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一路街道

鎖定
西一路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地處新城區西南部,西安城區中心。東起解放路,南鄰東大街,西至北大街,北到西七路。東西最大距離1.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千米,總面積2.06平方千米。 [1] 
西一路街道是2002年8月由原西一路街道辦事處和西五路街道辦事處合併而成的基層行政區域。境內的風景名勝有的明秦王府城牆遺址易俗社、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舊址等。
截至2020年6月,西一路街道轄8個社區 [2]  。2011年,西一路街道總人口5.2萬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3.6億元,財政總收入1.53億元,比上年增長0.5%。 [1] 
中文名
西一路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
地理位置
新城區西南部,西安城區中心
面    積
2.06 km²
下轄地區
8個社區
政府駐地
西一路148號
電話區號
029
郵政編碼
710004
著名景點
明秦王府城牆遺址
易俗社
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舊址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5.2萬人(2011年)

西一路街道歷史沿革

西一路街道地名由來

因轄區內西一路而得名。 [1] 

西一路街道建置沿革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正月,遷居民2000户於櫟陽等處屯田,遷櫟陽者786户,故武屯南有馬巷、南巷等村。從此府城東北隅劃為蒙古貴族居住區。
明代,改為秦藩貴族居住區,並沿東大街、北大街築起秦府蕭牆,蕭牆內稱為王城,俗稱皇城。當時此街在王城內,因築岳飛廟街名嶽武穆巷。
清順治二年(1645年)秦府蕭城改為滿城,這裏成為滿人貴族居住區,同時將岳飛廟改塑關羽像,改街名關帝廟巷,俗稱武廟巷。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將此街以北的東西向八條大街分別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字命名,此街為南起第一街得名崇孝路。
1950年,以順序並因位於解放路之西改為今名。 [3] 
1958年,與遊藝市場街道合併建西一路公社。
1978年,復改街道。
2002年8月,西一路街道、西五路街道合併,設西一路街道。 [1] 

西一路街道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西一路街道轄民樂、紅會、廣場、尚樸、平安、興盛、新民、西三路、尚平、興樂10個社區;下設216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西一路街道轄8個社區 [2]  。西一路街道辦事處駐西一路148號。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102001001
111
民樂社區
610102001003
111
紅會社區
610102001004
111
廣場社區
610102001005
111
尚樸社區
610102001007
111
興盛社區
610102001008
111
新民社區
610102001009
111
西三路社區
610102001012
111
興樂社區

西一路街道地理環境

西一路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西南部,西安城區中心。東起解放路,南鄰東大街,西至北大街,北到西七路。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千米,總面積2.06平方千米。距區人民政府0.5千米。 [1] 

西一路街道人口

截至2011年末,西一路街道轄區總人口5.2萬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4.96萬人。總人口中,男性2.7萬人,佔51.9%;女性2.5萬人,佔48.1%。2011年,西一路街道人口出生率5.55‰,人口死亡率1.81‰,人口自然增長率3.7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5242人。 [1] 

西一路街道經濟

西一路街道綜述

民國時期尚仁路、崇孝路有民生、民樂園、遊藝、炭市街、平安5個市場,雲集商販數千户。建國後,先後建起西安人民大廈、民生百貨大樓、婦女兒童用品公司、炭市街副食商場、省工商銀行營業樓等現代化大型商貿、服務設施,成為市內重要商業區。境內的西安報話大樓,是溝通全國的通訊樞紐。
1958年,街道辦事處組織羣眾辦起修理服務、服裝縫紉等企業11個。1979年建立街道生產服務聯社,企業發展到30個,從業人員2132人,產值740萬元,實現利潤83萬元。改革開放後,街道經濟快速發展,1993年,企業達71個,從業人員2664人,固定資產1082萬元,產值10613萬元,創利320萬元,上繳國税364萬元。主要產品有高低壓配電櫃、YJC系列紡織運輸車、系列布輥、三爪拉力器、型材切割機。
2011年,西一路街道財政總收入1.53億元,比上年增長0。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8億元,比上年增長12.3%,人均財政收入2.7萬元。 [1] 

西一路街道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西一路街道商業網點1200餘個,職工4萬餘人。2011年,西一路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3.6億元,比上年增長20.1%。

西一路街道交通運輸

西一路街道境內西安地鐵1號線通勤。主幹道有北大街、解放路、西五路等。

西一路街道社會事業

西一路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西一路街道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2012人,專任教師240人;小學5所,在校生7894人,專任教師33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800人,專任教師23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1600人,專任教師84人。

西一路街道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西一路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個,演職人員162人,劇院(場)2座,座位2600個,每萬人擁有38個,年演出34場次,觀眾達68000人次;電影放映單位1個,電影院l座,座位300個,每萬人擁有0.03個,年放映50場次,觀眾達15000人次;俱樂部1所,文化站2個,建築面積5600平方米。

西一路街道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西一路街道有體育場地1個,體育社團36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56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社區趣味運動會、社區全民健身周運動。30%的城市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5%。

西一路街道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西一路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7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3個,疾病控制中心1個,衞生院3個;病牀3946張,其中公立衞生機構牀位358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3.6張。專業衞生人員3200人,其中執業醫師760人,執業助理醫師695人,註冊護士174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3.2人、執業(助理)醫師0.2人、註冊護士1.75人。2011年,西一路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4600人次,住院手術3825台次。重點醫院有西安交大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西安市中心醫院、陝西省婦幼醫院。2011年,西一路街道孕產婦死亡率0.1/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7‰、1.1‰、1.5‰。

西一路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西一路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70户,人數1147人,支出210.6萬元,比上年增長14.86%,月人均153元,比上年增長3.3%;城市醫療救助18人次。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7人。社區服務設施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8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15個;社區日間照料牀位數6張。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個。新增就業人員637人,有65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6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8萬人。仲裁機構結案率為92%。 [1] 
西一路街道

西一路街道歷史文化

易俗社原名“陝西伶學社”,是著名的秦腔科班。位於西安市西一路258號,創始人孫仁玉。易俗社與莫斯科大劇院、英國皇家大劇院並稱為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
民國元年(1912年)7月1日,陝西同盟會會員李桐軒、孫仁玉以及王伯明、範紫東、高培之等160多名熱心戲曲改良的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在西安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集戲曲教育和演出為一體的新型藝術團體——陝西易俗社。該社以“輔助社會教育,啓迪民智,移風易俗”為宗旨,按照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制定章程,建立領導機構。將文化教育、戲曲訓練、演出實踐結合起來,培養了大批戲曲人才,創作和演出了許多優秀劇目,對戲曲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對戲曲改良起到了示範作用。 [5] 
2006年5月25日,易俗社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易俗社 易俗社
革命公園
革命公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西一路街道西五路東段北側,為“黨史教育基地”和“西安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公園創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3月,為紀念北伐戰爭前夕,陝西國民軍堅守西安死難的5萬餘軍民而建。革命公園佔地150餘畝,建有烈士祠和革命亭,供市民憑弔紀念。
民國十五年(1926年)4月,北洋軍閥劉鎮華率軍十萬人由豫西進入關中,圍攻西安,城內軍民在國民軍將領李雲龍(李虎臣)、楊虎城、衞定一的率領下奮進反攻,堅守城池達八月之久,後經馮玉祥多方營救,西安軍民協同作戰,形成內外夾擊之勢,一舉擊敗劉鎮華率軍殘部,西安城才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11月解圍,12月在馮玉祥的倡議下,選擇此處,由西安各界人士負土堆積東西大墓各一座,在兩墓之間建亭,命名“革命亭”,並將周圍150地建成公園,命名為“革命公園”。
革命公園內主要有革命亭、忠烈祠、東烈祠、西烈祠、東西大冢,以及1997年興建的楊虎城將軍銅像、2005年矗立的劉志丹同志漢白玉石像等革命紀念建築。1983年革命亭被列為市級重點保護文物。
2019年10月7日,革命公園被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 
西安事變舊址
西安事變舊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由西安事變紀念館(張學良公館)、楊虎城止園別墅、新城黃樓、西京招待所、華清池五間廳、兵諫亭等建築組成。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2月12日,為挽救民族危亡、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毅然在臨潼對蔣介石實行“兵諫”,扣留來陝督戰的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亦稱雙十二事變,提出抗日救國八項政治主張,逼蔣介石抗日。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六項主張,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奠定了基礎。
1982年2月23日,西安事變舊址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2017年12月2日,西安事變舊址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新城黃樓 新城黃樓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賢莊。1959年對外開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自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的十年間,這裏曾是中共中央先後設立的“秘密交通站”、“紅軍聯絡處”、“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陝辦事處”所在地。這期間,中國共產黨的主要領導人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彭德懷葉劍英鄧小平林伯渠董必武等曾多次留駐辦事處並指導工作。 [4]  [7] 
1988年1月13日,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 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

西一路街道所獲榮譽

2021年6月,西安市新城區委西一路街道工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11-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