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幕遮·露堤平

鎖定
《蘇幕遮·露堤平》是宋代文學家梅堯臣的詞作。此詞上片以綺麗之筆,突出雨後青草之美;下片以悽迷之調,突出青草有情,卻反落入蒼涼之境。全詞通過上下片的對照,抒發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懷,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雖不着一“草”字,卻用環境、形象、神態的描繪,將春草寫得形神俱備,形象鮮明突出,意境深遠含蓄,耐人尋味。
作品名稱
蘇幕遮·露堤平
作    者
梅堯臣
創作年代
北宋
出    處
全宋詞
作品體裁
作品別名
蘇幕遮·草

蘇幕遮·露堤平作品原文

蘇幕遮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後江天曉。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1] 

蘇幕遮·露堤平註釋譯文

蘇幕遮·露堤平詞句註釋

⑴蘇幕遮: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⑵墅:田廬、圃墅。杳:幽暗,深遠,看不到蹤影。
⑶萋萋:形容草生長茂盛。
⑷庾郎年最少: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於北朝。庾信留魏時已經四十二歲,當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東宮講讀”(《庾開府集序》)。這裏借指一般離鄉宦遊的才子。
⑸窣(sū)地:拂地,拖地。窣,拂,甩動。
⑹嫩色宜相照:指嫩綠的草色與袍色互相輝映,顯得十分相宜。
⑺長亭:古路旁亭舍,常用作餞別處。《白孔六帖》卷九有“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一切經音義》有“漢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⑻王孫:貴族公子。
⑼落盡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三月》詩句:“曲水飄香去不歸,梨花落盡成秋苑。” [2]  [3] 

蘇幕遮·露堤平白話譯文

堤壩上的綠草含水帶露,遠處的房屋在如煙春色的掩映下若隱若現。雨後天色變晴,江水開闊,到處都是萋萋的芳草。離鄉宦遊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顏色與嫩綠的草色互相映襯,十分相宜。
芳草把路邊一個又一個的長亭連接起來,使得遠道悽迷。那萋萋的芳草,彷彿是在埋怨宦遊的王孫公子已經忘記了歸期。眼看梨花落盡,春天馬上又要過去了。日光漸暗,暮靄沉沉,那翠綠的春草也似乎變得蒼老了。 [2] 

蘇幕遮·露堤平創作背景

關於此詞的本事,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樂府·詠草詞》雲:“梅聖俞在歐陽公座,有以林逋《草詞》‘金谷年年,亂生青草誰為主’為美者。聖俞因別為《蘇幕遮》一闋云云,歐公擊節賞之。” [3]  [4] 

蘇幕遮·露堤平作品鑑賞

蘇幕遮·露堤平整體賞析

此詞開頭四句寫春草的芊綿可愛。“露堤平,煙墅杳”,從具體的風景點上着筆,寫長堤上綠草平整、露光閃爍;遠處的別墅如煙綠草掩映下若隱若現。“亂碧萋萋”一句是總寫一筆。環顧四周,到處是萋萋的綠草,彷彿整個世界都染綠了。“雨後江天曉”,是用特定的最佳環境來點染春草的精神,通過雨後萬物澄澈、江天開闊的明媚物象,活畫出濃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機,為下文“少年”的出場作鋪墊。“獨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綠,八、九品服青。剛釋褐入仕的年輕官員,一般都是穿青袍。由綠草聯想到春袍,與庾信的《哀江南賦》有些關係。春袍,青袍,實為一物,用這裏主要是形容宦遊少年的英俊風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綠的草色與袍色互相輝映,顯得十分相宜。上闋,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綿可愛,用遍地的春草襯托出一個宦遊少年的春風得意。
下闋主要抒寫宦遊少年春盡思歸的情懷。“接長亭,迷遠道”,即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詞末二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之意。在茫茫的宦海中,到處潛伏着政治風險,無法預卜兇吉,也看不到自己的歸宿。這時,《楚辭·招隱士》中“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傳統思想悄悄地爬上心頭。“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詞人流露出對宦海浮沉的厭倦,用自怨自艾的語調錶達了強烈的歸思。“落盡梨花春又了”,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歸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在消逝。結拍兩句“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渲染了殘春的遲暮景象。全詞結尾處的“老”字與上闋“嫩”字遙相呼應。於春草的由“嫩”變“老”之中,暗寓傷春之意,而這也正好是詞人嗟老、倦遊心情的深刻寫照。
梅堯臣在藝術上主張“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引)。這首詞用“平”“煙”“萋萋”,狀草之形;用“碧”“嫩”“翠”,狀草之色;又用映襯手法傳寫出草之神與情,或實或虛,都鮮明如畫,歷歷在目。詞中抒寫了作者初仕的得意情態和後來倦於宦遊、春末思歸的苦悶心緒,但都非常含蓄,只是在精心描繪的意境中微微透出,讓讀者於言外得之,因此這是一首較好地體現了作者自己的藝術主張的佳作。 [3] 

蘇幕遮·露堤平名家點評

清代王弈清《歷代詞話》:與六一詞詠草一首同妙。 [4] 
清代王國維人間詞話》:人知和靖《點絳唇》、聖俞《蘇幕遮》、永叔《少年遊》三闋為詠春草絕調,不知先有正中“細雨濕流光”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 [4] 

蘇幕遮·露堤平作者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北宋詩人。字聖俞,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召試,賜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世稱梅都官。詩主平淡,多反映現實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矯宋初空洞靡麗之詩風,與蘇舜欽齊名,世稱“蘇梅”。有《宛陵先生集》,詞存二首。 [5] 
參考資料
  • 1.    唐圭璋.全宋詞(一)[M].北京:中華書局,1965:118
  • 2.    李靜 等.唐詩宋詞鑑賞大全集[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230
  • 3.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453-454
  • 4.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86
  • 5.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