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蘭州大學國學社

鎖定
蘭州大學國學社是由蘭州大學國學愛好者舍峯琪、趙登超、熊智軍等人在蘭州大學梁一仁老師、夏睿老師和“中華慈善總會國學工程”的幫助和指導下於2011年11月19日成立的A級品牌社團。自成立以來,蘭州大學國學社秉持“養浩然之氣,立君子之志,樹和諧之念,行大義之為”的宗旨,積極籌辦了蘭州大學國學周、大方杯西北高校國學知識邀請賽、甘肅高校漢服文化周等一系列影響較大的活動。在以明典、樂教、醫道、修身為主的基礎上,緊密聯繫,集社員熱忱之心意,揚國學淳厚之風韻。 [1-2] 
中文名
蘭州大學國學社
外文名
LZUCCLA
簡    稱
蘭大國學社
成立時間
2011年11月19日
社團類型
傳統文化類
指導單位
中華慈善總會國學工程
指導教師
梁一仁、夏睿
社團會徽
國學古文字

蘭州大學國學社序言

國學者,一國之固有學術也。中華之文化,源遠而流長,博大精深也,悠悠乎上下五千年。然五四以來,西學漸盛,國學式微,如此之狀,持續乎近百年之久,實令吾輩切齒。然國學者,實為華夏之根本,復興之礎石,後世之瑰寶。國學復興已為歷史之潮流。率歷史之潮流,蘭州大學國學社秉承“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理念,以光大國學為己任,而成國魂之旌張也。且以開放之心態,大氣之胸懷,遍求志士,泛覓知己,聚國學之好者於萃英山麓,修身立德,兼濟天下。 [1-2] 

蘭州大學國學社歷史發展

蘭州大學國學社是由蘭州大學國學愛好者舍峯琪、熊智軍、趙登超、李聲昊、閆石、薛成業等同學率先提出並且在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梁一仁老師、夏睿老師和“中華慈善總會國學工程”的幫助和指導下成立的A級品牌學生社團,於2011年11月19日在蘭州大學正式成立。
短短几年間,它已由一個僅有十幾位國學愛好者的興趣社成長為一個擁有上百位社員的A級品牌社團。
一、創立
社團草創,舍峯琪與李聲昊、閆石、薛成業等同學篳路藍縷,其創業之艱辛是我們所難以想象的,也正是因為他們堅持,才有了現在蓬勃發展的國學社。創立之初,舍峯琪便積極推動國學在蘭大校園的傳播和推廣,舉辦了首屆“萃英人文 魅力國學”活動,邀請著名演奏藝術家赴蘭大做“國樂大家高校行”活動。同年,恰逢《南方週末》聯合各高校舉辦國學周活動,舍峯琪把握機遇,聯合舉辦了首屆蘭州大學國學周活動,社團在擴大校內外影響、增進交流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12年12月僅成立一年的國學社在社團評級中被評為A級品牌社團,2013年4月榮獲“全國高校優秀社團獎” [1] 
二、發展
2013年6月份社團換屆後,社團在負責人梁恆銘、王靜同學帶領下,成功舉辦了“萃英人文,魅力國學”文化周活動,同時王靜開創性地聯合甘肅省各高校及中小學籌辦了首屆甘肅省“大方杯”國學知識競賽活動,開省內同類活動之先河,為社團形象的樹立和後續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同年國學社被評為A級社團。 [1-2] 
三、開拓
2014年6月起由唐博、吳晗等同學主持社團事務,這一年裏社團舉辦了第二屆甘肅省“大方杯”國學知識競賽,並籌劃漢服復興運動在西北諸高校的發展,成功舉辦首屆甘肅高校漢服文化周活動,活動受到三十多家省市媒體轉發報道。唐博此舉為社團新聞宣傳工作奠定了基礎,此後歷次社團大型活動均受到甘肅日報、蘭州晚報、蘭州晨報、新華網等省市媒體的報道。除舉辦活動擴大社團影響力外,唐博、吳晗兩位同學還致力於社團組織章程的制定,豐富完善了社團管理制度,為社團制度化管理奠定基礎,在國學社首次提出執委會管理模式、興趣隊發展模式。同年,與甘肅各高校國學社聯合成立甘肅省高校國學聯盟。社團位列全校第四。 [1-2] 
四、革新
2015年6月起社團在劉玉東、周衿瑤等同學帶領下,繼續舉辦了第三屆的“大方杯”國學知識競賽並開展了第二屆甘肅省高校“漢服文化周”活動,成功舉辦了蘭州大學首屆傳統文化晚會,活動受多家省市媒體報道。同年在劉玉東、沙小偉同學的努力下,蘭州大學國學社(醫學校區)正式成立,沙小偉任首任分社長。劉玉東在以往章程制度的基礎上,結合社團現狀,化繁為簡,合併眾多職能部門為中書部,統管社團事務,同時與韓曉月、楊粵稀等人倡導成立漢服禮儀隊,與朱壯壯成立詩詞楹聯隊,與楊粵稀成立尚漢茶藝隊,支持朱君宇成立金石篆刻隊,提出“三部六隊”組織架構,奠定了社團興趣隊發展運作模式,2016年5月劉玉東與唐博、吳晗等人重新修訂社團章程,提出成立“榮譽理事會”與“國學智庫”。劉玉東與唐博、吳晗及該屆負責人,為社團發展模式做出了開創性探索。社團“五四評優”名列全校第一。 [3] 
五、待續

蘭州大學國學社社團性質

社團定位為學習型精英社團,“學習型”是指社團始終把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打造“零基礎”教學模式,營造校園國學學習氛圍作為首要任務;“精英社團”是指社團致力於培養和鍛鍊社員的國學素養及組織管理能力,培養學術型和管理型兩種精英。
蘭州大學國學社是獨立自主的學生社團,以傳承、弘揚、振興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社員國學底藴與管理能力為主要目標,以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以有組織地研讀國學經典,獨立自主地思考,討論和定期的國學講座、興趣隊教學、傳統節日系列活動等文化傳承活動為主要運行方式。 [1] 

蘭州大學國學社宗旨口號

綱領:聚國學愛好者,於萃英山麓,乘國學之廣雅,逞吾儕之浩然,而成國魂之旌張是也。 [1] 
宗旨:養浩然之氣,立君子之志,樹和諧之念,行大義之為 [1-2] 
口號:如果你覺得傳統文化很枯燥,那麼我們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傳統文化;如果你覺得國學離你很遠,那麼我們就把國學帶到你身邊! [1-2] 

蘭州大學國學社組織機構

蘭州大學國學社 蘭州大學國學社
蘭州大學國學社仿古代“三省六部制”設中書部、遊藝部、聞知部,遊藝部下設六隊,依次為漢服禮儀隊、詩詞楹聯隊、金石篆刻隊、尚漢茶藝隊、精武騎射隊。社團運營以理事會為統領、以社長為銜接、以中書、聞知、遊藝三大部門為主體、以社員為中心,各部門、各興趣隊之間協調運作,密切合作。 [1] 
一、理事會
社團核心領導機構。在充分聽取社員意見的基礎上,理事會有權決定社團發展方向及社內重大事件的仲裁,有權處理社團的日常事務、舉辦重大活動。
二、中書部
社團管理部門,國學社事務核心之所在。管理統籌社團大小事宜。
三、聞知部
社團學術部門,國學社核心之所在。負責每日一句、經典晨讀、學術沙龍、競賽題庫設計等學術問題。
四、遊藝部
“藝,六藝也,不足據依曰遊,學書以遊藝。”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遊憩於六藝之中,以得學藝之修養。 [2] 
1、漢服禮儀隊:華夏復興,衣冠先行。漢服禮儀隊致力於推廣漢服,傳承古代禮儀文明。 [2] 
2、詩詞楹聯隊:古韻新聲,皆出肺腑。同道中人彙集於此,唱和吟對,興之所至。內容涉及詩、詞、對聯、古風歌詞。 [2] 
3、金石篆刻隊:金石為意,翰墨為情。金石篆刻隊致力於傳承篆刻技藝,定期進行線上指導,並進行線下教學。 [1] 
4、尚漢茶藝隊:茶香所品,茶道所悟。識茶、品茶、泡茶,負責日常學習、茶藝大賽。 [2] 
5、精武騎射隊:精武英魂,國之所立。定期進行騎射練習,強健體魄。 [2] 
6、經典研讀隊:經史子集,無一不覽。用語言的交匯,碰撞思想的火花。研讀經典,傳承國學,國之學,心所立。 [2] 
五、門下省
社團監察部門,負責全社監察、監督工作,對全體社員大會和榮譽理事會負責,協助同時監督理事會工作。監察長列席理事會,主管門下省各項事宜,副監察長主管醫學分社事宜,各部長依據內部安排負責。
六、醫學分社
蘭州大學國學社(醫學校區)系蘭州大學國學社在蘭州大學醫學校區所建分社,受社團理事會領導,分社長列席理事會。分社長具有分社管理權,不具備人事任命及財務支出權利。

蘭州大學國學社社團活動

蘭州大學國學社精品活動

一、“萃英人文,魅力國學”系列活動
萃英人文講堂,展國學之魅力,匯大師之精髓。
活動圖片
活動圖片(15張)
1.“萃英人文,魅力國學”系列活動之國學講座:邀請國學大師開設講座,傳遞國學的相關知識,以期聽眾能夠學習國學知識,提升自身素養,充實精神世界; [1-2] 
2.“萃英人文·魅力國學”系列活動之“元典智慧中國之夢”演講比賽:一方面讓大家瞭解相關國學知識,另一方面讓大家鍛鍊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藉助演講比賽,結合自身理解,完成思想碰撞 [1-2] 
3.“萃英人文·魅力國學”系列活動之“聞知悉事”國學知識競賽:活動以競賽的形式開展,讓大家瞭解了更多的國學方面的知識,提升人文素養; [1-2] 
4.“萃英人文·魅力國學”系列活動之“墨行流雲意指書韻”軟硬筆書法比賽:書法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國之精粹,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誕生了各種不同的獨具風格的書法形式,這是作為炎黃子孫應該要學會的技能,所以這次活動以書法比賽的形式開展,旨在號召大家對書法文化的重拾; [1-2] 
5.“萃英人文·魅力國學”系列活動之孝道專題活動:“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孝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優秀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就有《二十四孝經》,告訴我們孝道之重要。此次活動以孝道為主題,旨在喚醒我們的孝心,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2] 
二、大方杯西北高校國學知識邀請賽
報道資料
報道資料(7張)
此活動在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的指導下,由蘭州大學國學社主辦,並聯合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青海大學、石河子大學、寧夏師範學院西北民族大學、甘肅中醫院大學、西北師範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等西北五省高校共同舉辦。活動以“一站到底”形式進行現場對決,並結合國學特點,增加“坐而論道”環節,引導大家對經典多加理解、思考。 [1]  [4] 
活動 [5]  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五屆,參與人數逐年攀升,吸引了千餘人的參與,盛況空前。歷屆活動均受到了包括蘭州晚報蘭州晨報甘肅新聞網新華網人民網在內的二十多家省市媒體的報道、轉載。舉辦至今,已成為甘肅省每年特定的大學生文化盛宴,受到了越來越多社會團體及市民的關注。 [2]  [6] 
三、甘肅省高校漢服文化周
報道資料
報道資料(10張)
蘭州大學部分國學愛好者及漢文化愛好者倡議發起一次 [7]  漢服文化周活動 [6]  ,由蘭州大學國學社主辦,通過成人禮、漢服宣講、一句話為漢服代言等參與度較高的活動形式讓更多的當代大學生了解漢服,繼承漢服,並自覺的為漢服復興、漢文化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整個民族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8] 
1.漢服成人禮 [6]  [9] 
於學校廣場進行漢服成人禮展演,讓學校師生切身感受中華民族的禮儀之大與服章之美。 [8] 
2.漢服課堂
邀請漢服復興運動名家開講,誠邀漢服復興名家來舉行講座。 [8] 
3.一句話為漢服代言以及漢服徵文
在各大高校開啓漢服徵文活動,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抒發大家對漢服復興的理解和感受。 [8] 
4.漢服展
誠邀諸位漢服愛好者共同開辦漢服展。 [1] 
四、西北高校國學社長論壇
本論壇依託“大方杯”高校國學知識邀請賽,至今已成功舉辦了第二屆,吸引力近二十所高校傳統文化類社團的社團骨幹參與。蘭州大學國學社作為主辦方不斷創新形式,致力於打造西北高校社團高端交流峯會,通過邀請老師和優秀社團管理前輩、設置議題、圓桌會議等多種方式促進大家交流,提高社團骨幹管理能力。
五、“長歌行”古風填詞翻唱大賽
由蘭州大學國學社和蘭州大學繪聲如夢配音聯盟聯合舉辦,“長歌行”作為蘭大校園的古風品牌活動,吸引了眾多古風愛好者的參與。比賽分填詞組和翻唱組,至今已成功舉辦三屆,活動影響不斷擴大,通過比賽形式,讓更多的人瞭解古風歌曲,也讓很多古風愛好者在校園內找到歸屬感。

蘭州大學國學社主題系列活動

一、傳統節日系列活動(清明、端午、中秋、重陽)
1.清明節漢服出遊
清明節又名踏青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四月清明,春回大地,社團通過帶領大家一起穿漢服出遊踏青,讓大家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的一派生機,同時為大家營造穿漢服過傳統節日的氛圍。旨在呼籲大家放下手機,走出教室,親近自然。
2.端午節粽包分兩髻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伍子胥等人,更是為了追憶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社團通過在校園內組織包粽子、燻白芷、喝雄黃等傳統習俗,讓大家感受端午氛圍,追憶先人
3.中秋節燈謎晚會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在逐漸發展的社會中,這樣的傳統節日正在逐漸的消失中,所以我們要將這樣的傳統節日重拾回來。社團在校園內設置了許多燈謎,感興趣的人均可來參加,猜對即可獲得精美小獎品。該活動活動旨在喚醒人們對傳統節日的認識,不要讓傳統文化逐漸流失。 [1] 
4.重陽節登高賞菊
重陽節是中華民族而傳統節日,我們要將其繼承下去。此次活動社團在學校廣場開展了宣傳活動,展出了各種各樣的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中國結以及與重陽節有關的菊花的傳統東西。旨在號召人們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要再科技發展的今天將自我迷失。 [2] 
二、國學行天下系列活動(五泉山、興隆山、白塔山、麥積山)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國學社定期組織社團成員走出校門,尋訪名山,實地考察儒釋道文化,貼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參與同學將提前備課,蒐集瞭解相關地區的文化,包括當地民俗、文化傳承、古代建築等,通過這種形式,鼓勵大家關注身邊的文化傳承,保護身邊的文化遺產,提高自身國學素養,真正踐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要求。
三、“樂學求真”國學微課堂系列活動
四、國學社五週年大型慶典系列活動 [1-2] 

蘭州大學國學社校園國學風

一、“晨鐘暮鼓”——經典晨讀
誦讀經典,在經典中穿越千年與古哲聖賢零距離對話,配以《讀書沙龍之思想碰撞》回味經典,暢談己見,在交流中汲取經典智慧,會悟人生哲理,盡顯古韻流溢,哲思飛揚。 [1-2]  [10] 
二、“晨鐘暮鼓”——每日一句
為大家每天提供一句國學經典,洗滌心靈、淨化靈魂、提高修養,感受國學的魅力。 [1]  [11] 
每日一句“以時為經,以事為緯”,擇先秦、秦漢、魏晉南北、隋唐、宋元、明清、民國七大板塊,述先秦之諸子與詩經楚辭,秦漢之史書與賦,魏晉南北之玄學與駢文,隋唐之書法與詩,宋元之散文與詞曲,明清之訓詁與楹聯、小説與小品文,民國之國學大師,附外篇星象、中醫、茶道、禪宗、漢服、禮樂、書畫。由聞知部負責講述,每位社員在主動學習和分享的過程中拉近了與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心靈距離。每日一句字字珠璣,微言大義,伴隨國學愛好者每一個清晨日暮,晨鐘暮鼓,字字在心。 [1-2] 
三、“在路上,啓蒙國學”支教活動
蘭州大學國學社 蘭州大學國學社
蘭州大學國學社赴夏官營小學公益支教活動:讓孩子的童心感受國學,讓古人與祖國的未來進行心靈的碰撞,啓蒙國學,我們在路上。 [12-13] 
把國學帶進小學生生活,以《三字經》《弟子規》等的教授與解釋,讓孩子們對傳統文化所要表達的東西有一定的瞭解和掌握。熟記知名篇目的相關內容,並在教學中夾雜一些互動,如瞬間記憶比賽,普通話比賽,繞口令比賽,詞語接龍等遊戲,並以獎勵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氣氛。 [1-2] 
四、“思接千載”話題討論
《文心雕龍》有言:“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由聞知部每週帶領大家進行線上話題討論,豐富社員學識,提高對經典的認識,同時帶動大家參與其中,將國學內化於日常交流中。
五、“視同萬里”學術沙龍
《文心雕龍》有言:“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活動為線下沙龍,每期選定一個主題,一個主持人,大家或三五、或六七,圍坐一起,共同討論學習,感悟經典內涵。一方面可以讓大家從經典書籍中汲取營養,陶冶個人情操,開闊自己的視野,讓自己學習到各種不同的知識,不再拘泥於課本上的那些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國學乃中國的文化之精髓,中國人不可不知,讓中國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再一方面,鍛鍊和提高大家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學習能力,讓我們學會如何讀書,如何思考,更讓國學社為大家瞭解為大家稱道,讓國學成為我們的精神家園。 [1-2] 
六、優秀社員赴西安“國學工程”學習
社團每年評選出優秀社員並赴西安參加“國學工程”培訓 [14]  ,以明典、樂教、醫道、修身為主要內容。既可與大師們親切交流,學習到各種各樣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庫,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又可與各地社團負責人交流經驗。 [1-2] 
七、箭射馬術練習
由精武騎射隊組織社團內對此感興趣的社員,在萃英山可以練習射箭,假期的時候可以去榆中縣或者其他地方的馬場進行馬術的訓練。作為一種陶冶情操,學習一門技藝的方法。騎射本就是中國六藝中的一部分,學習騎射,是我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有效傳承,可以讓我們在學習中強健自己的體魄。 [1-2] 
八、“國樂大家高校行”
伴隨千年文化的積澱,讓優雅古典的樂音在大學這一時代的風帆上渲染開點點清新,洗滌喧囂浮華,陶冶精神情趣。 [1-2] 

蘭州大學國學社指導老師

梁一仁: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蘭州大方經典學校校長、哲學社會學院講師;
唐陳虓:國家級茶藝師培訓師、國家一級評茶師、甘肅省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甘肅五福茶藝職業培訓學校首席講師;
徐文霞:國家級茶藝師培訓師、國家一級茶藝師、甘肅省茶葉流通協會秘書長、甘肅五福茶藝職業培訓學校校長
黃輝:筆名金石,自署雲海齋、崇啓堂、山石草堂,號蜀山印農、四百石印富翁,中國啓功體書法家協會副會長、當代篆刻印學研究分會副主任、深圳市南國書畫院院士、金石書印社社長;
張桂明:號山野農人、山野樵夫、誠石齋主人,鴨綠江印社副秘書長、丹東大地書法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夏睿: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團委書記,蘭州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生涯發展中心諮詢師。作為負責人,主持甘肅省唯一一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高校思政專項)二類課題,(編號: 13JDSZ2078);撰寫並發表與工作相關文章4篇,其中國際核心ISTP收錄 1篇。先後獲得全國第二屆輔導員技能大賽優秀獎、甘肅省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甘肅省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等各項榮譽19項;

蘭州大學國學社獲獎榮譽

全國大學生百優國學社團(2017)
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2013) [1] 
甘肅省大方杯國學知識競賽優秀組織單位(2013、2014、2015、2016) [1] 
蘭州大學優秀社團標兵(2015、2016、2017)
蘭州大學優秀社團(2014) [3] 
蘭州大學A級社團(2012、2013、2014、2015)
允中文教院優秀支教單位(2014、2015)

蘭州大學國學社合作單位

中華書局 [1] 
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 [1] 
甘肅五福茶藝職業培訓學校 [1] 
西安允中文教院 [1] 
南方週末方太青竹簡國學 [1] 
蘭州大方經典學校 [1] 
北京文禮文教基金 [1] 
榆中縣東方智慧教研所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