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叔(拼音:shū)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本義是撿拾,也通“”,指豆類植物。後假借為伯叔的叔,即父親的弟弟,又指丈夫的弟弟,還指在兄弟排行中比伯、仲小,居第三位的。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shū
部    首
五    筆
HICY(86);HGIC(98)
倉    頡
YFE
鄭    碼
IDKX
字    級
一級(1065) [1] 
平水韻
入聲·一屋 [5] 
筆畫數
2+6
GBK
CAE5
筆順編號
21123454
注音字母
ㄕㄨ
統一碼
基本區 U+53D4
四角碼
2794₀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掓、𠁮、𡬟、𡬧、𡭫、𠦑、𢆑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叔”字在西周金文裏寫作圖1、圖2,左部為“”,為豆子的形象,左上(圖A)像豆科植物的莖與枝,上面一短畫像是枝莖上結的豆莢,左下(圖B)像豆成熟裂開後,散落在地上的豆粒。右邊是“”(圖C),即“手”形。漢魏“叔”字異體早在秦簡中已經成形,它保存了西周金文的一些特徵。“尗”與“又”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用手將散落在地上的豆粒拾取。“叔”的本義為“拾”“拾取”的意思。 [2]  [6] 
説文解字·又部》:“拾也。從又尗聲。汝南名收芋為叔。”許慎也認為“叔”的本義為“拾”或“拾取”,但他認為“叔”是一形聲字,此説不夠全面。從前面的分析可知,“叔”字中的“尗”同樣有表義的作用。因此,準確地説,“叔”是一個會意兼形聲字。許慎認為“叔”還有“收芋”的意思。對此有的學者表示贊同。郭沫若根據“叔”字的金文形體,對“叔”的本義提出了與許慎相同的看法。他在《西周金文辭大系考釋》中説:“叔……以金文字形而言,實乃從又持戈以掘芋也。”與此觀點相同的還有清末古文字學家羅振玉先生。
“叔”的本義為“拾豆粒”,因此,“叔”在古代引申為指今之“豆子”。“叔”後來專門用於指兄弟排行中的年少者後,指“豆”的意思則另造一“菽”字表示。“叔”用於兄弟排行中的年少者,有人認為是假借,也有人認為是引申。“叔”中包含有豆粒,所以“叔”字引申指豆粒,而豆粒均為小顆子,自然“叔”也有“小”義。“叔”用於兄弟排行中年少者,即指年紀小的弟兄。可見用於排行的“叔”是“叔”的引申義。
現代漢語中,“叔”的本義已完全不再使用了,通常用於指父親的弟弟或丈夫的弟弟。 [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shū
動詞
拾取。
pick up
《詩經‧豳風·七月》:“九月叔苴,採荼薪樗。”

名詞
兄弟排行中的老三。

《尚書‧呂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
《儀禮‧士冠禮》:“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
伯仲叔季
稱父親的弟弟,亦稱與父親平輩,年齡比父親小的男子。
uncle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單呼伯、叔。”
叔父;表叔
稱丈夫的弟弟;小叔子。
brother-in-law
《禮記‧雜記下》:“嫂不撫叔,叔不撫嫂。”
《隋書‧牛弘傳》:“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因醉射殺弘篤車牛,弘來還宅,其妻迎謂之曰:‘叔射殺牛矣。’”
叔嫂
通“菽”。豆類。
beans
《墨子‧非樂上》:“農夫蚤出暮入,耕稼樹藝,多聚叔粟。”
《漢書‧昭帝紀》:“其令郡國毋斂今年馬口錢,三輔、太常郡得以叔粟當賦。”

(Shū)姓氏用字。



形容詞
通“”,美好;善。

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叔人君子,其宜一氏(兮)。”
唐·杜甫《漢州王大錄事宅作》詩:“憶爾才名叔,含悽意有餘。”

末;衰
last;weak;feeble
《漢書·刑法志》:“三辟之興,皆叔世也。”
叔世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三下】【又部】式竹切(shū)
拾也。從又尗聲。汝南名收芋為叔。
𡬧,叔或從寸。 [9] 

説文解字注

拾也。《豳風》:“九月叔苴。”毛曰:“叔,拾也。”按,《釋名》:“仲父之弟曰叔父。叔,少也。”於其雙聲疊韻假借之。假借既久,而叔之本義鮮知之者,惟見於《毛詩》而已。
從又。於此知拾為本義也。
尗聲。式竹切,三部。
汝南名收芌為叔。言此者,箸商周故言猶存於漢之汝南也。
叔或從寸。又、寸皆手也,故多互用。 [9] 

廣韻

式竹切,入屋書 ‖ 尗聲覺2部(shū)
叔,季父。亦姓,《左傳》魯公子叔弓之後。光武破虜將軍叔壽。又漢複姓,二氏。後漢有犍為叔先雄,《左傳》魯有大夫叔仲小。式竹切。十三。

康熙字典

【子集下】【又部】 叔·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6
古文:𡭫、𠁮、𢆑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竝式竹切,音菽。《説文》:拾也。從又,尗聲。汝南謂收芋為叔。徐曰:收拾之也。《詩·幽風》:九月叔且。注:拾也。
又《玉篇》:伯叔也。《廣韻》:季父也。《釋名》:叔,少也。幼者稱也。
又《爾雅·釋親》:婦謂夫之弟曰叔。
又《玉篇》:同尗,豆也。《前漢·昭帝紀》:得以叔粟當賦。注:師古曰:叔,豆也。
又姓。《韻會》:魯公子叔弓之後。漢光武破虜將軍叔壽。
又《集韻》:或作𡬧。《玉篇》:俗作𠦑。
又《集韻》昌六切,與俶。同。《説文》:善也。詩:令終有俶。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規範】“尗”第五筆楷體是點。
【寫法】➊“尗”“又”寬窄相當,頂部“尗”高,底部左右旁齊平。❷“上”,第三筆橫在橫中線,略向右上斜行;“小”,亅(豎鈎)與“上”的豎垂直對齊,左點大,右點小而高。❸“又”,㇇(橫撇)起筆略高於橫中線,撇尖伸向“小”下;捺收筆低於撇尖。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ɕ

王力系統
ɕ
ǐuk
董同龢系統
ɕ
jok
周法高系統
stʰ
jəwk
李方桂系統
sth
jəkw


jok


jo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屋沃燭覺

jwok
北魏後期北齊

juk
齊梁陳北周隋

ju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ɕ
i̯uk
擬音/王力系統

ɕ
ǐuk
擬音/董同龢系統

ɕ
juk
擬音/周法高系統

ɕ
iuk
擬音/李方桂系統

ś
juk
擬音/陳新雄系統

ɕ
ǐo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1]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式竹切
ɕjuk
集韻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式竹切
ɕiuk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昌六切
ʨʰiuk
入聲
一屋
船/常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神六切
ʥiuk
禮部韻略


入聲






式竹切

增韻


入聲






式竹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魚模


合口呼

全清

ʂu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魚模






葉暑



入聲作平聲
尤侯






葉收



入聲作上聲
尤侯






葉手

洪武正韻

入聲
一屋


全清
式竹切
ʃyuk
分韻撮要

陰入
第六東董凍篤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1] 

方音彙集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實際發音有異。
方言區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北京官話
北京
ʂu
35/55
陽平/陰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北方官話
濟南
ʂu
213
陰平

中原官話
西安
fu/sou
21
陰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西南官話
武漢
sou
213
陽平

西南官話
成都
su
31
陽平

江淮官話
合肥
ʂuəʔ
4
入聲

江淮官話
揚州
sɔ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suəʔ
2
陰入

吳語
蘇州
soʔ
4
陰入

吳語
温州
ɕiəu
44/323
陰平/陰入
未註明異讀原因
湘語
長沙
səu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ɕiʊ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suʔ
4
陰入

客家話
梅縣
suk
1
陰入

粵語
廣州
ʃʊk
5
上陰入

粵語
陽江
ʃʊk
54
上陰入

閩語
潮州
sok(文)/tsek(白)
21
陰入

閩語
廈門
siɔk(文)/tsɪk(白)
32
陰入

閩語
福州
søyʔ(文)/tsøyʔ(白)
23
陰入

閩語
建甌
sy
24
陰入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1]  、《漢語方音字彙》 [1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08]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224.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318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
  • 5.    平水韻 一屋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7-08]
  • 6.    吳東平著.漢字的故事[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255-256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1204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8.01:211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433.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96.
  • 11.    叔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7-08]
  • 12.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 第2版[M]: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06:12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