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廂記

(洪曾玲改編、王叔暉繪製的連環畫)

鎖定
連環畫《西廂記》是一部由王實甫原著,洪曾玲改編,王叔暉繪製的連環畫。該套連環畫是根據元代戲劇家王實甫的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的內容編繪而成 [4] 
連環畫《西廂記》講述了書生張生在普救寺與相國小姐崔鶯鶯相遇而一見鍾情,後突破重重阻力而終成眷屬的故事。該連環畫繼承了中國畫白描的優秀傳統,並吸收了西方繪畫的透視解剖法,採用了工筆重彩的傳統技法進行人物刻畫,是仕女畫的典範之作 [1-4] 
中文名
西廂記
類    別
連環畫
原作品
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原    著
王實甫
改    編
洪曾玲
繪    畫
王叔暉

西廂記內容簡介

連環畫《西廂記》講述的是書生張生(名珙,字君瑞)在普救寺與相國小姐崔鶯鶯相遇,一見鍾情,而無計親近。恰遇叛將孫飛虎率兵圍寺,要強索鶯鶯為壓寨夫人;張生在崔母親口許婚下,依靠友人白馬將軍的幫助,解除了危難。不料崔母卻食言賴婚,張生相思成疾。鶯鶯心愛張生而不願正面表白;幾經波折,在侍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衝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4] 
連環畫《西廂記》

西廂記創作背景

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婚姻法公佈之後,為配合宣傳新婚姻法,人民美術出版社把創作連環畫《西廂記》的任務交給了王叔暉。《西廂記》的原著是由元代劇作家王實甫創作的,描寫的是一對青年男女追求婚姻推自主的愛情故事。相傳該故事發生在山西省永濟縣的普救寺。王叔暉未去過永濟,時間之緊又不允許她為此專赴山西,只得在北京就地取材,選擇了建築上有代表性、也是她熟悉的廣濟寺為摹本。王叔暉在創作中投入了自己幾十年畫仕女畫的經驗,同時也傾注了自己的豐富情感。1954年,連環畫《西廂記》成功出版 [2] 

西廂記藝術鑑賞

連環畫《西廂記》繼承了中國畫白描的優秀傳統,並吸收了西方繪畫的透視解剖法,採用了工筆重彩的傳統技法進行創作,作品人物造型準確,形態逼真,細節刻畫細緻入微,線條運用犀利,豔麗典雅,使傳統白描繪畫手法在現代畫壇熠熠生輝 [1]  [3] 
連環畫《西廂記》通過連續繪畫的形式記述了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故事。作者以其女性特有的工整細膩手法再現了多彩多姿的古代人物形象:張生的倜儻與痴情;崔鶯鶯的含蓄與矜持;紅娘的機靈與鬼巧……無一不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在刻畫人物時,作者融“蘭葉描”與“界畫”手法於一爐,勾畫嚴謹,線條疏密頓挫有致,行筆流動自如,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線描的魅力。在描繪景物時,不僅畫中的曲欄幽徑、殿堂樹石等緊緊扣住了故事情節來安排佈置,並且還吸收了現代繪畫的透視法,塑造出三維空間,增加了畫面的真實感,使浪漫的古代愛情故事在情景交融中展開,從而更好地發揮出連環畫的藝術特色 [4] 
在連環畫《西廂記》中,作者不拘於長久以來形成的創作規範和審美習慣,而是順應時代潮流,廣採博收,取精用宏,注重人物畫中的形神表現。人物造型既尊重傳統的平面化處理,又有結構體積感,獨具匠心。畫幅中的人物造型沒有唐代仕女畫人物“濃麗豐肥”的特徵,而是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趣味,使作品充滿了現代氣息,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心理。作者對畫中人物的塑造,突破了古典人物畫的表現“典範" ,創造了符合現代人審美趣味的“東方型”形象藝術典範 [12] 

西廂記作品評價

畫家、美術理論家潘絮茲:連環畫《西廂記》運用極其嫺熟的傳統技法,細膩而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形象,再現了這個千古傳誦的愛情故事,稱得起是一部劃時代的傑作,是可以和王實甫的《西廂記》名劇百世並傳的 [2]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畫家劉凌滄:連環畫《西廂記》,人物造型準確,形象逼真,線條犀利,設色典雅,保持了唐宋以來工筆重彩人物畫的優良傳統;在造型與構圖上也有創新,畫風絢麗而又和諧,成為近代仕女畫的典範 [2] 
《雲南日報》主任編輯、雲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段錫《50年精品連環畫鑑賞》:“《西廂記》繪畫技法嫺熟,線條流暢,折轉自然,飄灑俊逸,若金絲銀線,絲絲入扣。人物形象刻劃生動細膩,情感關注,設色淡雅素靜。特別是鶯鶯高聳的髮髻、鵝蛋般的臉形、飄灑的衣襟;張君瑞樸實的相貌、誠實的品格、對鶯鶯的痴情都令人難忘。環境、庭院畫法嚴謹、規範、透視比例準確……這些,都成為後生學習研究、臨習的楷模 [6]  。”

西廂記作品影響

  • 所獲榮譽
1959年,連環畫《西廂記》在萊比錫國際圖書展覽中榮獲金質獎章 [5] 
1963年,連環畫《西廂記》在第一屆全國連環畫創作評獎中榮獲繪畫一等獎 [4] 
  • 流傳海外
連環畫《西廂記》先後被翻譯成法文、英文、日文等版本流傳到國外,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 [12] 
連環畫《西廂記》中英文版 連環畫《西廂記》中英文版

西廂記出版信息

作品名
原著
改編
繪畫
出版年
出版社
《西廂記》
王實甫
洪曾玲
王叔暉
1954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 [2] 
2009年
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9] 
2014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 [8] 
2016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 [7] 
2020年
連環畫出版社 [10] 

西廂記作者簡介

  • 原著者
王實甫(約公元1260年—1336年),一説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約與關漢卿同時,元代著名雜劇家。所作雜劇今知十四種,現存《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堂》三種,《芙蓉亭》《販茶船》各存一折曲辭 [11] 
  • 繪畫者
王叔暉,1912年9月出生於天津,主要從事工筆仕女畫和連環畫創作。她15歲時入北京中國畫學研究會,師從吳鏡汀、吳光宇、徐燕孫等畫家,攻習人物畫和花鳥畫。代表作品有《木蘭從軍》《西廂記》《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孔雀東南飛》《楊門女將》等 [4] 
參考資料
  • 1.    《裝飾》雜誌社.裝飾文叢 2 設計理論卷[M].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 ,2017:90.
  • 2.    張立憲.讀庫0806[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17-21.
  • 3.    《美術大觀》編輯部.中國美術教育學術論叢 藝術設計卷 9[M].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6:486.
  • 4.    陳燁.新中國美術經典 50年代[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4:112-113.
  • 5.    一可,未名,王軍.小人書的歷史 漫談中國連環畫百年興衰[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86-87.
  • 6.    段錫.50年精品連環畫鑑賞[M].昆明:雲南美術出版社,2000:69-70.
  • 7.    王叔暉.西廂記[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版權頁.
  • 8.    王叔暉.西廂記[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版權頁.
  • 9.    王叔暉.西廂記[M].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版權頁.
  • 10.    王叔暉.西廂記[M].北京:連環畫出版社,2020:版權頁.
  • 11.    徐中玉.中國古典文學精品普及讀本 元散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9:263.
  • 12.    王一川,陳旭光.北京大學藝術學院2014訪問學者書法、繪畫、論文集[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16:102-1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