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小兒戲打春牛

鎖定
《觀小兒戲打春牛》是南宋文學家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開頭兩句寫小兒手執長鞭,鞭打春牛,活現出一副稚嫩而又認真的神態。三四句就春牛着墨,從色彩上突出了形象的鮮明性,給人栩栩如生之感。以下八句全為想象之辭,詩人展望了豐收的前景,今年風調雨順,土地潤澤肥沃,老百姓的生活比去年快樂。人們為了獲取更大的豐收,耕完了平地耕坡地,體現出古樸的風情,寄寓着善良的願望。全詩以口語化的語言,輕鬆活潑地反映了農家豐收之樂。其中對兒童的描寫尤富童趣,且運用兒童式的思維,由人之“喜”想到牛之“愁”,讓人覺得新鮮有趣,耳目一新。
作品名稱
觀小兒戲打春牛
作    者
楊萬里
創作年代
南宋
出    處
誠齋集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觀小兒戲打春牛作品原文

觀小兒戲打春牛
小兒著鞭鞭土牛,學翁打春先打頭
黃牛黃蹄白雙角,牧童綠蓑笠青箬
今年土脈應雨膏,去年不似今年樂。
兒聞年登喜不飢,牛聞年登愁不肥
麥穗即看雲作帚,稻米亦復珠盈鬥
大田耕盡卻耕山,黃牛從此何時閒。 [1] 

觀小兒戲打春牛註釋譯文

觀小兒戲打春牛詞句註釋

春牛:指象徵農事的土牛。舊時農家風俗,立春前一日有迎春的儀式,由人扮“句芒神”,以紅綠鞭打土牛,叫“打春牛”,又叫“打春”。
⑵著(zhuó)鞭:拿着鞭子。第二個“鞭”字用作動詞,作“鞭打”講。
⑶學翁:指模仿老人或父輩的做法。
⑷牧童:指泥塑春牛旁邊照例有一個牧童形貌的句芒神像,作為陪伴。句芒是主木之神,司管植物的生長。其站立的地位,對農耕的早晚有指導意義。《月令注》雲:“立春日出土牛以示農耕之早晚,謂於國城之南立土牛,立春日在十二月望,策牛人近前,示其農早;立春在十二月晦及正月朔則策牛人當中,示其農中;立春在正月望,策牛人在後,示其農晚。”笠青箬(ruò):“青箬笠”的倒裝,指牧童所戴的雨帽為青色的竹葉所編。傳説此牧童服裝及牛的顏色每年不同,其服裝及顏色有預示當年年景豐歉的意義。箬,箬竹葉,葉大而寬。
⑸土脈應雨膏:指雨水應時,土壤滋潤。《詩經·曹風·下泉》:“芃芃黍苗,陰雨膏之。”所以後來把及時的甘霖好雨稱為膏雨,土地肥沃也叫膏壤,土壤的滋潤性叫土膏
年登:此指年景有收成的兆頭。登,豐收。
⑺“牛聞”句:謂因為年景好,農事忙,所以牛擔心今年要累瘦了。
⑻“麥穗”句:謂麥穗密如雲,大如帚。雲作帚,形容麥子長得好。
⑼“稻米”句:謂滿鬥稻米如滿鬥珠玉。珠,形容米粒大。盈鬥,喻其多。
⑽大田:指大塊的平原熟田。卻:再。耕山:耕山田,如梯田之類。 [1]  [2-4] 

觀小兒戲打春牛白話譯文

鄉間兒童在立春日看到大人們打春牛,覺得很有趣,於是模仿起來了,而且模仿得有聲有色,知道要先打土牛的牛頭。
土塑的春牛有着黃色的軀體、黃色的四蹄和白的牛角,春牛旁牧童樣的句芒神披着綠色蓑衣,戴着青色的箬笠,看上去非常精神。
今年的土壤得到了春雨的滋潤變得鬆軟肥沃,去年不像今年這樣風調雨順。
孩子們聽大人們説今年能夠有個好收成都很高興,因為這樣就不會餓肚子了。耕牛聽人們説今年一定是豐年就發愁了,因為豐年農事多,總要被人們趕下地去幹活,不能閒着吃草把自己養肥了。
等到莊稼成熟的時候,連片的麥子就好像黃雲,每一株麥穗都像是小帚把。稻子也獲得豐收,一斗斗的稻米顆顆都像是晶瑩的寶珠。
農民為了多打糧食,把山丘也改造成梯田,所以耕牛耕完平原大片的田地之後,還要去耕山上的梯田,黃牛在開春以後就很難閒下來了。 [5] 

觀小兒戲打春牛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楊萬里當時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時的習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勸農。一般是由當地的長官執彩鞭擊打春牛三匝,禮畢回署,接着眾農民將春牛打爛。兒童看到大人們鞭打春牛的場面後進行模仿,這一場景引起詩人對豐收的聯想,於是寫了這首詩。 [5] 

觀小兒戲打春牛作品鑑賞

觀小兒戲打春牛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帶有幾分童趣的田園詩。立春時節有鞭打春牛的民俗,此詩從小兒戲打春牛的角度反映了這種習俗,展望了一年豐收的前景。
詩的前兩句緊扣題目落筆,寫兒童看到大人們鞭打春牛,也學着大人的樣子煞有介事地打春牛,先打牛的頭部,活現出一副稚嫩而又認真的神態,寫得幽默風趣。三四句就春牛着墨,寫它黃色的身軀、黃色的蹄子、白色的雙角,旁邊陪立着一個頭戴斗笠、身穿綠色蓑衣的泥塑句芒神像。黃、白、綠、青,從色彩上突出了形象的鮮明性,給人栩栩如生之感。
以下八句全為想象之辭。五六句更進一層,想象今年風調雨順,土地潤澤肥沃,豐收在望,老百姓的生活比去年要好得多,喜悦之情更深。七八句寫豐年裏兒童之喜和耕牛之愁。詩人寫兒童喜卻暗含愁思:遇到豐年孩子們可以不餓肚子,並以此為喜,遇到災年則要忍飢挨餓了;寫黃牛之愁含有喜意:耕牛辛苦意味着耕種田地多,不得清閒。但是一分勞作,一分收成,莊稼成熟時黃燦燦、沉甸甸的肥大麥穗連接成片,白花花、亮晶晶的稻米如同珠璣裝滿鬥,足以讓人感到欣喜。最後兩句依然寫耕牛辛苦勞作,但寫耕牛也可以看作是寫農人,畢竟耕種勞作不得清閒的不只是耕牛。人們為了獲取更大的豐收,耕完了平地耕坡地,從此耕牛沒有一時的空閒。這些想象集中表明瞭古代民間鞭春實際是為了獲取一年農業的好收成,體現出古樸的風情,寄寓着善良的願望。
此詩刻畫了戲打春牛的兒童形象,且運用兒童式的思維,由人之“喜”想到牛之“愁”,讓人覺得新鮮有趣,耳目一新。而由牛之“愁”,不妨深思農人之“苦”,留給讀者的想象空間很大。全詩以口語化的語言,輕鬆活潑地反映了農家豐收之樂,其中對兒童的描寫尤富童趣。 [5]  [6-7] 

觀小兒戲打春牛名家點評

太原師範學院文學院教授張瑞君楊萬里評傳》:全詩通過小兒打春牛情態的刻畫,巧妙地運用色彩鮮明的對比,活靈活現地描繪了一兒童活潑的情態,並由此想到初春的好天氣、聯想到來年的情景,妙趣盎然。 [8] 

觀小兒戲打春牛作者簡介

楊萬里 楊萬里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孝宗初,知奉新縣,歷太常博士、太子侍讀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主張抗金。工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初學江西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擅長“活法”,時稱誠齋體。一生作詩二萬餘首。亦能文。有《誠齋集》。 [9] 
參考資料
  • 1.    (南宋)楊萬里著;薛瑞生校證. 誠齋詩集箋證 2[M].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11:884.
  • 2.    (南宋)楊萬里著;周汝昌選注. 楊萬里詩選[M].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110.
  • 3.    邵愈強,王友乾編著. 中國節令詩歌選[M].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0:19.
  • 4.    寧業高,桑傳賢選編. 中國曆代農業詩歌選[M]. 北京:農業出版社, 1988:312-313.
  • 5.    (宋)楊萬里著;張勇,姜劍雲,杜玉榮解評. 楊萬里集[M]. 太原:三晉出版社, 2008:36-38.
  • 6.    趙旭東,張學松,張宏遠著. 中國古代童趣詩注評[M]. 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1993:104.
  • 7.    王遠國,佘克勤著. 中華傳統節日詩賞析[M]. 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6:103-104.
  • 8.    張瑞君著. 楊萬里評傳[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2:100.
  • 9.    繆鉞等著. 宋詩鑑賞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5: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