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芒市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轄縣級市、首府)

編輯 鎖定
芒市,傣語稱“勐煥”,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首府 [1]  ,東西長約71千米,南北寬約62千米,總面積2900.91平方千米, [24]  東、東北接龍陵縣,西南連瑞麗市,西、西北與梁河縣隴川縣隔龍川江相望,南與緬甸聯邦共和國交界,國境線長68.3千米;是通往瑞麗隴川、盈江、梁河的交通樞紐,也是中國通往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户。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芒市常住人口為439931人。 [23] 
芒市古為“勐煥”傣族土目領地,現居住着傣族漢族景頗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等多種民族。2011年,芒市獲評為國家衞生城市。 [2]  2018年9月29日,經雲南省委、省政府研究,芒市已達到貧困縣退出有關指標,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批准退出貧困縣。 [3]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衞生城市(區)。 [4] 
2022年,芒市地區生產總值1900176萬元,同比增長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2450萬元,同比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394332萬元,同比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1113394萬元,同比增長2.9% [36] 
中文名
芒市
外文名
Mangshi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 雲南 德宏
地理位置
中緬邊界,德宏州東部
面    積
2900.91 km²
下轄地區
1街道、1農場、5鎮、6鄉
政府駐地
勐煥街道
電話區號
0692
郵政編碼
678400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勐巴娜西珍奇園
五雲寺
菩提寺
機    場
德宏芒市機場
車牌代碼
雲N
地區生產總值
177.2 億元(2020年)
特    產
甘蔗、茶葉
知名產業
種植業、養殖業、旅遊業
市    花
三角梅
行政代碼
533103
人    口
439931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芒市歷史沿革

編輯
芒市地圖
芒市地圖(3張)
今芒市古屬“勐煥”傣族土目領地。
前425年,“勐掌”(保山盆地)傣族土目號召傣族各部組建聯盟國家“勐達光”(漢譯“哀牢國”),“勐煥”傣族土目加盟“勐達光”(哀牢國)。
69年,“勐達光”(哀牢國)歸附漢朝、其地置永昌郡;今芒市屬永昌郡哀牢縣。 [5] 
77年,“詔達光”(哀牢王)反漢失敗後,到怒江以西重組聯盟國家“勐達光”(漢譯“撣國”),先後在“勐勉”(騰衝)、“勐辣”(盈江)、“勐卯”(瑞麗)、“蒲甘姆”(緬甸中部)建立都城; [6]  今芒市屬“勐達光”(撣國)。
586年,“勐達光”(撣國)被人所滅,“勐卯”(瑞麗江河谷盆地)的傣族頭人聯合周邊的傣族“”(邦、國)組建聯盟國家““勐果佔璧”(前果佔壁國)抗擊驃人、繼承了“勐達光”的版圖;今芒市屬“勐果佔璧”(前果佔壁國)。
762年,“蒙舍龍”(南詔國)吞併瀾滄江以西各部及“勐果佔璧國”(前果佔璧國)所屬各部、仿唐朝制度置永昌節度和鎮西節度;今芒市屬“蒙舍龍”(南詔國)永昌節度。
954年,“勐果佔璧”(後果佔璧國)復國,尊大理國為“勐貨相”(寶石之國)、自稱“勐貨罕”(金子之國); [6]  今芒市屬“勐果佔璧”(後果佔璧國)。
1261年,大蒙古國招撫瀾滄江以西各類土目設金齒等處安撫司,“勐果佔璧”(後果佔璧國)等於解體; [7]  今芒市屬金齒等處安撫司。
1271年,金齒等處安撫司分設東路安撫使(鎮康路安撫使)和西路安撫使(建寧路安撫使);今芒市屬金齒等處安撫司東路安撫使轄地。
1278年,元朝(原大蒙古國)裁金齒等處安撫司,原東路安撫使轄地設鎮康茫施柔遠等路宣撫司,下轄鎮康、茫施、柔遠等路;今芒市屬茫施路。
1286年,裁鎮康茫施柔遠等路宣撫司和鎮西平緬麓川等路宣撫司、轄地併入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後改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今芒市仍屬茫施路。
1312年,“勐卯”(瑞麗江河谷盆地)傣族土目思汗法兼併周邊地區、建立“勐卯弄”(漢譯“麓川國”);今芒市屬“勐卯弄”(麓川國)。
1355年,“勐卯弄”(麓川國)歸附元朝、其地設平緬宣慰司;今芒市屬平緬宣慰司。
1384年,“勐卯弄”(麓川國)歸附明朝、其地設麓川平緬宣慰司; [8]  今芒市屬麓川平緬宣慰司。
1400年以後,明朝逐步“析麓川地”(使麓川平緬宣慰司僅剩今梁河南部、芒市、隴川、瑞麗及緬甸木姐、南坎等地);公元1428年,麓川平緬宣慰司脱離明朝、恢復“勐卯弄”(麓川國)向周邊擴張;公元1439年,“勐卯弄”(麓川國)擊敗明軍,佔領瀾滄江以西“祖地”;公元1441年、1442年、1448年,明朝傾半國之力“三徵麓川”;芒市土目刀放革在明朝一徵麓川時投明軍;公元1443年,明朝置芒市御夷長官司、授刀放革長官之職;公元1444年,明朝將“勐卯弄”(麓川國)政權逼至“孟養”(今緬甸克欽),另立隴川宣撫司(轄今隴川、遮放、瑞麗、木姐、南坎等);今芒市分屬芒市御夷長官司(芒市壩)、隴川宣撫司(遮放壩)。
1584年,分隴川宣撫司地置遮放副宣撫司(今芒市遮放鎮、瑞麗市畹町鎮);公元1640年,芒市御夷長官司升格為芒市安撫司。
1770年,清朝在潞江安撫司地設“龍陵廳”,潞江安撫司、芒市安撫司、遮放副宣撫司由龍陵廳代永昌知府節制; [9]  公元1899年,清朝與英國勘界,取得原屬木邦宣慰司的勐板地(芒市勐戛)、設土千總劃歸龍陵廳節制;今芒市分屬芒市安撫司、遮放副宣撫司、勐板土千總,均上屬龍陵廳。
芒市城區
芒市城區(6張)
1912年,民國政府雲南省滇西道觀察使在芒市安撫司、勐板土千總之上設芒板彈壓委員,在遮放副宣撫司、勐卯安撫司之上設遮卯彈壓委員。
1915年,取消芒板彈壓委員、遮卯彈壓委員,芒市安撫司、遮放副宣撫司、勐板土千總之上設芒遮板行政委員。
1932年,撤芒遮板行政委員、成立芒遮板設治局(治地勐戛);公元1934年,芒遮板設治局改稱潞西設治局;
1936年,原3土司轄地分別置區、下設鄉(鎮),潞西設治局共轄3區、24鄉、4鎮。
1949年,裁潞西設治局、設潞西縣(治地芒市),芒市土司代辦、設治局長方克勝任縣長。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14軍41師121團進駐芒市,隨解放軍一同到達的軍政代表團接管了潞西縣國民政府,建立潞西縣人民政府,隸屬保山專區。
1952年,潞西縣劃出畹町鎮,轄3區24鄉(鎮、街)。
1953年,潞西縣劃屬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
1954年,高埂田等7個鄉從梁河縣劃入潞西縣。
1956年,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改為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縣屬德宏州,轄9區(站)61鄉(鎮)。
1958年,潞西縣重新劃分為15個人民公社,縣轄曼令等8寨劃歸畹町鎮;公元1959年,縣轄莫里等15寨劃歸瑞麗;1960年,縣轄崩補鄉50%鄉域劃歸隴川縣
1969年11月,撤銷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縣劃歸保山地區。
1971年,恢復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縣劃歸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1] 
1984年,人民公社改區、鄉;公元1987年,改區、鄉為鄉(鎮)、村公社(辦事處),轄4鎮11鄉84個行政村(辦事處)。
1996年10月28日,撤銷潞西縣、設縣級潞西市。
芒市大金塔
芒市大金塔(6張)
1998年,風平鄉、法帕鄉、城郊鄉分別撤鄉設鎮;潞西市轄7鎮8鄉,80個村委會、4個居民委員會。
2004年,增設芒市經濟開發區居委會;潞西市轄7鎮8鄉,80個村委會、5個居民委員會。
2005年11月,城郊鎮、象滾塘鄉合併為芒市鎮,法帕鎮、風平鎮合併為風平鎮,東山鄉、遮放鎮合併遮放鎮;潞西市轄5鎮6鄉。
2005年12月,潞西市成立工業園區管委會。
2007年12月,分芒市鎮轄區置勐煥街道辦事處;潞西市轄80個村民委員會、13個社區居委會。
2010年07月,潞西市更名為芒市。
2021年12月21日,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陸地邊境口岸城市。 [35] 
芒市全景 芒市全景

芒市行政區劃

編輯
芒市轄1個街道(勐煥街道),5個鎮(芒市鎮遮放鎮勐戛鎮芒海鎮風平鎮),5個鄉(軒崗鄉江東鄉西山鄉中山鄉五岔路鄉),1個民族鄉(三台山德昂族鄉),80個村民委員會,13個居民委員會,719個自然村,1008個村(居)民小組;兼轄遮放農場管理委員會(下設4個分場,31個生產隊,2個直屬單位)。

芒市地理環境

編輯

芒市位置境域

芒市風光 芒市風光
芒市地處雲南西部,德宏州東南部,位於東經98°01′-98°44′,北緯24°05′-24°39′之間。東、東北接保山市龍陵縣,西南連瑞麗市畹町經濟開發區,西、西北與梁河縣隴川縣龍江(隴川江)相望,南與緬甸交界,國境線長68.3千米。國土總面積2900.91平方千米, [24]  市政府駐地勐煥街道(地處芒市城區),是德宏州和芒市兩級政府所在地。 [1]  [10] 
東西長約71千米,南北寬約62千米。總面積2987平方千米,其中山區佔74%,壩區(含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低熱河谷)佔26%。

芒市地形地貌

芒市全境是以中、低山山地為主的低緯山原地區。最高海拔2890米(風平鎮) [11]  ,最低海拔528米(中山鄉) [12]  。山地面積佔89%,盆壩平地河谷佔11%;海拔210.0米至3404.6米,山脊線多在海拔2000米上下,山體多為東北至西南走向,東北高而峻峭,西南低而寬緩,向西南傾斜展布,河谷與斷裂帶走向一致,甚至發育在斷裂帶上。
芒市海拔高差懸殊很大,山谷、河流、盆谷走向一致,並呈相間平行排列勢態,展現了兩山夾一峽谷、一條河、一個盆壩的地貌特徵。以溶蝕槽谷、溶蝕窪地、漏斗、溶洞、落水洞、溶牙、溶峯等地貌較為顯著。

芒市氣候

芒市地處低緯高原,熱量豐富,氣候温和,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夏長冬短、乾濕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冬季多霧等特點。年平均氣温19.6℃,最熱月(6月)平均氣温24.1℃,最冷月(1月)平均氣温12.3℃,極端最高氣温36.2℃(1960年4月29日),極端最低氣温-0.6℃(1963年1月5日),年積温7170℃。年平均降水量1654.6㎜,年最多降水量2294.4㎜(2001年),年最少降水量1177.3㎜(2006年),雨季(5~10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89%,年平均降雨日數170天,一日最大降水量158.3㎜(2002年10月25日)。日照時數2252.9小時,蒸發量1723.6㎜,無霜期315天。
2020年,芒市年平均氣温21.0℃,極端高温36.1℃,極端低温3.8℃,平均相對濕度74%,全年降水量1511.7毫米 [38] 

芒市水文

芒市水系主要有“三江四河”。三江:大盈江瑞麗江(隴川江)、怒江;四河:芒市河、南畹河、户撒河、芒東河(蘿蔔壩河)。芒市年平均總產水量31.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3.11億立方米,地下水8.69億立方米。

芒市自然資源

編輯

芒市地熱

芒市露出地表的温泉多達20多處;温泉以中温40—60℃居多,佔57.1%;低温25—40℃佔28.6%;高温的60—80℃佔14.3%。較大的温泉有軒蚌硅酸鹽泉、壩竹河温泉、法帕硅酸鹽泉、遮放古榕泉、蠻杏河中國泉等。

芒市森林

2006年,全市林業用地面積211300公頃,其中:有林地172700公頃,蔬林地1800公頃,灌木林地920公頃,未成林造林地6500公頃,無立木林地1900公頃,宜林荒山荒地1920公頃,森林覆蓋率61.2%。全市活立木總蓄1707.07萬立方米(不包括經濟林橡膠),其中:有林地蓄積1600.2萬立方米,蔬林地蓄積3.7萬立方米,散生木蓄積84.44萬立方米,四旁樹蓄積18.41萬立方米。市境內有高等植物257科,2564種,主要優勢樹種為思茅松、西南樺、旱冬瓜、木荷、櫟類。

芒市植物

芒市地處亞熱帶地區,終年豐富的熱量和充沛的降雨量形成了複雜的植被類型。據1999年高等植物調查統計,全市高等植物257科,2564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39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4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17種,國家Ⅲ級保護植物18種,常春木大葉崖角藤、雲南核桃茶、滄江新樟、冬櫻桃、細毛潤楠長柄油丹雲南蘿芙木小花使君子大萼葵勐臘新木姜子雲南崖摩鐮葉扁擔杆毛尖樹、大花大角、潞西小龍眼、厚果雞血藤、紫鉚樹、蘿芙木省級重點保護植物19種,其中省Ⅱ級保護植物5種,省Ⅲ級保護植物14種,南方紅豆杉銀杏雲南蘇鐵長蕊木蘭水青樹雲南石梓荔枝杜仲紅椿桫欏滇桐雲南梧桐雲南樟鐵力木合果木董棕普洱茶金毛狗翠柏雲南擬單性木蘭千果欖仁林生芒果雲南七葉樹龍眼頂果木、雲南菠蘿蜜、琴葉風吹楠紅花木蓮蒟蒻薯假山龍眼瑞麗山龍眼盈江龍腦香龍血樹錐頭麻天麻火麻、光葉天科木、短穗竹巖棕紅豆杉主要分佈在風平鎮的平河等高寒山區,合果木主要分佈在中山鄉,桫欏在芒海鎮帕壓山的一片桫欏樹羣,佔地約400畝,平均樹高4米以上,平均胸徑約10釐米以上。
2006年,芒市境內的古樹名木約有13科,18屬,26種(一種木未鑑定),單株有179棵,其中一級古樹有16棵,二級古樹有22棵,三級古樹有141棵;名木有3棵,古樹羣有106羣(1272棵),其中,一級古樹羣2羣,二級古樹羣6羣,三級古樹羣96羣;名木樹羣2羣。遮放允拱的56株古榕樹和2株鐵力木生長在一起,佔地300多畝。

芒市動物

熊狸 熊狸
2006年,分佈於芒市的野生動物有258科,1643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雲豹熊狸蘇門羚蜂猴、長尾葉猴、菲氏葉猴白掌長臂猿豚尾猴熊猴、黑鹿、綠孔雀50種;國家二級保護的有金貓香貓大靈貓小靈貓岩羊獼猴短尾猴、河鹿、水鹿水獺小爪水獺江獺、青鼬、黑熊穿山甲等172種。

芒市礦產

芒市境內藴藏着豐富的礦產資源,有色金屬有等;黑色金屬屬礦有鐵;能源礦產有褐煤;稀有金屬有鈷土;特種金屬、建築材料和其它非金屬礦有硅石水晶大理石、黃石、硫酸鋇石灰石等。2003年底,已發現國內礦產104處,其中最具有開發價值的是硅石、黃金、銅、鉛、鋅礦。

芒市人口

編輯
民族
民族(22張)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芒市全市總人口(常住人口)為439931人,比2010年增加50040人,10年增長12.83%,年均增長率為1.21%。在11個鄉鎮和1個街道、1個農場中,常住人口超過10萬人的有1個,在9萬至5萬人之間的有2個,4萬至1萬人之間的有5個,少於1萬人的5個,其中常住人口超過5萬人鄉鎮人數合計佔全市總人口的67.07%。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芒市全市共有家庭户128719户,集體户7448户,家庭户人口為399682人,集體户人口為40249人。平均每個家庭户的人口為3.11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增加0.01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芒市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25093人,佔總人口的51.17%;女性人口為214838人,佔總人口的48.8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4.77,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42下降0.65。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芒市全市人口中,0-14歲人口為89622人,佔總人口的20.37%;15-59歲人口為289090人,佔總人口的65.71%;60歲及以上人口為61219人,佔總人口的13.92%,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39733人,佔總人口的8.62%。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0.54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4.36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82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88個百分點。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芒市全市3歲及以上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1212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 46740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07448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50440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7471人上升為13914人;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8053人上升為10624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2008人上升為24424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44909人下降為34196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芒市全市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16426人,佔總人口的49.20%;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23505人,佔總人口的50.80%。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69231人,鄉村人口減少19191人,城鎮人口比重提高11.45個百分點 [37] 

芒市經濟

編輯

芒市綜述

2022年,芒市地區生產總值1900176萬元,同比增長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2450萬元,同比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394332萬元,同比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1113394萬元,同比增長2.9% [36] 
2020年,芒市實現財政總收入149906萬元,同比增長16.0%,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002萬元,增長14.0%。財政總支出499996萬元,增長31.0%,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74975萬元,增長14.9%。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9902萬元,增長14.7%;公共安全支出22443萬元,增長22.3%;教育支出70457萬元,增長1.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5345萬元,增長10.3%;衞生健康支出34742萬元,增長48.2%;節能環保支出5378萬元,下降18.6%;城鄉社區支出12432萬元,下降26.2%。
2020年,芒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70元,比上年增加1381元,增長4.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18元,增加1124元,增長9.0% [38] 
芒市夜景 芒市夜景

芒市第一產業

2020年,芒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1427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其中,農業產值340567萬元,增長6.4%;林業產值48346萬元,增長1.9%;牧業產值99255萬元,增長6.9%;漁業產值11995萬元,增長2.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4107萬元,增長3.5%。
2020年,芒市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35109畝,比上年增長0.4%。其中,糧食播種面積550394畝,增長0.1%;油料種植面積5910畝,下降18.2%;甘蔗種植面積122111畝,下降1.6%;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229866畝,增長3.1%;煙葉種植面積52601畝,下降2.5%;瓜類(果用瓜)種植面積16397畝,下降18.3%;藥材類種植面積23387畝,增長13.7%,其中石斛7641畝,增長0.3%;其他農作物種植面積34443畝,增長5%。
2020年,芒市全年糧食總產量222954噸,比上年增長1.6%;油料產量667噸,下降14.6%;甘蔗產量589935噸,增長6%;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12346噸,增長1.3%;煙葉產量6460噸,下降13.4%;瓜類(果用瓜)產量24994噸,下降16.1%;藥材類產量3956噸,增長44.7%,其中石斛產量2293噸,增長10.7%;其他農作物產量39251噸,下降1.2%。
2020年,芒市茶園年末面積135990畝,比上年增長0.9%;核桃年末實有面積64836畝,下降7.8%;橡膠年末實有面積70630畝,下降3%;咖啡年末實有面積39008畝,下降15.5%;堅果年末實有面積252413畝,增長53%;竹子年末實有面積131196畝,下降1.9%。
2020年,芒市茶葉產量10321噸,增長6.7%;核桃產量977噸,增長120.5%;橡膠(幹膠片)產量1812噸,增長65.6%;咖啡(幹咖啡豆)產量4889噸,下降10.5%;堅果產量6327噸,增長94.6%;竹子產量176.5萬根,下降9% [38] 
2020年1月2日,芒市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13] 

芒市第二產業

2020年,芒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增長16.9%,按行業分,製糖業增加值增長11.4%;貴金屬冶煉業增加值下降88.0%;飲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9.1%;常用有色金屬冶煉業增加值增長0.1%;穀物磨製業增加值下降12.3%;橡膠製品業增加值增長23.0%;精製茶加工業增加值下降29.4%;水泥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3.8%;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19.6%。
2020年,芒市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90676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9.2%。全市具有資質的53户建築業企業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20577萬元,增長67.5% [38] 

芒市第三產業

2020年,芒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0888萬元,比上年增長1.9%。按銷售地分,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985172萬元,增長1.9%;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75716萬元,增長2.0%。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148775萬元,增長1.3%;商品零售1012113萬元,增長2.0%。
截至2020年,芒市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2737865萬元,比年初增長9.8%。其中,境內存款2732793萬元,比年初增長9.8%;境外存款5072萬元,比年初增長13.2%。境內存款中,住户存款1528143萬元,比年初增長14.1%;非金融企業存款346324萬元,比年初增長8.6%;機關團體存款804358萬元,比年初增長5.3%;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92萬元,比年初下降5.6%。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040137萬元,比年初增長11.9%。其中,住户貸款1068747萬元,比年初增長17.3%;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971301萬元,比年初增長6.4%。
2020年,芒市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海關數)153600萬元,比上年增長6.7% [38] 
芒市與緬甸毗鄰,長期以來,潞西邊民與緬甸邊民跨境而居,邊民互市歷史久遠。本市的遮放、東山、芒海、勐戛、中山5個鄉鎮的33個自然村與緬甸貴概縣接壤,擁有5條通商通道,具有陸路邊貿區位優勢。德宏州已成為雲南省最大的邊境貿易口岸,設有芒市海關、州動植物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芒市交通運輸

編輯

芒市公路

芒市與緬甸毗鄰,芒市邊民與緬甸邊民跨境面居,邊民互市歷史久遠。全市有遮放、芒海、勐戛、中山4個鄉鎮的33個自然村與緬甸貴概縣接壤,擁有5條通商通道,具有陸路邊貿區位優勢。昆明—芒市,全程674千米。有卧鋪白天、夜晚班車和普通夜晚班車。途中不停留住宿。。
大理-芒市(潞西),里程:380千米。
保山-芒市(潞西),里程:180千米。
芒梁高速公路(建設中)、 [29]  瑞麗至孟連高速公路(建設中)。 [31]  龍瑞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的最後一段,已通車,全線在龍陵、芒市、風平、遮放、遮相、畹町、姐勒7處設置互通式立交。 [30] 

芒市鐵路

大瑞鐵路(建設中),全長330千米,設計時速140千米每小時,為國鐵一級單線電氣化鐵路。芒市境內將設置“芒市站、芒市西站、壩託站、遮放站”。 [32-33] 

芒市航空

德宏芒市機場 德宏芒市機場
德宏芒市機場,位於德宏州首府芒市,距離市區6.5千米,海拔876米。通航城市有:昆明成都北京上海(虹橋)、廣州西安重慶
德宏芒市機場佔地面積2640畝,跑道長2200米,等級為4C,機坪能同時停靠9架波音737—300型飛機。通航以來,機場不斷加大建設力度,配備了盲降系統、全向信標測距儀、助航燈光和先進的通信、導航、氣象、機務、安檢、運輸等設備,開通了夜航飛行。2013年10月,芒市機場將升級為國際機場。
2009年7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考察雲南後提出把雲南建成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此後,加快橋頭堡建設,把雲南建成中國沿邊開放經濟區已成為雲南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2018年7月19日,德宏芒市機場完成二期改擴建工程。 [28] 
2018年11月,德宏芒市機場航空口岸正式對外開放。 [27] 

芒市公共交通

芒市市區有1路、2路、3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1路、12A路、12B路、13路公交車在運營。 [34] 

芒市政治

編輯
單位
職務
現任領導
書記
謝金翔
市長
鄭昭
副市長
蔣自成、王劼、胡鋭、李宗旭、楊善斌
參考資料: [26]  [39] 

芒市社會事業

編輯

芒市教育事業

2020年,芒市有各類學校167所,其中普通中學21所,中等職業學校3所,小學(含教學點)77所,幼兒園64所,其他學校2所。高中招生數3343人,在校學生8176人,畢業生2282人,專任教師656人;初中招生數6404人,在校學生17708人,畢業生5426人,專任教師1293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2792人,在校學生8579人,畢業生3017人,專任教師178人;小學招生數6346人,在校學生38039人,畢業生6237人,專任教師2158人;幼兒園招生數8475人,在園幼兒數15729人,離園人數6462人,專任教師841人。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99.9%,小學學生輟學率0%。初中學齡人口淨入學率93.25%,初中學生輟學率0%,初中升學率98.8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0.33%,高中升學率98.8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8.81% [38] 

芒市醫療衞生

截至2020年末,芒市有衞生機構35個(不含個體診所、村衞生室、醫務室),其中醫院15個。牀位數4565張,其中:醫院3782張,衞生院565張,每千人口擁有醫院牀位數8.8張。衞生專業技術人員4756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542人,註冊護士2220人,檢驗師151人,每千人口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1人。卡介苗接種率98.55%,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率99.24%,百白破三聯製劑接種率99.15%,麻疹疫苗接種率99.32%,乙肝疫苗接種率99.32%,甲肝疫苗接種率99.06%,乙腦疫苗接種率99.07%,A羣流腦疫苗接種率98.23%,A+C羣流腦疫苗接種率99.11%,百破疫苗接種率99.16%。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73‰,嬰兒死亡率5.15‰。傳染病發病率995.64/10萬 [38] 

芒市社會保障

截至2020年末,芒市全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97756人,比上年增長1.3%;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9724人,增長15.6%;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0545人,增長8.3%;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6234人,增長56.1%;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9756人,增長6.1%,覆蓋率100%;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41905人,覆蓋率99%;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0632人,覆蓋率99% [38] 
截至2020年末,芒市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67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全市共有10368人納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鎮居民1103人,農村居民9265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768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4700元;全年共發放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782.68萬元,其中城鎮居民589.98萬元,農村居民3192.7萬元 [38] 

芒市歷史文化

編輯
潑水節
潑水節 潑水節
潑水節傣語稱“擺爽南”,德昂語稱“拱拍”,阿昌人稱“澆花節”。它是傣歷新年,是一年中最為盛大而隆重的節日。潑水節的來歷傳説較多,現普遍流傳的是,很多年以前,有一個魔法無邊的魔王,刀箭不入,水淹不死,火燒不爛,無惡不作。他搶來12個美麗的姑娘做妻子,個個恨死魔王。最小的聰明機敏,一直在想辦法殺死這個妖魔。一天,終於從魔王口中探出秘密,只要用魔王的一根頭髮勒住魔王的脖子,就能把魔王的頭勒下來。可是妖魔的頭落地後,滾到哪裏,哪裏就大火成災。為了使人間免除災難,12個姑娘只好輪流抱着魔王頭。於是人們用清水替姑娘沖洗身上的污穢,年復一年,形成了潑水節。節期是傣歷12月31日至1月2日,在清明後7天到10天內舉行。1983年4月,德宏州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其定為民族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固定為陽曆4月12日至14日。節日清晨,人們把頭天採來的鮮花供奉在佛前,並於中午前把佛寺內的佛像搬出來,放在龍亭子裏,先用剛打來的清水浴佛,然後按年長輩分互相有禮貌地用花木枝葉蘸水灑潑對方,人們互相潑水,以示祝福,唱歌跳舞,夜晚放焰火和孔明燈等,整個節期內熱鬧非凡。傣族、德昂族及阿昌族認為,潑水可以消災祛病,身體健康;相互潑水是尊敬、愛慕,給予對方吉祥如意。 [1] 
目瑙縱歌節
目瑙縱歌節景頗族傳統祭祀的盛大節日,源於創世英雄寧貫娃的故事。景頗支叫“目瑙”,載佤、浪哦、喇赤等支叫“縱歌”,統稱“目瑙縱歌”,是大夥跳舞的意思。節期一般都選定在農曆正月中旬。1983年4月9日經德宏州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每年正月15日至16日為景頗族目瑙縱歌節。節日期間,景頗族男女老少身穿盛裝,一早結隊彙集到目瑙縱歌廣場進行歡慶。目瑙縱歌典禮開始,敲鑼打鼓,鳴槍放炮,笙管齊奏,在一派歡樂聲中,由4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頭戴插有美麗的孔雀翎或雉雞鳥冠帽,手中揮動閃亮的景頗長刀,領着目瑙縱歌隊伍,踏着鼓點,吹響“桑比”,邊歌邊舞。舞場中央翌立有高大的“目瑙示棟”標誌,上刻目瑙縱歌線路(以示景頗族祖先由青藏高原南遷的曲折過程),人們圍着“目瑙棟”,踏着鼓點,吹響“桑比”,盡情歌舞,參舞者少至數百,多至數千人,故有“萬人舞”之稱。目瑙縱歌從早跳到晚,通宵達旦,氣勢壯觀。
阿露窩羅節阿昌族傳統節日,是為紀念傳説中的遮帕麻遮咪麻為民除害、造福人類而舉行的。每年農曆正月初四舉行。節日期間,遠近村寨的阿昌人身穿節日盛裝,抬着扎制的掛着紅彩的白象和青龍,手持青枝綠葉,彙集在事先指定的村寨,圍繞着舞場中央豎起的“阿露窩羅”標誌,放鞭炮,唱“窩羅”,踏着“龍形虎步”在象腳鼓樂聲中耍龍舞象,盡興狂歡。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阿露窩羅節”為阿昌族的法定節日,每年陽曆3月20日舉行,節期2天。
闊時節
闊時節亦稱“拉歌”節,意為新年歌舞節。每年正月初九舉行,節期2天。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其定為傈僳族的法定民族節日。節日裏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除夕之夜,老人以酒、肉、粑粑為祭祀天地祖先神靈,為感謝耕牛一年勞作、家犬給人類帶來谷種,先給它們品嚐一點年節食品。人們身着節日盛裝,來到選定的場址,聚集在一起吹笙、笛,彈篾弦、三絃等樂器,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歡慶佳節。同時舉行火炮、弩箭、射擊等民間體育比賽及對歌等活動。

芒市地方特產

編輯
咖啡
咖啡產業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發展經歷了零星種植、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發展三個階段,截至2009年底,全州咖啡種植面積達12.09萬畝,年產咖啡幹豆1萬多噸,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種植和加工基地。2009年10月,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正式向“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提出申報成為“中國咖啡之鄉”的申請。2010年4月20日,中國咖啡之鄉—雲南省德宏州授牌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重慶廳隆重舉行,德宏州正式被評為“中國咖啡之鄉”。
遮放米
涮涮辣 涮涮辣
德宏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風調雨順,土地肥沃,盛產糧食。“芒市穀子遮放米”一説廣為流傳。據説遮放米曾是歷史上有名的“貢米”,其米質晶瑩剔透,米香十里之外可聞,難怪皇帝老爺要親口嘗一嘗。
涮涮辣
如果有“吹牛大王”敢説他吃盡天下辣椒也不會耳赤心跳,那就帶他到德宏來吧,讓“涮涮辣”鬧他個天翻地覆。德宏盛產的“涮涮辣”可算是辣中之王,據説其辣味比其他辣椒高出二三十倍,用“涮涮辣”調製蘸水碟,只需點到為止,
在蘸水碟裏打個滾,其辛辣之味就已至極。
昆蟲食
德宏的傣族景頗族德昂族,除食用一般的植物、動物食品外,至今還保留着人類早期以昆蟲為食品的習慣。螞蟻蛋、竹蟲、蜂蛹花蜘蛛等等來製作美味佳餚
若將竹蟲蛹幹作下酒菜,是待客的上品。然而最不同凡響的是還吃一種個體很大、身體上有黃黑相間的花斑、結黃網的花蜘蛛。這種蜘蛛有拇指那樣大,少年兒童們最喜捕捉。他們將捕到的花蜘蛛放在火上烤,去肢腳,蜕去一層皮後,夾在糯米飯或軟米飯中當菜吃,其味不亞於烤肉。此外,他們還從地穴裏挖一種景頗語稱做“起柯”的“牛屎蟲”的蛹,這種蛹較大,一般都有兩三個拇指那樣粗,將從地穴挖出來的白色蛹,洗淨後放在鍋裏稍煮片刻,撈起來配上佐料可與雞蛋一起煎食,這種蛹蛋白質含量很豐富。
螞蟻蛋是傣家的一道民間傳統美食。涼拌螞蟻蛋,味道可美啦,有時盤中的一粒粒螞蟻蛋足有豌豆那麼大,狀如豬腰子,外觀白嫩,表面有一層薄膜,看着就有悦目爽心之感。用筷子輕輕地搛起一粒來,放進口中一咬,蛋味鮮美至極,叫人禁不住滿口生津。螞蟻蛋雖然好吃,卻極為難得。食用的螞蟻蛋,都是生長在樹上的大黃螞蟻所產的。爬上樹去取蛋時,免不要承受螞蟻叮咬之苦,因而在傣族民間,早就有“不是強者,休想吃到螞蟻蛋”的説法。
傣家人食用螞蟻蛋,主要是涼拌,將螞蟻蛋洗淨,放在沸水裏燙熟,然後加入蒜、鹽、醋等調料,再加上自己喜愛的蔬菜即可食用。
傣家和景頗人都喜愛蜂蛹,但要想得到蜂蛹,難度是可想而知的。蜂蛹一般都極為難取,取蜂蛹時不免要受叮咬之苦。但蜂蛹的美味又讓人們鋌而走險,蜂蛹還是一道下酒的好菜。

芒市榮譽稱號

編輯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名單。 [14]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 [15-16]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 [17] 
2020年5月14日,被認定為雲南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18]  2020中國最具綠意百佳縣市。 [19] 
2020年10月20日,入選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20] 
2021年5月10日,入選雲南省第一批學校體育綜合改革試點縣名單。 [21]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22]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