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腹針

(治療全身性疾病的針灸療法)

鎖定
腹針療法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針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調整氣機陰陽,實現人體陰陽動態平衡,從而治療全身性疾病的一種全新的針灸療法
中文名
腹針
創始人
薄智雲
特    點
理論上創立了先天經絡學説等
治療範圍
過敏性鼻炎、痛風、椎管狹窄

腹針簡介

中國針灸學會已培訓腹針技術人員8000餘人次,其中國內執業醫師6000餘人,國外執業醫師2000餘人。學員分佈於20個國家和地區,腹針療法及學術的國內外影響日漸增強。

腹針原理

腹針屬針灸學新開展的一種治療方法,是其創始人薄智雲教授研究近30年的結晶。它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其精華是以腹部的神闕為調控系統,提出人之先天,從無形的精氣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賴於神闕系統。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腹部不僅包括了內臟中的許多重要的器官,而且還分佈着大量的經脈,氣血向全身輸布,也是審察症候,診斷、治療疾病的重要部位。因此其治療內臟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療效顯優勢。
其治療體系為以腹部的肚臍為中心進行調控,因為人在出生前,臍帶是維繫生命的紐帶,人體的生長髮育所需的營養依賴於臍帶的輸送。腹部又是五臟六腑會聚的地方,所以採取腹部穴位治療可調整全身的經絡,而達到治療全身疾病的目的。

腹針產品特點

1. 理論上創立了先天經絡學説(理論)
2. 臨牀上發明了“神龜圖”
3. 方法上體現了中醫防治疾病精髓,臟腑經絡局部同時並舉
4. 使用上無痛、安全、有效成為腹針療法一大特色,患者樂於接受
5. 取穴上突出規範化操作特點

腹針治療範圍

該療法治療範圍廣,涉及病症多,過敏性鼻炎、痛風、哮喘、椎管狹窄強直性脊柱炎、高血壓、糖尿病、失眠、抑鬱症、耳鳴、耳聾、膽囊炎、胰腺炎、中風後遺症、黃褐斑、青春痘、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帕金森、肥胖症、陽痿、胃腸疾患、腸易激綜合徵、長期便秘、反覆口腔潰瘍、兒童假性近視、痛經、閉經、月經不調、子宮肌瘤、乳腺增生等婦科疾患、頸腰椎膝踝關節痛、坐骨神經痛、肩周炎、網球肘、偏頭痛、帶狀皰疹後遺痛等絕大多數疼痛病症均有顯著療效。

腹針相關專著

《腹針療法之我見》

腹針傳人

創始人:薄智雲
大弟子:林超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