國運動。在浙江省政局已變的情況下,謝飛麟仍認為“袁世凱一日不死,吾等責任一日未完”。 [1] 
1916年,黃郛、殷鑄夫、張羣等人在上海組織浙江都督府駐滬代表機關,聯絡西南各省,舉倒袁大計。謝飛麟派陳志賡前往滬、杭聯絡,不料在此期間,清隱寺司令部遭到嵊縣知事牛蔭麟、駐嵊防營管帶王鶴臣乘謝飛麟率部外出時帶兵突然襲擊清隱寺司令部。當時清隱寺只有數十人,數人被殺,秘書錢竹安被捕,押解嵊城肩掛被殺同志首級示眾。胡士俊賴當地人引導,匿於地窯中,餓兩晝夜,倖免於難。 [1]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死。浙江護國軍政府電令謝飛麟遣散所部赴滬。在這種情況下,謝飛麟只好“善言散所部”而到上海。謝飛麟在倒屈討袁鬥爭中幾次遇險,艱苦備嚐,“殆較二次革命尤甚”。雖屢遭失敗,仍矢志不渝,直至袁世凱死後才停止軍事活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