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繼援

(青海軍閥馬步芳長子)

鎖定
馬繼援(1921-2012),字少香,經名努日,原籍甘肅河州(今臨夏),1921年1月18日生於青海湟中,回族馬步芳獨子。12歲入青海回教促進會小學,後入崑崙中學學習。1938年在其父馬步芳部任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參謀長。1939年任82軍獨立騎兵第三旅旅長。同年4月28日任青海省參議會秘書長。1940年6月14日任青海省政府委員。1941年升任第82軍副軍長,同年兼任中國國民黨青海省黨部委員及三民主義青年團青海支團部幹事長。1943年升任第82軍軍長。1944年赴重慶,入中央訓練團黨政班和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第一期受訓。後任中國國民黨青海省黨部副主任委員。1946年任整編第82師師長,率部赴隴東參加內戰。1949年7月升任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8月擔任守衞蘭州的總指揮,蘭州戰役失敗後,9月2日乘飛機途經重慶逃往廣州,年底隨父去埃及。後去台灣,曾結業於“三軍聯合參謀大學”第三期、“國防研究院”第五期,並被增補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69年任中國國民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黨務顧問。 後以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中將參軍退役。著有《我的軍事思想》。 [1-2] 
中文名
馬繼援
別    名
馬少香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籍    貫
甘肅河州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2012年
出生地
青海湟中

馬繼援人物生平

馬繼援早年經歷

馬繼援,生於1921年1月18日,甘肅河州(今臨夏)人,字少香。作為青海軍閥馬步芳的繼承人,馬步芳是極其注重培養這個兒子的。當馬繼援到了可以接受啓蒙教育的時候,馬步芳就重金聘請名師施教。12歲時,馬繼援又被送入為回族子弟專設的青海省回族促進會附設第一中學繼續學業。 [2] 
由於附中只設有初中教育,學生畢業後要麼選擇謀生,要麼升入其他設有高中部的學校繼續學業。馬步芳不願意讓兒子進入漢人的學校,乾脆在1936年馬繼援即將畢業的時候出資延請名師,在附中內增設了高中部,並將校名變更為“青海回教教育促進會立高級中學”,以便讓馬繼援能繼續在這所學校裏學習。 [2] 
為了培養兒子的繼承人資格,馬步芳又在這所高中內增加了軍事課程,對學生講授《步兵操典》及其他軍事知識,這使馬繼援有了成為一名軍人的基礎。此外,馬步芳為了培養兒子在軍隊中的資歷,還向南京的軍政部報請任命馬繼援為青海省南部警備司令部的上校參謀長。 [2] 
馬繼援名為參謀長,但實際上只是掛名,他本人還是在高中裏繼續學業。但如此與理不符的任命,在中央兼顧與地方軍閥關係的準則下,竟然得到了批准,並且正式授予馬繼援以陸軍步兵少尉的官位。這位既沒有經歷過行伍鍛鍊、也沒有接受過軍校培訓的高中生,就這樣成了國家軍隊中的一名官位為少尉、職銜為上校的現役軍官,實在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奇聞。後來馬步芳保送兒子進入位於洛陽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官訓練班學習,這才算是給馬繼援補上了一個軍校學歷。 [2] 

馬繼援軍旅生涯

1937年7月,馬繼援在抗戰全面爆發的時候畢業了。他的第一個正式軍職是自然是前往那個已經掛名兩年的青海省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向他的老爸——兼任警備司令的馬步芳報道。一年後,馬步芳成立了一個軍官訓練團,調馬繼援擔任這個訓練團第1期的第2大隊上校大隊長。馬步芳此舉,顯然是為兒子培養他自己應有的團隊,馬繼援自然清楚老爸的意圖,也就在第2大隊中挑選人才,以期在今後的戎馬生涯中,以這層師生關係來鞏固並壯大自己的團體。 [2] 
到了1939年,馬繼援已經有了參謀經歷和教官經歷了,那麼接下來一步就是完善他的隊職經歷。為此,馬步芳在第82軍中私自成立了一個騎兵第3旅,並且任命馬繼援為該旅少將旅長。然而,騎兵第3旅全旅上下不到50人,這僅僅是他用來完善兒子履歷的一道“手續”而已,畢竟在不久的將來,馬步芳賴以起家的部隊——第82軍的指揮權,是要交給這個寶貝兒子的。而任命一名軍長,必須要經過軍政部的批准,這可不是馬步芳能説了算的。那麼馬繼援的履歷越好看,接任第82軍軍長的可能性自然就更大了。 [2-3] 
1941年3月,馬繼援升任第82軍少將副軍長。當時軍長的職務雖然還是由馬步芳兼任,但實際上馬爸爸已經專注於第40集團軍整體的指揮事宜,至於82軍事務,若非特大事件,概由兒子來管。於是在1943年3月,馬繼援又當上了82軍代理軍長,又過了一年,即1944年3月11日,馬繼援經過軍政部的批准,正式接掌第82軍。子承父業,算是名正言順了。 [2-3] 
馬步芳培養兒子在軍界基礎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安排起兒子的政治前途。1939年4月,在青海省參議會的選舉中,馬步芳動用權力和關係,成功讓馬繼援當選為參議會的秘書長,此後又以青海省政府主席的權力,增補馬繼援為省府委員。不僅如此,中央在青海成立的三青團青海支團,也在馬步芳的干涉之下,使馬繼援進入了幹事會,並最終在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讓兒子當上了幹事長。就這樣,馬繼援在1945年抗戰勝利之時,已經成為了一名黨政軍三界的多面手了。 [2] 
內戰爆發之初,馬繼援奉命指揮第82軍(當時稱整編第82師)對隴東地區的解放軍發起進攻。由於馬繼援從來沒有指揮過作戰,軍中那些一輩子撕殺的老將都不相信這位初出茅廬且未經實戰的“小太子”能有什麼好水平。但馬繼援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確實是一名合格的指揮官。他在指揮作戰時頭腦清晰,且下令果斷,充分利用騎兵的機動以及熟悉地形的優點,只經過20多天的作戰,就將隴東地區的解放軍壓迫到子午嶺山區,穩定了隴東局勢。 [2] 
馬繼援暫時的勝利,對於隴東地區的戰局起着很大作用,但是對於西北的整體戰局而言,卻顯得微不足道。在經過三年的僵持戰後,解放軍由被動轉為主動,對西北地區發動反攻。對此,馬繼援只得率82軍退回老巢蘭州,另外尋求戰機。不過馬繼援這輩子都沒有翻盤的機會了,在西北解放軍壓倒性優勢的攻擊下,胡宗南的主力敗退到西南去了,西北地區除了新疆駐軍之外,只剩下些殘兵敗將,只能看幾路馬家軍們如何行動了。 [3] 
對於是戰是和,馬繼援是極力主戰的。這一方面固然和他不能接受共產主義有關,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同解放軍結有血仇。在馬家父子的一致主戰下,馬步芳這一系的部隊,全都走上了滅亡之路。1949年8月,代理西北軍政長官的馬步芳把西北部隊的軍權盡數交給兒子馬繼援來指揮,他希望能依靠兒子的才能扭轉戰局。但這時候的馬繼援已明顯力不從心,在經過蘭州一役後,馬家軍精鋭損失殆盡。馬繼援見已無法挽回局勢,只得遵父命乘坐飛機撤往廣州,後又移居埃及。而這時候的82軍,已經全部覆滅,化作了歷史的一抹塵埃。 [3] 

馬繼援晚年經歷

從1951年開始,馬繼援以軍人的身份前往台灣報到,隨後被防務部門送入“三軍聯合大學”第三期學習,繼入“國防研究院”第五期深造,後以“總統府”參軍處中將參軍的身份退出現役。此後馬繼援又決定移居沙特阿拉伯的麥加,打算安度晚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他還出面捐過善款,以支援災區人民。 [3]  2012年2月27日,馬繼援在吉達病逝。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