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北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鎖定
西北師範大學計算機專業正式創建於1983年,是甘肅省高校最早建立的計算機專業。1983年學校獨立設立計算中心,1984年成立計算機科學系。2000年由數學系、計算機科學系、計算中心合併組建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2012年再次進行院系調整,由計算機科學系、計算中心、網絡教育學院合併成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現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物聯網工程系、軟件工程系、公共計算機教學部、實驗中心等五個教學系部或中心。學院在承擔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科研任務之外,還承擔全校研究生、本科生計算機應用基礎類課程的教學任務。
學院現有教職工91人,其中教授、正高級工程師17人,副教授、高工42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41人,外聘企業聯合導師4人。教師隊伍中,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為62%,畢業院校大部分為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科院計算所、蘭州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重點院校。建有物聯網工程系列、算法與程序設計、計算機基礎等3個省級教學團隊。
中文名
西北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類    別
學院
內    容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
地    址
蘭州市安寧區安寧東路967號
成立時間
1983年

西北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簡介

西北師範大學計算機專業正式創建於1983年,是甘肅省高校中最早建立的計算機專業。1983年學校獨立設立計算中心,1984年成立計算機科學系。2000年由數學系、計算機科學系、計算中心合併組建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2012年再次進行院系調整,由計算機科學系、計算中心、網絡教育學院合併成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現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物聯網工程系、軟件工程系、公共計算機教學部、實驗中心等五個教學系部或中心。學院在承擔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科研任務之外,還承擔全校研究生、本科生計算機應用基礎類課程的教學任務。
學院現有教職工91人,其中教授、正高級工程師17人,副教授、高工42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41人,外聘企業聯合導師4人。教師隊伍中,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為62%,畢業院校大部分為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科院計算所、蘭州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重點院校。建有物聯網工程系列、算法與程序設計、計算機基礎等3個省級教學團隊。
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職業技術教育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具有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軟件工程四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學科均為省級重點學科。設有甘肅省大數據研究院、甘肅省物聯網工程研究中心、甘肅省電子政務建模仿真工程實驗室、甘肅省信息技術與信息安全實驗室、以及甘肅省電子商務重點實驗室等5個省級科研平台。學院實驗中心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四個本科專業。軟件工程專業是我院與中關村軟件園的合作共建專業,聯合培養軟件工程方面的技術人才。
過去四年中,學院在實驗室建設方面共投入經費1100多萬元。設有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單片機與射頻識別技術實驗室、計算機系統結構實驗室、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物聯網實驗室、多媒體技術實驗室、操作系統實驗室、軟件工程實驗室、大數據技術實驗室、虛擬現實實驗室等11個專業教學實驗室,以及3個微機實驗室。並根據教師研究方向,設有10多個研究型實驗室。
自專業創辦以來,已為社會培養計算機技術各類人才5000餘名,畢業生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特別是甘肅和西部地區的教育、通信、銀行、IT企業等行業以及政府機關。在甘肅省屬各類高校中,40%以上的計算機學科教師為本學院的畢業生。學院現有本科生903人,研究生386人。
學院在“十二五”期間獲得教學獎項13項,出版“十二五”規劃等不同級別的教材6部。建成“數據結構”、“Visual Basic程序設計”、“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等三門甘肅省精品課程,以及10門校級精品課程。建成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校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門。2門課程獲“甘肅省高等學校精品資源共享課”榮譽稱號。獲得校級、省級教學研究立項項目共15項。
經過長期積累與發展,學院在智能感知與物聯網技術、大數據與雲計算技術、網絡與信息安全、自然語言處理與文本挖掘等方向上凝聚成穩定的研究力量,形成了研究特色與優勢。先後承擔各類科研項目近100項,其中國家基金項目23項,經費900餘萬元;橫向應用型項目經費達到1530餘萬元。發表各類文章近600餘篇,其中SCI/EI檢索百餘篇。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1項,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獎6項。 [1] 

西北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95人。院士1人,兼職教授3人;專業教師88人,教授11 [2]  人,副教授37 [2]  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36 [2]  人,企業聯合導師3人。
學術梯隊建設方面,形成了一支學歷層次高、年齡和職稱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科研成果突出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本學科現有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講師18人,助教3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7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8人,35歲以下教師均具有碩士學位,在讀博士6人。已形成了軟件與信息安全理論、物聯網軟件方法與技術、圖的可區別染色理論與算法及其應用和軟件可靠性度量4個穩定的軟件工程研究方向。
軟件工程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為王彩芬教授。
學科方向及負責人:
方向1:軟件與信息安全理論
負責人:王彩芬
方向2:物聯網軟件方法與技術
負責人:黨小超
方向3:圖的可區別染色理論與算法及其應用
負責人:陳祥恩
方向4:軟件可靠性度量
負責人:杜小妮

西北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招生

學院現有計算機密碼學博士招生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技術和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具有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軟件工程四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含有網絡與信息安全、軟件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三個本科招生方向)和物聯網工程兩個本科專業。

西北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所獲獎項

學院先後承擔各類項目100餘項,其中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經費近200萬。發表學術論文近600餘篇,其中被SCI/EI檢索百餘篇。先後獲得各種獎項近50項,出版“十一五”規劃教材6部。獲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建成“數據結構”和“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兩門甘肅省精品課程,另有校級精品課程10門。學院不斷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和企業的合作與交流,近幾年來,每年邀請數十位國內外知名專家進行交流訪問。
我校是甘肅省最早設立計算機專業的高等院校,也是省內最早招收軟件與信息安全方向碩士生和計算機密碼學方向博士生的高校之一,軟件工程學科被確定為西北師範大學2006-2010年度校級重點學科, 獲得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同時獲得計算機技術和軟件工程兩個專業學位碩士點。依託甘肅省物聯網工程研究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點和計算機技術和軟件工程兩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我校軟件工程學科取得了重大進展和顯著成績。

西北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設施

學院實驗中心設有微機原理與接口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計算機體系結構實驗室、計算機網絡實驗室、信息安全實驗室、多媒體技術實驗室、軟件工程實驗室等8個專業教學實驗室,以及4個微機實驗室。並設有網絡信息安全、圖形與圖像處理等5個研究型實驗室。
學院負責全校數字化校園建設,自1996年我校接入中國教育科研網至今,建設了包括光纖主幹網、網絡中心、開放網絡機房、網絡管理和運行系統、網絡安全保障體系等。與電信、聯通、移動及中國教育科研網互聯,實現了1000兆光纜到樓宇,100兆到桌面的網絡連接。校園網絡覆蓋了全校各校區所有樓宇,主要場所實現了無線覆蓋;主幹光纜敷設近50公里,信息點近15000個,網絡設備1000餘台,上網計算機近10000台;為學校教學、科研及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網絡服務。

西北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科學研究成果方面,近五年本學科在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80餘篇,其中SCI、EI、ISTP檢索論文50餘篇,國家級核心刊物論文140餘篇。已承擔或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15餘項,科研經費達650餘萬元;科研成果分別獲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2次,二等獎1次,三等獎2次。設計了適應不同環境的電子商務協議,構造了分析協議的形式化方法;提出了新的構造偽隨機序列的方法,構建了五類具有良好線性複雜度的多元序列和二元割圓序列;得到了最大度為3的圖的鄰點可區別全色數不超過6等重要結論;分析了互聯網絡的特殊網孔模型,提出了圖像加密的幾種算法,設計出基於Ploya模型及混沌映射的數字圖像加密技術;得到軟件可靠性度量的若干結果等成果。參加國際合作研究與交流15人次,國內學術會議83人次。人才培養工作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已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20餘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