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伯利亞虎

(貓科豹屬下虎的一個亞種)

鎖定
西伯利亞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貓科、豹屬、亞種之一。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成年雄性西伯利亞虎體重平均為250千克,頭體長約為2.3米;成年母虎平均體重約為170千克,體長約為2米,肩高1.1米左右,尾長1.3米左右。最大身長可達2.9米(含尾長) [1]  。野生西伯利亞虎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故有“叢林之王”之美稱。
西伯利亞虎分佈於亞洲東北部,即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中國東北的吉林和黑龍江,也可能仍存活於朝鮮北部。由於棲息地被破壞與偷獵,世界上野生西伯利亞虎僅存500多隻。
西伯利亞虎喜好遠離人類居住區、地勢平緩、冬季積雪較淺的成熟的紅松-闊葉混交林和櫟樹林。西伯利亞虎最喜好的獵物是馬鹿和野豬,由於大型獵物在食物貧乏的北方森林中密度很低,西伯利亞虎需要走很遠才能找到它們,因此西伯利亞虎的活動範圍遠遠大於南方的其它虎亞種。雌性西伯利亞虎的活動範圍一般300-500平方千米,而雄虎活動範圍可超過1000平方公里。
西伯利亞虎孕期為103-105天,一胎生2-4仔,2-3年生產一次,野生壽命15至17年,最高為20年,人工飼養情況下壽命為20-25年。
(概述圖參考資料: [2] 
中文名
西伯利亞虎
拉丁學名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別    名
東北虎
滿洲虎
朝鮮虎
阿穆爾虎
動物界
脊椎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食肉目
亞    目
貓型亞目
貓科
亞    科
豹亞科
豹屬
亞    種
西伯利亞虎
命名者及年代
Temminck, 1844 [3] 
保護級別
瀕危(EN)IUCN標準 [3] 
同義學名
Panthera tygris altaica
英文名稱
Siberian Tiger, Amur Tiger

西伯利亞虎物種學史

西伯利亞虎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分佈於亞洲東北部,曾經遍及俄羅斯遠東至朝鮮半島。雖然它擁有巨大的體形和驚人的力量,野生的西伯利亞虎卻依然瀕臨滅絕。
2009年《科學》Carlos A. Driscoll發表了一篇專門闡述裏海虎和西伯利亞虎關係的論文,基因研究表明西伯利亞虎和已經絕滅的裏海虎有着相對別的虎亞種最近的親緣關係。調查指出很可能兩種虎的共同祖先在大約一萬年前通過古中國絲綢之路去往中亞裏海地區定居繁衍。而其中一支橫穿西伯利亞來到遠東地區形成西伯利亞虎種羣。這樣的調查結果引發了人們在中亞地區重新引入西伯利亞虎的無限遐想。同時棲息地調查也在阿姆河三角洲,伊犁河三角洲等地方進行着。如果設想得到實現,人們將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重新看到虎的身影。

西伯利亞虎形態特徵

成年雄性西伯利亞虎體重平均為250千克,頭體長約為2.3米;成年母虎平均體重約為170千克,體長約為2米,肩高1.1米左右,尾長1.3米左右。最大身長可達2.9米(含尾長)。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故有“叢林之王”和“萬獸之王”之美稱。耳短圓,背面黑色,中央帶有1塊白斑。其毛色豔麗,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背部和體側淡黃色,腹面白色,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全身佈滿黑色的條紋,前額上的黑色橫紋中間略相串通,形似“王”字。 [1] 
在夏季由於日照時間長,被毛會變短,顏色變深。進入冬季則毛長而色淡,呈淡黃色。為了融進多雪的棲息地,西伯利亞虎冬季的毛色較白,不像温暖地區的老虎那樣有紅色的條紋。為了抵禦低達零下45度的低温,它長着厚厚的皮毛,在所有老虎中,它的毛髮密度是最高的。 [1] 
成年西伯利亞虎的牙齒較強大,一般為30個。分為門齒、犬齒、前臼齒和臼齒。犬齒十分粗大,呈圓錐狀,齒尖部稍向後彎。長54-78毫米,粗20-26毫米。 [4] 
西伯利亞虎身體厚實而完美, 4個非常鋭利的虎爪使用時伸出,不用時縮回爪鞘避免行走時摩擦地面。西伯利亞虎生性內向,多疑而兇猛,一般人很難親眼目睹野生的西伯利亞虎。 [5] 

西伯利亞虎棲息環境

西伯利亞虎本身對於棲息地沒有特別強烈的偏好,只要遠離人類出沒區、冬季積雪不要太深、有比較茂密的植被可以伏擊,並且地形不要太陡,就可以。它們對棲息地的選擇更多地是基於其喜好的獵物對棲息地的選擇,西伯利亞虎最喜好的馬鹿等大型獵物最喜歡的生境是間雜着很多林間空地的紅松-闊葉混交林,其次是櫟樹林;因為在這些森林中,食草動物即可以在林間空地找到大量的草本植物,也可以在成熟的森林內部撿食松子、橡子和蘑菇等。所以這兩種森林類型也是西伯利亞虎最喜歡的生境。 [6] 

西伯利亞虎生活習性

西伯利亞虎常單獨活動,有固定的領地,通過噴尿和掛爪等方式標記領地邊界。雌雄的領地邊緣重疊,在繁殖季節雌雄會在一起生活。雌性活動範圍一般300-500平方公里,雄性活動範圍一般500-1000平方公里。
捕獵方式是靜伏或潛行至一定距離,然後突然襲擊,按住獵物,之後咬住被捕動物的喉部或口鼻,使獵物窒息。最偏好的獵物是馬鹿,其次是野豬,再次是梅花鹿西伯利亞狍;也捕食熊類、貉、狗獾等;也經常捕殺家犬。馬鹿和野豬這兩種大型有蹄類在西伯利亞虎的食譜中的比重超過80%,而梅花鹿和西伯利亞狍等中小型有蹄類在西伯利亞虎的食譜中的比重很小。這是因為西伯利亞虎體型龐大,如果捕食小型獵物,那麼小型獵物所提供的那點肉食,還不夠彌補追逐它們所耗費的體力,因此對於西伯利亞虎而言不划算。有趣的是,熊在西伯利亞虎食譜中的比重也達到2-3%;西伯利亞虎時常會捕食黑熊,甚至會襲擊冬眠中的棕熊。

西伯利亞虎分佈範圍

西伯利亞虎歷史

西伯利亞虎歷史上曾經廣泛分佈於中國東北林區。在19世紀中葉,西伯利亞虎仍然有很大的分佈範圍,西自外貝加爾的雅布洛諾山麓,北沿黑龍江北岸,東經韃靼海峽一直到庫頁島,都有分佈。由於大興安嶺山脈南部與燕山山脈相連,向南分佈區曾遠及華北北部。由此可見西伯利亞虎歷史分佈區範圍相當廣泛,包括朝鮮半島,中國華北北部、東北大部分地區,蒙古接近於中俄邊境地區以及俄羅斯遠東的大部分地區。 [8] 
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西伯利亞虎的分佈開始逐漸退縮,在中國西伯利亞虎的分佈區首先是由南向北,然後是由西向東退縮。在20世紀初遼東地區還有虎的分佈, 50年代便向吉林退縮。大興安嶺這20年代仍然有虎的活動,1974-1976年調查表明,70年代西伯利亞虎已經在大興安嶺絕跡。50年代小興安嶺西伯利亞虎的數量仍然很多,1976年調查證明只有4只西伯利亞虎,這時分佈明顯向東退縮,80年代調查表明,西伯利亞虎在小興安嶺已經絕跡。 [8] 

西伯利亞虎現代

俄羅斯遠東地區:主要分佈在縱貫哈巴羅夫斯克邊區和濱海邊區錫霍特阿林山脈,另外還有一個與大種羣基本隔絕的小種羣分佈在濱海邊區的西南部,但與我國吉林的種羣連成一片。 [4] 
中國東北地區:除偶爾的從黑龍江北部進入的跨境個體外,我國的絕大多數西伯利亞虎都分佈於長白山系,即吉林省東部和黑龍江省東部山區。在吉林省主要分佈在延邊州的汪清、琿春、敦化等地;在黑龍江省主要分佈於完達山東部林區。 [4] 
朝鮮北部山區:可能有西伯利亞虎少量的個體分佈,因為缺乏野外調查資料,具體情況還不太清楚。 [4] 

西伯利亞虎繁殖方式

冬季發情交配,發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發情期間,虎的叫聲特別響亮,能達2千米遠。懷孕期在105-110左右,每產2-4仔,通常2仔,新生虎仔重約1千克,哺乳期5-6個月,母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在此期間雌虎不發情交配,故在自然條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才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齡時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壽命一般20-25年。 [7] 

西伯利亞虎保護現狀

西伯利亞虎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0年 ver 3.1——瀕危(EN)。 [9]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一級。 [17] 

西伯利亞虎種羣現狀

自1930年代以來,俄羅斯遠東的種羣數量下降到20-30只。根據2005年全面的種羣數量調查,至2010年,估計俄羅斯境內的西伯利亞虎僅存360只。並且13年的監測數據顯示出種羣數量的大幅下降,自2004年以來,下降趨勢更為明顯,儘管2010年的老虎數量有所反彈。偷獵老虎及其野生獵物被認為是導致老虎數量下降的原因。此外,對95只野生西伯利亞虎的廣泛遺傳採樣發現其遺傳多樣性顯著較低,有效種羣數量(Ne)與普查種羣數量(N)相比極低(Henry et al。2009)。這顯示出上世紀40年代的種羣瓶頸,並且與俄羅斯遠東地區文獻記載的幼崽存活率較低相一致,而且錫霍特阿林山脈的種羣與南部的濱海邊區種羣被人為活動隔離。 [3] 
在中國,繁殖定居雌虎極少,無法形成自己的可持續種羣,而依賴俄羅斯跨境個體的持續補充。而朝鮮種羣現狀還不確定。 [3] 
據WCS俄羅斯科學家估計,19世紀末,全世界西伯利亞虎的總數約有2000-3000只,而中國約有1200-2400只。
隨着清朝覆滅, 禁區開放, 各地移民大量遷入東北地區, 西伯利亞虎也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由於人口增長、林區面積減少以及無節制的大量捕殺,西伯利亞虎的種羣數量大幅度下降,其分佈範圍也迅速向北退縮。
20世紀30年代,西伯利亞虎尚有500只以上,且大部分分佈於中國境內。
50年代以後,中國捕虎運動及林區人口數量激增,西伯利亞虎被迫遷移到干擾較少的俄羅斯遠東地區,西南邊界已退到吉林省輝發河流域和集安、渾江一帶。
1953-1957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野外調查表明, 西伯利亞虎在中國的數量已不足200只。
1974-1976年調查時,輝發河流域和鴨綠江上游集安縣境內已沒有虎分佈,撫松縣境內也僅存6只西伯利亞虎,至此西伯利亞虎分佈區的西部界線已退縮到撫松以東。
1981-1984年時,長白山一帶的西伯利亞虎分佈區四分五裂,形成幾個孤立的分佈區域。這意味着西伯利亞虎將難尋配偶、延續種族。上世紀80年代末期,長白山區的虎已經基本絕跡,只有少數個體殘存於吉林琿春市。
1998年和1999年兩次大規模西伯利亞虎數量調查結果顯示,吉林省長白山區西伯利亞虎的數量為7-9只,分佈區也由20世紀90年代初散佈於長白山區退縮為兩個較狹窄的分佈區。
1999年,由WCS參加的國際調查隊在黑龍江進行了兩個多月的野外調查,結果表明,黑龍江省的野生西伯利亞虎的數量急劇下降,從建國初期的400多隻已下降至當時的5-7只。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2021年10月數據顯示,西伯利亞虎豹國家公園內記錄到的野生西伯利亞虎數量已由2017年試點之初的27只增長至50只,監測到新繁殖幼虎10只以上。 [12] 
吉林天橋嶺林區發現東北虎足跡 吉林天橋嶺林區發現東北虎足跡 [13]
2021年12月7日消息,近日,吉林天橋嶺林業局八人溝林場向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天橋嶺局和天橋嶺森林公安分局響水派出所報告稱:疑似在轄區內發現西伯利亞虎足跡。經動保工作人員進行專業鑑定後,確認為野生西伯利亞虎足跡。 [13] 
2022年,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內野生西伯利亞虎數量超50只。 [14] 

西伯利亞虎瀕危原因

  1. 棲息地破壞和盜獵導致其依賴的馬鹿等大型獵物瀕臨絕跡。
  2. 俄羅斯境內對虎的直接盜獵,中國境內大量未被清除的獵套對虎的誤傷。
  3. 由於人類的活動、棲息地的破壞等因素使西伯利亞虎的分佈區被分割成多個孤立的“島嶼”,各分佈區之間缺乏基因交流,甚至一些分佈區內僅有一隻個體而不能繁殖。 [9] 

西伯利亞虎保護措施

1993年5月29日,國務院在《關於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貿易的通知》中嚴禁進出口虎骨;禁止出售、收購、運輸、攜帶、郵寄虎骨;取消虎骨藥用標準,禁止用虎骨製藥。中國曾是世界上虎製品需求最大的國家,中國政府頒佈的這一禁令遏制了市場需求,有效地防止了野生老虎的滅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讚賞。
2000年10月,“西伯利亞虎野生種羣恢復國際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開啓了中國野生虎國際合作保護的先河。基於這次研討會上提出的恢復野生西伯利亞虎計劃,在吉林省林業廳和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12月一個新的保護西伯利亞虎和遠東豹的保護區——吉林琿春西伯利亞虎自然保護區成立,3年後成功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1月25日,吉林琿春自然保護區利用WCS提供的自動相機拍攝到3張野生西伯利亞虎的照片,這是中國首次拍到野生西伯利亞虎的照片。 [10] 
從2006年開始,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國家林業局、吉林省林業廳、黑龍江森工總局的大力支持下,利用自動相機開展了長達10年的定位監測,並建立了中國野生虎豹觀測網絡。
獵捕有蹄類動物的套子對西伯利亞虎的生存一直存在巨大威脅,有多起西伯利亞虎被套死或誤傷的案件發生。為打擊非法盜獵,保護西伯利亞虎及其獵物,自2000年起,WCS多次組織了在黑龍江和吉林西伯利亞虎重要分佈區開展反偷獵宣傳及清套活動,並於2008年率先在吉林琿春自然保護區引入MIST(管理信息系統)執法巡護系統。通過系統巡護,保護區管理人員可以及時瞭解西伯利亞虎及其獵物的分佈與威脅狀況,減少偷獵與人類干擾,使保護區的西伯利亞虎野外保護達到系統化、規範化的水平。 [11] 
隨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09年也在吉林汪清和黑龍江東寧的3個林場,與當地政府部門合作開展了日常反盜獵巡護,引入MIST系統;並組織中俄專家在這三個林場開展了西伯利亞虎獵物冬季聯合調查。隨後參與MIST反盜獵巡護項目的林場增加到9個,並在吉林和黑龍江東南部連接成片。2012年4月,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用自動相機在吉林汪清拍到野生西伯利亞虎。
2015年6月,西伯利亞虎豹的命運迎來了歷史性契機。基於北京師範大學虎豹研究團隊10年科研成果而編寫的《關於實施“中國野生西伯利亞虎和東北豹恢復和保護重大生態工程”的建議》通過民盟中央提交中央,建議將西伯利亞虎豹保護列入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一建議做出重要批示,推動建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2021年10月12日,面積1.41萬平方千米,地跨吉林和黑龍江東部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正式成立。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