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芽(讀yá)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形始見於《説文解字》小篆。本義是指植物剛長出來的可以發育成莖、葉或花的部分,引申為草木發芽、事物的開始、發生之義 [2]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 [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aaht
倉    頡
tmvh
鄭    碼
ehi
字    級
一級字(編號:0664) [1] 
平水韻
平聲·六麻 [4] 
總筆畫
7
部外筆畫
4
四角碼
44241
統一碼
基本區 U+82BD
異體字
牙、䄰
注音字母
ㄧㄚˊ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筆順編號
1221523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圖 字源演變圖
芽,從篆文字形看,上面是“艸”;下面是“牙”。楷書字形承篆文而來。 [2] 
芽,會意兼形聲字,從艸,牙聲,下面的“牙”表示牙齒,比喻草木剛萌發的尖齒狀幼體。本義是指植物剛長出來的可以發育成莖、葉或花的部分,詞性屬於名詞,如麥芽、谷芽。由名詞引申為動詞後,指草木發芽。又由動詞轉為名詞,比喻事物的開始、發生;心中初生的念頭等。最後,有些和植物無關,而形狀像芽的東西也以“芽”相稱;岩石和礦牀露出地面的部分,標誌着礦牀的存在,稱為“芽苗”,也叫“芽”;一些無脊椎動物(如水螅、吸管蟲等)進行無性生殖,其體旁或體後端長出的小突起也叫“芽”。 [5]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植物剛長出來的可以發育成莖、葉、或花的部分。
bud;sprout;shoot
食桃種桃核,一年核生芽。——唐·白居易《種桃歌

形狀像芽的東西。
sth.resembling a bud

肉芽,
銀芽
無脊椎動物〈如水螅、吸管蟲等)進行無性生殖體旁或體後端長出的小突起。



動詞
(草木)發芽。

而今春物已爛漫,念昔草木冰未芽。——宋·歐陽修《重贈劉原父

比喻事物的發生、開始。

遏奸宄於未芽,殿邪偽於萌漸。——晉·江統《函谷關賦》
[3]  [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一】【艸部】五加切
萌芽也。從艸,牙聲。 [8] 

説文解字注

芽。逗。
萌也。按,此本作“芽,萌也“,後人倒之。
從艸,牙聲。五加切,古音在五部。古多以牙為芽。 [7]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五加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加切。並音衙。《説文》:萌芽也。《禮·月令》:是月也,安萌芽。《呂氏春秋》:萌芽始震,凝寒不形。《關尹子·四符篇》:核芽相生。
又《博雅》:始也。《參同契》:陰陽之始,玄合黃芽。
又《韻補》牛何切。音俄。白居易《種桃歌》:食桃種桃核,一年核生芽。去春已稀少,今春漸無多。
又訛乎切。音吾。揚雄《徐州箴》:禍如丘山,本在萌芽。牧臣司徐,敢告僕伕。《唐韻古音》:按《月令》《參同契》等書古音俱讀如吾,至《晉書》童謠,草木萌芽殺長沙,則轉為今音矣。 [9]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芽字書寫筆畫 芽字書寫筆畫

書法欣賞

音韻集匯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ŋ
ɔ
先秦
王力系統
ŋ
ea
先秦
董同和系統
ŋ
ă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ŋ
raɣ
先秦
李方桂系統
ng
rag
東漢
東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歌戈麻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a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a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ŋ
a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ŋ
a
隋唐
擬音/董同和系統

ŋ
a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ŋ
a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ng
a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ŋ
a [10-11]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開口呼
次濁
五加切
ŋa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次濁
牛加切
ŋɪa
韻略


平聲





牛加切

增韻


平聲





牛加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家麻



全清

ia
中州音韻


平聲
家麻





移加切

洪武正韻

平聲


次濁
牛加切
ŋa
分韻撮要

陽平






[10]  [1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1-23]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43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2-01-23]
  • 4.    平聲·六麻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1-23]
  • 5.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468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武漢:崇文書局,2010:3388
  • 7.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1卷.北京:中國書店,2010.12:123
  • 8.    王平,李建廷編著.説文解字 標點整理本.上海:上海書店,2016.04:19
  • 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989
  • 10.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1-23]
  • 11.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1-23]
  • 12.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2-01-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