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解憂公主

(漢代公主)

鎖定
解憂公主(前120年—前49年),西漢下嫁西域烏孫國的公主。她是漢高帝之弟楚元王劉交的後裔,“七國之亂”發動者之一劉戊的孫女。
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年),因細君公主死,她奉命遠嫁烏孫昆彌軍須靡。軍須靡死,其從兄弟肥王翁歸靡繼位,她依烏孫俗改嫁,生3男2女:長子元貴靡,次子萬年,三子大樂;長女弟史,次女素光。漢宣帝時,以匈奴發兵侵襲烏孫,與翁歸靡同上書請漢出兵救援。本始三年(前71年),漢軍大敗匈奴,解救烏孫。元康二年(前64,一説神爵二年,前60年),翁歸靡死,軍須靡與匈奴夫人所生子泥靡嗣位,她又嫁之。生一子,名鴟靡。以泥靡暴虐無道,失眾心,她於甘露元年(前53年)謀與漢使魏和意擊殺之,未果,為泥靡子細沈瘦困於赤谷城(位於伊塞克湖西南伊什提克),被西域都護鄭吉等救出,始免於難。晚年以烏孫政局動盪,年老思鄉,請歸漢地,宣帝憫其難,甘露三年(前51年)與孫男女3人被迎歸漢。詔賜田宅、奴婢,兩年後病卒。 [5] 
中文名
劉解憂
別    名
解憂公主
國    籍
西漢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公元前 120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 49年
職    業
公主,烏孫國母

解憂公主人物生平

解憂公主遠嫁烏孫

解憂公主的先祖是楚元王劉交,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四弟。其祖父劉戊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參加吳楚七國之亂,企圖謀反未成後自殺 [1]  ,當時劉解憂尚未出生,因此她是以罪臣後代的身份出生的。
西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的大月氏,打算與大月氏人結盟夾擊匈奴,可是無功而回。隨後漢武帝展開反擊匈奴的戰爭,在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發起馬邑之戰。在佔領河套後,又發動河西之戰,漢軍節節勝利,至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終於出現“金城(蘭州)、河西西並南山至鹽澤(今羅布泊)空無匈奴”的局面。同年,張騫認為聯合烏孫國,能切斷匈奴右臂,向漢武帝建議拉攏烏孫國。三年後,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再次出使西域,向烏孫建議返回敦煌、祁連間故地,以便與漢朝共同對抗匈奴。 [2] 
當時烏孫面臨內亂。烏孫太子早逝,烏孫昆彌(君主頭銜,又作昆莫)獵驕靡欲以太子之子岑陬(官號)軍須靡為嗣,引起太子弟弟大祿不滿。大祿握有兵權,計劃起兵殺害軍須靡。獵驕靡為保護軍須靡,便給他萬餘騎兵到別處自立,自己另掌萬餘騎兵自保,未能直接控制全國所有兵力。他接見張騫,可是沒有答應張騫的與漢結盟的要求。獵驕靡認為“年老國分,不能專制”,而且大臣不瞭解漢的國勢,又畏懼匈奴,烏孫不可能遷回故地。
獵驕靡派數十名使節隨張騫入漢,使節見識到西漢國勢強盛,促使烏孫國考慮與漢結盟。匈奴單于獲知烏孫與漢朝建立了聯繫,企圖攻打烏孫國。獵驕靡瞭解西漢當時正積極與西域各國建交,便請與漢朝聯姻,尋求支援。於是漢武帝以宗室劉建之女細君公主下嫁烏孫,但她下嫁數年後即病逝。漢武帝又把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嫁給軍須靡 [3]  ,時間為太初四年(前101年,一説元封六年即前105年)。 [6]  解憂公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代替細君公主,為鞏固雙方關係而遠嫁烏孫。軍須靡死,弟翁歸靡繼位,仍娶解憂公主。解憂公主遠比細君公主活得長久,漢對於烏孫的影響力日益增加。

解憂公主西域風雲

西漢昭帝末年,烏孫受到匈奴和車師的聯軍攻擊,解憂公主上書求西漢朝廷出兵救烏孫。適逢昭帝駕崩,漢廷沒有派遣援兵。宣帝即位後,經解憂公主及昆彌翁歸靡分別遣使,漢廷發兵十五萬騎,由五位將軍率領分道並出,並遣校尉常惠持節助烏孫作戰。至本始三年(前71年),匈奴大敗。自此以後,匈奴由盛轉衰,逐漸退出西域,烏孫成為西域最強大的國家,翁歸靡決定擺脱匈奴。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翁歸靡上書稱“願以漢外孫元貴靡(解憂公主之子)為嗣,得令復尚漢公主,結婚重親,叛絕匈奴”,宣帝應允,遂以解憂公主的侄女劉相夫出嫁,但未果。 [4]  [7] 
當時,匈奴日逐王與握衍朐鞮單于不和而降漢,而且親匈奴的車師軍隊被西漢軍隊打敗,匈奴無法繼續控制西域。西漢取代匈奴在西域的位置,宣帝在神爵二年(前60年)設西域都護府,長官都護負責管理西域事務,烏孫的一舉一動受到西域都護府的監視。
日落解憂橋(紀念劉解憂) 日落解憂橋(紀念劉解憂)
神爵二年(前60年),翁歸靡死,烏孫人背信,沒有履行立解憂公主之子元貴靡為嗣的約定,而改立了擁有匈奴血統的泥靡(軍須靡之子,《漢書》中稱狂王),西漢朝廷不滿,與烏孫的聯盟由此中止,但公主仍依收繼婚習俗改嫁狂王,並生下一個叫鴟靡的兒子。因為西漢不需要聯合烏孫共同對抗匈奴,所以解憂公主的任務是為漢控制烏孫。狂王之立既不合西漢朝廷的意思,又與解憂公主感情不和,正好此時漢使者魏和意及任昌為送還烏孫侍子而來到烏孫,解憂公主便對他們説狂王不得人心,容易誅殺,魏、任企圖在酒宴上刺殺狂王,但劍沒砍中狂王,狂王騎馬逃走後,派兒子細沈瘦圍困赤谷城裏的魏和意、任昌及解憂公主。數月後,西域都護鄭吉發動諸國兵救解憂公主,狂王的士兵才撤走。事後,漢廷派中郎將張遵持醫藥治狂王,賜金二十斤及採繒,並逮捕魏和意、任昌,將他們押到長安斬首。又派車騎將軍長史張翁調查解憂公主與使者謀殺狂王的事態,公主不服,叩頭謝罪,張翁抓着公主的頭髮一陣痛罵,而副使季都則繼續醫治狂王,狂王派十餘騎兵送還。漢廷雖表面安撫狂王,但對解憂公主刺殺狂王的舉動實際上持贊成態度,因此張翁回來後就因解憂公主上書告狀而被處死,季都則因為明知狂王當誅、有機會卻不殺他而被處以腐刑 [9] 
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烏就屠翁歸靡與一匈奴女子之子)起兵殺死狂王。宣帝派遣破羌將軍辛武賢討伐烏孫。西域都護鄭吉遣烏孫右大將之妻馮嫽(解憂公主的侍者)勸降烏就屠。最後宣帝冊封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並賜印綬。烏孫國最終歸降,成為西漢的屬國。隨後,漢朝為大小昆彌劃分地界與及人民,大昆彌六萬餘户,小昆彌四萬餘户,可是烏孫人心偏向小昆彌。 [10] 

解憂公主落葉歸根

甘露三年(前51年,或甘露二年),元貴靡、鴟靡皆病死,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表示“年老土思,願得為骸骨,葬漢地”,當時她已是古稀之年。宣帝深表同情,派人將她迎回長安,同來的還有孫子和孫女三人。 [4]  根據敦煌懸泉置遺址出土的相關漢代簡牘,解憂公主由常惠護送,甘露三年(前51年)十月由陽關入塞,從行人員中沒有馮嫽。 [8] 
解憂公主歸漢後,宣帝下賜公主級別的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禮儀也比照公主。兩年後,解憂公主與世長辭,三個孫輩守護她的墳墓。 [4] 

解憂公主人際關係

解憂公主父系親屬

解憂公主夫系親屬

  • 第一任軍須靡(劉細君第二任丈夫,烏孫昆彌獵驕靡之長孫)
  • 第二任翁歸靡(第一任丈夫軍須靡堂弟)
    • 長子 元貴靡(曾被翁歸靡立為王儲,後為烏孫國的大昆彌
    • 次子 萬年莎車國國王)
    • 長女 弟史(嫁龜茲王絳賓為王后,後被漢宣帝封為公主)
    • 三子 大樂(烏孫國大將)
    • 次女 素光(嫁烏孫翮侯)

解憂公主歷史評價

她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之一。她為了大漢的開拓,不計個人的利益與得失,毅然接受使命,遠嫁烏孫,穩固了大漢邊界的安全,促進大漢統一西域,為大漢和烏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與烏孫公主相比,她的歷史貢獻不遜於烏孫公主,甚至大於烏孫公主。

解憂公主史籍記載

《漢書·西域傳》 [4] 

解憂公主影視形象

2020年電影《回望長安》:索微飾演解憂公主。
參考資料
  • 1.    《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11-25]
  • 2.    卷六十一·張騫李廣利傳第三十一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11-25]
  • 3.    《漢書·卷九十六下·西域傳第六十六下》:岑陬尚江都公主,生一女少夫。公主死,漢復以楚王戊之孫解憂為公主,妻岑陬。
  • 4.    《漢書 卷九十六下 西域傳第六十六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3-28]
  • 5.    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373頁
  • 6.    姚景洲,李豔華.解憂公主與漢代西域初探[J].東南文化,2000(03):88-91.
  • 7.    《漢書 卷七十八 蕭望之傳第四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3-28]
  • 8.    初昉,世賓.懸泉漢簡拾遺(七)[J].出土文獻研究,2016(00):330-357.
  • 9.    《漢書 卷九十六下 西域傳第六十六下》:狂王復尚楚主解憂,生一男鴟靡,不與主和,又暴惡失眾。漢使衞司馬魏和意、副侯任昌送侍子,公主言狂王為烏孫所患苦,易誅也。遂謀置酒會,罷,使士拔劍擊之。劍旁下,狂王傷,上馬馳去。其子細沈瘦會兵圍和意、昌及公主於赤谷城。數月,都護鄭吉發諸國兵救之,乃解去。漢遣中郎將張遵持醫藥治狂王,賜金二十斤,採繒。因收和意、昌系鎖,從尉犁檻車至長安,斬之。車騎將軍長史張翁留驗公主與使者謀殺狂王狀,主不服,叩頭謝,張翁捽主頭罵詈。主上書,翁還,坐死。副使季都別將醫養視狂王,狂王從十餘騎送之。都還,坐知狂王當誅,見便不發,下蠶室。
  • 10.    《漢書 卷九十六下 西域傳第六十六下》:初,肥王翁歸靡胡婦子烏就屠,狂五傷時驚,與諸翕侯俱去,居北山中,揚言母家匈奴兵來,故眾歸之。後遂襲殺狂王,自立為昆彌。漢遣破羌將軍辛武賢將兵萬五千人至郭煌,遣使者案行表,穿卑鞮侯井以西,欲通渠轉谷,積居廬倉以討之……都護鄭吉使馮夫人説烏就屠,以漢兵方出,必見滅,不如降。烏就屠恐,曰:“願得小號。”宣帝徵馮夫人,自問狀。遣謁者竺次、期門甘延壽為副,送馮夫人。馮夫人錦車持節,詔烏就屠詣長羅侯赤谷城,立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皆賜印綬。破羌將軍不出塞還。後烏就屠不盡歸諸翕侯民眾,漢復遣長羅侯惠將三校屯赤谷,因為分別其人民地界,大昆彌户六萬餘,小昆彌户四萬餘,然眾心皆附小昆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