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

鎖定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自創建,已三十年曆史。1975年元月建立哲學專業籌備小組,於1978年正式建立哲學系並招生。1996年設立社會學專業並招生,隨之更名為哲學與社會學系,2004年7月組建哲學社會學院。現有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研究所、外國哲學與科技哲學研究所、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三個實體性教學科研基層單位,還建有蘭州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蘭州大學社會評價中心、伊斯蘭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科學·經濟·社會》雜誌,2004年以來,被列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期刊(CSSCI)。
中文名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
外文名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School of Lanzhou University
簡    稱
哲社院
創辦時間
1978年
所屬地區
蘭州大學
類    型
公立大學
屬    性
教育部直屬“211工程”“985工程”大學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歷史沿革

哲學社會學院前身為哲學系。1975年元月決定成立哲學專業籌備小組,於1978年正式建立哲學系並招收第一屆哲學專業本科生。1994年申辦社會學專業並於1996年招收第一屆社會學專業本科生,並隨之更名為哲學與社會學系,2004年7月組建哲學社會學院,已有三十餘年曆史。
學院始終重視學科建設與發展。1985年建立中國哲學碩士點,2001年建立外國哲學和社會學兩個碩士點, 2003年建立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技術哲學和人口學三個碩士點。三十多年來,一大批優秀專家學者任教於本學院,為國家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和企事業中高級管理人才;在科研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發表學術論文740餘篇,出版著作85部(不包括參編著作),為蘭州大學暨哲學社會學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之中一部分人已經退休,有的已經去世,但他們的名字卻永遠鐫刻在蘭州大學暨哲學社會學院的發展史上,讓我們記住他們:韓學本 王棣堂 劉文英 林立 袁義江 楊子彬 王有為 林時蒙 王建華 高爾泰 馬序 陶景侃 魯修文 任秋雲 艾軍 戚本芬。
在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學院師生堅守“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揚“自強不息,勇於創新,兼容幷蓄,團結協作”的奮鬥精神;形成了“厚積薄發,淡泊名利,認認真真教書,紮紮實實治學”的學風。“窮天地,納百川,獨守青山繡景色;求真知,築正義,共舉德賽扶中華”就是這種精神風貌的寫照。 [1]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學院概況

(1)專業、學科及規模:本科專業:哲學社會學,在校學生296人;二級學科碩士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科學技術哲學、社會學、人口學、社會工作(其中社會學位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併為甘肅省重點學科),在校研究生144名。
(2)工作任務:學院教師除承擔本學院教學和科研外,還承擔了蘭州大學全體理工農醫碩士生和博士生的部分公共課教學任務。
(3)圖書資料:學院設有圖書資料室,在榆中校區設有圖書閲覽室,擁有圖書資料32000冊,國內外雜誌報刊140餘種7000餘冊。 [1]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人才培養

學院貫徹創新原則和個性發展原則,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努力實現精英教育目標。突出“寬口徑、厚基礎、複合型、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培養特色。
——原典教學,深挖原著。學院在學生進校之日起,就強調閲讀原著的重要性。基礎課和主幹課大多采用經典名著為教材,使學生以原汁原味的言語方式理解吸納原汁原味的思想內涵。
——加強教學實踐環節,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院在哲學、社會學兩個專業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堅持把國家社科基金的選題申請方法引入實踐教學,使學生能運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學實踐流程如下:選題前的教學指導——個人選題——選題報告——設計研究方案——選題競選——組建課題小組——問卷設計——訪員培訓——實地調查——問卷整理——統計分析——撰寫報告——總結。學生的教學實踐科研成果,編輯為《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本科生研究自選項目成果集》六輯出版。“社會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創新設計與實踐”項目,獲得蘭州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甘肅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人員:陳文江、張詠梅、黃少華、邱德鈞、牛芳。
——自2003年以來,獲得“985工程”建設項目2項,《中國近代哲學》入選蘭州大學精品課和甘肅省精品建設課程,陳聲柏等《中國近代哲學》課程教學與實踐獲蘭州大學2005年度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列入蘭州大學重點建設課程10餘門。
黃少華、陳聲柏獲得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陳聲柏、牛芳獲得“蘭州大學教學新秀獎”一、二等獎,陳聲柏獲得“隆基教育教學獎”中青年教師骨幹獎,戚本芬、陳聲柏獲蘭州大學教書育人先進個人,戚本芬獲女職工先進個人,張詠梅獲蘭州大學“巾幗標兵”,陳文江獲“寶鋼獎” 。 [1]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科學研究

(2003—2008)
發表學術論文:總計193篇,其中權威期刊3篇,核心期刊88篇,年均學術論文32篇;出版著作:總計23部,其中權威出版社12部;獲得科研獎勵:陳文江、張詠梅獲甘肅省社科成果獎二等獎一項,王曉興、黃少華、陳文江、陳聲柏等共獲甘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5項,黃少華、陳文江獲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獎一等獎1項;項目及經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15項,國際合作和橫向課題90項,共獲得經費396.2萬元。經費從2003年的12.13萬元增至2008年的100萬元。
《科學·經濟·社會》雜誌,創刊於1983年6月。1992年選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列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期刊(CSSCI),2008榮獲甘肅省優秀期刊稱號,主編曹隴華同志榮獲“甘肅出版貢獻獎”。 [1]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學術交流

(2003-2008)
該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取得顯著成果。與該院建立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的單位有:瑞典隆德大學、挪威Fofo應用國際研究所、巴基斯坦國際伊斯蘭大學、巴基斯坦利法國際大學、埃及開羅大學、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所、馬來西亞馬蘭亞大學、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歐盟、美國和德國有關機構、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在我校設立“文化中國”獎助學金,首批捐款40萬元人民幣,用以資助該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該院與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共同策劃的“甘青行——暑期香港內地學子西部文化考察活動”,在2008年和2009年已舉辦兩屆。
邀請國外和香港專家學者來校講學37人次,邀請國內專家學者講學45人次。
該院承辦全國性和地方性學術研討會10餘次,其中重要學術研討會有: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年會、全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年會、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研討會(2次)等。該院教師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30人次,國內學術研討會100餘人次。 [1]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師介紹

該院自成立以來,就非常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在20世紀80—90年代,專職教師近40名,陣容強大,實力雄厚。自2002年以來,通過引進優秀博士和學術骨幹、選留優秀碩士畢業生、培養提高在職青年教師等措施,使該院師資隊伍迅速發展壯大。擁有專職教師34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7名;學歷層次大幅度提高,擁有博士22名,佔教師總數的64.7%,博士和碩士共計30名,佔教師總數的88.2%;此外,學院為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選拔推薦10餘名青年教師赴國內外著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高學歷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基本形成,為哲學、社會學兩大學科的崛起奠定了基礎。以下介紹部分教師。
王曉興,男,生於1950年4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碩士學位。現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甘肅哲學學會常務副會長。
連 珩,男,生於1949年7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政教系。現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甘肅省哲學學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
陳文江,男,生於1960年8月,畢業於蘭州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現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甘肅省哲學學會第四、五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秘書長,甘肅省倫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甘肅省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劉開會,男,生於1950年9月,畢業於蘭州大學歷史系。現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
陳春文,男,生於1961年3月,畢業於蘭州大學哲學系,獲學士學位,曾在德國弗萊堡特里爾斯圖加特大學留學。現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李創同,博士,加拿大籍,畢業於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哲學系。李博士於2001年來到蘭州大學,受聘於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的客座教授。
戚本芬,女,生於1950年12月,畢業於蘭州大學歷史系,曾在美國華盛頓大學進修西方哲學。現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黃少華,男,生於1963年3月。畢業於蘭州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曾在歌德學院北京分院進修。現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馮世平,男,生於1963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現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張詠梅,女,生於1964年9月。畢業蘭州大學人口研究所,獲哲學學士、理學碩士學位。現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李曉春,男,生於1967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邱德鈞,男,生於1966年2月。畢業於蘭州大學哲學系,獲學士學位。現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副教授。
牛 芳,女,生於1967年7月。畢業於西北師大教科所,獲心理學碩士學位。現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副教授。
陳聲柏,男,生於1972年11月。畢業於蘭州大學哲學與社會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現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丁士仁,男,生於1966年10月,畢業於巴基斯坦伊斯蘭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郭吉軍,男,生於1971年10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專業介紹

★哲學專業 :要求學生建立哲學思維方法,系統學習中西方哲學史,完整認識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開設有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哲學原著選讀、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美學、系統科學等專業課和其他系列選修課 。
★社會學專業 :要求學生系統學習和掌握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較強的社會調查、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開設有中國社會思想史、西方社會思想史、社會學原著導讀、統計學原理、概率論、社會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分析、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等專業基礎課程及其他部門社會學選修課。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研究生培養

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學科概況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哲學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變革,在科學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人的主體性、唯物論與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從而為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自十九世紀40年代以來,在不斷變革的社會實踐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使自身的內容得到豐富和發展。二十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哲學進入中國,開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嶄新發展階段。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及實證科學密切相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們時代的真理和智慧。
二、學科研究範圍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馬克思主義與現代化問題、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文化哲學。
三、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論聯繫實際,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研究、教學和理論宣傳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學科要求研究生精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代表作,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和歷史發展,瞭解本學科的研究狀況,熟悉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和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流派、學説及其沿革,寫出具有新意的學位論文;較為熟練的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閲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畢業研究生可以在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單位及黨政、新聞等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和實際工作,充分發揮其學科特長。
四、主要研究方向
1.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2.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
3.社會發展理論研究
4.文化哲學 [2]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科研成果

1 約阿基姆的歷史觀與歷史哲學 李創同1∕1 哲學 文章 人民日報出版社
2 王天下與漢帝國 王曉興1∕2 哲學 論文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核心
3 論西部女性教育問題 張詠梅1∕1 社會學 論文 無 南方人口 核心
4 公共衞生治理中的政府激勵機制—以西寧為個案的研究 張詠梅1∕2 公共政策、社會學 論文 無 公共政策評論 核心
5 我國農村扶貧模式及發展趨勢分析 張詠梅1∕2 社會學 論文 無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普通
6 舅權:家庭中的第三方權威 靳曉芳1∕1 社會學 論文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核心
7 回族皮毛行店的衰落與思考 靳曉芳1∕1 社會學 論文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核心
8 農民境外勞務輸出對家庭消費行為的影響 靳曉芳1∕1 社會學 論文 西部發展評論-四川大學出版社 會議論文集
9 當代電影中“奔跑”主題的哲學詮釋 劉貴祥2∕2 哲學 論文 甘肅聯合大學學報 一般
10 海德格後期討論班中的技術問題 李為學1∕1 外國哲學 論文 四川省社科 核心
11 蘭州城市青年職工住房現狀的實證分析 唐遠雄1∕1 社會學 論文 西部發展評論-四川大學出版社 核心
12 商界視野中的高校形象 唐遠雄1∕1 社會學 論文 大學形象建設論-西北大學出版社 核心
13 生命原情與精神還鄉 郭吉軍1∕1 哲學 專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權威
14 作品的言説—聆聽《奔月》的言説 郭吉軍1∕1 哲學 論文 甘肅聯合大學學報 省級
15 略論卡西爾“符號”概念的自然科學來源 石福祁1∕1 哲學 論文 江蘇社會科學 核心
16 “西部大開發政策背景下的西北貧困地區留守妻子的微觀處境—基於甘肅地區的調查” 魏淑娟1∕1 社會性別與公共管理-天津大學出版社
17 第三屆“社會性別與公共管理”論壇,“農業女性化背景下思考社會性別敏感的農業科技傳播的現實意義”論文二等獎 魏淑娟1∕1 第三屆“社會性別與公共管理”論壇論文集
18 以“增權視角”解讀《士兵突擊》中班長史今成功的“社會工作”實踐 魏淑娟1∕1 中國社會學網
19 《人譜》的過惡思想研究 韓思藝1∕1 宗教哲學 論文 《清華哲學年鑑》-當代中國出版社
20 “罪過”:在明清之際耶儒對話中談“sin”的翻譯與詮釋 韓思藝1∕1 宗教哲學 論文 《神學關鍵詞》-宗教文化出版社 CSSCI
21 何者可友、友者何人 邱德軍2∕2 教育學 高等師範學報
22 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西部農村女童教育 牛芳1∕1 社會學 論文 《西部發展評論》-四川大學出版社
23 對西北地區多元民族文化城市社區的解析 劉庸1∕1 社會學 論文 社科基金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 一般
24 《伊斯蘭文化》第二輯 丁士仁主編 宗教學 文集 甘肅出版社 一般
25 《伊斯蘭倫理對臨潭經濟的影響》 丁士仁1∕1 宗教學 論文 西北二民院學報 核心
26 環境壓力動態變化的結構分解分析—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例 李勇進1∕2 環境社會學 論文 國家社科基金 西部發展評論-四川大學出版社 文集
27 中國環境政策演變對實現生態現代化的啓示 李勇進1∕3 環境社會學 論文 國家社科基金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權威
28 網絡遊戲意識對網絡遊戲行為的影響:以青少年網民為例 黃少華1∕1 社會傳播學 論文 新聞與傳播研究 權威
29 The Structure of Adolescents Online Game Behaviours 黃少華1∕1 社會學 論文 Proceedings 2009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 EI權威
30 Interactive Networks in Virtual Community 黃少華1∕2 社會學 論文 Proceedings 2009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 EI權威
31 青少年網民的網絡交往結構 黃少華1∕1 社會學 論文 青少年導刊-人大複印資料 核心
32 網絡遊戲研究現狀:一個定量分析 黃少華2∕2 社會學 論文 蘭州大學學報 核心
33 台灣信息倫理研究現狀:概念、議題及實證研究 黃少華2∕2 社會學 論文 蘭州大學學報 核心
34 青少年網絡網吧使用狀況研究 黃少華1∕1 社會學 論文 淮陰師範學院學報
35 網絡空間中的自我呈現 黃少華1∕3 社學學 論文 未來與發展 核心
36 國外網絡道德行為研究現狀 黃少華1∕3 社會學 論文 國外社會科學 核心
37 福音,還是利潤?—當前中國基督徒企業家商業倫理與管理的個案簡析 陳聲柏1∕1 宗教學 論文 普世社會科學研究網 學術網站論文
38 第二屆“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綜述 陳聲柏1∕1 宗教學 論文 課題 世界宗教研究 權威
39 宗教對話與中國傳統文化 陳聲柏1∕1 宗教學 論文 課題 蘭州大學學報 核心
40 中國人要知道的國學常識 陳聲柏1∕2 中國哲學 著作 中華書局 權威
41 用實踐去解讀歷史 連珩1∕2 哲學 論文 東嶽論叢 核心
42 交往異化及其揚棄 連珩1∕2 哲學 論文 科學·經濟·社會 核心
43 消費主體在媒介語境中的存在狀態 連珩1∕2 哲學 論文 甘肅社會科學 核心
44 關於科學與信仰的問題 連珩1∕2 哲學 論文 民族宗教研究動態 內部刊物
45 阿倫特與海德格爾 陳春文1∕1 哲學 著作 商務印書館 權威
46 未知與無知 陳春文1∕1 哲學 文章 現象學會議論文 核心
47 認識你自己—利科的主體觀解讀 劉開會1∕1 哲學 論文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CSSCI
48 現代性視角的文化轉向 陳文江1∕2 社會學 論文 社會科學家 核心
49 Little Web Log and Bin Social Ecent the Puublic Discourse of Internet 陳文江1∕2 社會學 論文 Proceedings 2009 1st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 IE
50 科學研究新領域 社會學發展新平台 陳文江1∕1 社會學 論文 《學林華章》-甘肅人民出版社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科研機構

學院建成了蘭州大學社會與經濟發展研究評價中心(省級重點基地)、社區發展與反貧困智庫(省級)、中國老齡協會科研基地(部委級)、蘭州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蘭州大學生態文明與生態研究中心、蘭州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社區健康跨學科研究中心等多個專業研究機構。 [1]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科學研究平台一覽表
研究平台
負責人
成立時間
蘭州大學社會與經濟發展研究評價中心(省級重點基地)
陳文江
1995年6月(2010年6月)
蘭州大學社區發展與反貧困智庫(省級)
陳文江
2015年1月
中國老齡協會科研基地 (部委級)
周亞平
2020年5月
蘭州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所
丁士仁
2006年7月
蘭州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陳聲柏
2010年4月
蘭州大學社會科學調查與數據分析中心
馮世平
2012年9月
蘭州大學西部數據中心
唐遠雄
2014年6月
蘭州大學生態哲學與生態文明研究中心
方錫良
2014年10月
蘭州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
彭戰果
2019年4月
蘭州大學社區健康跨學科研究中心
張慶寧
2020年6月 [3]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院址

哲學社會學院辦公室位於蘭州大學盤旋路校區齊雲樓三層西側,負責社會學、哲學研究生培養工作,另有社會工作碩士培養位於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通州灣科教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