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猴戲

(由猴子等靈長類動物表演的藝術形式)

鎖定
猴戲,又名猴子戲,粵語馬留戲(俗作馬騮戲,粵語稱猴子為“馬留”,“留”因變調而常被誤寫為“騮”),泛指猴子或其他靈長類動物(如猩猩)參與演出的表演藝術
猴戲除了指真正由猿猴表演的項目外,還用來比喻人們一些行為。
中文名
猴戲
別    名
猴子戲
粵    語
稱馬留戲
盛    行
民國時期

猴戲中國傳統猴戲

漢代畫像石百戲圖裏有猴戲形象,可知我國馴猴作戲的歷史甚早。迄明清時,玩猴者多為謀生之計流浪江湖。玩猴藝人多為一副扁擔,挑兩個箱子;或牽羊,帶助手扛一長十字竹竿。在選好場地後,敲鑼引人駐足。一般令猴翻筋斗、擔水、走索;或爬高竿;或開箱戴面具,穿戲衣走場。《燕京歲時記》:『耍猴兒者,木箱之內藏有羽帽烏紗,猴手自啓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揚可聽。古稱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其餘扶犁跑馬,均能聽人指揮。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馬者,以羊易馬也。』
猴戲在中國已有悠久史史,最遲於唐朝已有出現。古代中國人民把猴子視為馬的守護神,常於馬廄內養猴子以留住馬匹,並讓猴子表演猴戲作祭祀之用,因此猴子又有“馬留”的別稱,此名稱仍保留在粵語中。日本於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猴戲。 後來猴戲的宗教性變淡,有些只是純娛樂觀眾,一些小販為招攬顧客,也會養猴子表演賣技藝,尤其常見於賣武術、賣藥等行業。現時香港一隻獲漁農自然護理署發牌由人飼養的猴子金鷹,其已故前主人陳日標生前以賣藥為業,金鷹就在主人賣藥時表演。

猴戲日本傳統猴戲

日本把猴戲稱為猿まわし(さるまわし),有時也寫成猿回し,屬於傳統藝能。猴戲最初傳入日本時,也是於馬廄中作為祭祀驅邪之用,常見於武家的馬廄。室町時代起猴戲宗教性淡化,發展成街頭藝術,多以太鼓伴奏。由於日文中“猿”的讀音是さる,與表示離開、驅離之意的“去る”念法一樣,有吉祥的意味,因此發展成過年時常見的表演。江户時代更認為是種讓病魔遠離的象徵,所以還有專門引導猴子耍猴戲驅邪魔、病魔的職業。 此外,日本的狂言中也有猴戲表演,稱為靫猿。

猴戲現代猴戲表演

猴戲 猴戲
現 在一些動物園、主題公園馬戲團也有猴戲的表演項目,常見的有踏單車、跳火圈、走鋼絲、翻筋斗芭蕾舞、變臉譜、走平行木、幽默劇等。還有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新野猴戲”,以王中緒為代表的耍猴人,表演更注重搞笑滑稽,猴子和人之間的互動打鬥,通常叫武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