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文

(西南大學教授)

鎖定
張文,男,漢族,中國國籍,1963年生。陝西西安人,史學博士博士後經歷。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 [1]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
主要從事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區域民族史研究。 [2]  發表論文近30篇,出版《宋朝社會救濟研究》(西南師大出版社,2001年)等各類著作4部,共計近百萬字作品。其中,專著曾獲“鄧廣銘學術基金”優秀成果獎、重慶市社會科學三等獎,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校文科學報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或轉摘。主持“宋朝民間慈善活動研究”(博士後項目)、“誠信重慶與城市形象塑造”(重慶市政府項目)等課題。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社會史與經濟史、西南少數民族史與物質文明史。 [2]  曾獲1991年“西南師大首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
中文名
張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3年
主要成就
曾獲1991年“西南師大首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

張文人物經歷

1981年起,先後就學於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陝西師大歷史系中古史專業、四川大學歷史系中古史專業,分別獲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88年起執教西南師大歷史系。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後兼職研究員(2002~2004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現擔任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副院長。

張文主講課程

先後講授《中國社會通史》《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宋元社會經濟史》《考古學概論》《文物基礎知識》《中國錢幣史》《社會學概論》等課程。

張文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區域民族史研究。

張文主要貢獻

發表《中國古代的流行病及其防範》(《光明日報》2003年5月13日;《新華文摘》2003年8期全文轉載)、《季節性濟貧恤窮行政:宋朝社會救濟的一般特徵》(《中國史研究》2002年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5期轉摘)、《兩宋政府的少數民族賑濟措施芻議》(《民族研究》2002年2期)、《宋代通貨膨脹問題辨析——兼論宋代紙幣的性質》(《西南大學大學學報》2000年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經濟史》2000年3期全文轉載)、《和——儒學的最高境界》(《中國哲學史》1997年4期)、《“周易”起源於佔月術》(《周易研究》1995年1期)、《大汶口文化陶尊符號試解》(《考古與文物》1993年3期)等論文近30篇,出版《宋朝社會救濟研究》(西南師大出版社,2001年)等各類著作4部,共計近百萬字作品。其中,專著曾獲“鄧廣銘學術基金”優秀成果獎、重慶市社會科學三等獎,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校文科學報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或轉摘。主持“宋朝民間慈善活動研究”(博士後項目)、“誠信重慶與城市形象塑造”(重慶市政府項目)等課題。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社會史與經濟史、西南少數民族史與物質文明史。
部分著述:
1.《宋朝社會救濟研究》(獨著),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2.《宋朝民間慈善活動研究》(獨著),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3.《中國南方民族史論集》(主編第二),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4.《兩宋政府的少數民族賑濟措施芻議》(獨著),《民族研究》2002年2期;
5.《季節性濟貧恤窮行政:宋朝社會救濟的一般特徵》(獨著),《中國史研究》2002年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5期轉摘;
6.《勸分與荒政:民間利益博弈中的政府角色——以宋朝為中心的考察》(獨著),《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3年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經濟史》2004年2期轉載;
7.《中國古代報災檢災制度述論》(獨著),《中國經濟史研究》2004年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經濟史》2004年4期轉載;
8.《地域偏見與族羣歧視:中國古代瘴氣與瘴病的文化學解讀》(獨著),《民族研究》2005年3期,《新華文摘》2005年20期轉載;
9.《民間慈善:婦女參與社會活動的有效途徑——立足於宋朝的考察》(獨著),《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婦女研究》2005年4期轉載;
10.《社區慈善:宋朝民間慈善的空間結構》(獨著),《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5年4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06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經濟史》2006年3期轉載;
11.《民族關係視野中的傳統族羣形象問題淺議》(獨著),《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2期;
12.《兩宋鄉村民間慈善活動的多元結構》(獨著),《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7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7年1期全文轉載;
13.《中國古代的天下觀與國家觀》(獨著),《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7年4期;
14.《火器應用與明清時期西南地區改土歸流》(獨著),《民族研究》2008年1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