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蛟磯廟

鎖定
蛟磯廟(原名靈澤夫人祠、梟姬祠或蛟磯孫夫人廟),民間俗稱蛟磯娘娘廟,位於今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二壩鎮長江岸邊的蛟磯山上。為紀念三國時期孫權之妹、劉備之妻孫尚香而建,是著名三國古景點,也是蕪湖市著名古八景之一。
世傳,孫尚香自蜀歸吳,中途舟泊蛟磯,聞丈夫劉備病逝,悲痛欲絕,投江自沉而死。後人感其貞烈,將其葬在她生前殉情的蛟磯山上,修蜀望台藏其棺槨,台上建蛟磯廟來紀念這位東吳烈女。
蛟磯(古稱蟂磯),原是蕪湖西南長江中的一座孤島,在大江中聳拔特起,峭壁如削,終日為煙雲水霧繚繞,水流湍急,每逢陰雨,煙波翻騰,史稱”江心第一境“,後因河道變遷,泥沙淤積與長江北岸的二壩相連。相傳該磯下有一天然深洞,寬達一丈,深不可測,常年有蛟龍出沒,在風雨之夕,作龍吟之狀,故而得名蛟磯。
蛟磯孫夫人廟歷經唐宋元明清,千百年來,香火久盛不衰,百姓敬奉有加,歷代題詠褒封不斷,文人競相登臨,留下了許許多多的詩詞歌賦與文人故事,文化內涵異常深厚。
中文名
蛟磯廟
地理位置
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二壩鎮街道東3公里處長江邊
著名景點
娘娘廟
明代石獅
大雄寶殿
著名景點
古石碑
觀音殿 展開
著名景點
古石碑
觀音殿
蛟磯古廟基石遺址
網紅沙灘 收起
原 名
靈澤夫人祠,梟姬祠或孫夫人廟
著名對聯
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
經典事故
孫尚香蛟磯祭夫投江,蟂磯遺恨
蛟    磯
梟(蟂)磯,上有孫尚香祠而聞名
[1] 

蛟磯廟歷史淵源

蛟磯廟由來

蛟磯廟內孫夫人畫像 蛟磯廟內孫夫人畫像
漢昭烈帝劉備與東吳聯姻,娶吳帝孫權之妹孫尚香為妻,相與入蜀。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後孫權用計謊稱其母傳説親生病,將妹妹孫尚香騙回東吳。民間有這樣兩種説法:一種説法,相傳就在孫尚香不知內情,悲傷回吳探母途中,船泊蛟磯,聽聞丈夫劉備病死軍中,悲痛欲絕,望西遙哭,由於當時蜀吳失和,自己再也不能回到蜀國丈夫身邊,又聯想到自己沒能完成兩國交好的任務,不忍心回去面見兄長孫權和東吳父老鄉親,處於兩難的孫夫人,最終於蛟磯山上選擇投江殉節而死,結束了自己不幸的一生。另一種説法,孫尚香回吳後幽居鎮江,聽聞丈夫劉備病逝,投江而死,説來也怪,死後屍體竟然逆流而上,向丈夫所在的上游蜀國方向飄去,漂至蕪湖蛟磯,被蛟磯山所阻擋,後被當地人打撈上來,發現仍面目如生,葬其於蛟磯山上。
世人哀嘆孫夫人的身世遭遇,為紀念孫夫人的貞德,在她殉情的蛟磯上修建蜀望台藏其棺槨,台高二丈六尺,寬八丈,中祠奉玄德、孫夫人。左祠關雲長、張翼德。右祠卧龍先生、諸葛孔明。”“台下有‘永安宮’,為孫夫人墓葬處。鼎盛時,蛟磯蓋有廟宇九十九間半,華彩殊勝。可惜抗戰及文革期間,蛟磯廟毀於動亂,而夫人之香冢亦不可見久矣。

蛟磯廟傳説

晚清蛟磯廟正門牌坊老照片 晚清蛟磯廟正門牌坊老照片
 《為夫投江孫尚香》
蛟磯廟又名靈澤夫人祠,祠裏供奉的女神像,是三國時代江東吳大帝孫權之妹孫尚香。而這座廟宇的由來,是民間流傳的一段美麗神話故事。
孫尚香在鎮江甘露寺招親,許配給蜀主劉備,人稱孫夫人。據民間傳説,彝陵一戰,劉備兵敗,退守白帝城,不久鬱郁而死。遠在鎮江的孫夫人得知消息後,在江邊擺設香案遙祭劉備,並乘人不備,縱身跳江自盡。屍體溯江而上,最後漂到蛟磯,被漁民打撈上岸,便將她在磯頭安葬,並建一祠予以紀念。東吳人稱孫權是英雄,劉備是梟雄,於是孫夫人便成了梟姬。這個祠起名為蛟磯廟,因“梟姬”兩字訛傳成了“蛟磯”。
據《三國演義》記載:“時孫夫人在吳,聞虢亭兵敗,訛傳先主死於軍中,逐驅車至江邊,望西遙哭,投江而死。後人立廟江濱,號曰梟姬祠。尚詩者作詩嘆之曰:先主兵歸白帝城,,夫人聞難獨捐生。至今江畔遺碑在,猶著千秋烈女名。”小説中著名的梟姬祠其實就是現今蕪湖鳩江區二壩鎮的蛟磯廟,俗稱娘娘廟。

蛟磯廟景緻

《蛟磯煙浪在蕪湖》
清朝著名畫家蕭雲從所繪《蛟磯煙浪》圖 清朝著名畫家蕭雲從所繪《蛟磯煙浪》圖
蕪湖古有八景稱絕,蛟磯煙浪為蕪湖古八景之一,蛟磯古時孤立江心,時稱“江心第一境”。按《蕪湖縣誌》載:“蛟磯山在縣西南有七里,高十丈、同九畝七分,山臨江而立,崖壁如削,終日為煙雲水霧繚繞,每逢陰雨煙波翻騰,故有“蛟磯煙浪成煙鎖”譽稱。
[2]  蛟磯,也稱蟂(梟)磯,古代的蛟磯因其上面建有孫夫人廟而聞名天下,但其本身壯麗的自然景觀也是聞名的一大重要原因,那時的蛟磯巍立於滾滾長江之中,蛟磯上靈澤夫人祠(蛟磯廟古時的稱謂)正對長江,甚是壯觀,涵碧樓,明成祖御賜的中流砥柱牌坊也在。每逢陰雨時期,站在岸邊遠遠望去,蛟磯上靈旗盪漾,宮殿蒼茫,在雨霧的環繞下如海市蜃樓,人間仙境般飄渺。天晴時候,站在蛟磯上可俯視萬里長江,看煙浪奔騰,談宇宙之壯闊。
一、明太祖朱元璋在其詩《題蛟磯廟》中將這一景色刻畫的氣勢磅礴,十分豪邁,全詩如下:
“龍章鳳駕出皇都,蛟磯煙鎖在蕪湖。
千林紅葉秋來掃,萬里江山一樣模。
蕩蕩長江俱左右,明明日月照東吳。
梅花才報春消息,瑞氣紛紛到處敷。
二、南宋著名詞人張孝祥在其詩《寧淵觀》中對蛟磯煙浪這一景色刻畫的美不勝收,全詩如下:
極目洪波渺,轟轟浪接天。
江心分殿宇,敕賜號寧淵。
日照山如畫,雲濃水似煙。
休尋蓬島地,只此水中仙。
清代或更早以前,蛟磯實為長江中偏北岸的一座四面環水的磯山,後因地理變遷江岸崩塌,泥沙沉澱,水道淤塞,山礁漸與北岸連接,遂成為長江北岸的一座石灘山磯。

蛟磯廟題詠褒封

蛟磯廟歷代題詠

蛟磯因其壯麗的自然景觀和三國孫尚香的悽婉故事,自古登臨吟詠者不絕,留下了許許多多壯麗的詩篇和文人故事,較著名的吟詠者有:陸游,黃庭堅,朱元璋,乾隆,王陽明,顧炎武,解縉,紀曉嵐,羅貫中,徐渭,李贄,歐陽玄,張孝祥,吳廷翰,宋琬,朱彝尊,趙翼,顧光旭,王士禎,袁枚,劉大櫆,姚鼐,陳維崧 ,黃景仁,徐媛,林散之,林旭,黃鉞,張愷帆,呂惠生等等。

蛟磯廟歷代褒封

唐於蛟磯上建水心禪院,唐僖宗廣明年間(公元880-881年)立石幢記。
宋徽宗於政和年間,敕建寧淵觀,並親賜匾額,封孫夫人為靈澤夫人。
元,歐陽玄將其列入蕪湖八景。
明太祖朱元璋與馬伕人親身登臨蛟磯,令敕修蛟磯廟,賜金字詩牌與龍袍,並賦詩《題蛟磯廟》一首。
明成祖,於永樂六年(1408)在大殿旁又建“水府殿”三楹,中祀三元大帝。
明孝宗於弘治十四年(1501)敕建牌坊一座,額曰∶“中流砥柱”,並建右殿三楹;
明世宗於嘉靖二十一年,更右殿為“涵虛樓”,還在樓後建“涵碧樓”,新樓面江,水天一色……
清乾隆帝,登臨蛟磯廟,題靈澤二字留贈。
清嘉慶帝,褒封孫夫人為崇節惠利夫人,頒賜英靈惠濟匾額,令春秋兩季祭祀。

蛟磯廟人文典故

蛟磯廟孫尚香與蛟磯

[3] 
蛟磯廟 蛟磯廟
據《三國演義》描述:東吳都督周瑜欲施美人計,假意將吳主孫權胞妹孫尚香許配給蜀主劉備,誘他到東吳成親,然後將他軟禁,以此達到孫權的某種政治企圖。不想此計被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識破,結果“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娶了孫尚香、攜得美人歸,平安地回到自己的領地。孫權“賠了夫人又折兵”,對此悶悶不樂、忌恨在心。
後來,孫權派親信周善悄赴荊州,密見孫尚香,詐説孫母病重,要孫尚香攜帶劉備獨子阿斗,速回江東探母。結果被劉備手下大將趙雲截下阿斗,孫尚香獨回了東吳。“火燒連營”後,困居江東孃家的孫夫人,誤聽夫君劉備在這場戰爭中被燒死,遂驅車從建鄴(今南京)一路苦追到今無為二壩的蛟磯。面對滔滔江水,憶念與夫相敬如賓之往事;空知追夫無望,企盼來世結緣。遂望西遙哭,投江而去,魂隨夫歸。
後人為紀念這位烈女,就在她殉情的江畔,修建一廟名蛟磯廟。自古以來,孫夫人廟香火久盛不衰,孫尚香這位傳奇女子已然與蛟磯融為一體,成為老百姓口中的蛟磯娘娘,傳説她死後上天見其忠烈,封其為江神,因此長江上來往的船隻要經過蛟磯,都會上前去祭祀這位三國時的烈女,祈求平安。可惜如今此廟早成遺址,但其中有明人徐文長寫的一副名聯,至今仍膾炙人口: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

蛟磯廟乾隆與蛟磯廟

目前發現最早的蛟磯廟老照片 目前發現最早的蛟磯廟老照片
清乾隆皇帝很早就聽底下大臣李調元彙報過孫尚香與蕪湖蛟磯廟的軼事,很感興趣。於是下江南路過蕪湖時,曾特意微服乘船去拜謁蛟磯孫夫人廟。民間傳説蛟磯廟裏供奉蛟磯娘娘的靈牀任何成年男子都不能碰,一碰就會有報應的,因為孫尚香是投江殉夫而死的貞烈女子,祭祀她的蛟磯廟於是就成了一種弘揚古代女子貞烈的象徵,任何人不容褻瀆,故歷代統治者都曾撥資敕建蛟磯孫夫人廟,百姓更是敬奉有加,不會輕易觸碰娘娘的靈牀。
乾隆本來就思慕像孫尚香這樣漢家貞烈女子般傾國傾城的美貌,於是偏不信邪,當晚不顧主持僧阻攔,執意留宿於蛟磯娘娘的靈牀上。就在乾隆皇帝入睡後不久,璀璨的星空突然變色,不一會兒便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磯下的風聲、浪聲、雨聲、雷聲似乎要把石磯吞沒,江中孤零零的蛟磯小島顯得異常危險,時刻都有土崩之勢。聰明的乾隆皇帝知道這是孫夫人顯靈在責怪他無禮,後悔不已,慌忙起身跪倒在孫夫人神像前叩頭,仰天高呼:“你乃前朝的國母,我是今朝的君王,兒睡母牀又有何妨?”説來也怪,乾隆話音剛落,只見風停雨住,不久便月朗星稀。乾隆有感於孫夫人的寬容和靈驗,臨走時出示黃綾一塊,大書了“靈澤”二字留贈蛟磯廟,並再三囑咐當地官員,重修保護好娘娘廟宇。
於是民間關於乾隆智退孫尚香的故事流傳至今,頗為經典。

蛟磯廟朱元璋與蛟磯

現蛟磯廟內孫夫人神像 現蛟磯廟內孫夫人神像
[2]  公元1363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行軍途中,路過蛟磯,遂攜馬伕人與將領們登上蛟磯祭拜孫夫人,祈禱出師大捷,並許諾如果此戰勝利,凱旋歸來時,必將還願蛟磯,受明皇室子孫朝奉。而後果真鄱陽湖一戰,朱元璋敗退山中,關鍵時刻,蛟磯娘娘顯靈,大霧封山,朱元璋逃過一劫。而後陳友諒敗死,朱元璋班師回朝後和特意率馬皇后以及大文豪解縉大駕光臨蛟磯,向靈澤夫人賜紅緞、披肩和龍袍兩件,兼自題金字德牌,並拔巨資擴建,並要歷代兒孫成帝后拔款維修,讓受傷的錦衣衞王士隱一家,三代留守蛟磯,世代守護,發展九十九間半,俞加宏麗,據説如今蛟磯附近還有大王村與小王村兩個村落呢。
關於朱元璋與蛟磯的故事,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但其為數不多的詩文中有一首《題蛟磯廟》確實真的,其祭拜蛟磯廟的故事歷史確有記載,清代王宗聖在《蟂磯記事》中敍述了朱元璋來蟂磯的情形:“宋元相沿,及明太祖平漢,溯江次於磯,龍袍香帛之祝,正以其生貞死靈而奇之。”這説明,朱元璋遊蟂磯廟不但題詩,還贈送了龍袍和香燭紙表為祭祀品。康熙《太平府志》也記載説:明太祖朱元璋曾登蟂磯,進靈澤夫人廟,賜紅緞龍袍的事,並賦詩一首。據傳,從此以後靈澤夫人祠名馳大江南北,香火日趨旺盛。

蛟磯廟徐渭血書蛟磯

蛟磯廟門聯 蛟磯廟門聯 [2]
蛟磯孫夫人廟中有副名揚天下的楹聯:“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這幅對聯形象的將孫夫人當時投江的心情刻畫的淋漓盡致,可謂是字字珠璣,有血有淚。
據清朝梁章鉅編著的《楹聯叢話》卷六《勝蹟》(上)記載系徐文長(徐渭,字文長,明代大才子)所撰.
對此,當地民間還有一則更加生動的傳説。孫夫人廟建成,須有對聯鐫於大殿紅漆柱上,當地秀才苦思冥想湊成一副,經過精雕細刻製成楹聯,不料過了一夜第二天就不翼而飛。如此者三次,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有位老學究欲探明真相,便在深夜躲進大殿,就在他昏昏欲睡之時,忽然一陣冷風吹來,他不由得打個寒顫,就在這時他聽到一陣清脆的佩環聲以及衣裙拖地的細碎聲,接着看見一個戎裝打扮的女子肩披素練,在庭中來回踱步,口中還唸唸有詞,但反反覆覆就是一句話:“思親淚落吳江冷”。這女子就是孫夫人,老學究知道陰陽有隔,不便與孫夫人對話,因此他沒有出聲。但看到這裏他已明白,原來是孫夫人嫌秀才撰寫的對聯不好,所以才想自己撰寫,不過因為才學疏淺,只撰成半聯就擱淺了。此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殿上只鐫半副對聯,一直到明代才有了下聯。
這天灘前走來一位身穿青衿的秀才,半癲半瘋地立在祠前呆笑,當他看到大殿上鐫着半副對聯後,不禁叫道:“拿酒來拿筆來,待我續上下聯!”祠中的女道士罵道:“你這瘋子別造孽了,抬頭三尺有神靈!走罷,走罷!”説完便要驅趕這瘋子。誰知他就是不走,口中念道:“不就是半副對聯嗎?想我江南才子徐某還不立馬可就!”説完揀一枯枝在地上寫下了“望帝魂歸蜀道難”,落款是“天池山人田水月題”,寫完便揚長而去。此事驚動了當地知府,他一看下聯不禁拍案叫絕,再見落款更是吃驚地説:“田水月分明是‘渭’字,天池山人正是徐渭的名號。是徐文長先生所撰啊!”於是忙叫人將下聯書鐫於另一楹柱上。從此徐文長為孫夫人廟題聯的故事和這副楹聯不脛而走,廣為流傳。

蛟磯廟歷史長河

蛟磯廟東漢時期

趙薇飾演的孫尚香 趙薇飾演的孫尚香
東漢獻帝建安十四年,29歲的孫權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嫁給了49歲的劉備。雖然這其中包含着太多的政治意味,雖然這樁婚姻只維持了短短兩年,但是這段英雄美人的故事卻一直為後人津津樂道,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衍生出一個又一個新的故事。民間關於孫夫人投江有許多傳説,南京、鎮江、九江等地均有孫夫人投江傳説的遺蹟,還為其建有不少祠廟,但魂歸蛟磯則沒有二説。在《三國演義》孫夫人投江之外,有這樣的傳説:孫夫人的屍體逆水西行,要到蜀國去尋找劉備。屍體漂浮到蛟磯,被當地居民撈起,依然面目如生。人們崇敬她的貞節,在磯上築台建廟藏其棺槨。又因為孫夫人一心向往蜀漢,龍神見其忠烈,按上天旨意,讓她分管萬里大江。所以雖然蛟磯一帶的長江風浪很大,過江之船時有側翻,但只要經過時給孫夫人上一炷香,即可得到保佑,所以孫夫人後來又被稱為“靈澤夫人”。

蛟磯廟晉代時期

《蕪湖縣誌》記載:“蛟磯廟始建於晉代,歷六朝以來千有年,其間不知幾經修理者,而廟貌乃巍然至今,風帆上下,詞客騷人,留題壁上甚夥,中江名勝稱第一焉。”

蛟磯廟唐朝時期

唐代,蛟磯山上建有水心禪院,頗有規模,並立有唐僖宗廣明年間(公元880-881年)石幢記。黃巢起義軍爭戰時,蛟磯廟遭劫毀,水心禪院付之一炬;

蛟磯廟宋朝時期

宋代許多詩人紛紛來此祭拜“靈澤夫人”,使得她名聲大振。紹聖元年(1094年)黃庭堅出知宣州,在蕪停留期間曾遊覽蛟磯勝景,大書“蛟磯”二字刻於石碑,立在磯上;宋徽宗於政和年間(1117年)敕建靈澤夫人祠,賜金匾,題名“寧淵觀”,取孫夫人能寧息深淵蛟怪之意。後來,邑人因上觀阻江,不便禱祀,即佑聖祠增創,又在城西北岸興建“寧淵下觀”,(即今中二街寧淵觀巷)。南宋張孝祥有《寧淵觀》五律一首紀事;與其同時代的大詩人陸游,在《入蜀記》中也曾提起蛟磯廟:“蕪湖江邊有蟂磯,聳拔特起,磯下有洞,洞中有蟂,長尺餘,時為人害。

蛟磯廟元朝時期

蛟磯古圖紙 蛟磯古圖紙 [2]
元初,蛟磯祠宇毀於兵火。不久,道士謝德仙化緣建成正殿,設李老君等諸神像,另置別室供靈澤夫人。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依禮部尚書汪澤民之請,重建靈澤大殿,金碧輝煌,有如王宮。“龍攘鳳桷,制如王宮。右廡為迴廊,西行北折數十步,盡處有門,俯瞰石埠,有皂角樹一棵,掩映如傘蓋。舟遊覽者由此登臨。”元仁宗延右四年(1317)詩人歐陽玄主政蕪湖,首創“蕪湖八景”詩,《蛟磯煙浪》是其中的一首,全文如下:銀濤堆裏屋岧嶤,聞説江心舊隱蟂。 擬傍龍宮抄玉蕊,如聆蛟室織冰綃。道人晨起煙中磬,靈後宵征月下潮。占斷江南形勝地,海門何處覓金焦。。

蛟磯廟明朝時期

蛟磯廟內古石碑 蛟磯廟內古石碑
明代蛟磯登上了輝煌的頂點,在“蕪湖八景”中有首屈一指的榮譽。公元1363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行軍途中,路過蛟磯,遂攜馬伕人與將領們登上蛟磯祭拜孫夫人,祈禱出師大捷,並許諾如果此戰勝利,凱旋歸來時,必將還願蛟磯,受明皇室子孫朝奉。而後果真鄱陽湖一戰,關鍵時候,蛟磯娘娘顯靈,大霧封山,最終陳友諒敗死,朱元璋班師後和馬皇后以及大文豪解縉大駕光臨蛟磯,向靈澤夫人賜紅緞、披肩和龍袍兩件,兼自題德牌,並拔巨資擴建,並要歷代兒孫成帝后拔款維修,讓受傷的錦衣衞王士隱一家,三代留守蛟磯,世代守護,發展九十九間半,俞加宏麗,據説如今蛟磯附近還有大王村與小王村兩個村落呢。
這個傳説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朱元璋為數不多的詩歌卻有一首《題蛟磯廟》 [4]  卻是真的。全詩如下:“龍章鳳駕出皇都,蛟磯煙鎖在蕪湖。千林紅葉秋來掃,萬里江山一樣模。蕩蕩長江俱左右,明明日月照東吳。梅花才報春消息,瑞氣紛紛到處敷。”另外,傳説朱元璋還讓受傷的王姓將軍一家三代留守蛟磯似乎也不為假,因在蛟磯村附近,還有大王村和小王村兩個姓王的村落。
洪武六年(1373),蕪湖縣令黃朝弼多次指令擴建蛟磯廟,規模日益宏麗。明成祖於永樂六年(1408)在大殿旁又建“水府殿”三楹,中祀三元大帝;《安徽史志綜述》説:“明永樂以後,又增建水府殿和真武樓。明孝宗於弘治十四年(1501)敕建牌坊一座,額曰∶“中流砥柱”,並建右殿三楹;明世宗於嘉靖二十一年,更右殿為“涵虛樓”,還在樓後建“涵碧樓”,新樓面江,水天一色……
公元1576年,兵部尚書郭子章在蛟磯上著蜀望台,台高二丈六尺,廣八尺,中祠奉玄德、孫夫人。左祠關雲長、張翼德。右祠卧龍先生、諸葛孔明。”“台下有‘永安宮’,為孫夫人墓葬處。《蜀望台記》中稱:“蕪江有磯,磯不甚雄,聳顧獨嶙峋峭麗,兀突水上,在長江孤山上,金山下,先抵狂瀾,蓋蕪一大勝概。” 又説:“磯上祠為昭烈孫夫人廟,磯即夫人死所也。夫人省母過江不得歸,聞先生崩蜀,慟哭自沉此處。”

蛟磯廟清朝時期

蛟磯廟古石碑 蛟磯廟古石碑 [5]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重修玉皇閣。雍正四年(1726)重修三清殿。
清仁宗嘉慶二年(1797),安徽巡撫朱圭上奏朝廷要求褒加靈祠,結果獲准,敕封“崇節惠利靈澤夫人”,頒賜“英靈惠濟”匾額,春秋兩季祭祀。
清道光十六年(1836),蕪湖退休禮部尚書黃鉞遊覽蛟磯,發現廟宇“漸有不蔽之勢”,督促蕪湖關道宋國經,撥款整修,使廟貌煥然一新。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攻克蕪湖,蛟磯成了爭奪的戰場之一,所有祠宇一炬成灰,空存瓦礫一片。同治五年(1866)安徽巡撫彭玉麟捐款重修蛟磯廟,雖不能恢復舊貌,但大體上呈現出她原先的恢宏氣勢,還恢復鐫刻了徐文長寫的柱聯,彭玉麟還在柱聯後寫有跋語:“此乃徐天池(徐文長有天池山人號)集句,膾炙人口久矣。遭粵逆(指太平軍)兵燹,與祠俱灰。予承水師肅長江,往來此磯,感夫人之靈,莊材新之,書此聯以仍其舊,存故實也。”
據記載,靈澤夫人祠雖然屢建屢廢,但是在清代末期仍“廟甚宏偉”,亭台樓閣,禪堂殿宇,十分壯觀。全祠佔地數十畝,寺舍99間半,寺田100餘畝。寺立山巔,由100多級台階而上。寺門直達江水,形成了泊舟碼頭渡津。門正東直對蕪湖中江古塔,門前聳立石雕牌坊,高數丈,橫匾上刻有“江心第一境”五個大字。牌坊前有造型奇古的石獅一對,至今尚存。祠前有寬廣的大平台,登台可極目遠眺天門山、中江塔、百舸爭流的長江和蕪湖城區風光。磯上植被甚佳,古木參天,濃廕庇日。大平台正面為靈澤寶殿,坐西朝東,卷廊疊檐,三層瓊樓,飛閣流丹,畫棟雕樑,碧瓦紅牆。兩旁是東西廂房,廂房前各立一座八角亭,東曰“思親”,西曰“望帝”。靈澤寶殿正中為孫尚香神像,神龕上懸有金黃色幃簾,半卷半掩。殿內宮燈燭光,香煙繚繞。殿兩側為四尊立地金剛,護祠夫人。殿後為孫尚香寢宮,內設龍牀鳳衾,玉枕羅幃,神器古玩,給人以孫夫人長居於此之感。靈澤寶殿後有羅漢堂,十八羅漢兩側分立。羅漢堂後為後庭內院,花窗月門,曲徑內廊。蟂磯山曾經建立過李鴻章祠。《蕪湖縣誌》記載説:“李文忠公祠在蟂磯廟左,光緒二十八年(1902)初建,祀贈太傅一等侯,諡文忠、文華殿大學士、全權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附祀資政大夫恩准附記二品頂戴、浙江侯補道張士璠。資政大夫追贈內閣學士、特准附祀二品銜、山東登萊青道劉含芳,中憲大夫、追贈道員、特准附祀直隸補用知府陳黌舉。”這四人的祠均立於蟂磯左側,為光緒皇帝下達詔令,由朝廷拔款興建的,規模宏偉,富麗堂皇。

蛟磯廟民國時期

東洋文庫中的民國時蛟磯廟老照片 東洋文庫中的民國時蛟磯廟老照片
民國時期,蛟磯建築依然保持完好。主體建築靈澤寶殿,樓高三層,飛檐翹角,碧瓦黃牆。大殿供奉靈澤夫人塑像,英姿颯爽,目光如射。神龕罩黃色幃帳,紅紗宮燈高懸,銅爐香煙嫋嫋。正殿後有寢宮,內設龍牀鳳衾,羅帳玉枕。之後有後庭內院,點綴奇花異石,青竹環繞,實為遊人香客留宿之處。
民國20年的《無為縣小志》記載:“廟中有香木雕冕旒蟒服,麗若天人。後有蜀望台,憑窗西眺,目窮千里,江流嗚咽,令人低迴流連而不忍舍……”《蕪湖縣誌》也對其作了介紹:“蛟磯山高十丈,周九畝七分,每遇陰雨,煙波無際。‘蛟磯煙浪’是蕪湖八景之一。”並説1630年後,因泥沙沖積使江流改道而與北岸無為州相連。最後毀在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烽火連天,日寇侵佔蕪湖,1938年蛟磯慘遭浩劫,鬼子火燒祠宇,寸景不留。文化大革命中,紅衞兵到蛟磯“破四舊”,他們推倒“長江第一境”的石匾,砸毀孫夫人塑像和其他佛像。蛟磯廟如同又遭受一場戰火的洗劫。從此“蛟磯煙浪”景觀消失,成為歷史陳跡。

蛟磯廟歷代詩詞對聯

一、詩詞中的蛟磯廟
蟂磯.水心禪院
杜荀鶴
百囀流鶯慰客情,白門飛去片帆輕。
魚龍宮闕浮空上,煙雨漁舟繞欄行。
寶貨遠通銀豆市,蘆花春滿竹棚城。
水心自昔稱禪院,何事孫家著姓名。
嘆梟姬祠
羅貫中
先主兵歸白帝城,夫人聞難獨捐生。
至今江畔遺碑在,猶著千秋烈女名。
蟂 磯
解縉
萬頃波光鏡面開,穹窿鰲揹負樓台。
水連天色無邊闊,風遞潮聲不斷來。
春雨又隨龍化去,夕陽常送鳥飛回。
麻姑幾見成清淺,何必昆明問劫灰。
《蛟磯》
顧炎武
下接金山上小孤,一磯中立鎮蕪湖
千年形勢分南極,萬里梯航達帝都。
嶺色遠浮黃屋孱,江風寒拂白頭烏。
高皇事業山河在,留得奎章墨末枯。
(`顧炎武(1613—1682),明清之際思想家、學者。初名絳,字寧人,曾自署蔣山傭,江蘇崑山人。學者稱亭林先生。清兵南下,參加崑山、嘉定一帶的人民抗清起義。著有《日知錄》、《亭林詩文集》等。)
登蛟磯、次草泉心劉石門韻二首
王守仁
(一)
中流片石倚孤雄,下有馮夷百尺宮。
灩澦西蟠渾失地,長江東去正無窮。
徒聞吳女埋香玉,惟見沙鷗亂雪風。
往事悽微何足問,永安宮闕草萊中。
(二)
江上孤臣一片心,幾經漂沒水痕深。
極憐撐拄即從古,正恐崩頹或自今。
蘚蝕秋螺殘老翠,蟂鳴春雨落空音。
好攜雙鶴磯頭坐,明月中宵一朗吟。
《蛟磯》
鄭延
春江雨餘潮水長,煙浪滔滔拍天響。
青山一帶是江南,夕櫓朝帆自來往。
石磯高出江之中,上有樓台接太空。
安得錦帆三百尺,凌風直到廣寒宮。
《蛟磯》
李贄
山脈潛鍾此地雄,穹隆鰲背從神宮。
靈湫在窟杳難測,遠水際天看不窮。
鐘鼓亂聞磯石浪,帆檣平掠荻蘆風。
來遊愧負江山勝,敢謂乾坤在眼中。
(李贄的“童心説”,公安派的“性靈説”)
《蟂磯》
宋琬
別渚王姬館,危磯帝妹祠。
空山悲杜宇,深夜舞馮夷。
赭岸如三峽,青峯接九嶷。
佩環風雨降,英爽遍靈旗。
(宋琬,字玉叔,號荔裳,萊陽籍人,順治四年(1647)進士,為官清廉,仕途坎坷。官浙江按察使。詩與施閏章齊名,人稱“南施北宋”。著有《安雅堂集》。)
《蛟磯》
湯寶尹
疑是永安宮,音儀彷彿中。
佩刀驚衽席,抱石泣英雄。
壁蘚柔蒸澤,魚腥緊呷風,
憑誰操鐵板,高唱大江東。
《蛟磯靈澤夫人祠》
王士禎
(一)
白帝江聲尚入吳,靈祠片石倚江孤。
魂歸若過劉郎浦,還記明珠步障無?
(二)
霸氣江東久寂寥,永安宮殿莽蕭蕭。
都將家國無窮恨,分付潯陽上下潮。
——《南海集》卷下
(王士禎(1634—1711),又名士正,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桓台)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論詩創“神韻説”,為清詩壇大家。)
《金菊對芙蓉·蛟磯吊孫夫人》
朱彝尊
去國青蛾,持刀紅粉,一時人物江東。嘆扁舟初返,望斷殘叢。當年記得辭鄉日,更幾曲、煙水濛濛。錦車別後,當途龍戰,若個英雄。
遺廟貝闕珠宮。剩銖衣玉佩,夢雨靈風。甚三分鼎足,百尺艨艟。夕陽楓葉天無際,鴉翻處千疊雲峯。門前繫纜,滄州白髮,閒殺漁翁。
——《曝書亭詞集拾遺》
(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垞,浙江秀水(今嘉興)人。康熙時舉博學鴻詞科,授檢討,曾參與編纂《明史》。通經史,工詩詞古文,為“浙西詞派”創始者。著有《曝書亭集》等。)
《金菊對芙蓉·和錫鬯蛟磯吊孫夫人》
曹貞吉
蜀國夫人,孫郎小妹,腰間龍雀刀環。嘆東南人物,弱女登壇。錦帆搖曳江如練,望瞿塘道路漫漫。永安龍去,蠶叢夢杳,紅粉凋殘。
靈潭遺廟江干,有云車風馬,霧鬢煙鬟。悵西風白帝,鸞馭難還。千尋鐵鎖消沉後,家何在?兩地悲酸。千帆落照,漁歌唱晚,露白楓丹。
——《瑤華集》卷十一
(曹貞吉(1634—1698),字升六,號實庵,山東安丘人。康熙三年(1664)進士。官禮部郎中,以疾辭湖廣學政歸裏。工詞,頗為著名。著有《珂雪集》等。)
《蟂磯吊孫夫人》
徐媛
(一)
杜宇啼聲斷客腸,永安回首路茫茫。
錦城絲管渾如夢,惟見春風掃綠楊。
(二)
萬古傷心鎖碧湍,空餘衰草泣孤灘。
相望蜀國宮中月,白帝城高起暮寒。
蟂 磯
王德溢
混沌何年鑿,風波此日平。
雲開看樹色,江靜聽潮聲。
遠浦孤帆入,空庭一鳥鳴。
宦塵看洗眼,吾亦濯吾纓。
梟 磯
唐文鳳
拳石聳江中,波流四面同。
今傳神顯異,昔詫女英雄。
巴蜀經營遠,荊吳割據通。
魂歸思故國,不祀永安宮。
蛟磯煙浪
歐陽玄
銀濤堆裏屋岧嶤,聞説江心舊隱蟂。
擬傍龍宮抄玉蕊,如聆鮫室織冰綃。
道人晨起煙中磬,靈後宵征月下潮。
占斷江南形勝地,海門何處覓金焦
靈澤夫人祠
吳廷翰
目斷長江遂自沉,淚殘香骨杳難尋。
千年不盡歸吳恨,一死能明去蜀心。
世代山河傷虎鬥,歲時風雨聽蟂吟。
欲知英烈如生處,獨有濤聲無古今
蟂 磯
劉大櫆
三國亡來久,夫人廟獨存。
河山經百戰,事業少中原。
慘澹南朝地,飄零蜀帝魂。
只今祠樹上,晨夕野鴉喧。
題蟂磯
黃鉞
茲山實孤所,戰鳥自桓公。
宋有寧淵觀,時為羽士宮。
夫人傳軼事,大節殉江東。
有舉莫敢廢,褒封兩代崇。
靈澤夫人廟
林旭(清末戊戌六君子)
故國何人舉奉匜,竹竿從此釣於淇。
韋昭吳史應書卒,不見春秋宋伯姬。
歸舟泊蛟磯
張愷帆
浪跡江南感歲遲,歸舟一葉系蛟磯。
香魂縹緲無尋處,江水嗚咽似有知。
梟磯孫夫人廟二首
林散之
廟在蕪湖對岸
風神遺洛浦,江表一孤岑。
已盡思吳淚,猶存望蜀心。
芙蓉秋夢遠,蘆荻夜潮深。
幽恨成終古,空傳青鳥音。
傷離私祭日,千載感梟磯。
斗帳平生劍,雲羅故國衣。
芳情歸帝女,遙怨永江妃。
唯有鸞旗在,朝朝展翠微。
二、對聯中的蛟磯廟
蛟磯廟詩詞
蛟磯廟詩詞(2張)
一、 “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
二、 “江流終古分荊楚,蜀道如天隔死生”
三、 畢竟阿兄生負漢,何如之子死依劉
四、 弄假成真,帝子姻緣成第一;
訛聞遽死,夫人名節自無雙
五、 江山祠宇尚依然,千古憑臨,魂魄有知成望帝;
兒女英雄今已矣,一磯長峙,風濤遺恨失歸吳。
 
六、 思歸,思歸,空自思歸。我將奈何,蜀道可憐天子。
獨活,獨活,義難獨活。人誰不死,吳江留得靈仙
七、 忘歲以婚,志合蜀吳留玄德;審時而逝,節殉秦晉身尚香
不用談蛟磯廟的歷史和去處,不用談歲月變遷給蛟磯廟留下的痕跡,單從歷史上無數文人墨客留下的詩詞中就足以見證蛟磯孫夫人廟曾經的輝煌。可惜如今此廟已成遺址,就連曾經矗立江心的蛟磯山,也隨着江水改道,泥沙堆積,失去原來的聳拔之勢,變成而今岸邊矮矮的小山丘,令人唏噓不已。

蛟磯廟現狀

現在的蛟磯廟
現在的蛟磯廟(10張)
上世紀九十年代,廟址上建有蛟磯小學,蛟磯廟大殿、靈澤夫人塑像以及碑刻全無。1995年,二壩鎮政府把蛟磯小學遷走。一位名叫彌松的老和尚在木棍支撐、草繩綁紮的寮房住下,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託缽化緣,他依然沒有放棄希望重建恢復蛟磯廟昔日輝煌的宏願,身體力行,令人感動,在他的鼓舞下,當地民眾集資建起蛟磯廟大殿。之後,他一面給人治病,一面打聽廟內流失的文物下落,買下被村民用來砌院牆的“靈澤夫人祠”石碑和被人建在小橋中的“江中第一境”的匾石。
現在,蛟磯的圈石墩雖在,但九畝七分地的蛟磯已被附近民房佔去大半,只有明代靈澤夫人祠遺存漢白玉的“靈澤夫人祠”石碑靠在牆邊,一對錶情沉鬱的石獅立在墩下,而漢白玉“江心第一境”已經斷裂,其中的“境”字只剩一半,被擺放在地上。
遠望蛟磯,史書中“高聳入雲”的蛟磯廟陷在村民的高樓中,被荒草掩映。那些乘船、坐車來此的遊者,看到蛟磯廟如此頹境,大多乘興而來,失望而去。如今,沿江旅遊開發如火如荼,與蛟磯處於同一檔次的鎮江金山、馬鞍山採石聲名震天,連繁昌縣都在上游的板子磯搞旅遊開發,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重建蛟磯人文景觀的必要。

蛟磯廟網紅沙灘

蛟磯廟,曾是蕪湖歷史上最負盛名的人文、宗教、自然景觀,古時位於江心,後因泥沙淤積江水改道,如今成為二壩江邊一小山丘,其高十丈的山體及懸崖上的歷代石刻被掩埋在厚厚的泥沙下,其門前枯水期形成的一片沙灘如今成為蕪湖人的新晉熱門打卡休閒地,置身沙灘,在江濱城市找到了海濱城市的感覺,站在江北望江南,確實是風景絕佳,別有風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