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老萊子

鎖定
老萊子(約公元前599年一約公元前479年),存疑人物,或為老子在歷史中的另一名字。春秋晚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楚國人(湖北荊門),出生於楚康王時期,卒於楚惠王時期,著書立説,傳授門徒,宣揚道家思想。和老子與孔子一個時期。 [1] 
中文名
老萊子
民    族
華夏族
出生日期
公元前 599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 479年
主要成就
道家的代表人物
出生地
湖北荊門
信    仰
道家
佳    話
老萊衣
所處時代
春秋時期

老萊子道家代表

老萊子 老萊子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萊子。在荊沙古地域上生活的老萊子在道家形成的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因為他的生活年代與老聃同時,與老聃或為一人,其影響遠大,堪稱一代傑出的思想家。 [2] 

老萊子思想主張

魯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受困於陳、蔡,楚昭王迎孔子來楚國。孔子外出,遇其弟子。弟子返家,告訴老萊子:“有人於彼,修上而趨下,示僂而後耳,視若營四海,不知誰氏之子。”老萊子説:“是丘也,召而來。”孔子見面,向老萊子請教怎樣輔助國君。 [3]  與其讚譽唐堯而非議夏桀,不如堯、桀而亡,收起那些褒貶,反乎自然必有損傷,不安不靜必生邪惡。對人作事從容隨物,故常成功。有什麼辦法,你自以為賢能啊!”要孔子改變那種志在經營四海,以賢能自負的態度。從中同時也流露出戒除驕矜,淡泊名利,亡卻好惡,順乎自然的思想主張。他還用“齒、舌”的比喻教孔子事君之道。這些語言,多為各國名家策士摘引。
老萊子不願“受人官祿、為人所制”,隱居山林。楚惠王五十年(公無前479年)發生“白公勝之亂”,繼而陳國南侵,為避亂世,他攜妻子逃至紀南城北百餘里的蒙山之陽,“葭牆蓬室,木牀蓍席,衣藴食藪,墾山播護。”玄墨派源自老萊子隱居蒙山時,據稱是一書生向老萊子請教《周易》得老萊子指點,後入道門,因天地大道玄之又玄,書生與墨為友,故自稱玄墨道人。楚惠王自駕車前往,迎接老萊子到郢都出任官職,輔助國政。他謝絕説:“僕野山之人,不足守政。”為謝絕楚王入朝的邀請,他向更僻遠的南方遷徙。後來世人多不知其隱居何處,葬於何方。後來,唐高祖、唐太宗和明太祖等均昭示尋找老萊子故居及墓廬。直至清康熙年間,長沙府在今株洲良都塅發現一石碑,經識篆者辨別才知這是老萊子墓碑,也就證明老萊子終老這方。乾隆四十六年,湘潭知縣白瞡自一淩姓百姓手中贖回老萊子園,重修老萊子墓,並立“古孝子老萊子墓”石碑,距墓約1公里處建“萊子祠”,門聯書“靈鍾楚國,業繼蒙山。”祠左嵌清同治十三年所立“萊子捐碑”,記載着歷代民眾捐資修墓情況。

老萊子孝子品行

老萊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孝子。孝養二老雙親,自己72歲時,為了使老父母快樂,還經常穿着綵衣,作嬰兒的動作,以取悦雙親。後人以“老萊衣”比喻對老人的孝順。唐代詩人孟浩然曾作詩曰:“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宋蘇舜欽《老萊子》詩:颯然雙鬢白,尚服五彩衣 [4] 

老萊子個人作品

遺著有《老萊子》16篇(一説15篇),漢魏時亡佚。有少數言論在《子書》、《戰國策》、《屍子》等書籍中有所收錄,從中可以觀其生平和思想觀點。

老萊子主要經歷

老萊子是發端於春秋時期的道家學派的一位創始人。自春秋而戰國,後起道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將道家原創者的思想與自己的思想溶合在一起,經過高度整合之後,以《老萊子》傳之於世。《老萊子》十五篇(或曰十六篇)散佚。後世只知《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並不瞭解這位與老聃同時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所注的老萊子的思想,《老萊子》的失佚甚憾。
老萊子是荊門歷史上第一文化名人,清代荊門知州舒成龍認為,就《高士傳》、《列女傳》所記,“或言其隱,或稱其孝,皆大節也。餘謂萊子之孝,非隱無以成之;萊子之隱,唯孝益能終之。”(《荊門直隸州志·老萊山莊》)《史記·老子傳》載:“老萊子亦楚人也。着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老萊子以“孝”、“隱”着稱於世,為中國二十四孝之首;作為春秋晚期的思想家,以“言道家之用”奠定了中國天道倫理觀的哲學基礎,對中國哲學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老萊子軼事典故

二十四孝
老萊子 老萊子
春秋時,楚國有位隱士,名叫老萊子。這個老萊子非常孝順父母,對父母體貼入微,千方百計討父母的歡心。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子特地養了幾隻美麗善叫的鳥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着説:“這鳥聲真動聽!”老萊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裏非常高興。老萊其實也不小了,也年過70。一次,父母看着兒子的花白頭髮,嘆氣説:“連兒子都這麼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 老萊害怕父母擔憂,想着法子讓父母高興。他專門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走路時也裝着跳舞的樣子,父母看了樂呵呵的。一天,他為父母取漿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傷心,故意裝着嬰兒啼哭的聲音,並在地上打滾。父母還真的以為老萊是故意跌倒打滾的,見他老也爬不起來,笑着説:“萊子真好玩啊,快起來吧。” 這個成語形容子女想盡辦法讓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暢。

老萊子佚書·道家書目·老萊子

老萊子相關記載

老萊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於彼,修上而趨下,末僂而後耳,視若營四海,不知誰氏之子。」老萊子曰:「是邱也,召而來。」仲尼至。曰:「邱,去汝躬矜與汝容智,斯為君子矣。」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問曰:「業可得而進乎?」老萊子曰:「夫不忍一世之傷,而驁萬世之患,抑固窶邪,亡其略有弗及邪?及惠以歡而驁,終身之醜,中民之行進焉耳,相引以名,相結以隱。與其譽堯而非桀,不若兩忘而閉其所譽。反無非傷也。動無非邪也。聖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奈何哉其載焉終矜爾!」(《莊子.外物篇》)
子思見老萊子,老萊子聞穆公將相子思。老萊子曰:「若子事君,將何以為乎?」子思曰:「順吾性情,以道輔之,無死亡焉。」老萊子曰:「不可順子之性也,子性剛而傲,不肖又且無所死亡,非人臣也。」子思曰:「不肖固人之所傲也。事君,道行言聽,何所死亡。道不行,言不聽,則亦不能事君,所謂無死亡也。」老萊子曰:「齒堅易蔽,舌柔常存。」子思曰:「吾不能為舌,故不能事君。」(《孔叢子.抗志篇》。《戰國策》或謂齊黃曰:公不聞老萊子之教孔子事君乎?示之以齒之堅也,六十而盡相靡也。)
人生天地之間,寄也。寄者,同歸也。古者謂死人為歸人,其生也存,其死也亡,人生也少矣,而歲往之亦速矣。”(《屍子》卷下引《老萊子》)
老萊子曰:「鳥獸之毛,可績而衣,其遺粒,足食也。」(皇甫謐《高士傳》)

老萊子老萊子附錄

孔子曰:「德恭而行信,終日言不在尤之內,在尤之外,國無道,處賤不悶,貧而樂也,蓋老萊子之行也。」(《大戴禮記.衞將軍文子篇》,《史記》索隱引有國無道二句。)
老萊子者,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修道家之用,修道而養壽也。(《史記.老子列傳》)
老萊子,古之壽者。(劉向《説苑別錄》)
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作嬰兒自娛,着五采斒斕衣裳,取槳上堂跌僕,因卧地為小兒啼,或弄鶵鳥於親側。(《後漢書》注引《列女傳》)
老萊子者,楚公室亂,逃世耕於蒙山之陽,蓬蒿為室,枝杖於牀,飲水食菽,墾山播種。人或言於楚王,王於是駕至萊子之門,萊子方織畚。王曰:「守國之政,孤願煩先生。」老萊子曰:「諾。」王去,其妻樵還,曰:「子許之乎?」老萊子曰:「然。」妻曰:「妾聞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隨而鞭棰;可擬以官祿者,可隨而鈇鉞,妾不能為人所制者。」妻投其畚而去,老萊子亦隨其妻,至於河南,以萊子為老萊子,人莫知其所終也。(皇甫謐《高士傳》)

老萊子人物考證

這是中國第一部比較全面、系統地考證春秋時期隱居楚國蒙山(今湖北省荊門市象山)的偉大思想家、道學先祖老萊子(或曰老子)生平及其隱跡的學術論稿,全文12萬餘字,發表於湖北省荊門市文化期刊2010年8月《荊楚風》增刊上上。
作者李林林(筆名楚木)立足於原始文獻和考古資料,結合春秋時代的社會環境與地理條件,吸納各家爭鳴的合理觀點,對懸疑千古的老萊子(老子)“生、名、籍、學、仕、著、隱”等重要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索,得出了較為獨到的論證,即:老萊子(老子)生於約公元前571——公元前556年之間,原籍為宋國相縣厲鄉曲仁裏;姓老,名耳,字聃;成年後出仕周都洛陽守藏室史,號伯陽,官稱老陽子,後因周王室變亂去職歸鄉,改姓李,南下遷隱途中始作不朽鉅著《道德經》或《老子》;老年時隱居楚國蒙山侍養父母,號“萊”或人稱“老萊子”,被推崇為古代“二十四孝子”之一。現荊門象山存有老萊子隱居時的“老萊山莊”、“孝隱亭”等諸多遺蹟、遺碑及民間傳説;古文獻中“老萊子言説”及“斑衣娛親”、“孔子拜訪”“不朝楚王”等民間故事,是荊楚地區極為難得的先秦重要思想文化遺產。 [5]  史料記載,老萊子隕於江南,墓葬於原湘潭縣良圖塅,現株洲市荷塘區宋家橋株洲車輛廠內,時代久遠,流傳有序。

老萊子問題考證

史記》原文: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見老子,其猶龍邪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
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李耳和老萊子並不一定是一個人,但沒有證據證明老萊子不是寫《道德經》的老子,至於老萊子是不是寫《道德經》的老子,請讀者自行定奪。

老萊子文學形象

稀世的故事,史詩的品質,思想的風範,文學的玄謎。
老萊子新傳奇》是源於荊楚歷史文化的中國第一部關於老萊子的文學傳記作品,作者楚木,於2011年在長江出版集團“網”上發表,受到讀者歡迎和好評。
《老萊子新傳奇》 《老萊子新傳奇》
全著共分五卷:
第一卷《賴鄉胭玉情》,敍述了老萊子的身世,從小好學,與戀人賴胭、子玉的神奇初遇以及“三小無猜”的美好情誼;同時以一個少年兒童的目光,展現了諸侯爭霸戰爭對一個平民家庭的殘酷毀滅過程。
第二卷《洛都宮闕血》,描寫了青年老萊子為尋求天下和平之道到洛陽周都深造、入仕的複雜經歷,表現了其對周王朝的深刻審視與自我覺醒,挖掘出血腥宮廷為爭權奪利相互殺戮的陰暗軌跡,並細緻地描寫了老萊子參與“景王變法”遭受挫折,後隨“王子朝之亂”護籍奔楚的烽煙歷程。
第三卷《家國離亂淚》,講述了本欲歸鄉事教、敬養父母的老萊子,卻因參與“護籍奔楚”的特殊身份,受到宋國上層權貴的迫害,妻子賴胭遇難,最後被迫改姓逃離家園,流離顛沛,在至楚國城父關口時寫下了千古名著《老子》“甲”。
第四卷《蒙山天地心》,反映了老萊子在隱居楚國郢郊時留下“斑衣娛親”的孝敬故事,但遭楚公室“白公之亂”居地被毀,從而避亂荊門蒙山(今象)腳下,過着“莞葭為牆,蓬蒿為室,杖木為牀,蓍艾為席,葅芰為食,墾山播種五穀”的隱逸的生活。在此期間,進一步深化了對天地人的認識與思考,寫下道著“十五篇”,亦稱《老子》“乙”、“丙”及《太一生水》。其著流傳後,楚惠王親訪,臨懇請參政,因“不能為人所制” 而留下所著贈予惠王后再次遷移,最後“渡江而逝”。楚惠王得老萊子全部著述後悉心學習,力精圖治,且傳教於王子王孫,使已漸衰落的楚國在戰國時期仍繁盛一時,優質的楚國文化進一步孕育形成、傳世千年。
第五卷《誰解古今謎》,為尾卷。公元1993年10月,在原楚都紀郢近郊的荊門郭店村,寫有”東宮之師”的戰國楚墓裏《老子》“甲”、“乙”、“丙” 以及《太一生水》被整體發現,舉世震驚,其歷史懸疑正在逐步破解。
該著文筆抒情,尊重史實,並在寫作中巧妙地融入荊門郭店楚墓竹簡《老子》與《詩經》兩大先秦文化元素,真實地把人帶入了春秋時期的生活情境與人文氛圍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