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菽,漢語二級字 [7]  ,讀作菽(shū),豆的總稱:菽水(泛指粗茶淡飯,用以指對父母的奉養,如“菽菽承歡”)。菽麥。菽粟。 [6] 
中文名
拼    音
shū
部    首
倉    頡
TYFE
鄭    碼
EIKX
字    級
二級
五筆86&98
AHIC
筆畫數
十一畫
筆順編號
12221123454
統一碼
83FD
四角號碼
44947
注音
ㄕㄨ

詳細釋義

基本詞義
◎ 菽shū
〈名〉
(1) 豆類的總稱 [beans] [6] 
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説文》。按,象戴種而出之形,下其根也。一,地也。指事。
菽草之難殺者也。——《漢書·五行志》
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
(2) ——《春秋·考異郵》
中原有菽,小民採之。——《詩·小雅·小宛》
俗孝家家供菽水。——陸游《湖堤暮歸》 [6] 
(3) 又如:菽水(指豆和水,指菲薄的飲食,形容生活的清苦;指晚輩對長輩的奉養);菽水藜藿(粗茶淡飯。藜藿:野菜;豆葉);菽乳(即豆腐);菽麥(大豆和麥);菽麥不分(豆、麥不分。亦指是非、好壞不分) [1-3] 

古籍釋義

唐韻》《韻會》𠀤式竹切,音叔。《物理論》眾豆之總名。《詩·幽風》禾麻菽麥。《春秋·定元年》隕霜殺菽。《注》大豆之苗。《禮·檀弓》王注熬豆而食曰啜菽。
又《唐韻古音》式沼反。《詩·幽風》烹葵及菽。葉下棗韻。
又《篇海》子了切。《集韻》通萩。詳萩字注。 《詩疏》亦作叔。《廣韻》同尗。 [4] 

音韻方言

粵語:suk6
客家話:[寶安腔]suk7[台灣四縣腔]suk7[陸豐腔]siuk7[海陸豐腔]shuk7[梅州腔]shuk7[客英字典]shuk7[客語拼音字彙]sug5
(音韻方言參考資料 [5]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式竹
屋三
入聲
三等
開口
參考資料
  •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1205
  • 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4:1377
  • 3.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2010:3446
  • 4.    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21]
  • 5.    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6-08-20]
  • 6.      .千篇國學[引用日期2023-08-13]
  • 7.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