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雲觀

(甘肅省蘭州市的景點)

鎖定
蘭州白雲觀也叫呂祖廟,始建於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是由陝甘總督瑚松額捐俸修建的,也是古代蘭州三觀之一。
蘭州白雲觀就位於美麗的黃河風情線上,是蘭州百里黃河風情線上古觀建築與仙道文化融為一體,並以其特有的道教文化底藴豐富着黃河岸邊的風情,且開放接待遊人觀光的一座古樸典雅的名勝古蹟,是經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蘭州白雲觀管理委員會成立,現為省市道教協會所在地。 [1] 
中文名
白雲觀
地理位置
甘肅省蘭州市南濱河東路987 [3] 
開放時間
09:00-17:00
類    別
道教宮觀
文    獻
《白雲觀碑記》
始    建
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 [1] 

白雲觀發展歷史

蘭州白雲觀原有上觀、下觀之分,上觀原址在郊區崔家崖極壽山,20世紀50年代修建蘭新鐵路時被全部拆除,現如今人們所説的白雲觀,即指下觀,與黃河北岸著名的絲綢古道金城關遺址遙相對峙,二者之間一段黃河水流波濤洶湧,這就是有名的“白馬浪”。黃河在蘭州上游波平浪靜,到了這裏卻白浪滔滔,因此而得名。相傳明末清初呂祖顯靈於黃河之上,留仙蹟曰“白馬浪”蘭州民眾修建呂祖廟,據白雲觀金石記載,有祠西修建之語。白雲觀的古樹也可以證明此説。道光年間,蘭州鄉紳道教信士紛紛上書陝甘總督瑚松額,請求擴建呂祖廟,以“棲仰”呂仙之“靈”。瑚松額遂讓風水先生擇地建祠,選中“城西北隅,大河之滸,闢地樹宮”,即今白雲觀所在地。命名“白雲觀”,專事奉祀呂洞賓。因此,白雲觀又名呂祖廟。白雲觀正式列入國家祀典,成為清代蘭州地區規模宏大、建築完整的道教十方叢林。據史料記述,白雲觀原建築呈中軸對稱之勢,自北向南依次為山門、東西望河樓、戲樓、前、中、後殿等一組三進的建築羣;東西兩側為雲水堂、鐘鼓樓、道院。啓聖殿後還有結構精巧的八仙閣、瀟灑殿、鶴鹿亭、聚仙亭、四照亭拱衞;再後有聚仙樓、飛仙橋、來仙軒等建築,總佔地面積約30畝。經過歷史的滄桑,整個道觀現僅存三座大殿、鐘鼓樓、戲樓、東西配殿及東西廂房,其它建築都已經湮滅在過往的歲月之中。現如今,經過重建後的白雲觀依然殿堂林立,古香古色。進入白雲觀,迎面看見的就是高懸門楣的由甘肅名人鄧寶珊先生所題“白雲觀”三個大字匾額。門額“升雲得路”磚磨大字蒼勁有力,兩側磚雕龍、鶴古樸生動,環境靜謐幽雅。觀內亭台殿閣,參差櫛比,飛檐挑角,斗拱重疊,圍廊曲折迴環,古樹參天,綠樹成蔭,曲徑通幽。自山門一線有前殿、中殿、後殿、東西配殿、鐘鼓樓、古戲樓、東西廂房,另有仿古式綜合樓、齋堂、單房、後山門等配套設施,總佔地面積近3300多平方米。每逢農曆正月初九玉皇聖誕、二月十五老君聖誕、清明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初一廟會,觀內設道場舉行隆重的誦經祈福、超度活動。每逢初一、十五,進香朝拜者絡繹不絕。 [2] 

白雲觀佈局結構

前殿(呂祖殿)是清代建築物,迄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從山門緩步走入,只見飛檐卷頂、四角高翹、懸樑起鬥、明柱殿堂,造型雄偉。聽觀內道長介紹,此殿原為白雲觀過殿,建築面積280平方米。重建後修成呂祖殿,殿內祀奉很多神仙高道,有呂純陽王重陽及其度化的七位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
過了前殿就來到了中殿,中殿神靈為玉皇上帝天皇大帝紫微大帝長生大帝、后土大帝及傳言金童、侍香玉女、倒坐藥王孫真人
再後就是後殿(三清殿),建築面積240平方米。殿堂彩繪雕塑莊重古樸,同時供奉銅鑄神像大小六尊,其中中殿三尊、後殿三尊。觀內東西兩側是配殿三官殿、三法殿,均系清代建築,建築面積各120平方米。東配殿為三法殿,塑像七尊:雷祖天師真武大帝、關聖帝君、二郎真君、兩位仙童;西配殿為三宮殿,塑像七尊:天官地官水官、文昌、紫陽真人、兩位仙童。
觀內的戲樓也是清代建築,是蘭州市僅存的一座古戲樓,但見飛檐翹角、脊壽卷頂、雕樑畫棟,蔚為壯觀。戲台口朝南,松木地板結構,與山門聯結一體,明柱懸樑,山門在下,戲台在上,建築造型別致,有較高的文物觀賞價值。鐘樓、鼓樓為十方叢林道觀早晚或初一、十五開靜止靜所用。十方常住鐘鼓擊打有一套傳統的規範節奏與唸誦經文,不允許隨便亂擊亂打。觀內鍾、鼓樓的原建築保存完好,上為木質結構,下由青磚砌成。
白雲觀,殿堂建築雄偉,香火旺盛,道教文化氣氛濃厚,在當地可謂獨具風貌,觀內7顆國槐參天挺拔,枝繁葉茂,使白雲觀更顯清淨優雅,1997年蘭州市人民政府將這7顆國槐作為重點古樹名木掛牌保護,成為全城僅有的一處名勝道觀與古樹名木融為一體的景點。 [2] 

白雲觀現狀

近年來,蘭州白雲觀已成為薈萃十方全真道士和聯絡全省正一派道士以及信教羣眾開展宗教活動的中心場所。同時,也是海內外道教信徒及遊人觀光朝拜交流的著名道觀。近年曾先後接待過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的參觀團和港澳台地區同胞的參訪朝拜及文化交流活動。每年來這裏敬神參觀的香客遊人達20餘萬人次,成為展現道教傳統文化風貌、增進學習交流和友好往來的重要窗口。
漫步在遊人如織的濱河路,凝視白雲觀色澤古舊的山門,以及從觀內徐徐升起的香煙,讓人頓生幾分“此地有仙山”的感慨。白雲觀,作為黃河風情線上一座有着仙家氛圍的古觀,將長久地吸引着南來北往的信眾和遊人,在此駐足、流連。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