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蒙兀

鎖定
蒙兀(Mongolica)是一個漢語詞彙,即蒙古,最早見於《舊唐書》。
中文名
蒙兀
外文名
Mongolica
地    點
中國
類    型

目錄

蒙兀釋義

蒙兀即蒙古,蒙文Монгол,俄文Монголия(Могулистан)、Монгол(Могул);《秘史》作忙豁勒,拉施特muğūl,《回回館雜字》和《回回館譯語》卯斡勒mughūl‘韃靼’(gh即ğ也),《伯郎嘉賓蒙古行紀》Mongal(蒙古人作Mongols),《魯布魯克東行紀》Moal,格魯塞Mogolistan(蒙古斯坦)。《秘史》中有忙忽惕部(見於《秘史》46,120,130),蒙文mangğut,拉施特mankkūt,格魯塞mangghout,俄文Мангут。
蒙兀*Mangol亦可視為*Mangold之簡。在英語中,gold意為‘金’、man意為‘人’,*Man-gold意即‘金人’也。*Man-gold中的-d能夠解釋謨葛失、毛割石、毛揭室中的後綴-sh,蒙國斯、蒙古斯、蒙古索(《續資治通鑑》卷十三宋紹興六年“金伐蒙古”注云:“蒙古在女真人之北,唐為蒙兀部,亦號蒙古索”)中的後綴-s,萌古子、盲骨子中的後綴-z之來源。-d可以音轉為-sh。石泰安稱“北部的吉爾吉特或缽露(Bolor),漢籍中稱之為‘勃律’,而藏文中則作Brusha”(《西藏的文明》第60頁)律*rud變作藏文之rush(a)。
蒙兀室韋”可解釋為“猛室韋”、“長生族室韋”、“大銀室韋”、“靺鞨室韋”、“金人室韋”甚至“奴隸室韋”等。“蒙兀室韋”在唐時位於望建河/室建河之南,此望建河/室建河即今石勒喀(Shilka)河,而非額爾古納河。造成今人將望建河/室建河比定為額爾古納河的原因是新、舊《唐書》關於該河出自或流經俱輪泊的記載。俱輪(*Kulun。支謙譯gu、康僧會譯go、竺律炎譯gro為俱(見虞),支讖譯ra、支謙譯ran為倫(來諄),支讖譯ruṇ為輪(來諄);中古漢語見母為k、來母為l;俱輪當可還原為*Kulun)泊毫無疑問就是今呼倫湖(蒙語Kulun nor),出於呼倫湖的河流只能是額爾古納河。但新、舊《唐書》的記載有誤。這兩書都把出自俱輪泊的忽汗河誤作望建河/室建河。從語音上講,室建河就是石勒喀河,忽汗河就是額爾古納河。
室韋的蒙兀/蒙瓦部在唐時位於石勒喀(Shilka)河之南。在拉施特的《史集》中,蒙古人已南下到斡難河(今鄂嫩河)、怯綠連河(今克魯倫河)、土兀剌河(今圖勒河)。拉施特稱成吉思汗列祖“他們的禹爾惕[營盤、牧場]位於斡難、怯綠連與土兀剌河[流域],這三條河發源於不兒罕-哈勒敦山。”(《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冊第8頁)不兒罕-哈勒敦山(būrqān-qāldūn)即今布爾汗哈勒敦(Burkhan-Khalduun)山,它位於蒙古國中央省境內。“而也速該把阿禿兒及其子女們的禹爾惕當時在斡難河和怯綠連河境內”(《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冊第109頁)成吉思汗“他出生在斡難河下游的不魯克-孛勒答黑地方,距不兒罕-合勒敦有六天路程。”(《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冊第321頁)“蒙古有一座名叫不兒罕·合勒敦的大山。……成吉思汗的駐夏和駐冬牧地就在那一帶”(《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冊第321頁)石勒喀河的上源是鄂嫩Onon河,唐之室建/望建河源出突厥東北界,包括了今之鄂嫩河石勒喀河之南包括了鄂嫩河下游東面部分。室建河(今石勒喀河)之南是和斡難河(今鄂嫩河)下游東面毗連的。蒙瓦人的遊牧地從唐時的石勒喀河之南再往南擴展了許多。

蒙兀出處

“蒙兀”一名最早見於《舊唐書》。《舊唐書》卷199下《室韋傳》雲:“今室韋最西與回紇接界者烏素固部落,當俱輪泊之西南……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韋部落,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東北界,俱輪泊屈曲東流,經西室韋界,又東經大室韋界,又東經蒙兀室韋之北、落俎室韋之南,又東流與那河、忽汗河合。”“蒙兀室韋”在《新唐書》中作“蒙瓦”(《新唐書·室韋》雲:“北有大山,山外曰大室韋,瀕於室建河,……河南有蒙瓦部”),《契丹國志》作蒙古裏,與夫《大金國志》作朦骨,《秘史》作忙豁勒。此外還有蔑劫子,梅古悉,謨葛失,毛割石,毛揭室,毛褐室韋,萌古,萌古子,蒙國斯,蒙古斯,盲骨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