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伊士港戰役

鎖定
1541年4月27日,大航海家達伽瑪之子埃斯特沃-達-伽馬率領葡萄牙艦隊突襲奧斯曼帝國控制下的蘇伊士港,試圖將其攻佔,因奧斯曼人防備森嚴,被迫撤退。
名    稱
蘇伊士港戰役
發生時間
1541年4月27日
地    點
西奈半島
參戰方
葡萄牙帝國與奧斯曼帝國
結    果
奧斯曼帝國勝
參戰方兵力
6000人
主要指揮官
埃斯特沃-達-伽馬

蘇伊士港戰役通向東方世界的口岸

16世紀前期的紅海 始終處於不定期交戰狀態 16世紀前期的紅海 始終處於不定期交戰狀態
早在16世紀的最初20年裏,紅海就成為葡萄牙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交鋒戰場。因為有大批嗷嗷待哺的地中海商人存在,埃及當局就需要通過自己的東部海岸,不斷獲取足量的東方高淨值商品。為此,他們不惜定期花錢維持對麥加亞丁阿拉伯西部港口的控制,也必須支持索馬里的阿朱蘭蘇丹國盟友,甚至是遠在坎貝灣以北的古吉拉特印度人。葡萄牙艦隊則努力控制那些散佈在肯尼亞莫桑比克阿曼沿岸的港口,以便在外線實施劫掠與封鎖。
此時,開羅的埃及蘇丹才意識到,本國實在是缺乏一個面向東方世界的可靠基地。這是由於印度洋水域長期缺乏有威脅性的勢力,讓任何埃及政權都不需要在紅海建立強大的海軍保障體系。直到近代世界的不期而至,才迫使他們立刻做出本能反應。
蘇伊士港雖小 戰略地位卻是從來不低 蘇伊士港雖小 戰略地位卻是從來不低
於是,原本已鮮有人問津的蘇伊士港,便成為他們的不二首選。不僅因為這樣的選擇有史可依,還在於港口本身的位置距離地中海不遠,便於獲得那些歐洲盟友提供的技術支持。前者主要是由於蘇伊士在公元前就是一個重要口岸,是多個帝國都不斷經營維持的東方貿易起點。即便在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征服過後,還時斷時續地被繼續使用了約5個世紀。最後才由於古代運河廢棄和沙漠部族襲擊而遭放棄。後者則是因為中世紀埃及海軍技術欠佳,經常需要靠意大利人提供全套設備。再算上專業人員的調度問題,自然是安排在距離首都不遠的區域更加合適。
1507年,首批6000人的埃及軍隊抵達西奈半島,開啓了蘇伊士港的慢慢復興之路。除必要的港口設施外,他們還將軍械組裝廠與岸防堡壘等配置都搬運到當地。即便馬穆魯克王朝在10年後被奧斯曼帝國攻滅,新來者還是保留和繼承了這些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初具規模的印度洋海軍力量。因此,在土耳其艦隊在普雷韋扎海戰大勝基督教聯軍的1538年,另一支偏師也從蘇伊士被派往印度。儘管沒能攻下第烏島堡壘,卻還是給果阿葡屬印度總督以巨大震撼(第二次第烏戰役)。
1538年 進攻葡屬第烏的奧斯曼軍隊 1538年 進攻葡屬第烏的奧斯曼軍隊

蘇伊士港戰役雄心勃勃的名將之子

奧斯曼海軍的東進 讓葡萄牙各殖民地都不勝其擾 奧斯曼海軍的東進 讓葡萄牙各殖民地都不勝其擾
1540年,駐紮在印度的葡萄牙人下定決心,要對紅海水域的穆斯林艦隊進行全面清掃。由於他們在幾十年來的不斷努力,印度水域的所有敵對勢力在那個階段也出現了青黃不接現象。唯有不斷從蘇伊士港起航的奧斯曼人,還經常對東方水域發起不間斷襲擊。但因為此舉的航行距離過於遙遠,所以對採取何種打擊方式的討論一直都懸而未決。
此時,剛剛就任印度區總督的埃斯特沃-達-伽馬,開始不斷鼓動自己的要重拳出擊方案。由於自己是大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的兒子,所以希望用一次偉大勝利來樹立個人功績。正因如此,他極力反對那些要求只使用小型船隻的冒險建議,認為只有大兵壓境才能確保成功幾率。由於有不少船長和士兵都期望能在麥加蒐羅到更多戰利品,所以紛紛請纓出戰,讓這次大膽的行動得以很快成行。
當年12月31日,雄心勃勃的埃斯特沃率領全軍從果阿出發。為了能順利將位於遠方的蘇伊士港摧毀,他給自己調撥了2000名貴族騎士和普通士兵,以及超過3000人的印度海員與水手。艦隊主力包括9艘新式的蓋倫帆船、1艘中型卡拉維爾船和2艘加萊槳帆戰艦。由於需要在漫長的海岸上攻擊大量目標,他們手中還有多達68艘的各類中小型槳帆船。倘若主力艦遭遇無風窘境,她們也能靠數量予以拖拽。最後還有2艘老式的卡瑞克帆船,專門被騰出空間來運載補給。雖然由於冬季的風暴襲擊,有1艘主力艦在出航不久後沉沒,但餘下部分還是順利的在來年初進入紅海。
1541年2月,葡萄牙艦隊抵達當代的厄立特里亞海岸,並在當地的主要港口馬薩瓦停泊。按照原定計劃,他們將在那裏完成大戰前的全部準備工作。包括讓進行過長距離航行的士兵上岸休整、補充淡水等重要補給,還必須將一些原本由全裝帆船運輸的火炮安裝到槳帆船上。隨軍抵達的繪圖專家,也忙於整理自己沿途記錄的航道和水文氣候,以便為後來者提供精確指南。然而,最重要的天氣情況卻始終在與他們作對。持續時間達兩週的北風,讓大型帆船的深入變得危險重重。
位於當代厄立特里亞境內的 馬薩瓦港 位於當代厄立特里亞境內的 馬薩瓦港

蘇伊士港戰役孤軍犯險

由於天氣原因 擔任主力的大帆船全部提前撤離 由於天氣原因 擔任主力的大帆船全部提前撤離
由於意識到自己很難開入紅海,大部分葡萄牙船長開始抱怨埃斯特沃。後者也因自己的方案出現重大紕漏,無力阻攔他人去另謀出路。結果,包括2艘大型槳帆船在內的主力艦都選擇提早撤離,只留下數量極少的殘餘繼續着進攻方案。
此時,繼續待在馬薩瓦的部隊就只剩下中小槳帆船和1000名陸戰隊成員。他們計劃沿非洲海岸繼續北上,並且對位於當代蘇丹境內的薩瓦金港展開突襲。雖然從軍事角度來看,這樣的細枝末節並無任何必要。但島嶼城市的富庶,還是能為最忠心的部下提供額外軍餉。當地人也提早得到了遇襲警報,所以帶着幾乎全部的財產轉移到大陸避難。埃斯特沃則不依不饒地率軍登陸,同大量的土著和土耳其僱傭兵交戰,才勉強拿到更多贖金。但價值不菲的戰利品也讓所有小型船隻都必須超載航行,更沒可能去頂着北風前行。
正在駛入馬薩瓦港的葡萄牙槳帆船 正在駛入馬薩瓦港的葡萄牙槳帆船
迫於無奈,埃斯特沃只能再對部下進行分流。不願再去蘇伊士冒險的成員,可以提早返回馬薩瓦待命,主帥自己則繼續率領15艘小船和250名士兵前進。幸好有許多貴族子弟出於封建效忠傳統,不願在半道上丟下自己的指揮官,才主動和餘下戰艦上的士兵對調。但他們依然在中途攻擊了其他港口,忙裏偷閒地將穆斯林商船全部焚燬。
到這年的4月15日,葡萄牙人開始接近目標,並且提前在具有宗教紀念意義的西奈山附近登陸。由於襲擊來得太過突然,本地的阿拉伯守軍還來不及關閉城門,就被埃斯特沃的部下給衝了進去。這次,是城中的科普特基督教神父出來求情,使得入侵者沒有進行殺戮或劫掠活動。相反,他們還進行了讓當時其他歐洲國家都無法想象的事情。全體成員列隊去往修道院,在全世界最大穆斯林強權的腹地完成冊封儀式,讓所有自願跟來的貴族都升格為騎士。五天後,繼續北上冒險之旅的他們,終於在海上望見了蘇伊士港城堡。埃斯特沃還特意在相當距離外停留,派2名自願者駕駛小船去抵近摸索情況。只是由於天黑和初來乍的關係,這些偵查的效果都非常有限。

蘇伊士港戰役無果而終

規模不大卻異常重要的 蘇伊士港 規模不大卻異常重要的 蘇伊士港
1541年4月27日,15艘僅配有較弱火力的葡萄牙小船抵達蘇伊士。儘管這座港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卻長期籠罩在指令式的帝國官辦模式之下。因此,在先後成為埃及和土耳其的印度洋艦隊基地後,本地非軍事化人口依然維持在可憐的30-40座簡陋小屋水準。但對於守衞者而言,這樣純粹的堡壘化陣地恰恰更利於他們發揮。
上午10點左右,第一批由8艘小型槳帆船組成的編隊開始行動。他們將作為全軍的先鋒力量,進攻40艘停靠在蘇伊士港岸邊的土耳其戰艦。儘管雙方的船隻樣式都源自地中海風格,但葡萄牙人的駁船通常只配備6對划槳,而奧斯曼人的大型版本則至少擁有25對划槳。若非前者處於不對稱的突襲狀態,那麼將很容易淪為對方輕鬆反殺的對象。在它們的身後,還有7艘船組成的第二批部隊。其中只有埃斯特沃本人的旗艦是配有20對槳的加利奧特快船,其他成員則與先前的同伴們無異。
然而,蘇伊士港的守軍對此還是早有佈置。事實上,在葡萄牙艦船離開印度的一週之前,已經有古吉拉特印度人派船隻將戰爭警告傳遞到紅海各地。加之埃斯特沃曾在途中在三座港口滯留,自然讓奧斯曼方面確信有敵軍降臨。當年由馬穆魯克留下的堡壘,如今已成為他們封鎖海港水域的大型炮台。由大型鐵彈濺起的水柱,很快就將靠近沙灘的葡萄牙小船籠罩起來。此外,還有約2000人的騎兵出現於岸邊,似乎就來自帝國徵召的阿拉伯沙漠部族。看樣子也是有備而來,隨時準備將分頭上岸的基督徒們一網打盡。
儘管如此,葡萄牙人還是用裝載艦艏的小口徑武器給予迴應。但在靠火力優勢驅散了阿拉伯騎兵後,繼而再度被完成填裝的海防火力所覆蓋。由於已更加靠近海岸,能參與還擊的火炮數量也隨之上升,為勢單力薄的登陸者們帶去巨大壓力。幾位船長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先調頭離開這片危險區域。
葡萄牙人筆下的蘇伊士港戰役 葡萄牙人筆下的蘇伊士港戰役
原本應出現於身後的二線部隊,此時也沒有按部就班地替補上去。他們在埃斯特沃的率領下,正嘗試從邊上的一個入口進到蘇伊士內港。隨即又有9艘歐式的大帆船出現於眾人面前,成為急需摧毀的重大目標。但因為不知道具體的航道位置,那艘最大的加利奧特快船竟突然在關鍵位置上擱淺。雖然船員們很快靠丟棄載重等方式,讓艦體重新漂浮起來,卻同樣擋不住這一側的岸炮火力還擊。心高氣傲的指揮官在此刻也沒有猶豫,向所有下屬傳達了遠離危險的指令。或許他自已經明白,先前的拖沓讓整場行動都失去了賴以為生的突然性。

蘇伊士港戰役後續

5月22日,所有參與蘇伊士港之戰的葡萄牙艦船都安全返回馬薩瓦。由任務失敗所造成的沮喪,立即讓大部分人心生去意。不過,來自潛在盟友埃塞俄比亞的求救呼籲,還是讓出師不利的總督看到了更多可能。稍後,一支數百人的僱傭軍在艦隊撤離前被留了下來。他們將隨帶路使者一同進入內地山區,去幫助基督徒兄弟們抵抗奧斯曼-索馬里聯軍的進攻。這也是葡萄牙嘗試全面掌控紅海的戰略巔峯。
下一批抵達蘇伊士的歐洲士兵 是18世紀的法國人 下一批抵達蘇伊士的歐洲士兵 是18世紀的法國人
對於獲得勝利的奧斯曼人來説,軍事戰術層面的輕微損失,也抵不過腹地遇襲所帶來的深層次震撼。如日中天的蘇萊曼蘇丹,至此將繼續保持對印度洋戰場的投入,將他們與基督教世界的第二戰場持續到自己死後很多年。
雖然所有的宏大計劃都沒能實現,但埃斯特沃-達-伽馬的蜻蜓點水式襲擊,也將成為數百年內的絕唱。一直到18世紀末的拿破崙進攻埃及,蘇伊士當地才會迎來第二批嘗試攻佔自己的歐洲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