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詠桃花廟句

鎖定
“詠桃花廟句”是清代高鶚創作的對句。
作品名稱
詠桃花廟句
作    者
高鶚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文學體裁
對句

詠桃花廟句作品原文

千古艱難惟一死,
傷心豈獨息夫人!(1)息夫人:息媯春秋息國諸侯的夫人,楚國滅息國後,被楚文王擄為妾,生下兩個兒子,但總不與楚王講話。問她什麼緣故,她説:“一個女子嫁了兩個丈夫,只差一死,還有什麼可説的呢?”息夫人事始載於《左傳》,漢代劉向列女傳》中則把她寫成一個“守節而死”的烈女。歷來詩人多有題詠。因後人又稱她為桃花夫人,所以息夫人廟又稱桃花廟。 [1] 

詠桃花廟句作品賞析

《紅樓夢》八十回以後為續補文字,非曹雪芹所作。小説中,賈寶玉出家後,襲人嫁了蔣玉菡。續作者借鄧漢儀這兩句詩來譏評她。鄧漢儀,字孝威,泰州人,生活在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這兩句詩原本出自他的《題息夫人廟》詩:“楚宮慵掃黛眉新,只自無言對暮春。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桃花廟,即息夫人廟。
襲人原應在賈寶玉貧困之前就出嫁的,續作把她改為在賈寶玉出家之後才嫁給蔣玉菡,又用這兩句詩對她未能死節表示遺憾,説什麼“義夫節婦,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委得的。此襲人所以在‘又副冊’也。”其實,襲人的可譏議全在於她是一個津津樂道地讚賞美妙的家僕生活並對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盡的十足奴才,而不在於她沒有為賈寶玉終身守活寡,或者像續書作者所希望的那樣去上吊投井,以一死來換取“烈婦”的名節。續書者從封建“貞烈觀”出發的譏貶是根本不足取的,説這便是襲人入“又副冊”的原因也完全是對曹雪芹本意的曲解。晴雯也在“又副冊”,而王熙鳳卻在“正冊”,這並不是從她們品行道德上的高下來劃分的。 [1] 

詠桃花廟句小説作者簡介

高鶚(約1738~約1815),清代文學家。字蘭墅,一字雲士。因酷愛小説《紅樓夢》,別號“紅樓外史”。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祖籍鐵嶺(今屬遼寧),先世在清初即寓居北京。少年時喜好冶遊,中年一度在外課館。他熟諳經史,工於八股文,對詩詞、小説、戲曲、繪畫及金石之學十分通曉。詩宗盛唐,詞風近於花間派,寫文章“辭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誠”,強調以意為主。他熱衷仕進,累試不第,1795年(乾隆六十年)始中進士。歷任內閣中書、內閣侍讀等職,在任時以“操守謹、政事勤、才具長”見稱。晚年家貧官冷,兩袖清風,雖然著作很多,卻多未及問世就去世了。一般認為,長篇小説《紅樓夢》的後四十回是高鶚所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