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鎖定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追溯於20世紀40年代的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國立女子師範學院的史地系。迄今,已過60餘年的風雨歷程。學院現有師資59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9人,博士學位獲得者23人,碩士學位獲得者17人。開辦有歷史學(師範)、歷史學、民族學3個本科專業,並承擔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任務,招收少數民族本科預科班、少數民族高層骨幹人才碩士研究生基礎強化培訓班。
中文名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機構類別
二級學院
機構地點
西南大學
成立時間
20世紀40年代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院簡介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辦學歷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國立女子師範學院的史地系。回溯學院辦學歷程,前輩學人之翹楚,如吳宓、孫培良、鄧子琴、吳毓江等辛勤耕耘的身影歷歷在目。吳宓,哈佛大學碩士,學貫中西,1955-—1957年在歷史系任教;孫培良,學術領域廣泛,以治西亞史,特別是伊朗史見長,享譽世界史學界;鄧子琴,一生致力於文化史、民族史研究,成績卓著;吳毓江,以治墨學名世。他們淵博的知識,高深的學問,勇於探索的精神,崇高的道德風尚,如春風細雨,滋潤了數代求知若渴的莘莘學子,形成了我院良好的辦學傳統,鑄成我院今日之院訓——進學、修德、會通、超勝。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術研究

學院現有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國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世界史、民族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歷史教育碩士(含高師碩士)授予權。中國史為重慶市重點一級學科。
學院下設中國史系、世界史系、歷史教育系、人類學與民族學系、民族教育系等5個系,以及歷史地理研究所、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西亞研究所、伊朗研究中心、于右任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設有歷史學(師範)、歷史學(國學研究與應用)、民族學3個本科專業,承辦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碩士研究生基礎強化培訓和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已形成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本科、預科、網絡教育和歷史教育碩士、高校教師碩士等多層次辦學體系。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7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31人,教授19人、副教授(副研究員)29人,博士(含在讀)32人,碩士(含在讀)20人;有國家社科基金會評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2人,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專家1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9 人。先後有2人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師優秀教師獎,1人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優秀青年教師獎,1人獲重慶市師德建設標兵。
2023年,開設“公務能力與公務員文化素養”微專業。系對標公務員和行政事業公務人員公開遴選所需核心知識而建設的應用型專業。該專業整合了歷史學,民族學、文學、心理學、社會學、行政管理學等學科、專業資源。 [6]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學科研

“十一五”期間,學院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00餘項,其中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項,國務院重大文化工程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12項,其他省部級項目36項,科研經費達600餘萬元。出版學術專著21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獲省部級社科優秀成果獎10餘項。
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凝鍊了“融師範性學術性為一體、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重視民族教育、服務社會民生”的人才培養特色,先後培養了5300多位博士、碩士和本科學生,以及5800餘名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基礎強化碩士研究生、本專科預科學生。學院多次聘請韓國、美國等專家到學院工作,與美國、英國、韓國和中國香港及台灣等地高校互派交換生,與西北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生、本科生,積極接收遵義師範學院、畢節學院、長江師範學院等高校的借讀學生,建立起與境內外高校予以廣泛交流與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1]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院領導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現任領導

學院黨委:
黃澤文,男,漢族,四川仁壽人,中共黨員,副研究員,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統戰、工會、教代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離退休工作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
羅朝斌,男,漢族,四川南充人,中共黨員,副教授,黨委副書記,分管少數民族骨幹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李小紅,女,土家族,重慶秀山人,中共黨員,副教授,黨委副書記,分管本科生和少數民族預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學院行政:
黃賢全,男,漢族,四川成都人,民進會員,教授,院長,全面負責學院行政工作,分管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研究生教育等工作。
周文全,男,漢族,四川仁壽人,中共黨員,副研究員,副院長,分管學院行政辦公室、資料室、博物館等工作。
何金元,男,漢族,四川鹽亭人,中共黨員,副研究員,副院長,分管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計劃碩士研究生基礎強化培訓和少數民族預科教育等工作。
張文,男,漢族,陝西西安人,中共黨員,教授,副院長,分管本科教育、網絡教育和在職教育等工作。
鄒芙都,男,漢族,湖南衡陽人,中共黨員,教授,副院長,分管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網絡教育、社會服務等工作。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任領導

黨總支(黨委)書記
季平、唐正康、錢仕廉、陳紫華、楊芳德、楊尚秋、楊如安、周文全
黨總支(黨委)副書記
古耀貞、李德奎、錢仕廉、郭忠澤、唐紹洲、楊芳德、楊尚秋、劉文政、姜立惠、周文全、古文海、唐宇、王春陽
系主任(院長)
李源澄、孫培良、郭豫才、何良騏、楊光彥、陳紫華、藍勇、許增紘、張明富
副系主任(副院長)
楊光彥、楊羣章、杜昆、黎小龍、陳紫華、王孝詢、徐適端鄭家福盧華語徐松巖、李世平、張明富、潘洵、趙毅、黃賢全 [2]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組織機構

學院黨委
黃澤文書記
羅朝斌副書記
李小紅副書記
學院行政
黃賢全院長
黃澤文副院長
何金元副院長
張 文 副院長
鄒芙都 副院長
行政辦公室
肖世洪 主任
蒲燕秘書
教務辦公室
杜林澤本科教學秘書
姜帥預科教學秘書
學生工作辦公室
李瑞 2010級本科輔導員
謝 歐 2011級本科輔導員
李蓉若 2012級本科輔導員
李小紅 2013級本科輔導員
李 立2014級本科輔導員
李蘋研究生班主任
羅朝斌 2013級骨幹班輔導員
蔣樸 2013級骨幹班輔導員
高 倩 2014級預科輔導員
網絡教育辦公室
彭前勝主任
資料室
蒲燕資料員
歷史博物館
鄒芙都館長
卞兆明館員
教學機構
中國史系陳一容(系主任)
世界史系吳建華(系主任)
歷史教育系曹華清(系主任)
人類學與民族學系田阡(系主任)
民族教育系孫衞紅(系主任)
科研機構
西南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歷史地理研究所)
西亞研究所
伊朗研究中心
于右任研究中心 [3]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辦學理念

我院已有50餘年的辦學歷史,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具有自己辦學風格和反映時代特點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和辦學思路。
辦學理念:以生為本,學術立院,革故創新
辦學理念是大學理念的核心,經長期的歷史積澱而形成,具有承傳性。同時,也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充分反映時代的特點,具有時代性。我院的辦學理念:以生為本,學術立院,革故創新,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並融入了時代的內涵。
大學的使命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大學是研究學術、創造新知的殿堂。辦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髮展個性、養成創造能力營造優良的環境。而要使學生具有創造力,教師必須進入學科前沿研究領域,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教學不是程式化的知識灌輸,呆板的照本宣科,而應是智慧的啓迪。有一流學問的老師,方能培養出一流的學生。而要使大學成為培養創造性人才的基地、知識創新的殿堂,必須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步伐,通過不斷地改革,進行觀念的創新,制度的創新,體制的創新,消除不利於創造人才培養的觀念障礙、制度障礙、體制障礙。
辦學指導思想:
以德治院,依章治院,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樹品牌,以創新求發展
要辦好一所大學、一個學院,指導思想是否明確、是否符合時代要求,至關重要。因為她在辦學過程中起着導航的作用,規定着辦學的方向,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大學或學院的品位。
我們的大學是社會主義的大學,必須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依法辦學,依法(章)治校(院),營造公平、公正,自由、寬鬆的學術環境,以利師生創造力的發揮。同時,一所大學、一個學院要在校(院)際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須牢固樹立質量意識,視質量為生命,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學術成果的質量,並結合自身的辦學歷史和區位特點,分析相關學院辦學優勢,在特色上下功夫,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鑄就知名品牌。而學院要永葆活力,佔領相關領域的制高點,保持自己的優勢,唯一的途徑就是與時偕行,不斷創新。創新是一個學院發展的不竭源泉。
辦學思路:
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科學研究為基礎,以隊伍建設為保障
要把一所大學、一個學院辦大、辦強,其關鍵是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對於一所大學、一個學院而言,其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這兩個方面。因此,必須把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置於學院工作的中心地位。而要提高學科建設的水平和人才培養的質量,必須重視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隊伍建設於學院,猶鳥之雙翼,車之兩輪。只有雙翼堅實,學院才能凌空展翅,騰飛萬里。 [4]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師資力量

教授
張守廣、李海峯、黃賢全、田阡、鄒芙都、鄭家福、張文、張明富、吳建華、楊如安、楊光華、徐松巖、徐難於、潘洵、馬強、冀開運、陳寶良、陳一容、黎小龍、藍勇、盧華語
副教授
朱聖鍾、黃秀蓉、馬劍、朱乃明、王勇、曹華清、曾現江、曾小勇、袁從秀、喻小航、温翠芳、譚剛、孫運君、孫衞紅、裴麗麗、盧炳惠、李文學、李世平、何開麗、何金元、郭川、苟翠屏、範奎山、鄧雲清、卞兆明、趙國壯
講師
文培林、藺煥萍、蔣娜、付玉強、鄧剛、蔡謙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