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蘄城

鎖定
蘄城,位於安徽省北部。魏晉南北朝時置蘄城郡澮河穿境而過,古有陳勝吳廣起義,後有淮海戰役,是安徽省發現最早的古城之一。擁有豐厚的礦產資源,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蘄城人民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飽經滄桑和洗禮。
中文名
蘄城
外文名
Qicheng
所屬地區
安徽省宿州市
地理位置
安徽省北部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蘄城歷史沿革

楚國,為蘄邑,《史記》載楚王負芻四年(前224年),秦將王翦破楚師於蘄南,殺楚將項燕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蘄縣,屬泗水郡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在蘄縣大澤鄉(今大澤鄉鎮)爆發。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屬沛郡。徵和四年(前89年)六月丁巳,為車千秋富氏侯國。本始三年(前71年),國除仍為蘄縣。漢宣帝地節元年(前69年),屬彭城郡王莽新朝始建國元年(9年),改蘄縣為蘄城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舊名蘄縣。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沛國分置譙郡,蘄縣屬譙郡。
延康元年(220年),曹魏代漢,改名蘄陽縣。嘉平五年(253年),屬譙郡。晉泰始元年(265年),復舊名蘄縣。南朝宋,蘄縣屬譙郡。南朝梁中興二年(502年),置蘄郡領蘄縣,屬西徐州 [1]  。北朝東魏武定六年(548年),改蘄郡為蘄城郡,改蘄縣為蘄城縣,蘄城郡領蘄城縣 [2]  。北朝北齊,蘄城郡領蘄城縣,改屬仁州。南朝陳,蘄城郡領蘄城縣。北朝北周,蘄城郡領蘄城縣。 [3] 
開皇六年(586年),廢蘄城郡,改蘄城縣為蘄縣,蘄縣屬仁州。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廢仁州,蘄縣屬徐州;大業三年四月,改徐州為彭城郡,蘄縣屬彭城郡。
唐太宗貞觀年間,蘄縣屬徐州。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將轂陽(谷陽,今固鎮縣南)併入蘄縣。天寶元年(742年),改徐州為彭城郡,至德二載(757年)十二月,彭城郡複名徐州。蘄縣先後屬之。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蘄縣屬宿州。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廢宿州;太和七年(833年),復置宿州,遷治埇橋(今埇橋區),蘄縣屬宿州。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宿州為保靖軍節度,宿州屬淮南路。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宿州屬淮南東路。南宋時期,宿州淪陷,南宋孝宗隆興年間,北伐中原,宋朝在宿州戰敗,史稱符離之戰。南宋寶祐二年(1254年),置懷遠軍。宋金在淮河流域長期拉開割據戰,南宋在宿州蘄縣荊山鎮設置荊山縣,屬懷遠軍(今懷遠縣)(元析蘄縣南地置懷遠縣《元和郡縣誌》、《太平寰宇記》、《讀史方與輿紀要》、《蘄縣鎮志》、《嘉慶懷遠縣誌》)。
元至元二年(1265年),廢蘄縣、符離縣、臨渙縣併入宿州。

蘄城文化傳承

蘄縣古城遺址位於安徽省宿州市南20公里處蘄縣鎮境內,206國道穿城而過,是安徽省內發現最早的一座古城。秦統一六國時置蘄縣,南朝梁置蘄郡,隋朝複稱蘄縣,元代廢縣遷至宿州,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1988年蘄縣古城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區,其上秦磚漢瓦,俯首可拾。
公元前209年秦末陳勝吳廣農民大起義、漢劉邦征討淮南王英布、淮海戰役雙堆集大血戰,均發於此。傳説中的一步兩橋、魚趕集、觀星台、二龍戲珠等景觀依稀可見,名優特產馬蹄燒餅、澮河鯉魚聞名遐邇。
陳勝吳廣起義點——點將台,陳勝之妹陳雪花墓地——雪花山,後人紀念陳勝吳廣而建的三賢廟、廟前陳勝手植的紅果樹歷歷在目。
蘄縣境內的澮河養育了兩岸百姓,相信很多蘄縣人説起蘄縣,總是不忘那條清澈的澮河,河裏的豐富的魚蝦資源,是大自然對蘄縣人民的饋贈。每年有廟會,在陰曆三月初三。這裏人文景觀非常豐富,與外延景點雙堆集淮海戰役烈士陵園、閔子墓、閔祠、白居易故居扶梳亭、虞姬墓,垓下古戰場等景點連成一片,須臾即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