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彬

(老紅軍、蘭州軍區炮兵司令部參謀長)

鎖定
許彬,原名竇銀魁,男,漢族,山西臨汾人,1921年12月出生,1936年11月參加紅軍,1939年5月入黨,1983年離休,原蘭州軍區炮兵司令部參謀長。歷任隊長、協理員、團參謀、參謀長、團長、副師長、師參謀長、支隊司令員兼政委、蘭州軍區炮兵司令部參謀長等職。先後參加了宜瓦、澄合、荔北、扶眉、蘭州、西藏平叛、中印反擊戰等戰役戰鬥。 [1-2] 
中文名
許彬
別    名
竇銀魁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1年12月
出生地
山西臨汾

許彬人物生平

許彬,山西臨汾人,1921年12月出生。
在小學讀書時深受愛國進步教師和北平12·9抗日愛國學生運動影響。
1936年參加了犧盟會,並被任命泊莊村抗日兒童宣傳隊隊長,進行抗日救國活動。
1938年春被派往犧盟會鄉寧中心襄陵縣三區犧盟會任協助員,並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參加共產黨,常在南辛店、南北許,北賈村一帶進行抗日救亡羣眾工作。
1939年7月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調往陝甘邊區385旅警備五團任偵察參謀、作戰參謀、團參謀長,一直在大西北工作,任過陸軍11師炮兵團長、副師長,師參謀長,1962年參加中印邊界自衞反擊戰。甘南平叛中任夏河麻當許彬支隊司令員兼政委,西藏軍區炮兵部副部長,蘭州軍區作戰部副部長、蘭州軍區炮兵司令部參謀長。
1984年8月副軍職離休。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1962年晉升上校軍銜。1955年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 

許彬主要事蹟

許彬參加“犧盟會“

1936年,15歲的竇銀魁參加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進行抗日活動。1943年初分配到延安中央軍委二局二處二科,做情報工作,為了工作需要,改名許彬。
在抗日戰爭中,許彬所在的部隊奉命擔負 “保衞邊區”、“保衞黨中央”的西線反頑鬥爭,在隴東的西華池、驛馬關、孟壩、三岔到甜水堡一帶,一邊駐訓,一邊生產,開展大練兵,為保衞陝甘寧抗日根據地和黨中央的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許彬保衞延安 轉戰西北

1947年3月,胡宗南軍隊佔領延安後,在黨中央、毛主席和彭德懷司令員的指揮下,許彬所在的警三旅轉戰關中,開展了保衞延安的敵後游擊戰,相繼攻克耀縣韓城宜川等縣城,殲滅大量敵人,有力地支援了陝北戰場。1948年,我軍轉入戰略反攻,警備第三旅第五團改編為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第四軍十一師三十一團,許彬被任命為團參謀長。在著名的宜瓦戰役扶眉戰役隴東戰役蘭州戰役中,他作為第一線指揮所的領導成員,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冒着槍林彈雨深入敵後開展偵察,協助團首長下決心、制訂作戰方案,浴血奮戰,直到大西北乃至全國解放。 [2] 

許彬沈家嶺戰鬥

在許彬的戎馬生涯中,解放蘭州攻克沈家嶺的戰鬥,是一場刻骨銘心的拼死硬仗。許彬戎馬一生,先後參加打了34仗,負傷4次,難以忘記的是解放蘭州血戰沈家嶺。沈家嶺山勢陡峭,是一道南低北高、呈葫蘆狀的山樑,是馬家軍固守蘭州、控制黃河鐵橋的一道天然屏障。敵人把沈家嶺的山坡兩邊削成幾條兩三丈高的絕壁,絕壁上挖有好幾道塹壕,塹壕前布有鐵絲網和大量地雷,每隔二三十米還有明碉、暗堡和塹壕相連,易守難攻。
1949年8月中旬,經過千里奔襲,第一野戰軍主力逼近西北重鎮蘭州,十一師奉命攻佔蘭州城西南的沈家嶺,由31團擔任主攻,許彬任西北野戰軍第4軍11師31團參謀長。該團主攻蘭州城防鎖匙沈家嶺,二營、一營突擊隊在炮火掩護下,逐點攻佔馬步芳馬繼援重兵把守的陣地。馬繼援叫囂要讓西路軍故事在蘭州城下重演。敵我反覆爭奪塹壕,敵軍騎兵、步兵、工兵,敢死隊、督戰隊、阿訇作法念經,反衝擊,偷襲指揮所都用上了,沈家嶺上硝煙瀰漫、戰火沖天,反覆廝殺。
沈家嶺攻堅戰,許彬所在師與敵鏖戰14個小時,打退敵人排、連、營大小反撲30餘次,殲敵3300多人,俘虜500多人。但部隊也付出巨大代價,30團政委李錫貴、31團團長王學禮、32團副團長馬克忠、31團三營營長徐懷義等同志壯烈犧牲,一千多名指戰員負傷,400多名指戰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戰鬥結束後,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對沈家嶺戰鬥的勝利給予高度評價:“沈家嶺攻堅戰打開蘭州鎖鑰,四軍再立新功。蘭州城的解放是烈士們的鮮血換來的,永遠不要忘記他們。” 1950年,許彬代表31團出席第一野戰軍暨西北軍區戰鬥英雄大會,31團被授予‘戰鬥英雄團’稱號,許彬獲得了戰鬥英雄獎章。 [2]  [3-4] 

許彬參加中印邊境自衞反擊戰

1962年,許彬任十一師炮兵司令員,參加了中印邊境自衞反擊戰
8月初,許彬帶領十一師炮兵部隊精簡整編後編余的4個營部和4個炮兵連,從甘肅敦煌出發,進藏集結歸建。抵達拉薩後,奉軍區命令編成十一師臨時炮兵營,前往山南地區達旺南側的西藏軍區中印邊境反擊作戰前線指揮部接受任務。許彬帶炮兵營攜日造92步兵炮,美造107重迫擊炮,從藏南棒山口出發,翻越喜馬拉雅山。戰士們把火炮拆卸,用木槓抬着炮管,揹着炮盤,一人一發,揹着炮彈,走亂石路、冰坡路、棧道,爬階梯路、懸崖路,揹着7天干糧只吃了4天。戰士們忍飢挨餓,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翻越海拔四五千米以上的雪山五座、峻嶺七座,行程250多公里,深入敵後180多公里,經過7天5夜的強行軍,於11月17日到達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南麓(麥克馬洪線以南)的指定地域,出敵不意切斷了德讓宗邦迪拉之間的公路,堵住了印軍的退路,打得印軍措手不及。
1963年,許彬任西藏軍區司令部炮兵部副部長。1965年從西藏返回內地後,先後擔任蘭州軍區司令部作戰部副部長、蘭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司令部副參謀長,蘭州軍區炮兵司令部副參謀長、顧問、參謀長,1983年離休。  
在戎馬一生中,許彬先後參加戰鬥34次,負傷4次,身上至今還留着兩塊彈片和一處子彈貫通傷,被定為七級戰殘軍人,1987年榮獲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 

許彬晚年生活

許彬離休後,始終保持着軍人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保持老紅軍、老八路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關心部隊現代化建設。他還參加過西安老戰士大學的學習,堅持活到老學到老,老有所為。心存大愛,在給災區捐款活動中,他慷慨大方,累計捐款萬餘元。許彬雖然個頭不高,但他腰板硬朗,嗓音洪亮,愛憎分明。91歲時,每天仍堅持晨練、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生活起居極有規律。 [2] 
參考資料
  • 1.    《關愛中國最後的老紅軍——戰鬥英雄許彬》,《民族日報》,2012年4月26日。
  • 2.    《扛着火炮翻越世界屋脊》,《西安日報》,2012年12月24日。
  • 3.    宋紹明著:《彭德懷智殲馬家軍》,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第123頁。
  • 4.    劉立波著:《1946-1950國共生死決戰全紀錄——血拼蘭州》,長城出版社,2011年,第2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