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店村

(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王村鄉下轄村)

鎖定
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的西店村,總面積約5.98平方千米其中居住區現約0.96平方千米,位於東經115度2分12秒與115度4分5秒之間,北緯36度22分50秒與36度23分56秒之間,該村居民區中心位於東經115度3分17秒北緯36度23分24秒交點;該村坐落在大名縣西北部,公路馬王(馬頭村至王村)線的中部,漳河古河道的西岸和西北岸但歷史上有時漳河改道又使本村地處漳河東岸和東南岸,西臨東趙莊村東臨武莊村,距離大名縣城約35華里,與廣平縣城直線距離約13.5公里,與魏縣縣城直線距離約11.6公里,與邯鄲市直線距離約55.7公里,與石家莊市直線距離約188.6公里,與天津市直線距離約356.5公里,與首都北京市直線距離約407公里。
中文名
西店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大名縣
面    積
約 5.98 km²
電話區號
0310
郵政編碼
056901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機    場
邯鄲國際機場
火車站
邯鄲站,邯鄲東站
車牌代碼
冀D
方    言
冀魯官話中原官話
歷史名人
葉洪海王玉文 [1] 

西店村簡介

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的西店村原名西店集村,平均海拔高度約47.48米,現居住區中心點海拔高度為51.5米。1961年年底西店集生產大隊分為店東、店南、店西和店北四個生產大隊即行政村,西店現在是該自然村落的名稱。行政區劃代碼是130425201217(店西)、130425201218(店南)、130425201219(店東)、130425201220(店北) [2]  。清代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第十六卷北直七記載道:“大名府西北三十里有西店集,漳河舊經此。又有儒家寨堡,在府西北四十里。黃金堤堡,在府東北三十里。皆商民輳集處。” [3]  邯大高速公路自西經該村西部、西北部、北部、東北部田地向東而去,路線全長72.038公里,該村為此公路八個主要控制點之一(其餘為中朗堡、成安縣城南、漳河店、魏縣縣城北、大名縣城北、北門口、金灘鎮)。
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西店村 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西店村

西店村人口構成

公元2005年底,該村居民為1058户,4627人,其中,店東村215户938人,店南村285户1286人,店西村223户1028人,店北村335户1374人,居民均為漢族人,在姓氏比例中,申、王、李、趙是大姓,男性平均身高是1.70米,女性平均身高是1.60米,大部分是山西移民後裔,祖先於明朝洪武、永樂年間自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徙而來。居民中除一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外,一大部分是非信教的普通羣眾外,另一小部分是信教羣眾,在信教羣眾中,大部分信奉道教,一小部分信奉基督教。因地處中原,該村地方言和山東省的聊城、菏澤等地區以及河南省的濮陽新鄉鄭州開封周口等地方言極為相似,在語言歸類上屬兼有冀魯官話特點的中原官話。在1987年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裏該村所屬的大名方言屬於漢藏語系之漢語之中原官話鄭曹片,在2005年的中原官話研究中調整為中原官話鄭開片;在對大名方言的研究中,以衞河為界可把大名方言即大名官話分為河東小片和河西小片,該村方言屬於大名官話河西小片。由於地域及豫劇簡單、直白、易懂等原因,在戲劇喜好上,該村人最喜歡豫劇。

西店村氣候特點

當地氣候為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567.8毫米,年均氣温13.3℃。該村地域屬於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空氣清新,水質甘醇,適合花生、小麥、玉米、大豆等多種農作物和各類乾鮮果品的種植。

西店村生產生活

公元2005年底,耕地面積7069畝,其中店東村1477畝,店南村1826畝,店西村1553畝,店北村2213畝。該村以農業種植為主,果木種植、小手工業加工和小商品銷售為輔。該村售賣的包子和下水味道鮮美肥而不膩都值得一嘗,和大名縣其他村莊一樣,該村售賣的燒雞和本縣特產--被評為“中華老字號”的珍績成二毛燒雞相比略遜一籌,但在製作工藝、美觀、味道、口感、受歡迎程度等方面完全可以和山東德州扒雞、河南道口燒雞、安徽符離集燒雞、天津小李燒雞等名優特產相互媲美。
西店村每逢農曆每月日期尾數的一、四、六、九為集,農曆四月初四、農曆七月初四和農曆十月初一是該村的廟會(又叫“廟市”或“節場”),在當地頗有名氣但規模不太大。當地口授相傳有這麼一個典故,説是當年清高宗乾隆微服私訪途經該村停留歇息,見到此地很熱鬧做買賣的比較多,便詢問侍從和下屬原因,下屬問詢後答曰是本村集,見到本村集市規模不大便順口説道西店集是小集、西店小集等等。所以當地流傳該村集市受過皇封,但也因皇帝稱之為西店小集而規模始終不大。據傳,清聖祖康熙、世宗雍正、高宗乾隆當年巡訪時都曾路過西店村。

西店村形成來源

對於西店村的形成,村裏一致的傳説是,今天穿村而過的馬王線在古代是一條邯鄲通往濟南的必經之路,既是官道也是商道,比較繁華,為便於商賈落腳歇息,在今天該村西頭即店西村村委會附近的漳河東岸開設一家客棧,因該客棧西臨漳河(據有關史志記載,歷史上漳河在距該村不遠的西南部多次分叉改道,曾流經該村現居民區之東南部或西北部或同時流經該村東南部和西北部,所以也可以説該客棧坐落於在漳河西岸),所以店名是西河小店。後來該客棧周圍逐漸有人定居而形成自然村落,該村便以該店名為村名,後簡化為西河店,再簡化為西店,逐漸形成集市,後來便因集市而定名為西店集(漳河曾流經西店集,1955年國家固定漳河河道,此後不再流經西店集),也簡稱為西店。據查,西店集村於北宋鹹平元年農曆戊戌年六月初六即公元998年正式成村並定村莊名稱為西河小店,公元1023年5月即北宋天聖元年村名簡化為西河店,公元1082年9月即北宋元豐五年村名再簡化為西店,距今有一千餘年曆史,是個名副其實的千年古村。
該村落自形成後西店作為行政村(封建社會時期稱“官村”或“官莊”,民國時期稱“編村”,解放以後稱“行政村”)名稱經歷了封建社會至1908年清廷頒行《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前的“西店裏”、“西店村社”、“西店集裏”,清末至1937年11月日軍侵佔大名縣以前的“西店集鄉”(當時的“鄉”是農村中人口聚集不滿5萬的村、莊、屯、集的行政稱謂,人口聚集5萬以上的村、莊、屯、集稱為“鎮”;省、府、廳、州、縣治所在的城廂地區,稱為“城”;),抗日戰爭以後至1958年的“西店集村”,1958年以後的“西店集生產大隊”等等的變化。

西店村歷史沿革

大名縣誌記載,民國3年(1914年)改冀南觀察使為大名道。元城併入大名。大名分東、中、西三區,縣屬大名道。該村隸屬於西區。根據抗日戰爭形勢的需要,1940年6月,以衞河和大、廣公路為分界線將大名分為大名、元城、魏縣三個縣,分縣後,隨即成立了大名縣抗日政府,下設一、二、三、四、五個區(縣城除外)。1942年10月間又作了第二次區劃,由原五個區,劃為六個區。1945年5月14日,大名縣境全部宣告解放。7月7日成立了大名市,直屬三地委領導。縣、市分開後,大名縣遂重新區劃,由原六個區劃為五個區。後來全縣確定為7個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該村隸屬於第三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村隸屬於第一區。1955年2月6日,大名縣、鄉兩級人民政府改稱縣、鄉兩級人民委員會,9月20日,縣人民委員會遵照省人民委員會通知精神,確定大名縣各區公所名稱按區公所駐地命名:第一區為“大名縣楊橋區公所”、第二區為“大名縣萬堤區公所,、第三區為“大名縣東老堤區公所”、第四區為“大名縣龍王廟區公所”,第五區為“大名縣北峯區公所”、第六區為“大名縣金灘鎮區公所”、第七區為“大名縣馬陵區公所”。此後該村隸屬於楊橋區。1956年3月2日,全縣7個區全部撤銷,將全縣1953年設立的93個鄉合併為33個鄉。後又設5個區,分別是楊橋區、萬堤區、金灘鎮區、龍王廟區、束館區,1993年7月全部撤銷。
大名縣西店中學 大名縣西店中學
建國後該村所屬的大名縣第一區(也就是後來的楊橋區,區公所駐地在楊橋村,轄今天的楊橋鎮、沙疙瘩鄉、王村鄉、鋪上鄉一鎮三鄉共220.06千米,124個行政村)在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大名縣委員會、大名縣抗日民主政府的所在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自大名縣的三個將軍,1955年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的裴志耕(西馬頭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的李大磊(南賈莊村人)和被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的趙北源(沙疙瘩村人),家鄉均在該區。1966年4月3日下午,周恩來總理視察該區楊橋人民公社前桑圈生產大隊,留下了“大名府一定要翻身”的囑託。
大名縣西店鄉黨政機關舊址 大名縣西店鄉黨政機關舊址
1929年國民政府在大名縣下設十個區,第一區區公所在大名城道前街關帝廟,第二區區公所在邊馬集,第三區區公所在牙裏集,第四區區公所在沙口集,第五區區公所在方里集,第六區區公所在魏城鎮,第七區區公所在西店集,第八區區公所在大名城內,第九區區公所在大名縣金灘鎮,第十區區公所在大名縣束館鎮,至1935年全縣合併為五個自治區其中第七區和第八區合併為第四自治區,這是目前有史可查的將西店集村作為區公所和後來的中國共產黨鄉委員會、鄉人民政府、鄉人民委員會、中國共產黨人民公社委員會、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駐地的開始。
據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該村及周邊區域就存在黨的地下活動。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即1945年5月14日大名縣全縣解放(俗稱第一次解放,1947年1月被國民黨軍隊攻佔,同年2月再次解放),該村成立了西店集村公所和西店集村農民協會,首任村長是趙如安。1946年8月12日該村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黨西店集村支部委員會,首任支部書記是趙如安。1947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批轉中央工委關於政權形式問題給冀東區黨委的指示中確定村公所改稱村政府,與1946年10月14日大名縣抗日民主政府更名為大名縣民主政府相對應,西店集村公所改稱西店集村民主政府,與1949年上半年大名縣民主政府改稱大名縣人民政府相對應,西店集村民主政府改稱西店集村人民政府。
1953年4月30日,大名縣人民政府公佈了《關於劃鄉工作計劃(草案)》,決定劃清鄉界組成臨時鄉人民政府,隨後,以該村為中心設立西店鄉,成立了中國共產黨西店鄉委員會和西店鄉人民政府,下轄本村與周邊今天的陳莊、段莊、柏村、未莊等幾個行政村。根據1954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5年2月6日,西店鄉人民政府更名為西店鄉人民委員會,同時西店集村人民政府改為西店集村公所。1956年3月2日小鄉併為大鄉以後,西店鄉增轄至1996年1月以後的王村鄉全境以及1961年5月劃歸魏縣沙口集鄉的劉屯村、東張莊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開始後,8月,大名縣撤24個鄉,1個城關鎮,5天時間裏將498個高級農業合作社建成了6個區級農村人民公社,即楊橋、萬堤、城關、龍王廟、束館、金灘鎮,西店全鄉併入楊橋人民公社(大公社),設立楊橋人民公社西店管理區管轄原西店全鄉和在魏縣併入大名縣期間(1958年11月至1961年5月)臨近西店鄉的北張莊、前羅莊、後羅莊、北代固、邵村、棘針寨、北寺莊、南寺莊、鄧二莊、相公莊、前閻莊、後閻莊、任裏村等原魏縣部分農村(即約為1996年以後的魏縣東代固鄉和棘針寨鄉兩個鄉以及沙口集鄉部分村莊)。
1961年底,經批准,西店村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行政村,因西店可簡稱為“店”,所以,這四個行政村便是店東村、店南村、店西村和店北村,分別成立了自己的黨支部和生產大隊。百度地圖、谷歌地圖等電子地圖上一般標註為“西店東村、西店南村、西店西村、西店北村”(但不同時顯示,有時僅顯示一兩個),全球衞星定位導航接收儀器電子地圖中標註為“西店”,而紙質地圖則標註為“西店”或“西店集”,也有外地人稱作東西店村、南西店村、西西店村、北西店村,如此等等。此後,西店村僅作為一個自然村的村名而存在。 1961年4月大公社分為公社(即鄉級公社),成立西店人民公社,設立西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和中國共產黨西店人民公社委員會,同月成立王村人民公社,並將1956年以後西店鄉增轄的今天的楊莊(殷莊)、東王村、西王村(東、西王村在1960年分開之前稱作前王村)、東趙莊、西趙莊、李嶽村、關岳村、馬嶽村、楊固、田固、東安村、西安村、小李凝、大李凝、小河東等生產大隊即行政村劃歸王村人民公社,此時西店人民公社下轄本村及今天的前申橋、後申橋、東王二莊、西王二莊、陳莊、段莊、柏村、鐵爐莊、孟村、前辛寨、未莊、西韓莊等十三個生產大隊即行政村。對於人民公社,《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這樣規定:“農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組織,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在農村中的基層單位,又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權在農村中的基層單位。人民公社的規模是一鄉一社。公社管理委員會,在行政上,就是鄉人民委員會(即鄉人民政府),受縣人民委員會(即縣人民政府)和縣人民委員會派出機關的領導。在管理生產建設、財政、糧食、貿易、民政、文教衞生、治安、民兵和調解民事糾紛等項工作方面,行使鄉人民委員會的職權。公社的社長,就是鄉長。”1968年,西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更名為西店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75年和1978年通過的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兩次修改,均規定了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1979年憲法修改將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改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以後,西店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重新更名為西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2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設立鄉和民族鄉後,於1985年設立西店鄉人民政府,取代了西店人民公社的政權職能,中國共產黨西店人民公社委員會變更為中國共產黨西店鄉委員會,同時西店各村的生產大隊也改為村民委員會。
1996年1月,西店鄉撤銷,所轄各村併入王村鄉。西店鄉政府駐地(鄉部)位於店西村西南部西店村最西邊的南北路的西側與西店通往柏村道路路口的北側相交點,現為部分村民宅基地。在鄉政府大院東部曾建有西店信用合作社,現為部分村民宅基地。鄉政府大院南面即西店至柏村道路路南是西店鄉税務所,現為部分村民宅基地。西店集西北部今店北村西部王家西衚衕南部王西順宅基地一帶曾有清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元城縣衙門即政府設立的學校,史稱“義學”,清代李衞等監修的《畿輔通志》第二十九卷有記載(史載:元城縣義學,一在楊家橋,一在西店集,一在司從樓,一在董家荘,以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4]  ),該校在抗日戰爭期間毀於日軍戰火之中,1945年5月西店集解放後在此基礎上建立西店高級小學不久發展成為西店完全小學,1971年西店完全小學撤銷。大名史志網《明朝時期的京師大名府(1368年--1644年)》一文記載道:“壬辰、大明萬曆二十年即一五九二年,李炳任元城縣知縣。任上親自清查倉谷,制定鄉約,修葺元城縣小灘鎮、束館鎮、儒家寨、黃金堤四處一倉,建張鐵集、西付集、長屯村、西店集四處社倉(民辦糧倉的一種,南宋時由朱熹首創)” [5]  ,今具體地址無考。店西村南部即西店村最南端的東西路的南側與西店至東王二莊道路東側交點處建有大名縣糧食局西店糧站,原址現開辦各種小型工廠。糧站東部曾建有西店食品站,現為部分村民宅基地。糧站西部即西店税務所南部曾建有西店冰糕廠,該地前身為西店人民公社食用油加工廠,現為部分村民宅基地。糧站對面路北曾建有西店敬老院,現為部分村民宅基地。敬老院西側曾建有西店供銷合作社棉花收購站,現為部分村民宅基地。敬老院東側曾建有西店榆皮廠,現為部分村民宅基地。店西村西部馬王線與西店村最西邊的道路交口處東北部即西大井北側曾建有西店影院,1992年廢棄,現為店西村黨支部、村委會所在地和部分村民宅基地。西店村西部之西大井具體打成年代無考但歷史悠久,曾長期供西店村全村飲水之用,2012年3月以後填埋。
店西村西部馬王線北側西店至未莊線路東側相交點原店西小學處設立了西店幼兒園。西店村南部田地與陳莊村田地交界地一帶曾建有西店鄉中學,該校前身是西店人民公社中學,1994年下半年併入西店中學,原址今為王村鄉聯合小學。西店村中部馬王線南側曾建有西店供銷合作社,現為部分村民開辦的一家藥房和幾家小型超級市場即門市部。北部曾建有西店鄉衞生院,現為部分村民宅基地。店北村東部建有西店供銷合作社棉花收購站,此地以及此地以東部分土地在解放之前是東大寺,該寺院於解放後廢棄。棉花收購站南邊曾建有西店供銷合作社生產資料門市部,現為部分村民宅基地。店北村東北部建有縣直屬的大名縣西店中學(在西店村經西韓莊村通往西馬寨村道路的東側)。另外還分別在西店村南部田地即店南村田地南部今為陳莊田地處和西店村西北部田地即店西村田地設立了兩處西店窯廠,屬於鄉辦集體企業,前身是西店人民公社窯廠、西店鄉窯廠,今為私人承包。河北省南部一些農村紛紛自發建設毛主席紀念室的潮流中,1998年在西店村東北部即店北村東部原棉花收購站處,自發建立了農村版的毛主席紀念堂。對於該紀念堂,2003年12月22日新華網的報道《探尋冀南“毛主席熱”背後的因果故事(組圖)》中寫道“是記者所走訪的紀念室中規格最高的。”每年12月26日村小學放假一天,學校組織在紀念室外面舉行升國旗儀式,少先隊員面對主席像宣誓。每逢毛澤東主席的誕辰日(12月26日)和祭祀日(9月9日),都有懷念毛澤東主席和信仰毛澤東思想的人們遠道而來拜訪。 [1] 
毛主席紀念堂 毛主席紀念堂

西店村文化經濟

西店人民勤勞勇敢,淳樸敦厚,熱情真誠,愛國愛家,在歷次反抗外敵侵略的戰爭和鬥爭中都有優秀的西店兒女浴血奮戰效命疆場。模範飼養員葉洪海(西店鄉柏村人,1965年參軍)、共和國衞士王玉文就是他們的代表。他們有着農民共同的優點,有着農民共同的缺點,同時也有自己的缺點。由於地理環境等因素的限制,與尚武精神相比,西店人民崇文的程度遠遠不足,目光比較短淺,輕視教育和文化,西店的經濟也欠發展。進入21世紀後,隨着新農村建設的進行與和諧社會建設的深入,西店人民的缺點和不足正在改變,西店村欠發展的狀況正在改善。有理由相信,在黨和國家大力關照下,在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下,在西店人民的齊心努力下,西店村和西店人民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