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堤

(浙江杭州境內人文景觀)

鎖定
蘇堤,舊稱蘇公堤,是一條貫穿西湖南北風景區的林蔭大堤,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 [2] 
蘇堤始建於北宋元祐五年(1090 年),蘇東坡任杭州刺史時疏浚西湖,並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築起一條南北走向的堤岸。 [4-5]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棲霞嶺,堤岸兩側柳樹成行,綿延近3公里。蘇堤上有六座橋,可以從不同角度欣賞蘇堤的美景,蘇堤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也是西湖十景之首。 [3]  堤上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古樸美觀。 [2] 
蘇堤保障了西湖水量,溝通了西湖南、北兩面的交通,分隔出曠闊的外西湖和靜謐的裏西湖。蘇堤的建設和歷代的整治都是在滿足水利基本需求、以風景園林為主導的思路下開展的。將風景園林學科中有關美學、生態、社會的因素都與水利工程緊密結合。 [16] 
中文名
蘇堤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 [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蘇堤春曉
古橋
建議遊玩時長
1-2小時

蘇堤歷史沿革

蘇堤修建背景

蘇東坡曾二度來杭為官,一是宋熙寧四年(1071年)到宋熙寧七年(1074年)時任杭州通判,二是元祐四年到六年任杭州知州,前後共五年。 [4] 
蘇軾剛剛來杭州時,就發現運河上的船隻航行速度極慢。蘇軾向當地人打聽情況,一位生活在運河旁的人抱怨道,運河中的淤泥實在太多了,疏浚運河是個大工程。河裏淤泥不少,而一艘船要走三五天才能出城,所以只能先堆在岸邊了。蘇軾決心疏浚運河,他派遣軍隊疏通杭州運河,不到半年就疏浚運河長達十餘里,運河的水深八尺,船隻往來順暢。 [6]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四月的一天,杭州父老來到太守府衙,請求蘇軾治理西湖的。蘇軾聽後非常憂心,十八年前他擔任西湖通判時,水草只遮蓋了十分之二的湖面,如今已經遮蓋了一大半。照此速度發展下去,幾十年後西湖就將完全被水草覆蓋。蘇軾立刻上書向朝廷説明問題的嚴重性,請求朝廷撥發錢款治理西湖。 [6] 
治理西湖,看上去很簡單,清除水草和淤泥即可。但是挖出來的淤泥和水草堆積如山,到時候又該如何處理。思考後,蘇軾決定用湖底的淤泥和水草築造一座長堤,連通南岸和北岸,這樣不僅能解決難題,還能增加行人的便利和湖面的美麗。蘇軾也採納了錢塘主簿的建議,命人將沿岸部分開墾出來,讓農人種植菱角。農人在種植菱角前都會清理水草.,這樣就解決了水草滋生的難題。之後,宋朝廷批准了蘇軾的提議,並下撥專用款項。蘇軾立刻組織人開湖築堤。半年後,西湖煥然一新,湖水乾淨清澈,一道長堤連接南北兩岸。蘇軾又讓人在長堤兩岸種植楊柳、修建亭台,給西湖增添魅力。 [6] 

蘇堤建設沿革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第二次赴杭,任杭州知州。七月三日上任之時,在其《杭州謝執政啓》中即表達了對西湖堰塞衰敗的遺憾之情,“湖山如舊,魚鳥亦怪其衰殘”。
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四月二十八日,在蘇軾的主持下西湖開浚,四月的杭州呈現“古岸開青葑,新渠走碧流,佳節逢梅雨”的景象。二十九日,蘇軾奏《乞度牒開西湖狀》,向朝廷列舉了 5 條西湖不可廢除的理由,涉及生活用水、農業灌溉、河道暢通,有利水運、國家釀酒等方面。
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五月五日,蘇軾另奏《申三省起開西湖六條狀》。同年九月,西湖疏浚事宜竣工,包括疏浚矛山、鹽橋二河及修六井、作長堤。 [4] 
明代成化年間,裏西湖又大量變成了鄉民的農田。
明正德三年(1508年),郡守楊孟瑛重新闢建蘇堤。
明代嘉靖十二年(1533年)後,兵火蜂起,兵士把蘇堤上的桃柳樹全砍光。
20世紀上半葉“蘇堤春曉”老照片 20世紀上半葉“蘇堤春曉”老照片
明萬曆二年(1574年),鹽運使朱炳如再行種植,到了崇禎年,蘇堤上柳樹盡皆合抱。 [7] 
蘇堤 蘇堤

蘇堤建築格局

蘇堤堤體為南北走向,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縱貫湖面 [8]  ,堤上有六橋卧跨。 [7] 

蘇堤主要景點

蘇堤古橋

蘇堤上有六座始建於北宋(960—1127年)的單孔半圓拱石橋,每座橋的淨跨約6—8米,自南向北依次命名為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橋體為條石砌築,橋欄雕花,形態小巧、工藝精緻。 [8] 
  • 映波橋
蘇堤由南而北的第一橋。橋長17米,淨寬7米,單孔淨跨7.4米,半圓石拱橋。映波橋與花港公園相鄰,垂楊帶雨,煙波搖漾。 [8] 
  • 鎖瀾橋
橋長16.9米,淨寬6.4米,單孔淨跨6.2米,是一座半圓石拱橋。“鎖瀾”二字和“映波”是對仗的。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俶塔,近實遠虛。 [8] 
  • 望山橋
橋長16.9米,淨寬7米,單孔淨跨4.7米,半圓石拱橋。望山橋上東眺吳山,西觀丁家(山),層巒疊嶂,嵐翠可挹,望山之趣更在“雙峯插雲”“不見廬山真面目”“妙處難與人説”。 [8] 
  • 壓堤橋
橋長16.9米,淨寬4.0米,單孔淨跨6.3米,是一座半圓石拱橋。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 [8] 
  • 東浦橋
橋長16.8米,淨寬4.3米,單孔淨跨5.9米,是半圓石拱橋。東浦橋亦有稱“束浦橋”,是湖上觀日出最佳點之一。“東浦”二字點出了嶽湖水流東注的意思,而杭州話“東浦”和“東坡”的發音也差不多。 [8] 
  • 跨虹橋
橋長21.1米,淨寬4.3米,單孔淨跨8.1米,是半圓石拱橋。曾幾何時,站在這座橋上,聽到寺鐘悠揚,嗚嗚然鋪向西湖對岸。那便是有名的“鳳林曉鍾”。跨虹橋看雨後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 [8] 

蘇堤花草

蘇堤上栽植玉蘭、櫻花、芙蓉、木樨等多種觀賞花木,一年四季,奼紫嫣紅,五彩繽紛。而時序變換,晨昏晴雨,氛圍不同,景色各異。如詩若畫的怡人風光,使蘇堤成了人們常年遊賞的地方。 [2] 

蘇堤蘇堤春曉

蘇堤春曉為西湖十景之首 [3]  ,景觀由蘇堤和清明時其上泛綠的植被組成。蘇堤是跨湖連接南北兩岸的通道,穿越了整個西湖水域,因此,在蘇堤上具備最為完整的景觀視域範圍,是觀賞全湖景觀的最佳地帶。 [9] 
蘇堤 蘇堤

蘇堤文物遺存

題刻“蘇堤春曉”景名的御碑位於蘇堤壓堤橋以南21米的堤體西緣,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巡遊西湖、品題“西湖十景”、御書“蘇堤春曉”景名所立,碑為太湖石所制,通高2.56米,寬1.05米,厚0.22米;碑額正反面浮雕海水和雲龍圖案;碑身正面刻康熙御題行書“蘇堤春曉”四字,背面刻乾隆1751年御題七言絕句,側面刻乾隆1757年、1762年兩次為該景觀御題的兩首疊韻詩。御碑的保護性建築御碑亭為清代風格的四角攢尖頂木構亭,坐西朝東,面積為12.2平方米,通高4.8米。 [13] 

蘇堤歷史文化

蘇堤名稱由來

據吳自牧(南宋末年錢塘人,生平事蹟不詳)所著的《夢粱錄》卷十二記載,曰蘇公堤。元祐年東坡守杭,奏開浚湖水,所積葑草,築為長堤,故命此名,以表其德雲耳。自西迤北,橫截湖面。蘇堤的名稱當始於南宋。在南宋時,朝廷出資在堤上築路,還對堤上的亭榭進行了修葺,並且在堤上廣種花木,真正形成了蘇堤景觀。 [10] 
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將其列入“錢塘十景”。蘇堤春曉是指寒冬過後,蘇堤花柳爭發,有報春的意思。 [10]  hua'zu
蘇堤春曉 蘇堤春曉 [12]

蘇堤畫作

南宋、清等畫家都對蘇堤進行了描繪。 [13] 
南宋·葉肖巖《西湖十景圖冊》“蘇堤春曉” 南宋·葉肖巖《西湖十景圖冊》“蘇堤春曉”

蘇堤詩文

蘇堤春曉
清代 阮元
北高峯上月輪斜,十里湖光共一涯。
破曉春天青白色,東風吹冷碧桃花。 [13] 
蘇堤春曉
清代 乾隆
通守錢塘記大蘇,取之無盡適逢吾。
長堤萬古傳名姓,肯讓夷光擅此湖。 [13] 

蘇堤文化活動

2023年7月,以“蘇東坡”為題材、體現“宋韻文化”的舞台劇《蘇堤春曉》項目發佈會在杭州舉行。 [14] 

蘇堤開發保護

蘇堤自北宋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了沿堤兩側相間種植桃樹和垂柳的植物景觀特色。 [13] 
2011年6月25日電,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功申遺的西湖,也是中國第41處“世界遺產”。 [11] 
2021年,當地修建了蘇堤南入口小公園。 [15]  在蘇堤、白堤西湖沿岸都有電子圍欄,注意事項實時喊話。 [17] 

蘇堤旅遊信息

蘇堤地理位置

蘇堤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 [2] 

蘇堤交通

乘杭州公交4、31、52、87、133B、西湖內環線、遊2路等蘇堤站下車。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