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薛顯

鎖定
薛顯(?—1387年),徐州蕭縣杜樓鎮薛村人,明朝開國大將。最初趙均用佔領徐州,讓薛顯為元帥守衞泗州。趙均用死後,薛顯率領泗州投降,被授予親軍指揮,跟從朱元璋征戰。南昌平定後,命薛顯跟從朱文正守衞。陳友諒進攻南昌時,薛顯守衞章江、新城,後派出精鋭斬殺劉進昭、活捉副將趙祥,固守三個月得以解圍。鄧仲謙佔領新淦後無法被攻陷,薛顯征討並斬殺,後升任江西行省參政。跟從徐達收復淮東、征討張士誠。後跟從常遇春進攻湖州,後升任行省右丞。
之後跟從徐達進攻中原,攻克兗州、沂州、青州、濟州、東昌、棣州,樂安、衞輝、彰德、廣平、臨清、德州、長蘆、通州、北平。後分守古北口,進攻大同,活捉喬右丞等人。進攻山西、保定,攻破七垛寨,追脱因貼木兒。後與陳友德率領三千人,攻下太原、追擊擴廓。後與徐達會師平陽,招降杜旺等人。後抵達臨洮,追擊元豫王等,取平涼。張良臣假裝慶陽投降,薛顯納降去,後張良臣晚上襲擊薛顯營,後突擊倖免。薛顯後圍張良臣,此時韓扎兒進攻原州,以騷擾明朝軍隊。薛顯駐兵靈州,張良臣無援後戰敗。此後薛顯狂追賀宗哲到六盤山、追擴廓到塞外,從此陝西境內戰事平息。
洪武三年,功臣賞罰,因為薛顯曾經擅殺胥吏、獸醫、火者、馬軍以及千户吳富等人,封永城侯,被貶到海南。次年,朱元璋想念其,召其歸還[3]。此後跟隨徐達征戰漠北,屯田北平。洪武二十年東,召還,到山海關的時候去世。贈永國公,諡桓襄。
本    名
薛顯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徐州府蕭縣杜樓鎮薛村
逝世日期
1387年
主要成就
固守南昌,剿滅張士誠,大敗元軍,平定陝西
官    職
行省右丞
爵    位
永城侯
追    贈
永國公
諡    號
桓襄

薛顯人物生平

薛顯歸附元璋

元末為義軍趙均用部元帥,守泗州(今泗縣)。趙均用死後,薛顯以泗州降朱元璋,授為親軍指揮,隨軍征伐南昌。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薛顯受命鎮守南昌,隸屬大都督朱文正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陳友諒圍攻南昌,薛顯守衞章江、新城二門。陳友諒進攻十分激烈。薛顯隨機應變,其間派出精兵與敵搏擊,斬敵平章劉進昭,活捉副將趙祥。固守南昌三個月,終於解圍。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平定武昌後,鄧中謙據守新淦,攻克不下,薛顯率軍攻討,斬鄧中謙,平定新淦。聲威所至,附近郡縣都紛紛投降。薛顯因此戰功升任江西行省參政。 [1] 

薛顯攻滅士誠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薛顯隨徐達常遇春攻打自立為吳王的張士誠。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薛顯隨常遇春徵湖州,取德清縣,攻升山水寨。張士誠遣其五太子率大軍來援,常遇春與之交戰後稍微退卻,薛顯率水師奮擊,焚燒張軍的船隻,張軍潰敗。五太子及朱暹、呂珍等人以舊館投降,俘敵兵六萬人。常遇春對薛顯説:“今日之戰,是將軍你的功勞,我遇春自嘆不如啊。”五太子等人已經投降,吳人十分震恐,湖州於是得以平定。進圍平江,和諸將分門而駐軍。平定吳後,薛顯薛顯以功晉職江西行省右丞。 [2] 

薛顯平定陝西

朱元璋又令薛顯從大將軍徐達攻取中原,臨行前,朱元璋曉諭諸將説:“薛顯、傅友德最為勇敢和富有膽略,可以獨擋一面。”薛顯率軍攻克兗、沂、青、濟諸州,取東昌、棣州、樂安,回師收取河南,直抵關陝,又率軍渡黃河,取衞輝、彰德、廣平、臨清諸縣,率馬步舟師攻取德州、長蘆,敗元兵於河西務,又敗之通州,配合諸將,攻克元大都。後又分兵巡行於古北口諸關隘,略大同,獲元將喬右丞等34人,進而入山西,次保定,取七垛寨,追敗元將脱脱貼木兒,與傅友德的三千鐵騎,掃平定西,佔領太原,趕走王保保,降服豁鼻馬。
在石州痛擊賀宗哲,攻破白崖、桃花諸山寨。和大將軍徐達在平陽會師,以降將杜旺等十一人為見面禮。於是進入關中,抵達臨洮。另派兵攻打馬鞍山西番寨,大獲敵牲畜財產,襲擊趕跑了元豫王,在寧夏打敗了擴廓,再與徐達會師後攻取平涼。張良臣偽稱以慶陽投降,薛顯前去受降。張良臣伏兵迎擊,趁黑夜襲擊薛顯的兵營,薛顯突圍。張良臣據城反叛,徐達圍攻。王保保派韓扎兒進攻原州,以此來分散明軍的力量。薛顯駐兵靈州加以阻擊。張良臣斷絕了後援,於是被打敗。追擊賀宗哲到六盤山,把王保保趕出塞外,於是陝西得以全部平定。 [3] 

薛顯晚年經歷

薛顯作戰有勇有謀,獨當一面,勇冠三軍,戰功赫赫。但是性如烈火,濫殺無辜。
洪武三年(1370年)冬,朱元璋大封功臣時,面數薛顯擅殺胥吏、獸醫、火者、馬軍及千户吳富之罪,雖封薛顯為永城侯,卻不予世券,謫居海南,並將其俸祿一分為三:一份用於贍養其所殺吳富及馬軍之家,一份用於贍養薛顯母親妻兒,另一份自用。
薛顯謫居海南後,閉門思過,深有悔意;朱元璋憶其戰功,倍加思念,一年後便將其招回,予世券,食祿一千五百石。其後,薛顯又隨大將徐達征戰漠北,鎮守邊關,屯田北平,練兵山西。
洪武二十年(1387年)冬,薛顯奉詔還朝,行至山海衞時,突患疾病去世。贈永國公,諡桓襄,葬於碭山縣城南6公里薛口村。薛顯無子,弟弟薛綱年幼。
洪武二十三年(1389年),追究薛顯為胡惟庸餘黨,因他已死而不予追究,爵位被削去。 [4] 

薛顯歷史評價

朱元璋:“薛顯、傅友德勇略冠軍,可當一面。” [5]  “薛顯始自盱眙來歸,朕撫之厚而待之至,推心腹以任之。及其從朕征討,皆著奇績。自後破慶陽、追王保保、戰賀宗哲,其勇略意氣,迥出眾中,可謂奇男子也。朕甚嘉之。然其為性剛忍,朕屢戒飭,終不能悛。” [6] 
常遇春:“今日之戰,將軍功,遇春弗如也。” [5] 
《明史》:“諸將當草昧之際,上觀天命,委心明主,戰勝攻取,克建殊勳,皆一時之智勇也。及海內寧謐,乃名隸黨籍,或追論,或身坐,鮮有能自全者。圭裳之錫固足酬功,而礪帶之盟不克再世,亦可慨矣夫。” [5] 

薛顯墓碑

薛顯墓系明代將軍薛顯墓葬(1338年),在碭山縣城西南6公里的薛口村東側。薛顯是元末農民起義將領,後投朱元璋,在守南昌、徵新淦中屢立戰功,被提拔為江西行省參政。後隨徐達常遇春東攻張士誠、北上滅元,為明王朝屢建奇功,封永城侯,洪武21年死於山海關,歸葬碭山薛口村。薛顯死後,朝廷贈封永國公,諡“桓襄”。其家墓1971年曾被平1981年重築墳冢,底部直徑約5米,冢高2.5米,墓前豎有民國十三年重立墓碑。碑文為“明故大將軍永國公薛公諱顯諡桓襄之墓”。落款為“中華民國十有三年歲在甲子孟夏元穀旦碭山邑人公立,銅山張伯英題”。薛顯墓現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薛顯史書記載

《明史· 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十九》 [5] 
參考資料
  • 1.    《明史》:薛顯,蕭人。趙均用據徐州,以顯為元帥,守泗州。均用死,以泗州來降,授親軍指揮,從征伐。南昌平,命顯從大都督朱文正守之。陳友諒寇南昌,顯守章江、新城二門。友諒攻甚急。顯隨方御之,間出鋭卒搏戰,斬其平章劉進昭,擒副樞趙祥。固守三月,乃解。武昌既平,鄧仲謙據新淦不下,顯討斬之,因徇下未附諸郡縣。以功擢江西行省參政。
  • 2.    《明史》:從徐達等收淮東,遂伐張士誠。與常遇春攻湖州。別將遊軍取德清,攻升山水寨。士誠遣其五太子盛兵來援,遇春與戰,小卻。顯帥舟師奮擊,燒其船。眾大潰,五太子及朱暹、呂珍等以舊館降,得兵六萬人。遇春謂顯曰:“今日之戰,將軍功,遇春弗如也。”五太子等既降,吳人震恐,湖州遂下。進圍平江,與諸將分門而軍。吳平,進行省右丞。
  • 3.    《明史》:命從大將軍徐達取中原。瀕行,太祖諭諸將,謂“薛顯、傅友德勇略冠軍,可當一面。”進克兗、沂、青、濟,取東昌、棣州,樂安。還收河南,搗關、陝。渡河,取衞輝、彰德、廣平、臨清。帥馬步舟師取德州、長蘆。敗元兵於河西務,又敗之通州,遂克元都。分兵邏古北諸隘口,略大同,獲喬右丞等三十四人。進徵山西,次保定,取七垛寨,追敗脱因貼木兒。與友德將鐵騎三千,略平定西。取太原,走擴廓,降豁鼻馬。邀擊賀宗哲於石州,拔白崖、桃花諸山寨。與大將軍達會平陽,以降將杜旺等十一人見,遂從入關中。抵臨洮,別將攻馬鞍山西番寨,大獲其畜產,襲走元豫王,敗擴廓於寧夏。復與達會師取平涼。張良臣偽以慶陽降,顯往納之。良臣蒲伏道迎,夜劫顯營,突圍免。良臣據城叛,達進圍之。擴廓遣韓扎兒攻原州,以撓明師。顯駐兵靈州,遏之。良臣援絕,遂敗。追賀宗哲於六盤山,逐擴廓出塞外,陝西悉平。
  • 4.    《明史》:洪武三年冬,大封功臣。以顯擅殺胥吏、獸醫、火者、馬軍及千户吳富,面數其罪。封永城侯,勿予券,謫居海南。分其祿為三:一以贍所殺吳富及馬軍之家;一以給其母妻,令功過無相掩。顯居海南逾年,帝念之,召還。予世券,食祿一千五百石。復從大將軍徵漠北。數奉命巡視河南,屯田北平,練軍山西,從魏國公巡北邊,從宋國公出金山。二十年冬,召還,次山海衞,卒。贈永國公,諡桓襄。無子,弟綱幼。二十三年追坐顯胡惟庸黨,以死不問,爵除。
  • 5.    《明史·列傳第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22]
  • 6.    《明太祖寶訓》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