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血(拼音:xuè、xiě),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其古字形像祭祀的器皿中盛着牲畜血的樣子,本指祭祀時向神靈敬獻的牲畜血,後來泛指人和動物的血液。血由血液引申為有共同祖先的,又比喻剛強、熱烈。
血在古代讀入聲,現代分化成xuè、xiě兩個讀音,xuè多用於書面語;xiě多用於口語,常單用。 [4] 
“血”是漢字部首之一。以“血”為意符的字多與血有關,如:釁、衈、衃、衄等。 [4] 
中文名
拼    音
xuè、xiě
部    首
五    筆
TLD [3] 
倉    頡
HBT [3] 
鄭    碼
MLKA [3] 
筆    順
撇、豎、橫折、豎、豎、橫
字    級
一級(編號:0479) [1] 
平水韻
入聲九屑 [5]  [18] 
注音字母
ㄒㄩㄝˋ、ㄒㄧㄝˇ
統一碼
8840
造字法
指事字
字形結構
獨體字,獨體結構
四角號碼
2710₂
筆畫數
6+0(部首+部首外)

字源解説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血液,用現代科學的定義解釋是:“流動於人或高等動物心臟和血管內的不透明的紅色液體,由血漿、血細胞和血小板構成,起着輸送養分、激素給體內各組織,收集廢物給排泄器官,調節體温和抵禦病菌等作用。” [7]  用人或動物體內的血作對象是不便於造字的。上古時代,人們很早就飼養了豬牛羊等家畜。殺牲時,讓血流到盆裏,可供祭祀和食用。就從這一角度造字。“血”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圖1、2)下部是一個帶座的器皿,像個小盤;“皿”形中有一個小圓圈,代表血液(圖1);稍後,小圓圈省簡為一個短豎(圖2)。先民對血本身有一種崇拜感。《説文解字》解釋説:“血,祭所薦牲血也。”血是祭祀時獻給神靈的牲畜的血,這反映了古人用血來祭祀神靈的習俗。甲骨文中的“”是烘托條件,既顯示鮮血的液態,又表明可以盛之奉祭。這裏的血通常是牛羊等牲畜的血,後來泛指血液。其實,“血”的本義包括人血和牲血。 [2]  [16] 
進入西周,短豎變作短橫,表示器皿的弧線多數不再向上伸展,而變作趨於低平的淺弧。表示器座的兩條豎線間,或填加一二橫畫為飾(圖3、4);篆文(圖5-8、10)基本沿襲西周金文;入漢,短橫拉長(圖11);至東漢(圖12、13),拉長了的橫開始向右高左低之勢轉變,發展成楷書中的上撇,器皿兩端下折線與底部橫線碰接,為漢後楷書繼承。 [2] 
血是紅色液體,故用來指紅色。如白居易《琵琶行》:“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血色羅裙即紅色羅裙。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的人,性格剛強正直。因此“血”又用來比喻剛烈、剛強。如“血性”“血氣方剛”。成語“兵不血刃”,意思是兵器的鋒刃上不沾血。這個血字指沾血,帶有動詞性質。屠殺必流血,故血字又有殺傷、殺害義。如班固《封燕然山銘》:“斬温禺以釁鼓,血屍逐以染鍔。”又如“血案”,指兇殺案件。
由血液的本義引申,“血”可以用來指血統、血緣,表示有親屬關係的人。古代社會是一個宗法社會,講究的就是血統、血緣,尤其是有直接血緣關係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宗族的人。 [16]  [17]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xuè
名詞
人或高等動物體內循環系統中的紅色液態組織。參看“血液”。
blood
《詩經·小雅·信南山》:“執其鸞刀,以啓其毛,取其血膋。”
漢·揚雄《法言·淵騫》:原野厭人之肉,川穀流人之血。
魯迅《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
血型;血肉相連;歃血為盟
〈文言〉指因悲痛而流的淚。

周易·屯卦》: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文言〉指血緣,血統。
relation
唐·杜牧《感懷》詩:誓將付孱孫,血絕然方已。

中醫指月經。
menses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主治二·婦人經水》:銅鏡鼻,血閉症瘕,伏腸絕孕。
血崩
比喻剛強、熱誠的氣質。
sincere
《兒女英雄傳》第八回:要講他這種胸襟,這番舉動,就讓是個血性男子也作不來。
血性;血氣方剛
形容詞
同一祖先的。
be related by
漢·揚雄《太玄·玄錯》:親附疏,割犯血。
血統;血親;血緣
指紅色,像血一樣的顏色。

唐·李朝威《柳毅傳》:俄有赤龍長千餘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鬣。

動詞
〈文言〉殺傷;傷害。
kill
漢·班固《封燕然山銘》:斬温禺以釁鼓,血屍逐以染鍔。
血場;血案;血債
〈文言〉用鮮血塗沾。
paint with blood
唐·韓愈《請上尊號表》:血兵刓刃,僅就厥功。
〈文言〉染。
dye
山海經·南山經》:(侖者之山)有木焉……其名曰白,可以血玉。

〈文言〉憂;憂慮。後作“”。

《周易·小畜》: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陸德明釋文引馬融曰:血,當作恤,憂也。

xiě
名詞
意同“血(xuè,血液)”,多用於口語。


血糊糊;血淋淋 ;放血
(以上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 [6]  《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近義辨析

血(xuè)、血(xiě)
血是古入聲字,現代分化出xuè和xiě兩個讀音。無論讀哪一個音,“血”都是指人或動物的心臟和血管裏流動的紅色液體。它們的讀音差別,只是習慣造成的文讀和白讀之分。讀xuè是入聲字演變的結果;而xiě則是北京人在口語中逐漸形成的讀音。
凡是“血”作為語素構成雙音節詞或多音節的成語,一律讀xuè。前者如“血液”“血色”“血絲”“血脈”,後者如“血肉相連”“血盆大口”“血肉橫飛”“血雨腥風”(注:成語“一針見血”讀yì zhēn jiàn xiě,可能是因為此成語來源於羣眾口語)。凡是“血”單獨使用的,一律讀xiě,如“流了一地的血”“臉上血淋淋的”。這就是説,在書面語中讀xuè,在口語中讀xiě。有一個典型的例子:“血債要用血來還。”按照上文的讀音方法,前一個“血”是語素,讀xuè,後一個“血”是單獨成詞,讀xiě。 [9]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五】【血部】呼決切(xuè)
祭所薦牲血也。從皿,一象血形。凡血之屬皆從血。
【譯文】血,祭祀時獻給神明的牲畜的血。從皿,一象血形。大凡血的部屬都從血。 [10] 

説文解字注

“祭所薦牲血也”注:肉部曰:?,血祭肉也。爨部曰:釁,血祭也。郊特牲曰:毛血吿幽全之物也。注:幽謂血也。《毛詩》血以吿殺,膋以升臭。此皆血祭之事。按不言人血者,為其字從皿,人血不可入於(於)皿,故言祭所薦牲血。然則人何以亦名血也,以物之名加之人。古者茹毛飲血,用血報神。因制血字,而用加之人。
“從皿”注:皿者,周禮珠槃,玉敦之類。
“一,象血形”注:在皿中也。呼決切。十二部。 [11]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血部】血
《唐韻》《集韻》《韻會》竝呼決切,音泬。《類篇》:祭所薦牲血。從皿,一,象血形。《釋名》:血,濊也,出於肉,流而濊濊也。《關尹子·四符篇》:一為父,故受氣於父,氣為水。二為母,故受血於母,血為火。《易·説卦傳》:坎為血卦。疏:取其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禮·中庸》: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
又《大戴禮》:血者猶血。注:血,憂色也。
又《山海經》:俞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注:謂染玉可以作光彩。
又《詩·鄭風》茹藘疏:陸璣雲:茹藘,一名地血。
又《韻補》:胡桂切,叶音惠。劉向《九嘆》:晉申生之離讒兮,荊和氏之泣血,吳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
又《毛詩古音考》:音綌,鼠思泣血,無言不疾。宋玉《高唐賦》:弭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❶首筆撇從豎中線上端起筆。❷“皿”,橫段起筆於橫中線;框中兩短豎分寫豎中線左右;末筆橫長。 [14]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5]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x
iwet
先秦
王力系統
h
iwet
先秦
董同龢系統
x
iuet
先秦
周法高系統
x
wet
先秦
李方桂系統
hw
it
西漢



東漢





iat


iat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黠屑薛

iwɑt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黠屑薛

iwɑt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黠屑薛

iwɑt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x
iwet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h
iwet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x
iuɛt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x
iuɛt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x
iwet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x
iuet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十六屑

合口呼
四等
次清
呼決切
xiuɛt
集韻
入聲
十六屑

合口呼
四等
次清
呼決切
xiuɛt
禮部韻略


入聲





呼決切

增韻


入聲





呼決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車遮

合口呼

全清

xiɛ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車遮





希也切

洪武正韻

入聲
五屑


全清
呼決切
xyet
分韻撮要
陰入
第十三鴛婉怨乙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ɕye
51
去聲
文讀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ɕye
214
上聲
文讀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ɕie
214
上聲
白讀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ɕye
213
陰平
文讀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ɕie
213
陰平
白讀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ɕie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ɕie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ɕye
21
陽平
文讀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ɕie
21
陽平
白讀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ɕyɐ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ɕye
4
入聲

晉語
太原
ɕyəʔ
2
陰入

吳語
蘇州
ɕyɤʔ
4
陰入

吳語
温州
ɕy
323
陰入

湘語
長沙
ɕie
24
入聲
未註明異讀原因
湘語
長沙
ɕye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ɕye
13
陽平
文讀
湘語
雙峯
ɕya
13
陽平
白讀
贛語
南昌
ɕiɛt
5
陰入

客家話
梅縣
hiat
1
陰入

粵語
廣州
hyt
33
下陰入

粵語
陽江
hit
21
下陰入

閩語(閩南語)
廈門
hiɛt
32
陰入
文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huiʔ
32
陰入
白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hueʔ
21
陰入

閩語(閩東語)
福州
xieʔ
23
陰入
文讀
閩語(閩東語)
福州
xaiʔ
23
陰入
白讀
閩語(閩北語)
建甌
xuai
24
陰入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9]  、漢典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2-07]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445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5-07-01]
  • 4.    曹先擢,蘇培成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多功能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2:810
  • 5.    [清]阮元.經籍籑詁[M].北京:中華書局,1982.04:9073
  • 6.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8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340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442;1480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251-3252
  • 9.    杜詠秋 著.多音字辨讀[M].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12.06:45-46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678
  • 11.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852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082
  • 13.    血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6]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96
  • 15.    書法欣賞  .漢典[引用日期2019-02-07]
  • 16.    殷傑編著. 品物流形[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03:260-262
  • 17.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594-595
  • 18.    平水韻 九屑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3-06]
  • 19.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5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