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河學派

鎖定
西河學派是在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子夏來到魏國西河(今陝西關中東部黃河沿岸地區)講學,傳播儒家經典、文化和學術思想而形成的著名儒家學派之一。 西河學派中有不少人成為魏國的治世良臣,該學派為弘揚和發展儒家思想,以及 前期法家思想的成長起了很大作用。
中文名
西河學派
類別·
學派
文    化
中原文化
起源國家
中國

西河學派歷史背景

孔子講學 孔子講學
吳起在鄭與秦軍展開決戰,魏軍大勝。魏太子擊趁秦軍西河守軍主力圍攻吳起防守空虛之際,指揮黃河東岸的魏軍渡河。太子擊率軍攻破了秦國西河防線的軍事重鎮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秦國的西河防線被魏軍徹底突破了,大批的魏軍進入秦國。 [1] 
魏文侯在西河地區一方面完成了軍事佔領,另一方面把魏國的便民政策帶到了西河,得到了西河百姓的擁護,魏國在西河建立了穩固的統治。
魏國在西河實行的新政策對秦國百姓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秦簡公為了安撫民心,被迫實行初租禾。
魏文侯在對秦攻略中除了軍事打擊、政策攻心外,還進行了文化滲透,著名的西河學派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

西河學派中心人物

秦人本是華夏西陲部族,由於受到中原先進文化的影響而放棄了西向發展的打算,改向東方發展。
子夏畫像 子夏畫像
魏文侯知道秦人不易武力屈服,但對中原文化很嚮往。
於是魏文侯重用當時著名的大儒子夏,拜子夏為老師,在西河講學,從學者有三百多人,其中人才輩出。《史記·儒林傳》記:“如田子方、段幹木、吳起、禽滑釐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戰國時一批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如李悝、吳起及商鞅,俱出門下。而荀子、李斯、韓非則也是其隔二或三代的再傳弟子。其門風之盛,使當時許多人甚至誤以為他就是孔子。這個西河學派既傳授儒家經典“六藝”,也是法家政術思想的先驅。子夏是一個有操守和氣節的人。有人勸他去當官,他回答:“諸侯之驕我者,吾不為臣。大夫之驕我者,吾不復見。” [2] 
後來,子夏由於老年喪子之痛,哭瞎了眼睛,在西河學派內大部分時間教授學生的人是子夏的弟子齊人公羊高、魯人穀梁赤魏人段幹木子貢的弟子田子方。(《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
子夏雖是孔門十哲,其政治思想也是儒家思想,但明顯更注重儒家的術。在孔門弟子中,子夏並不象顏回、曾參輩那樣更專於道德之道,故有“孔子説禮法,曾參取禮,子夏取法”一説。他是一位具有獨創性因而更傾向於儒術而非道德哲的思想家。他關注的問題已不是純粹的仁義道德,而是與時俱進的治世之學。因此,子夏發展出一套與後世儒家不同的政治觀點及歷史理論。
子夏説:“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温,聽其言也厲。”(《論語·子張》)由此可見,子夏心目中的君子,不僅僅是在孔子倡導的那種 “温文爾雅”、“坦蕩蕩”的醇儒,還應該有一定的權術、心機。這些觀念,表現出法家察勢和用權的精神。與儒家主張恪守禮義一以貫之的君子之道顯然並不吻合。因而子夏被後世儒家認為具有投機傾向。以至子夏的再傳弟子荀子也曾指摘子夏城府深沉:“正其衣冠,齊其顏色,儼然而終日不言。”(《荀子·非十二子》)。但吳起、商鞅變法,都首先採取示民以信的政治策略,顯然源出於子夏之術。子夏注重君王用權之術,認為君王必須注意研究政治歷史。他説:“有國有家者不可以不學《春秋》。” “善持勢者,早絕奸之萌。”(《韓非子·外儲説》)主張治國者要學習《春秋》等史書,汲取歷史教訓,消除危機於萌芽狀態,防止失權以至政變。
儘管子夏非常注意養生,身體一直很健康,但畢竟年事已高,最初對魏文侯的邀請是很猶豫的。魏文侯知道子夏是各國士人的靈魂宗師,決心一定要請子夏到西河坐鎮。於是,魏文侯親自拜子夏為師,對子夏異常尊重。給國君做老師是儒的最高榮譽,即所謂的帝王師子夏是第一個享有這個榮譽的大儒,甚至孔子在生前也沒有享受過如此尊高的榮譽。子夏被魏文侯的誠意感動了,決定親自到西河坐鎮。
由於子夏做了魏文侯的老師,而且親自坐鎮西河,華夏文化的重點就轉到了魏國,轉到了西河,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學派。

西河學派歷史影響

子夏在西河的象徵意義極其重大,不僅對秦國、楚國、趙國這些外族文化佔上風的國家的懷化作用十分顯著,而且使魏國儼然成為中原各國中的文化宗主國
儒本來是以教授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的教師。而六藝是貴族和士人在治理國家中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儒由於各有側重而產生不同的流派,相當於不同的學科。魯國的曾參之儒是以重禮,尤其是重孝為代表的流派,培養的是掌禮之儒,這些人不以經世濟用為特長,在各國官僚系統中的地位不高。子夏之儒培養的是經世濟用之儒,大量地充斥到各國的官僚系統中,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儒學流派。子夏到西河後,謀求進身的士人紛紛轉入西河學習。這個時候,西河學派應魏文侯的要求已經不以貴賤為收取學生的標準了。子夏由於不親自教課,而且已經享有了魏文侯師的至高榮譽,也就不計較了。這些士人在西河學派學習後,很自然地選擇魏國為其效力的首選國家。這樣,西河學派為魏國吸引、培養了大批官員。各國的士人對西河都很嚮往,魏國無形之中成了他們理想的效力國家。 [3] 
西河學派教授的內容很豐富。公羊高穀梁赤本來不是最能代表子夏思想的學生,但由於他們教授的歷史學科春秋是以服務國君為對象的,所以魏文侯抬高了他們的地位。公羊高口授的春秋成為後來春秋公羊傳的藍本,穀梁赤口授的春秋成為後來春秋穀梁傳的藍本。子貢的學生田子方傳授的不僅包括儒本身的六藝,還包括子貢對儒學的發展,縱橫術與經商的本領,縱橫術是士人成為官員後,從事外交所必須具備的才能,而經商致富則是一個官員富國富民所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子貢、田子方對傳統六藝的發展是與當時的時代發展,各國對官員的要求相適應的。段幹木子夏看重的一個學生,他的教授中還可以看到子夏培養高級官員的精髓。魏文侯擔心段幹木培養的高級官員不為魏國所用,反而與魏國為敵,便讓段幹木主要教習魏國的公室貴族,並請子夏能夠對自己的子弟能夠指點。 [3] 
魏文侯時,使用大臣不看出身,重視能力,提拔了很多平民和有戎狄背景的人才,魏國的貴族很少得到重用。魏文侯重用的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吳起和李悝都是來自衞國平民樂羊西門豹是魏國的平民翟璜是戎狄出身。只有魏成是魏文侯的弟弟,出身貴族。在段幹木及得到其真傳弟子的教授下,魏國的公室貴族出現了大批的人才,如公叔痤、公子昂,成為魏國高級官員的一個主要羣體。田子方的後學逐漸融入到段幹木這一支。這兩個集團在魏文侯以後的魏國政壇爭奪很激烈。
子夏在西河沒有幾年就去世了,但其在西河的象徵意義卻長期存在,魏國取代魯國成為中原各國的文化中心。魏文侯子夏為師的政治效果十分顯著。
魏國之所以能夠稱霸百年,一方面是由於強大的軍事實力,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魏文侯把魏國變成了中原各國的文化中心。

西河學派前期法家源頭

除子產是一位時代的前驅者,雖應時而立法,但無一定的法理意識之外,其他如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便都是以學者的立場,以一定的法理為其立法的根據的。但從這兒可以蹤跡出兩個淵源。李悝、吳起、商鞅都出於儒家的子夏,是所謂“子夏氏之儒”,慎到和申不害是屬於黃老學派。但慎子與申子亦復不同,慎子明法,而申子言術,慎是嚴格意義的法家,而申是法家的變種——術家了。慎雖屬於黃老學派而後於子夏,可知他的明法主張是受了子夏氏之儒的影響。因此,前期法家,在我看來是淵源於子夏氏。子夏氏之儒在儒中是注重禮制的一派,禮制與法制只是時代演進上的新舊名詞而已。《論語》載子夏論交,“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正表明着法家精神。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