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璋

(琉球革命同志會核心人物)

鎖定
蔡璋(琉名:喜友名嗣正)是是“琉球革命同志會”的靈魂人物。
蔡璋是琉球島閩人三十六姓後裔,祖籍泉州南安。出生在美國檀香山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曾被日軍強徵入伍。後來回到琉球,秘密往返琉球枱灣兩地,組織琉僑抗日。1941年,蔡璋組織在台琉球人組織,建立“琉球青年同志會”,謀求琉球獨立。日本戰敗後,蔡璋等琉僑向國民政府請願,要求中國收回琉球,或是支持琉球獨立,引起蔣介石的注意,並得到國民政府支持。1948年任“台灣省琉球人民協會”理事長。“琉球青年同志會”改名為“琉球革命同志會”。
蔣介石敗退到台灣之後,蔡璋在台灣政壇十分活躍,擔任“中琉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後多次潛回琉球,在1958年原琉球社會黨黨首大宜味朝德成立琉球國民黨,考慮到各方因素,該黨的意識形態與中國國民黨極為相似,在政治上主張琉球自主獨立,並強調在美國的支援下,建設新琉球。不過,該黨因未能獲得廣泛支持而於隨後銷聲匿跡。
別    名
喜友名嗣正
民族族羣
琉球族
出生地
琉球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1989年6月
主要成就
“琉球革命同志會”的靈魂人物
主要作品
琉球亡國史譚
本    名
蔡璋
人物歷史
琉球閩人三十六姓

蔡璋生平事蹟

蔡璋(琉名:喜友名嗣正)是琉球閩人三十六姓後裔,是“琉球革命同志會”的靈魂人物。
蔡璋是蔡堅之後代,他的祖先是來自泉州南安。蔡璋出生在美國檀香山。曾經跟隨父親居住在東南亞塞班島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曾被日軍強徵入伍,送入南京戰場。他見證了南京大屠殺,給了他心靈強烈的震撼。後來他逃離了日本軍隊,投入到中國軍隊的抗戰鬥爭中去。他在《大公報》上以獲得翻身的琉球戰士的名義,發表《反日,反帝》的文章,號召廣大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他還秘密往返琉球枱灣兩地,組織琉僑抗日。1941年,蔡璋組織居住在台灣的琉球人組織,建立“琉球青年同志會”,秘密抗日以推動琉球獨立。日本戰敗後,琉球被美國“軍事託管”。1947年,蔡璋等琉僑向來台的行政院院長張羣請願,認為中琉兩千年來一衣帶水,決不能再讓日本染指琉球。因此要求中國收回琉球,或是支持琉球獨立。這引起蔣介石委員長的注意,並得到國民政府支持。1948年獲得蔣介石的批准,成立“台灣省琉球人民協會”。同時“琉球青年同志會”也易名為“琉球革命同志會”,致信中國全國各省市參議會謀求支持。 根據“琉球革命同志會”編著的《琉球與中國之關係》,該會之宗旨,"在鼓吹革命解放琉球,歸屬中國,並啓發琉球之民族思想"。“台灣省琉球人民協會”的會員都是在台琉球人,20世紀50年代有會員三百多名,到1960年下半年增加到八百多人。
蔣介石敗退到台灣之後,蔡璋在台灣政壇十分活躍,擔任“中琉文化經濟協會”。當時琉球國內共產主義運動非常興盛,同時也存在部分“復歸日本”的聲音。由於國民黨在大陸的潰敗,美國擔心琉球也被“赤化”,考慮將琉球再次交給日本。台灣當局支持“復歸中國”派的政黨,與日本當局支持的“復歸日本”派政黨互相爭奪和對抗,蔡璋即是“復歸中國”派的政黨最重要的一位人物。1955年4月11日,蔡璋在給美國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的信中,強烈抗議美國將琉球再度交給日本的計劃:“根據55年3月21日的新聞報道,美國政府似乎已決定將琉球‘歸還’給日本。這一決定給琉球人民重大打擊,我們已經無法沉默。美國單方面把一個弱小民族出賣給專制君主國家的行為是極端錯誤的,這與《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日本正式宣告放棄以武力侵略佔領的領土相違背。琉球就是被日本武力侵佔的獨立國家,完全應該讓琉球保持獨立。”
1958年,蔡璋與沖繩社會黨原黨魁大宜味朝德一起成立"琉球國民黨",蔡璋任副黨首。該黨的意識形態與中國國民黨極為相似,考慮到各方因素,琉球國民黨對政治方針進行調整,在政治上主張"琉球自主獨立",並強調"在美國的支援下,建設新琉球"。蔡璋仍以台北為據點推動琉球獨立,獲得了台灣當局的資金資助。日本當局對此多次向美國政府抗議。美國政府不願意蹚這趟渾水,美國國務院因此向台北的大使館發去指示,要求“只能與蔡璋保持最低限度的接觸,不能附和他的立場”。
1971年,琉球被美國“歸還”給日本,蔡璋回到琉球,繼續領導“琉球革命同志會”的活動,繼續琉球民族獨立的鬥爭,大力宣傳民族解放思想和反日理念,但得應者寥寥。1989年6月在那霸離開人世。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當局曾長期認為琉球不屬於日本,並長期將琉球僑民和日本僑民區別對待。這沖繩“復歸”日本之後被模糊化,直到2006年5月30日,陳水扁當局把將“中琉文化經濟協會駐琉球辦事處”改名為“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駐琉球辦事處”,2007年2月又改為現名“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那霸分處”至今。台灣多個國際機場仍把“沖繩”寫作“琉球”,但英文名已被改為“Okinawa”。台灣媒體和民眾至今仍習慣沿用“琉球”這個名稱,把“沖繩縣”稱作“琉球縣”。

蔡璋迴歸母國日本

2007年,有學者與琉球大學所做的一項調查中,也反映了沖繩社會的變遷。該調查顯示有七成的沖繩民眾肯定日本當年對琉球的合併。而在身份認同的結構上,四成的受訪者認同“沖繩人”,二成半認同“日本人”,三成則回答“既是沖繩人也是日本人”。雖然,沖繩的本土認同仍是主流,不過贊同沖繩在政治上從日本獨立出去的只有兩成,反對的則高達六、七成。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調查包括涉及對中國的情感與台灣對琉球立場的相關內容。雖然,該調查並無直接問及對中國的感情,然而從“如果三支球隊一起比賽,一支是日本隊、一支是中國隊,另一支是美國隊﹐您會支持哪一隊?”的結果中也可領略一斑:支持日本隊的高達九成以上,而支持中國隊的不足百分之二。
另外,在釣魚台歸屬問題的認知上,也與沖繩主流社會在國家認同上傾向日本的狀況基本一致(《沖繩(琉球)人如何看釣魚島歸屬問題?》)。時值琉球亡國一百三十年之際,許多關心琉球/沖繩的國人都會緬懷過去中國與琉球形同父子的密切關係,感懷在日據時期那些逆流而上的琉球志士為恢復中琉友好不懈努力的事蹟。
與此同時,時過境遷,沖繩社會早已發生了鉅變,其原因錯綜複雜。無論如何,兩岸政府在對琉球地位認知上的演變,正是基於此一考量下的結果。
有關琉球的歸屬問題,在歷史與國際法上或許仍有值得討論的餘地,可留給學者們繼續去研究。同時,由於涉及近代中日關係與釣魚台列嶼問題,國人對琉球問題的關心當然也可以理解。針對網絡上對琉球問題的討論,從言論自由的角度而言,應該得到尊重。不過,當大家在提出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時,應該先了解過去明清二朝與琉球關係的本質,同時認真地去理解今天沖繩社會的狀況包括沖繩人民的觀點。
130年來,沖繩人民飽受苦難;而當下已是二十一世紀,有學者認為一切的討論都應該在理解和尊重今天沖繩人民的基礎上展開。

蔡璋北京立場

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琉球地位的正式主張,不甚清晰。不過,大陸於1972年與日本關係正常化時所簽訂的《中日聯合聲明》中,對琉球主權問題隻字未提。由於中國在該聲明中,強調“反霸權”,卻未言及日本當年單方面以武力吞併琉球,以及其後中日之間留下的“懸案”一事,且正值美國將琉球交予日本之時,因此可視為中國默認日本對琉球的主權。
事實上,兩國恢復邦交以來,中國未曾就琉球的主權發表過任何異議。不僅如此,大陸也不沿襲“琉球”此一稱謂,而跟隨日本改稱“沖繩”。不過,由於中國也未發表過承認“琉球歸日本”的正式文件,因此也可解讀為是為了為將來琉球地位再次發生變化時,留下轉寰之餘地。
90年代以來,在中國民族主義高漲的時空下,大陸民間對琉球主權的關切越來越高,網絡上也充斥着“還我琉球”的聲音。在學術界,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徐勇等人也發表了“琉球地位未定論”的觀點。由於近年來“琉球地位未定論”並不多見,且首次發自大陸,因此也引發沖繩輿論界的關注。

蔡璋台北立場

另一方面,就在大陸民間對琉球地位的討論日益熱烈之際,台灣官方卻出現了放棄堅持多年的“琉球非日本”立場。台灣外交部門日本事務會執行長羅坤燦於2006年5月30日在記者會宣佈,行政院已通過決定,將“中琉文經協會駐琉球辦事處”正式改名為“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駐那霸辦事處”。
有學者認為台灣官方對琉球地位的認知之所以出現更弦易轍之舉,其背景最主要是因為戰後經歷了社會思潮劇變的沖繩,已不能與昔日竭誠效忠中國的琉球同日而語。
琉球在亡國後雖然曾經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復國運動,甚至甲午戰爭其間,琉球社會也傾向期待中國勝利,在戰後初期也曾對“獨立論”有過熱烈的討論。然而,整體而言,130年來尤其是戰後,沖繩(琉球)社會所努力的方向,其主軸卻是傾向留在日本國內。最讓瞭解琉球歷史的世人錯愕的是,沖繩人民於戰後五、六十年代,自主地發動了波瀾壯闊、要求儘早“復歸日本”的社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