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學禮

(原一野第2兵團第4軍11師31團團長)

鎖定
王學禮(1916~1949),陝西神木人。192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初為陝北遊擊三支隊戰士。後任紅二十七軍八十四師紅一團少年先鋒隊指導員、紅十五軍團八十一師二四一團二營教導員。1937年4月,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學習,先後任八路軍一二〇師警備六團政治處主任、警備一團組織股長、警三旅二營教導員、新一旅二團政治處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司令部炮兵營政治委員、警三旅五團長兼政治委員。參加大小戰鬥100多次,屢建功勳。1949年8月25日,參加蘭州戰役時,任解放軍一野四軍十一師三十一團團長,率部攻佔了蘭州三大主陣地之一的沈家嶺,雙方為爭奪陣地,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敵人炮擊時,彈片穿透腰部,當即犧牲。他指揮的三十一團被西北軍區和二兵團授予“勇猛頑強”、“真正頑強”的英雄團稱號,同時追授他“人民英雄"稱號。 [3] 
關於出生年份,一説為1917年。 [4] 
中文名
王學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陝西省神木縣王家莊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1949年8月25日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性    別

王學禮人物生平

王學禮(1916—1949),陝西省神木縣人,中共黨員。1931年15歲參加革命工作,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隊。先後在陝北紅軍第3支隊、紅27軍84師1團、八路軍120師警衞團、陝甘晉綏聯防軍警備第5旅3團等部隊任少年先鋒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團長等職,參加大小戰鬥100餘次,3次負傷,多次榮立戰功。1949年8月蘭州戰役中,他任解放軍第一野戰軍2兵團4軍11師31團團長。
1949年8月蘭州戰役中,王學禮任解放軍第一野戰軍2兵團4軍11師31團團長。蘭州戰役開始後,上級把奪取沈家嶺的主攻任務交給了31團。沈家嶺位於蘭州城區西南面,地勢險要,有“蘭州鎖鑰”之稱,攻佔這個高地對蘭州戰役的勝利將產生決定性影響。沈家嶺守敵為馬步芳精鋭部隊190師。敵人在山上設置了3道防線,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居高臨下,憑險固守。因此,31團的攻佔是一場攻堅戰,任務非常艱鉅。接受任務後,王學禮便反覆觀察地形,精心部署兵力,又召開營以上幹部會議,認真討論了各營連的作戰任務和攻堅戰術。經過幾天的準備和外圍戰鬥,該團佔據了進攻出發陣地。
8月25日拂曉,總攻開始了。解放軍第4軍數十門大炮齊發,沈家嶺山頭火光閃閃,濃煙滾滾,彈片橫飛,大地被震得顫抖,敵人的碉堡一個個飛上了天。在漫天的硝煙中,王學禮指揮部隊迅速向敵人衝擊,連續突破了敵人的兩道防線。在向主峯攻擊中,部隊受到敵人特別頑強的抵抗。王學禮用望遠鏡觀察戰鬥進展情況,發現12營傷亡嚴重,剩下的戰鬥人員已經不多,便命令第3營投入戰鬥。3營衝上陣地後,一陣猛烈地射擊、投彈,打得敵人死的死、傷的傷,遂很快攻上了第3道防線。這時,敵人用汽車運來大批後備部隊,整營整連地輪番反撲,企圖奪回失去的陣地,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王學禮向前沿陣地要通電話,鼓勵大家説:“兩軍相逢勇者勝,堅決頂住敵人,勝利就是我們的。”在戰鬥進行的關鍵時刻。他又調集4挺機槍並親自帶領衝上陣地,一陣猛掃,像割麥子一樣打倒敵人一大片。緊接着,勇士們打開刺刀,衝上去和敵人展開肉搏戰。經過拉鋸似地反覆爭奪,陣地上佈滿了敵人的屍體,31團終於牢牢地守住了陣地。此時,全團傷亡很大,已不滿300人,營連幹部絕大部分傷亡,而敵人的反攻還在繼續。王學禮當即組織團機關幹部投入戰鬥,並對部隊重新進行戰鬥編組,一個個戰鬥單位又很快形成。這時,又出現了彈藥嚴重不足的問題,有的戰士子彈已經打光。王學禮一面命令參謀向後方催要彈藥,一面用電話號召各營:“敵人衝上來就用刺刀拼,絕不能後退一步!人在陣地在,堅持到最後就是勝利!”各戰鬥單位佔據有利地形,英勇抗擊敵人衝擊。有幾次,敵人衝進了我軍陣地,王學禮帶領僅存的指戰員展開白刃格鬥,把敵人消滅在了陣地上。此時,31團只剩下170餘人。正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上級調10師30團來增援,王學禮無比激動,流着眼淚喊道:“援兵來了!戰友們,歡迎你們!”接着,他又率領剩餘的指戰員奮勇衝擊,配合30團消滅了敵人,一舉攻佔了沈家嶺主陣地。
戰鬥持續到下午5時左右,敵人兵窮力盡開始潰退。上級命令全線追擊,王學禮從腰間拔出手槍,奔上主峯北側山樑指揮:“同志們,衝上去,緊緊咬住敵人!”戰士們一躍而起衝向潰退的敵人,殺聲震撼着山谷。就在這時,敵人的一顆炮彈在王學禮身邊爆炸,他倒在了血泊中壯烈犧牲,時年33歲。 [1] 

王學禮後世紀念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後,王學禮所在的第三十一團被第一野戰軍、西北軍區和第二兵團分別授予“勇猛頑強”、“真正頑強”英雄團光榮稱號。第四軍授予王學禮“人民英雄”榮譽稱號,並將一面錦旗獻給主學禮的親屬。
1949年12月底,凜冽的寒風肆虐地勁吹着西北大地,給這古老而神奇的黃土高原帶來幾分徹寒的悲壯。在漫長的驛道上,一輛馬車頂着風,踏着雪,艱難地由南向北行進着。車上覆蓋着一層薄薄的布幔,布幔下是一具嶄新的棺木。
馬車從蘭州出發經西安,跋涉兩個多月,於1950年1月底到達陝西省神木縣。這天,神木縣數千名鄉親出城在沿途迎接,縣委書記王殿威、縣長李子科親自祭靈誌哀,人們輕輕地呼喚着:“學禮,你回來了!”“學禮,你安息吧!”
馬車上的棺木裏裝殮的是在蘭州戰役中犧牲的第野戰軍四軍十一師三十一團團長—人民英雄主學禮的忠骨。神木人民為了告慰烈士的英魂,表達對烈士的敬意,特地委託烈士親屬把他的忠骨運回家鄉安葬。
1959年10月1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在蘭州市黃河南岸的華林山烈士陵園,為王學禮建立了雄偉莊嚴的烈士亭,以紀念他在蘭州戰役中建立的不朽功勳。 [2] 
參考資料
  • 1.    中共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甘肅省黨史紀念館編;楊元忠主編. 甘肅黨史資料選編 第4輯 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共甘肅工委[M]. 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 2015.06:462-463.
  • 2.    楊衍銀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 中華著名烈士 第27卷[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3.05:40-46.
  • 3.    陳日朋主編. 中華英烈辭典[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1991.06:54.
  • 4.    《革命烈士傳》編輯委員會編. 革命烈士傳 第9集[M]. 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1991.05;2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