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親屬系統

鎖定
親屬,是指因婚姻或血緣與人類個體結成的社會關係,父母、同胞兄弟姐妹等親屬又稱親人或家人,其他則稱為親戚。
中國親屬系統,傳統以男系為核心,分親屬為宗親、外親和妻親。親屬間,根據每個人的輩分、宗族、年紀與性別,而有特定的親屬稱謂
中國人的親屬稱謂,具有條理分明、尊卑有序的特點,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大特徵。 [1] 
中文名
親戚
特    點
條理分明、尊卑有序

中國親屬系統宗親

宗親,以本宗男子為主體,還包括未出嫁的在室女子,及嫁入本宗的女性。其中,跟自己父系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稱為“堂親”。
此外,對於本宗在室女子仍屬宗親,一旦出嫁則屬於丈夫家族,為外親。以下為方便理解,本宗所有女子(包括丈夫)亦列在宗親之中。

中國親屬系統直系親屬

  • 高祖:祖父的祖父稱為“高祖父”。祖父的祖母稱為“高祖母”。
  • 曾祖:祖父的父親稱為“曾祖父”。祖父的母親稱為“曾祖母”。
  • :父親的父親稱為“祖父”,口語稱“爺爺”。父親的母親稱為“祖母”,口語稱“奶奶”。
  • 父母:稱為“父親”。父親妻子稱為“母親”。
  • 自己
  • :根據性別分別稱為“子”、“女”。子的妻子,稱為“媳”;女的丈夫稱為“女婿”。
  • :子女的子女,根據性別分別稱為“孫”、“孫女”。孫的妻子稱為“孫媳”;孫女的丈夫稱為“孫女婿”。
  • 曾孫:孫的子女,根據性別分別稱為“曾孫”、“曾孫女”。
  • 玄孫:曾孫子女稱為“玄孫”。
  • 來孫:玄孫子女稱為“來孫”。
  • 晜孫:來孫子女稱為“晜孫”。
  • 仍孫:晜孫子女稱為“仍孫”。
  • 雲孫:仍孫子女稱為“雲孫”。
  • 耳孫:《漢書.惠帝紀》:"上造以上及內外公孫耳孫有罪當刑及當為城旦舂者﹐皆耐為鬼薪白粲。"顏師古注引應劭曰:"耳孫者﹐玄孫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遠﹐但耳聞之也。"又引李斐曰:"耳孫﹐曾孫也。"又引晉灼曰:"耳孫﹐玄孫之曾孫也。"顏師古注:"耳孫﹐諸説不同。據《平紀》及《諸侯王表》﹐説梁孝王玄孫之耳孫。耳音仍……據《爾雅》:'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昆孫﹐昆孫之子為仍孫。'從己而數﹐是為八葉﹐則與晉説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按﹐《類篇.耳部》:"昆孫之子為耳孫。" [2] 

中國親屬系統同胞兄弟姐妹

同一父母的兄弟姐妹,合稱為“同胞兄弟姐妹”,也稱“親兄弟姐妹”。
  • 兄親:父母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長者稱為“兄親”,也稱“親哥哥”。兄的妻子稱為“”。
  • 弟親:父母的兒子中,比自己年幼者稱為“弟親”,也稱“親弟弟”。弟的妻子稱為“弟媳”,或偏口語化稱為“嬸子”。
  • 姊親:父母的女兒中,比自己年長者稱為“姊親”,也稱“親姐姐”。姐的丈夫稱為“姐夫”。
  • 妹親:父母的女兒中,比自己年幼者稱為“妹親”,也稱“親妹妹”。妹的丈夫稱為“妹夫”。

中國親屬系統父之兄弟姐妹

  • 伯父:祖父的兒子中,比父親年長者稱為“伯父”。伯父的妻子稱為“伯母”。
  • 叔父:祖父的兒子中,比父親年幼者稱為“叔父”。叔父的妻子稱為“叔母”,或偏口語化稱為“嬸”。
  • 姑母:祖父的女兒稱為“姑母”。姑母的丈夫稱為“姑丈”。

中國親屬系統兄弟姐妹之子女

  • :對於男性,兄弟的子女,根據性別,分別稱為“”、“侄女”。
  • 外甥:對於男性,姐妹的子女,根據性別,分別稱為“外甥”、“外甥女”。
  • 內侄:對於女性(包括其夫),兄弟的子女,根據性別,分別稱為“內侄”、“內侄女”。
  • 姨甥:對於女性(包括其夫),姐妹的子女,根據性別,分別稱為“姨甥”、“姨甥女”。

中國親屬系統堂親

堂親是指跟自己父系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堂親可分為“親堂”和“遠堂”,而遠堂又分為“同房遠堂”和“異房遠堂”。
親堂,為與自己同源於祖父的親屬。包括父親之兄(伯父)或父親之弟(叔父)之子女,合稱“堂兄弟姐妹”,再按其與自己之年紀與性別差異分稱“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上述親堂與自己有同一祖父。
  • 堂兄:叔父或伯父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長者稱為“堂兄”。
  • 堂弟:叔父或伯父的兒子中,比自己年幼者稱為“堂弟”。
  • 堂姐:叔父或伯父的女兒中,比自己年長者稱為“堂姐”。
  • 堂妹:叔父或伯父的女兒中,比自己年幼者稱為“堂妹”。
同房遠堂,為與自己非同源於祖父,而同源與曾祖父的親屬。
同房遠堂的長輩包括:父親之伯父或叔父,即祖父之兄或弟,合稱“叔伯祖父”,再按其與自己祖父之年紀差異分稱“伯祖父”、“叔祖父”;父親之堂同輩,合稱“堂叔伯父”,再按其與自己父親之年紀與性別差異分稱“堂伯父”、“堂叔父”、“堂姑母”。
  • 伯祖父:父親之伯父,即祖父之兄、比自己祖父年長者稱為“伯祖父”,或偏口語化稱為“伯公”。
  • 叔祖父:父親之叔父,即祖父之弟、比自己祖父年輕者稱為“叔祖父”,或偏口語化稱為“叔公”。
  • 姑祖母:父親之姑母,即祖父之姐妹稱為“姑祖母”。
  • 堂伯父:父親的堂兄稱為“堂伯父”。
  • 堂叔父:父親的堂弟稱為“堂叔父”。
  • 堂姑母:父親的堂姐妹稱為“堂姑母”。
同房遠堂的同輩包括:堂伯或堂叔之兒子或女兒,合稱“再從兄弟姐妹”,再按其與自己之年紀與性別差異分稱“再從兄”、“再從弟”、“再從姐”、“再從妹”。上述同房遠堂的同輩與自己有同一高祖父
  • 再從兄:堂叔或堂伯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長的稱為“再從兄”。
  • 再從弟:堂叔或堂伯的兒子中,比自己年幼的稱為“再從弟”。
  • 再從姐:堂叔或堂伯的女兒中,比自己年長的稱為“再從姐”。
  • 再從妹:堂叔或堂伯的女兒中,比自己年幼的稱為“再從妹”。
異房遠堂,為與自己非同源於祖父或曾祖父,而同源於高祖父或更先輩的親屬。以下主要敍述同源於高祖父的親屬。
對自己而言屬異房,而對自己父親而言屬同房的遠堂長輩包括:父親之伯祖父或叔祖父,父親之堂伯父或堂叔父,父親之再從兄或再從弟。
  • 曾伯祖父:父親之伯祖父,即祖父之伯父,即曾祖父之兄,稱為“曾伯祖父”,或偏口語化稱為“曾伯公”。
  • 曾叔祖父:父親之叔祖父,即祖父之叔父,即曾祖父之弟,稱為“曾叔祖父”,或偏口語化稱為“曾叔公”。
  • 曾姑祖母:父親之姑祖母,即祖父之姑母,即曾祖父之姐妹,稱為“曾姑祖母”。
  • 族伯祖父:父親之堂伯父,即祖父之堂兄,稱為“族伯祖父”,或偏口語化稱為“族伯公”。
  • 族叔祖父:父親之堂叔父,即祖父之堂弟,稱為“族叔祖父”,或偏口語化稱為“族叔公”。
  • 族姑祖母:父親之堂姑母,即祖父之堂姐妹,稱為“族姑祖母”。
  • 族伯父:父親之再從兄,即祖父之堂兄弟之子,稱為“族伯父”。
  • 族叔父:父親之再從弟,即祖父之堂兄弟之子,稱為“族叔父”。
  • 族姑母:父親的再從姐妹,即祖父之堂兄弟之女,稱為“族姑母”。
異房遠堂的同輩包括:族伯族叔之兒子或女兒,合稱“族兄弟姊妹”,又稱“三從兄弟姐妹”,再按其與自己之年紀與性別差異分稱“族兄”(三從兄)、“族弟”(三從弟)、“族姐”(三從姐)、“族妹”(三從妹)。上述異房之遠堂同輩與自己有同一高祖父
  • 族兄:族伯父或族叔父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長的稱為“族兄”。
  • 族弟:族伯父或族叔父的兒子中,比自己年幼的稱為“族弟”。
  • 族姐:族伯父或族叔父的女兒中,比自己年長的稱為“族姐”。
  • 族妹:族伯父或族叔父的女兒中,比自己年幼的稱為“族妹”。
此外,同源於更先輩的親屬,則長輩統稱“族伯叔祖父”、“族伯叔父”,同輩統稱“族兄弟姐妹”。

中國親屬系統外親

外親,是指女系血親相聯繫的親屬,包括與母親有關的親屬和與出嫁女兒相聯繫的親屬等。與母親有關的親戚,例如外祖父母、舅、姨及表兄弟姐妹等。與出嫁女兒相聯繫的親戚,例如女婿、外孫子女和姑父及其子女、親家等。
其中,藉着父親的姐妹或母親的兄弟姐妹而連結的親屬稱為“表親”,而前者父方表親又稱為“姑表親”,後者母方的表親又稱為“姨表親”。
中國傳統的外親概念範圍很窄。例如母族僅算及上下兩代,即上溯至母之父母(外祖父母),旁及母之兄弟姐妹(舅、姨),下至母之兄弟姐妹之子(表兄弟姐妹)。但隨着社會文化的發展,外親概念的範圍也有所擴大,例如母親的表親也稱為表親(表舅、表姨等)。

中國親屬系統祖母族

  • 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即父親的舅父,稱為“舅祖”,“舅祖父”,或偏口語化稱為“舅公”,“舅爺爺”。舅祖父妻子稱為“舅祖母”,或偏口語化稱為“妗婆”,“舅婆”,“舅奶奶”。
  • 姨祖母:祖母的姐妹,即父親的姨母,稱為“姨祖母”,或偏口語化稱為“姨婆”,”姨奶奶“。姨祖母丈夫稱為“姨祖父”,或偏口語化稱為“姨公”。

中國親屬系統母族

  • 外祖父:母親的父親稱為“外祖父”,或偏口語化稱為“外公”。
  • 外祖母:母親的母親稱為“外祖母”,或偏口語化稱為“外婆”。
  • 舅父:母親的兄弟稱為“舅父”。舅父的妻子稱為“舅母”,或偏口語化稱為“妗”。
  • 姨母:母親的姐妹稱為“姨母”。姨母丈夫稱為“姨丈”,也稱“姨父”或“姨夫”。

中國親屬系統表親

表親,是指藉着母親的兄弟姐妹或父親的姐妹而連結的親屬。
自己與父親姐妹的子女,稱為姑表親(姑表兄弟姐妹);自己與母親兄弟姐妹的子女,稱為姨表親(姨表兄弟姐妹、從母兄弟姐妹)。
此外,父母的表親,及母親的堂親也為表親。
表親的長輩,包括父母的表兄弟姐妹,及母親的堂兄弟姐妹
  • 表伯父:父親的表兄稱為“表伯父”。
  • 表叔父:父親的表弟稱為“表叔父”。
  • 表姑母:父親的表姐和表妹稱為“表姑母”。
  • 表舅父:母親的表兄和表弟稱為“表舅父”。
  • 表姨母:母親的表姐和表妹稱為“表姨母”。
  • 堂舅父:母親的堂兄和堂弟稱為“堂舅父”。
  • 堂姨母:母親的堂姐和堂妹稱為“堂姨母”。
表親的同輩,稱為“表兄弟姐妹”。
  • 表兄:姑母及姨母、舅父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長者稱為“表兄”“表哥”。
  • 表弟:姑母及姨母、舅父的兒子中,比自己年幼者稱為“表弟”。
  • 表姐:姑母及姨母、舅父的女兒中,比自己年長者稱為“表姐”“表姊”。
  • 表妹:姑母及姨母、舅父的女兒中,比自己年幼者稱為“表妹”。

中國親屬系統妻親

妻親,是指借自己的妻子而連結的親屬。
中國傳統以男系為核心,女子出嫁則屬丈夫宗族,故沒有所謂“夫親”。但女性對於丈夫的父母、兄弟姐妹,亦有特定的稱謂。

中國親屬系統妻之父母

  • 岳父:妻子的父親稱為“岳父”。
  • 岳母:妻子的母親稱為“岳母”。

中國親屬系統妻之兄弟姐妹

  • 內兄:妻子兄長稱為“內兄”,或偏口語化稱“大舅哥”。
  • 內弟:妻子弟弟稱為“內弟”,或偏口語化稱“小舅子”。
  • 妻姐:妻子姐姐稱為“妻姐”,或偏口語化稱“大姨姐”。
  • 妻妹:妻子妹妹稱為“妻妹”,或偏口語化稱“小姨子”。
此外,與妻子姐妹的丈夫之間稱為“連襟”。

中國親屬系統內兄弟的子女

  • :內兄弟的子女,根據性別,分別稱為“”、“侄女”。

中國親屬系統女性稱夫家親屬

  • :丈夫的父親,稱為“公公”。
  • :丈夫的母親,稱為“婆婆”。
  • :丈夫的兄長,稱為“伯”,或偏口語化稱“大伯哥”。
  • :丈夫的弟弟,稱為“叔”,或偏口語化稱“小叔子”。
  • :丈夫的姐妹,稱為“姑”。偏口語化,稱丈夫的姐姐為“大姑姐”,稱丈夫的妹妹為“小姑子”。
此外,與丈夫兄弟的妻子之間稱為“妯娌”。

中國親屬系統對照簡表

以自己為中心,下表列出主要親屬間的相互稱謂對照。
親屬稱謂
親屬稱自己(男性)
親屬稱自己(女性)
曾祖父、曾祖母
曾孫
曾孫女
祖父、祖母
孫女
父親、母親
伯父、伯母
侄女
叔父、叔母
侄女
姑母
內侄
內侄女
叔(小叔子)
姑(小姑子)
弟媳
伯(大伯哥)
姑(大姑姐
姐夫
內弟(小舅子)
妻妹(小姨子)
妹夫
內兄(大舅哥
妻姐(大姨姐)
岳父、岳母
女婿
-
公、婆
-
伯祖父、叔祖父
侄孫
侄孫女
外祖父、外祖母
外孫
外孫女
舅父、舅母
外甥
外甥女
姨母、姨丈
姨甥
姨甥女
舅祖父、姨祖母
甥孫
甥孫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