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克之

鎖定
華克之,原名華睆,1902年12月20日出生在江蘇寶應縣。早年是國民黨左派,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從事反蔣活動,1935年策劃和主持了刺殺汪精衞的事件。1939年進入潘漢年的情報系統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潘漢年在香港和上海工作的得力助手。在隱蔽戰線上堅持鬥爭數十年,直到革命勝利。這期間他深入虎穴,出生入死,建奇功,對黨的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2] 
中文名
華克之
別    名
原名華睆,化名張建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2年12月20日
逝世日期
1998年
畢業院校
金陵大學
職    業
特工
主要成就
策劃刺殺汪精衞、中國共產黨隱蔽戰線上的傑出戰士
出生地
寶應氾光湖五里埠

華克之個人生平

華克之,原名華睆,1902年12月出生,江蘇寶應人,他在中學時即加入國民黨,在大革命期間與共產黨人親密合作,蔣介石反共清黨之後,他又毅然與蔣決裂。1935年11月1日,他與戰友們刺殺蔣介石。最終,蔣介石因故未能出現,執行刺殺任務的孫鳳鳴遂決定刺殺汪精衞 [11]  。此後,華克之躲過追捕,最終選擇參加共產黨,成為潘漢年的得力干將。
華克之剛進入省立南京一中讀書不久,已傾心於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立志於“青年人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剛升上二年級,就被選舉為學生會主席,並加入中國國民黨;保送進入金陵大學之後,他作為工作人員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目睹孫中山關於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誕生;國民黨改組之後,華克之成為國共合作的國民黨南京市南區黨部委員,並在1925年成為“五卅”慘案後援會成員,擔任總務之職,並與共產黨人宛希儼等親密合作,成為大革命時期南京的風雲人物。  
“五卅”運動中,他推動舉行了萬人反帝愛國鬥爭大會;在推動紗廠工人罷工,江蘇軍閥齊燮元企圖武裝阻止之際,華克之受後援會委派,兩次晉見江蘇省水陸警備司令冷御秋,不僅得到大力支持,還與冷御秋結下忘年之交。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指揮軍警力量進行了“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殺,血淋淋的反共清黨開始了。華克之的合作者、共產黨人宛希儼蕭楚女侯紹裘等等,都犧牲了;慘遭屠殺的還有無數堅持“三民”主義、三大政策的國民黨左派和平民羣眾。4月12日,華克之秘密召集國民黨忠誠黨員,以其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委員、青年部長的個人名義張貼布告,通知全市黨員於4月14日集會,抗議蔣介石的暴行。蔣介石得知後,有意籠絡,在13日親手寫下信函,派人送給華克之:“華睆同志,明天大會萬不能開,請即到總部一談。蔣中正。”
華克之堅拒蔣介石的邀約,親率六千餘名國民黨員和左派人士在南京集會,憤然揭露蔣介石清黨反共、分裂革命,以及背叛孫中山遺教、大屠殺的罪行,通過《反對大屠殺》、《要求中央制止分裂繼續北伐》等議案,到國民黨臨時中央黨部請願。他當晚被捕,還好吳稚暉等國民黨元老出面,才使他獲釋。出獄不久,南京政府派華克之前往江蘇睢寧,處理所謂共產黨人暴動問題。華克之審訊發現當地政府一味壓榨搜刮卻不救洪災,交不起地租的農民被誣以共產黨被捕,於是他斷然決定全部釋放。再一次,華克之返回家鄉寶應,居然主持成立了國民黨江蘇省寶應縣臨時黨部,貼出的第一張佈告就是為農民張目,實施“二五”減租政策,還公開打擊為首的反對分子。華克之所為終遭致CC系不滿,於是,華克之第二次被捕,國民黨江蘇省黨部隨即判其死刑。幸好,華克之的朋友、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政治部訓練部主任酆悌説動了軍政部長何應欽出面,使其得脱劫難。
1929年夏秋之交,華克之來到上海,入住金神父路的法政大學對面新新南里232號小樓,他把此樓稱為“危樓”,自稱危樓主人,要在這裏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革命道路。在這裏,他與自幼相知的共產黨員陳惘子常做徹夜長談,要繼續國共合作道路,以反蔣抗日為目標;他與孫鳳鳴、王亞樵、任庵、李懷誠、華龍章等往來密切,憎惡蔣介石的獨裁,焦慮日本的侵略,痛心國家民族的前途。
1931年,他們在上海刺殺宋子文,雖未刺死,亦小試牛刀;1933年11月,李濟深陳銘樞等人以十九路軍為主力,成立福建人民政府,舉起抗日反蔣大旗。華克之與朋友興奮幾許,欣然前往,可惜三月之後,蔣介石軍隊攻陷福州。華克之等決然提出流血五步,刺殺蔣介石的意見,並請共產黨員陳惘子徵求共產黨組織的意見。不久,陳惘子代表中央軍委回覆道:我們是領導無產階級革命的政黨,是信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黨,我們不能鼓勵大家去做暗殺工作。
危樓主人和他的朋友們堅持自己的意見。華克之、孫鳳鳴、賀少茹和張維等人幾經運籌,以南京晨光通訊社掩飾身份,謀得機會。1935年11月1日,在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上,孫鳳鳴以記者身份,終於謀得刺殺蔣介石的良機,但是蔣介石拒絕出場與一百多位中央委員共同拍照。迫不得已,孫鳳鳴在最後時刻高呼“打倒賣國賊”的口號,在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廳門前向國民黨二號人物汪精衞連擊三槍,槍槍命中。刺蔣事件之後,孫鳳鳴受傷至死,在國民黨軍警搜捕下,賀少茹、張維等人以及眾多與事件無關人員被捕、遇難,華克之僥倖脱險。  
1937年5月,華克之在延安見到毛澤東。 [1]  華克之到達延安後受到了熱情接待。毛澤東在百忙中約見了華克之並與之長談。華克之向毛澤東介紹了自己的經歷和慘痛教訓, 真誠地希望能夠留在延安參加革命行列。毛澤東對華克之所説的一切表示充分理解, 同時表示歡迎他參加革命。但又坦誠的説明, 現在讓華克之留在延安不妥, 因為當時國共已經合作, 國民黨對華克之的通緝令並未撤銷, 倘若國民黨向延安要人就會陷入被動。毛澤東建議華克之仍回香港去, 並説那裏正是他的“用武之地”, 以後還會派人和他聯絡的。華克之離開延安後, 經北平、武漢、廣州重返香港。
1939年夏, 中共華南地方黨的負責人連貫找到華克之, 帶他去見了廖承志和潘漢年。廖承志和潘漢年開誠佈公地對華克之説, 準備安排他加入黨的隱蔽戰線, 在這個特殊的領域為黨工作。華克之表示, 只要是黨的需要, 他將無條件服從。在接受新的工作任務後, 華克之提出了一個要求, 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廖承志和潘漢年表示, 他們願意做他的入黨介紹人。 [4]  1939年底,他由廖承志和潘漢年介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深入虎穴,出生入死,屢建奇功,成為中共隱蔽戰線上的一員功勳卓著的干將。 [1] 
1945年秋, 日本投降。這時潘漢年已返回延安, 華克之經請示後, 大膽地通過一位和日軍某軍火庫負責人岡田頗有交往的上海開明人士, 喬裝打扮成一位國民黨某戰區的中將官員, 以接收的名義將岡山所管的一部分軍火秘密運往新四軍根據地。華克之此舉受到中央有關部門嘉獎。新四軍軍部在致華克之的電報中説:“那批炸藥可供他們部隊用兩三年的, 實在功不可沒。”
解放戰爭期間, 華克之隨潘漢年撤離上海再赴香港繼續從事情報工作。1948年初, 解放戰爭形勢迅速發展, 解放軍總部急需一批國統區的軍用地圖, 中央電令華南分局設法從蔣管區秘密尋找。潘漢年將此任務交給了華克之。華克之知道日本當年為侵華戰爭的需要, 曾繪製了一大批中國各地軍用地圖, 日本投降後這批地圖被國民黨接收下來了。華克之當然知道這批軍用地圖對於解放戰爭的重要性, 但要從國民黨手中搞到這批絕密地圖談何容易。華克之潛入上海後多方探聽, 得知日本人留下的這批地圖被保存在南京國防部二廳。華克之又潛入到南京, 通過一箇舊關係, 幾經周折, 終於從敵人的國防部二廳弄到了部分地圖。華克之又通過某國駐華外交機構, 利用外交郵件的免檢特權, 將這批地圖通過香港轉運至解放區。
全國解放後, 華克之大部分時間駐在澳門, 繼續在隱蔽戰線上為黨工作。
1955年春, 華克之突然被召回北京, 不久被捕入獄, 審查達10年之久。
1965年以“參與內奸”活動罪被判11年徒刑。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其“罪行”才逐步澄清。 [6] 
1979年,攜《卅年實錄》等材料至北京,經廖承志過問,公安部對其作出平反決定,被安排為國家安全部顧問。 [10] 
有關部門給他做的最後結論是:“華克之同志建國前在潘漢年同志領導下, 在敵後屢次出生入死做革命工作, 是有成績的, 對黨的事業卓有貢獻。” [4] 

華克之軼事典故

華克之能文能武

華克之一生波瀾起伏,在世人眼中,他總與刺殺蔣介石聯繫在一起,不由得有了幾分江湖俠士的形象。華克之雙目炯炯,神情恬淡,似乎千帆閲盡,卻又鋭氣內斂。他還好學能文,在安宜高等小學期間,是全校公認的優秀學生,曾以一篇《重修翦淞閣記》寫出青年應以天下大事為己任,決不應陶醉於歷史陳跡的情懷,被譽為“朝氣蓬勃”。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他為紀念刺殺汪精衞而遇難的戰友孫鳳鳴夫婦,賦詩兩首:
其一
生無私人怨,死因國事非。
心向知音決,淚為生民揮。
言重季布諾,技勝張良錘。
精衞非精衞,替死此魑魅。
攻敗於垂成,千古共心摧。
其二
真州多佳麗,首推鳳鳴妻。
輕金重大義,志同始結縭。
反對臣日寇,無懼血染衣。
“死者並非難,處死者難矣。”
凌遲無一語,閨中千古奇。
趙樸初受邀閲讀、吟哦此詩,華克之懇請指正,趙樸初正色道:“一個字也無須改動。 [1] 

華克之義不屈服

1929年3月,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國民黨開除了在中執委、中監委等部門任職的共產黨人的國民黨黨籍,開除了支持三大政策的鄧演達等國民黨左派人士的黨籍,蔣介石的風頭盛極一時。一些朋友開始勸説華克之,酆悌為其謀劃在《中央日報》上發一個反共聲明,以換取蔣介石的諒解。 
不過,華克之卻不願識這個時務,“我決不發反共聲明,我至死也不能違背當初加入中國國民黨的宗旨。蔣先生有拋棄三大政策的自由,我有繼續執行和堅持三大政策的自由。我無愧於蔣先生,用不着去求他諒解。”  
眼見得酆悌這些朋友勸説自己向蔣介石投誠,華克之心潮難平,“正告各位朋友,倘若還要同我做朋友,請今後不再言發表什麼聲明的事情。”隨後,華克之斷然離開南京,離開這些朋友,來到上海,要走自己的路。 [1] 

華克之蒐集情報

上海,一直就是遠東最大的情報中心, 各種特務機關活動的重要據點。國民黨兩大特務機關“軍統”和“中統”在上海設有龐大的機構。日本侵佔上海後, 在這裏設有侵華的最高特務機關“梅機關”,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內也設立了一個專門情報機構“巖井公館”, 汪偽政權也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建立了特工機關——極司菲爾路“76”號。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 被稱為“孤島”的英法租界裏, 英法美等各西方國家仍在繼續利用其殖民機構從事蒐集情報等特工活動。蘇聯和第三國際也同時在這裏設有情報活動據點。
按照中社部的要求, 潘漢年首先把組建華南情報局的工作任務擔負起來。潘漢年到任伊始, 就着手四處物色人才, 從廖承志的八路軍辦事處等各方面調了不少幹部充實情報戰線。廖承志的助手、八路軍駐港辦事處副處長連貫是華克之的老朋友, 對華克之在上海從事秘密反蔣活動的經歷知之甚詳, 深知華克之的能力、品行和為人, 便向潘漢年推薦。華克之進入了潘漢年的情報系統。1939年華南情報局成立後成為該局的情報骨幹。華克之這個名字不能用了, 他化名為張建良。從這時起, 他在中共隱蔽戰線上一干就是十多年, 成為潘漢年在香港和上海工作的得力助手, 直到革命勝利。
華克之利用對上海的熟悉和各種廣泛的社會關係, 來往於上海和香港之間, 一路暢通無阻。通過華克之和香港銀行家女兒董慧卓有成效的活動, 中共港、滬兩地情報據點之間的聯繫建立起來。 [5] 
華克之加入黨的隱蔽戰線後, 成為潘漢年的一位得力助手。潘漢年領導的敵後情報工作重點是蒐集戰略情報, 為延安提供決策依據。蒐集這類情報難度很大, 必須尋求那些具有一定社會地位, 同時又具愛國心和正義感, 並且和敵人上層人物有着歷史淵源的人士。動員這樣的人出山, 必須由和他們關係較深, 為他們所信任的人從中引介舉薦。華克之浪跡江湖多年, 在上海、南京等地曾結交過不少這樣的人士。潘漢年讓華克之物色其中最有把握的幾位, 並把他們介紹給自己。這些人基於對華克之的高度信任, 又經潘漢年曉以大義、動以真情, 結果為延安蒐集到許多重要的戰略情報。
任庵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社會賢達, 和華克之結識多年, 可謂生死之交。華克之動員任庵出山後, 根據潘漢年的安排, 曾冒着極大的風險秘密前往重慶會見戴笠, 為潘漢年領導下的情報幹部袁殊在軍統之間進行了溝通, 以防止袁殊在打入日本情報機關和公開擔任“漢奸”要職後遭軍統暗害。任庵後來又根據潘漢年和華克之的安排, 利用舊關係接近大漢奸周佛海的家庭, 探聽到許多重慶方面和日偽之間暗中往來的情況。抗戰勝利前夕, 重慶方面為了搶奪勝利果實, 曾通過周佛海收編改編近20萬偽軍, 讓這些漢奸部隊換上“國軍”旗號, 以便就近搶佔日軍交出的地盤, 阻止新四軍接收, 併為後來發動內戰擴充兵源。為了拉攏周佛海, 重慶竟秘密任命周佛海為“京滬保安副總司令”。這項任命的絕密情報被任庵、華克之獲得後立即電告延安。延安後來對此予以了公開揭露, 結果弄得重慶方面狼狽不堪。 [4] 

華克之歷史評價

華克之被稱為“中共隱蔽戰線上一面旗幟”,是震驚中外“刺汪事件”的總指揮 。他1937年參加革命,從事進步活動,經廖承志和潘漢年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受毛澤東、朱德同志親自派遣,此後的幾十年,在廖承志、潘漢年同志領導下,長期在上海、香港等地進行秘密鬥爭,周旋於日、美、英和汪偽國民黨,出生入死,多次完成艱險使命, 為抗日鬥爭做出了巨大貢獻,受到黨中央嘉獎和高度評價,建國後,任國家安全部顧問。 [3]    
華克之有一首詩:“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犁蔣廷,生死不顧;祝共產,歌頌東風。斷頭顱,一無後悔;建共和,以進大同。”這恰如華克之一生的總結。 [1] 

華克之後世紀念

華將自己親筆撰寫的《三十年實錄》毫無保留地交給了寶應縣政協。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韓勵觀、陳立平二位作者在縣政協的組織支持下終於完成了《華克之傳奇》一書的撰寫、編審、出版工作。 [9] 
為紀念黨的隱蔽戰線的傑出戰士華克之,寶應縣修建了華克之紀念館,在革命烈士陵園中安放着華克之銅像,讓人們銘記他的不朽功績。紀念館建成於2006年,佔地面積200平方米,保護範圍面積200平方米。 [7] 
由寶應縣委黨史辦策劃,寶應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團縣委、縣廣電總枱、縣委黨史辦聯合拍攝的地方黨史宣傳教育電視專題片《講述》,採用外景拍攝和現場錄製相結合的方法,講述成貽賓、華克之、陳處泰、夏美英、馮立生、顏紅英、範日升等8位寶應籍革命先輩、先進人物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