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廂記

(1958年田漢改編的京劇劇目)

鎖定
《西廂記》是由田漢根據元代王實甫創作的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於1958年改編的歷史類京劇劇目。1959年1月5日,由中國國家京劇院及北京京劇團聯合首演於北京,張君秋杜近芳葉盛蘭李金泉婁振奎等出演。後在李瑞環主持下再行改編,由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演出 [1]  [3] 
該劇目講述了洛陽張君瑞赴試,路經蒲東,入居古剎普救寺,遇故相崔珏之女崔鶯鶯,一見鍾情,向崔婢紅娘詢問,遭其呵斥。駐軍孫飛虎兵變,圍寺索崔鶯鶯,崔夫人許能退兵者以崔鶯鶯婚之,張君瑞使僧惠明遺書友人白馬將軍杜確,引兵解圍。崔夫人悔約,改為兄妹相稱,張君瑞求計於紅娘,紅娘使賦詩寫意。張君瑞跳牆夜見崔鶯鶯,崔鶯鶯責之。張君瑞憂憤致病,紅娘忽引崔鶯鶯至,訂情;為崔夫人所知,責撻紅娘,紅娘反詰其失信,崔夫人不得已,乃約張君瑞中試後成婚。張君瑞落第歸來,崔夫人拒婚,崔鶯鶯出奔,與張君瑞相會於草橋店,夫妻出奔 [2] 
概述圖為杜近芳飾紅娘(左),李金泉飾崔夫人 [1] 
中文名
西廂記
類    型
歷史類京劇劇目
編    劇
田漢
主要角色
崔鶯鶯
張君瑞
紅娘
取    材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西廂記劇情簡介

張君秋飾崔鶯鶯、葉盛蘭飾張君瑞 張君秋飾崔鶯鶯、葉盛蘭飾張君瑞
洛陽書生張君瑞赴試,途經蒲東,居住在古剎普救寺,恰逢故相崔珏之女崔鶯鶯,一見鍾情,並向崔鶯鶯的婢女紅娘詢問,卻遭到了呵斥。正當張君瑞和鶯營兩心相縈時,河橋孫飛虎兵圍普救寺,強行欲索鶯鶯為妻。崔夫人沒有辦法,只得當眾説明:誰能退得賊兵,願將愛女相配。張挺身而出,致書杜確。杜確兵到,解了寺圍。不料崔夫人又筵前毀約,命鶯鶯稱張為兄,使一對有情人不能成眷屬。鶯鶯瞞過紅娘而又遣她遞詩,約張在花園相見。張君瑞跳牆來會,鶯鶯為禮教所束縛,又恐紅娘覺察,臨時設計,斥責了張幾句而去。事出意外,張君瑞因此成病。鶯鶯終究不忍,在紅娘的支持、鼓勵下決計夜入西廂,安慰張君瑞。不久,崔夫人有所覺察,拷問紅娘。紅娘據實直説,並責夫人失信負義。夫人不得已,把鶯鶯許配張君瑞。但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為由,逼張立即上京趕考得中後方許成婚。鶯鶯和張君瑞離愁別恨,涕泣叮嚀而別。張君瑞落第歸來,崔夫人拒婚,崔鶯鶯出奔,與張相會於草橋店,夫妻出奔 [1] 

西廂記作品選段

選段:先只説迎張郎娘把諾言來踐
劇中人:崔鶯鶯
【四平調】先只説迎張郎娘把諾言來踐,又誰知兄妹二字斷送了良緣。空對着月兒圓清光一片,好叫人閒愁萬種,離恨千端。抬淚眼仰天看月闌,天上人間總一般。那嫦娥孤單寂寞誰憐念?羅幕重重圍住了廣寒。莫不是步搖動釵頭鳳凰?莫不是裙拖得環佩鈴鐺?這聲音似在東牆,來自西廂,分明是動人一曲鳳求凰。這蕭寺何時來巨匠,把一腔哀怨人宮商?哪裏是鶯鶯肯説謊?怨只怨我那少誠無信的白髮娘。將我鎖在紅樓上,外隔着高高白粉牆。張生哪,即便是十二巫峯高萬丈,也有個雲雨夢高唐。【二黃搖板】你去對那張生講,要他安心不用忙。園內水流花又放,他再住幾日又何妨?紅兒扶我繡樓往,猶有餘音繞回廊。
1959年北京演出錄音,張君秋飾崔鶯鶯 [1] 
選段: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
劇中人:崔鶯鶯
【反二黃散板】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原板】北雁南翔。問曉來誰染得霜林降?總是離人淚千行。成就遲,分別早,叫人惆悵,系不住駿馬兒空有這柳絲長。七星車快與我把馬兒趕上,那疏林也與我掛住了斜陽,好讓我與張郎把知心話講,遠望那十里亭痛斷人腸!【二黃原板】斟美酒,不由我離情百倍,恨不得與張郎舉案齊眉。張郎啊,學梁鴻與孟光夫高妻貴,又何必到長安去候春鬧?做一對並頭蓮朝夕相對,不強似狀元及第,衣錦榮歸!人生最苦生別離,未曾登程先問歸期。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則怕你停妻再娶妻,我這裏青鸞有信額頻寄,你休要金榜無名誓不歸。【散板】伯勞東去燕西飛,鞍馬秋風好護持。一路上荒村雨路宜眠早,野店風霜你要起遲。
(白)一鞭殘照人離去,萬種相思訴與誰?
1959年北京演出錄音,張君秋飾崔鶯鶯 [1] 

西廂記主創人員

西廂記創作人員

職位
人員
職位
人員
編劇
田漢
原著
王實甫
導演
音樂設計
美術設計
趙金聲、安振山
唱腔設計
*集體創作
樂隊指揮
舞台監督
參考資料 [1]  [4] 

西廂記表演人員

劇中人
扮演者
劇中人
扮演者
崔鶯鶯
張君秋
張君瑞
葉盛蘭
紅娘
杜近芳
崔夫人
李金泉
惠明
婁振奎
琴童
法本
法聰
周元伯
船伕
劉鳴嘯
二役人
羅世保、霍德瑞
店家
慈元善
楊巨源
曹韻清
參考資料 [1]  [4] 

西廂記角色人物

劇中人
行當
角色介紹
崔鶯鶯
青衣
唐已故相國崔珏之女,送父靈樞回鄉途中暫住普救寺,偶遇洛陽赴試書生張君瑞。駐軍孫飛虎兵圍普救寺,欲索鶯鶯為妻。崔夫人聲稱將鶯鶯許婚給能退賊兵者,在張君瑞請來友人打退了孫飛虎後,崔夫人悔約,讓張與鶯鶯兄妹相稱。後通過丫鬟紅娘,鶯鶯與張君瑞定情 [6] 
張君瑞
小生
名珙,洛陽書生。赴長安應考時,遇崔相國之女崔鶯鶯,兩人一見鍾情。在紅娘的幫助下,崔母答應他在中試後成親 [7] 
紅娘
花旦
崔相國之女崔鶯鶯的貼身丫鬟,見鶯鶯與張君瑞互生愛慕,於是從中撮合,促成好事。聰明伶俐,熱情爽朗 [5] 

西廂記戲曲表現

西廂記改編歷程

張君秋飾崔鶯鶯、杜近芳飾紅娘 張君秋飾崔鶯鶯、杜近芳飾紅娘
1958年3月,田漢創作了話劇《關漢卿》,6月至8月,完成話劇《十三陵水庫暢想曲》。10月,他從福建前線慰問歸來後,再度前往西山八大處的長安寺,也就是寫過《關漢卿》的西廂房,集中時間和精力改編《西廂記》。為了改編《西廂記》田漢研讀史籍、元曲、唐人傳奇、《西廂記》的有關劇本。他讀《唐書》寫傳奇劇,就象創編歷史劇一般,認真瞭解該劇所處的時代。他認為對於歷史的真實性,傳統戲和正史劇當然要求不同。但研究歷史背景,對改編傳統戲。豐富人物性格,改造人物性格,很有好處。他研讀參考性的劇作,有王實甫的《西廂記》、《鶯鶯傳》、董解元《西廂記》和《傾杯記》有關速記。田漢寫成該劇目後,還繼續前往《西廂記》 故事發生地的蒲州普救寺和潼關考察和體驗生活 [8] 
全劇共有“渡河”、“教弟”、“酬韻”、“寺警”、“賴婚”、“琴心”(1959年演出刪除)、“探病”、“鬧簡”、“賴簡”、“寄方”、“拷紅”、“送別”(原名“哭宴”)、“逐婿”、“抗命”、“並騎”等15場戲 [9] 
20世紀80年代,時任天津市委書記、市長的李瑞環同志,在繁忙政務之餘修訂、整理、改編劇本,在他主持下《西廂記》再行改編,由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演出,將田漢版本中原有的“逐婿”、“抗命”、“並騎”三場戲都去掉了,使原劇更加凝練精緻 [1]  [9]  [10] 

西廂記人物扮相

梳古裝頭,戴點翠鳳,穿粉色或皎月色花坡,下穿繡邊白裙、淺彩褲,足穿彩鞋,也有穿古裝衣的 [6] 
圖為趙秀君飾崔鶯鶯。
戴橋樑巾,穿藍花褶子,下穿素彩褲,足穿白竹襪、蝠字履 [7] 
圖為葉少蘭飾張君瑞。
梳古裝頭,戴水鑽頭面,穿淺粉古裝衣,搭披肩,下穿淺彩褲,足穿白襪子、彩鞋 [5] 
圖為劉淑雲飾紅娘。

西廂記唱腔板式

張君秋為《西廂記》設計了【反二黃】、【二黃原板】、【流水】、【西皮搖板】、【反西皮】、【原板南梆子】、【四平調】等板式,在此之前,幾乎無人將這麼多種類的唱腔集中運用在一齣戲中。《西廂記》整齣戲差不多將京劇西皮、二黃腔調中除【慢板】之外的所有板式都用上了。通觀全劇,其中重場戲有三場:“賴婚”“琴心”“哭宴”,設計了【南梆子】、【反西皮二六】、【四平調】、【二黃原板】、【反二黃原板】等重點唱腔;而“教弟”“寺警”“賴婚”等場次,則採用了【西皮】聲腔的板式;“抗命”一場用了【西皮二六流水】;“並騎”一場用了崑腔曲牌;“琴心”一場用了【四平調】。
【四平調】【反西皮】
傳統的【四平調】都是娓娓道來的那種,但張君秋改創的【四平調】卻在不同人物身上有了不同的內涵,有的是哀怨,有的是孤寂,有的是悲苦,有的是剛烈,絕無雷同;在“賴婚”一場中,張君秋創造性地設計了一段【反西皮散板】轉【二六】、【搖板】的唱腔,雖然【反西皮散板】轉【二六】、【搖板】在結構上與【西皮】類似,但是它們的旋律卻大相徑庭,戲劇效果明顯。該場中的【反西皮】共十八句,以【散板】引入,中間連着十句【反西皮二六】,最後以【反西皮搖版】收尾。
長短句、變板式
在京劇傳統的皮黃腔裏很少會出現長短句。張君秋在這方面也大膽嘗試,使用了長短不一的句子。像“寺警”中,就設計了【西皮滾板】轉【流水】。同時,還使用了“滾唱”的手法——在“滾唱”的同時散轉上板,錯落有致、高低並行、張弛有度,轉散翻高收尾,這種“滾板”的處理極好地塑造了人物;“酬韻”中,崔鶯鶯滿懷少女心事,她接下來唱的“三炷香”採用了旦行西皮中很少使用的低腔,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崔鶯鶯愁腸百結的內心世界。與憂愁的崔鶯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性格陽光而明亮的丫鬟紅娘,運用歡快的【流水】,參差不齊的長短句充滿了節奏感,中間的下滑音也可愛俏麗,極好地襯托了崔鶯鶯的黯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外,《西廂記》中很多【原板】借用了【慢板】的腔,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酬韻”,其中就設計有【西皮原板】、【散板】;
崔鶯鶯在劇末“長亭送別”中的唱段可謂是重頭戲的關鍵唱段。這場戲的板式靈活多變,這場選用【大鑼撞金鐘】開場,張君秋隨着過門唱【反二黃散板】“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低沉的唱腔奠定了這場戲傷感的基調。【正二黃】、【反二黃】常常用【導板】轉【回龍】,然而張君秋卻不走常規路,他採用【散板】轉【回龍】,這種與眾不同的處理方式同樣是推陳出新的。京胡與二胡拉出重音,彈撥樂彈出低音,兩相交織,讓人感受到一份纏綿的離愁別緒 [11] 

西廂記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方
獲獎情況
1999年1月10日
第2屆中國京劇藝術節
示範演出獎
天津市青年京劇團《西廂記》
獲獎 [12] 

西廂記劇目賞析

《西廂記》板式變化繁複,唱腔新、奇、美,出色地實現了張派唱腔甜、亮、脆、美、水的特點,大唱段氣勢磅礴,小唱段精巧剔透,既柔情萬種,又剛韌有力。該劇目從唱腔佈局到腔調板式、鑼鼓與不同板式之間的過渡轉接等,都有嚴謹的構思,重點場次飽含戲劇力量,其他場次使用【散板】【搖板】【流水】等輕巧的唱腔恰到好處地補充,形成了一種張弛有度、疏密相間的節奏感 [11]  (中國戲曲學院王婷評)
參考資料
  • 1.    王文章,吳江.中國京劇藝術百科全書[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10月1日:912-913
  • 2.    西廂記  .中國國家京劇院[引用日期2023-05-15]
  • 3.    /.鶯鶯和張生並騎出走 田漢改編的京劇《西廂記》在京首次上演[N]:《文匯報》,1959年1月7日:頭版
  • 4.    /.1959年《西廂記》節目單:中國京劇院、北京京劇團聯合,1959年:封2
  • 5.    王文章,吳江.中國京劇藝術百科全書[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10月1日:262-263
  • 6.    王文章,吳江.中國京劇藝術百科全書[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10月1日:103
  • 7.    王文章,吳江.中國京劇藝術百科全書[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10月1日:1100
  • 8.    黎之彥.田漢改編京劇《西廂記》始末[J]:《中國戲劇》,1991年第1期:25-27
  • 9.    言中行.無窮回味 情深意濃 試談天津市青年京劇團《西廂記》修改本[J]:《中國戲劇》,2000年第11期:5-10
  • 10.    李瑞環改編《西廂記》 捨棄“大團圓”結局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3-05-16]
  • 11.    王婷.《西廂記》唱腔的創新[J]:《中國京劇》,2022年第1期:84-87
  • 12.    第二屆中國京劇藝術節  .大眾網[引用日期2023-05-1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