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公角

鎖定
蕭公角,楚漢之爭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麾下將領,曾被項羽派往攻打彭越,反被彭越擊敗。
本    名
別    名
蕭公角
所處時代
楚漢之爭時期
官    職
蕭公(楚制蕭縣縣令)

蕭公角名稱考證

蕭公角,姓氏不詳,名叫,蕭公是其職位。
楚國制度裏,稱呼縣級的政府長官為“公”,如劉邦沛縣起義時依楚制稱“沛公”。蕭公角即是蕭縣的縣公(意同縣令)。 [1] 
類似的人物在西楚陣營中還有:留公旋留縣縣令)、薛公薛縣縣令)、郯公(郯縣縣令)、柘公王武柘縣縣令)等。 [2-3] 

蕭公角人物生平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各路諸侯王在戲下罷兵,各自就國項羽以韓王韓成滅秦無功為藉口,不讓他就國而帶他到彭城,廢為侯爵,又把他殺了,立吳縣縣令鄭昌為韓王。 原燕王韓廣不願遷徙為遼東王,新燕王臧荼無終縣攻打韓廣並將之誅殺,吞併遼東國領地。 [4] 
齊相國田榮不滿項羽分封,攻打臨淄王田都,田都逃到楚國,田巿原本被項羽封為膠東王,田榮卻立田巿為齊王,不讓他去膠東就國,田巿畏懼項羽,前往膠東就國,田榮對這個不爭氣的侄子大怒,派人追殺田巿即墨縣,又回軍攻殺濟北王田安。就這樣田榮擊並了三齊,於是自立為齊王。田榮派人賜予彭越將軍印,讓彭越去攻打楚國。項羽於是派蕭公角等將領前去攻打彭越蕭公角等人反被彭越打得大敗。 [5] 

蕭公角史料記載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是時,漢還定三秦。項羽聞漢王皆已並關中,且東,齊、趙叛之,大怒。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令蕭公角等擊彭越。彭越敗蕭公角等。 [6] 
史記·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漢元年秋,齊王田榮畔項王,乃使人賜彭越將軍印,使下濟陰以擊楚。楚命蕭公角將兵擊越,越大破楚軍。 [7] 
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及聞漢王並關中,而齊、梁畔之,羽大怒,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距漢。令蕭公角擊彭越,越敗角兵。 [8] 
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時漢王還定三秦,羽聞漢並關中,且東,齊、梁畔之,大怒,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令蕭公角等擊彭越,越敗蕭公角等。 [9] 
漢書·卷三十四·韓彭英盧吳傳第四》:齊王田榮叛項王,漢乃使人賜越將軍印,使下濟陰以擊楚。楚令蕭公角將兵擊越,越大破楚軍。 [10] 
參考資料
  • 1.    班固著·顏師古注《漢書注·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令蕭公角擊彭越。〔蘇林曰:“蕭公,官號也。”孟康曰:“蕭令也,時令皆稱公。”師古曰:“孟説是也。”〕
  • 2.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卷七·項羽本紀第七》:令蕭公角等擊彭越。〔【集解】蘇林曰:「官號也。或曰蕭令也。時令皆稱公。」【考證】錢大昕曰:「春秋之際,楚縣令皆稱公。楚漢之際,官名多沿楚制,故漢王起沛稱沛公,楚有蕭公、薛公、郯公、留公、柘公,漢有滕公、戚公,皆縣令之稱。」
  • 3.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第一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4月:449-450
  • 4.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趣義帝行,其羣臣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臧荼之國,因逐韓廣之遼東,廣弗聽,荼擊殺廣無終,並王其地。
  • 5.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田榮聞項羽徙齊王市膠東,而立齊將田都為齊王,乃大怒,不肯遣齊王之膠東,因以齊反,迎擊田都。田都走楚。齊王市畏項王,乃亡之膠東就國。田榮怒,追擊殺之即墨。榮因自立為齊王,而西殺擊濟北王田安,並王三齊。榮與彭越將軍印,令反梁地。陳餘陰使張同、夏説説齊王田榮曰:“項羽為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其羣臣諸將善地,逐其故主,趙王乃北居代,餘以為不可。聞大王起兵,且不聽不義,願大王資餘兵,請以擊常山,以復趙王,請以國為扞蔽。”齊王許之,因遣兵之趙。陳餘悉發三縣兵,與齊併力擊常山,大破之。張耳走歸漢。陳餘迎故趙王歇於代,反之趙。趙王因立陳餘為代王。是時,漢還定三秦。項羽聞漢王皆已並關中,且東,齊、趙叛之:大怒。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令蕭公角等擊彭越。彭越敗蕭公角等。
  • 6.    三家注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18]
  • 7.    三家注史記.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18]
  • 8.    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18]
  • 9.    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18]
  • 10.    漢書.卷三十四.韓彭英盧吳傳第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