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詠史

(王粲詩作)

鎖定
《詠史》是魏晉王粲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是王粲詠懷子車三兄弟的詩作。
作品名稱
詠史
作    者
王粲
創作年代
魏晉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詠史作品全文

自古無殉死,達人共所知。 [1] 
秦穆殺三良,惜哉空爾為。
結髮事明君,受恩良不訾。
臨歿要之死,焉得不相隨?
妻子當門泣,兄弟哭路垂。
臨穴呼蒼天,涕下如綆縻。
人生各有志,終不為此移。
同知埋身劇,心亦有所施。
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
黃鳥作悲詩,至今聲不虧。

詠史作品賞析

《詠史》的開篇,便明確指出:自古以來所有有識之士都是鄙棄殉葬制度的,秦穆公以三良為自己殉死只給後人帶來了無窮的遺憾。王粲不寫“三良殉秦穆”,而寫“秦穆殺三良”,強調了個“殺”字。殺了之後,於自己無益,於人有害,於事無補,指落得個“空爾為”!接下來,作者通過兩相對照的描寫,一方面是死者知恩報主,視死如歸的坦蕩胸懷,另一方面是死者家屬呼天搶地的悲哀場面。忠心事主,本應受到君主的恩賜,可事實上得到的是滅頂之災。
王粲的這首詩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熱烈地讚揚子車三兄弟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高尚氣概。作者指出子車兄弟有自己的明確志向:“人生各有志”,不論處境如何,總要堅持自己的追求:“心亦有所施”。那麼他們的志向與追求是什麼呢?就是忠君報主。所以作者熱烈地讚美他們“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這種描寫和刻畫凸顯了三良的形象,使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與詩人主觀情志的表達產生了良性互動,詩人的情感也因此更為豐富和複雜,詩中的詩性成分得到了加強,可以説是詠史詩發展史上一個比較大的進步。

詠史作者簡介

王粲 王粲
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初依劉表,後歸曹操,官至魏國侍中。他以詩賦見長,多悲涼情調。 粲博學多識,尤長於詩賦創作。他出身高門士族,但遭逢亂世,對人民疾苦有一定感受。其作品感時傷亂,深沉真摯,慷慨悽愴,剛健樸實。輯有集11卷,均已散佚。現存詩20餘首,文40餘篇,有明人輯本《王侍中集》傳世。
參考資料
  • 1.    呂晴飛等.《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90-1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