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施乳

(魯菜)

鎖定
西施乳是一道美食菜品,是由河豚肋等食材製作而成,屬於魯菜,口味鮮香甘醇。
中文名
西施乳
外文名
Xi Shiru
分    類
八大菜系,魯菜
口    味
鮮香甘醇
主要食材
河豚肋(精巢),調味料

目錄

西施乳特徵

西施乳 西施乳
雄性河豚魚之魚白渤海灣盛產多種河豚魚,春季為其繁殖季節,最為肥美,然毒性亦最大,所以早年天津人不食河豚,漁人捕獲即棄之。後來受到江南的影響,才有了吃河豚的習慣,而且愈來愈成為一種時尚。

西施乳來源

天津縣誌》載:河豚“脊血及子有毒,其白名西施乳,三月間出,味為海錯之冠”。清代詩人朱彝尊寫有《河豚歌》,中有“漁師乘春漾極浦……河豚此時舉網得”句,天津詩人樊彬(文卿)在《津門小令》裏,有“涼在苦蕒食河豚,春晚佐芳樽”的描述。並注:河豚“於暮春登盤,河豚白尤美,即西施乳”。蔣詩《河雜詠》有“磨刀霍霍切河豚,中有西施乳可存。此味更無他處比,春魚只含數津門”。崔旭詩:“清明上冢到津門,野苣堆盤酒滿樽。值得東坡甘一死,大家拼命吃河豚。”明代的一本書《五雜俎》中稱河豚的精巢為“西施乳”,原文是這樣的:“河豚最毒能殺人,閩廣所產,甚小,然貓犬鳥之屬食之無不立死者。”人篤信天下至美風味是河豚,河豚中又以腹膏最美,其次才是魚皮和魚肉,腹膏的雅名,便叫“西施乳”,也就是人們所説的精巢。宋趙彥衞在《雲麓漫鈔》中曰:“河豚腹脹而斑狀甚醜,腹中有白曰訥,最甘肥,吳人甚珍之,目為西施乳。”宋人薛季宣有《河豚》詩為證:“西施乳嫩可奴酪”,是説其嫩勝於乳酪。朱彝尊《河豚歌》稱:“西施乳滑恣教齧”,則是贊其滑爽。此外尚有“才喜一尊開北海,忽看雙乳出西施”的讚美,應是形容它的肥白了。照《格物論》説法,此物劇毒,但既然“秀色可餐”,也就不乏“拼死吃河豚”的勇夫了。中國有句俗語叫“拼死吃河豚”,吃魚吃到不要命的份上,可見河豚有多鮮美。吃河豚不光吃河豚肉,連毒性最大的內臟都吃,可見這種美味的極大吸引力了。河豚不但能吃“西施乳”,其河豚肝臟等只要處理好了,都可以成為人們盤中的美味佳餚。會吃河豚的人對待河豚,如美食、如美女,食之有道,食之有味,更食出一種文化,一種意味。

西施乳食用方法

其實河豚中的毒素集中在魚的卵巢、肝、血液、皮膚等處;魚白(精巢)和魚肉無毒。所以應趁魚鮮之時,剖腹去髒。將魚肉片下,反覆洗淨,至魚肉雪白無血絲,再用清水“拔”過,即可安全食用。食用魚白時要摘去魚白周圍的血絲,然後稍加鹽、搓去粘液,再反覆沖洗,換水浸泡,即可烹製各種以西施乳為主料的佳餚名饌。如:清蒸、白燴、軟溜等。最有特色的是胭脂西施乳(俗名篤魚白)。此菜用河豚魚白十副,加調料上屜蒸熟後,熗勺、烹佐料,打高湯後下勺篤煉,用嫩糖色或天然莧菜紅找色,然後收汁勾芡,打花椒油翻個出勺。食用時,將擇洗乾淨的苦屈菜250克,隨麻醬(加白糖)、麪醬兩小碟上桌佐餐。其特點是:魚白呈淡紅色,香豔美麗。甘膩細嫩,別具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