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翟家所鄉

鎖定
翟家所鄉位於甘肅省會寧縣東南部,祖厲河上游兩岸,距蘭州170公里,距縣城17公里。南以桃吊公路為界與侯家川、新添堡回族鄉毗鄰;西與會師鎮接壤;東南以喬溝峴為界與黨家峴、楊崖集鄉接壤;西北連八里;東北大致以大棟樑台原為界,與老君坡鄉毗連;東以苦水河和老回溝山地為界,與太平店鎮相接。鄉人民政府駐翟家所。國道312線、平定高速公路穿行而過,西蘭烏光纜通信過境,交通便利,信息暢通。
中文名
翟家所鄉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甘肅省會寧縣東南部
面    積
181.9 km²
電話區號
0943
人口數量
2萬人
車牌代碼
甘D

翟家所鄉歷史沿革

1954年設翟所區,1958年設立公社,1983年改翟家所鄉。1996年,面積181.9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翟家所、張城堡、觀音廟、高嘴、六房岔、焦家河、上王家、夏陽、陳家崖灣、商馬家、張家岔、塬坪、新智、杜家大灣14個行政村。

翟家所鄉地理環境

翟家所鄉耕地總面積86502畝,其中梯田55000畝。境內梁峁起伏,溝壑縱橫,自然條件較差,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張城、杜灣、塬坪、翟所、焦河等村地勢比較平緩,高咀、六方、新智、陳灣、夏陽、張岔等村地勢陡峭,南北最大縱距約15公里,東西最大橫距約30公里,總流域面積181.9平方公里。翟家所鄉年平均降雨量不足400毫米,年平均濕度46%,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佔全年總降雨量的70%左右。海拔1800—2100米,屬半温帶季風氣候,四季冷暖乾濕分明,春季升温迅速,乾燥多風;夏季炎熱高温,日照較強;秋季涼爽濕潤,時有陰雨;冬季寒冷乾燥,雨雪偏少。1月份平均氣温0.3℃,7月份平均氣温24℃,年平均氣温12.15℃。

翟家所鄉行政區劃

梯田 梯田
翟家所鄉現轄張城堡、杜家大灣、新智、翟家所、夏陽、六房岔、高咀、商馬家、焦家河、上王家、陳家崖灣、塬坪、張家岔、觀音廟14個行政村,9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555人,其中勞動力13300人。

翟家所鄉經濟概況

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80元。主栽糧食作物小麥玉米、洋芋、豆類;經濟作物胡麻為主。翟家所鄉累計共完成退耕還林11435.5畝,退耕還草9360.6畝,荒山造林6500畝,年兑現資金320多萬元。
紅葱種植 紅葱種植
翟家所鄉是會寧縣東南部的旱山區鄉,發展比較滯後,經濟總量位於會寧縣後列,農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鄉黨委、鄉政府立足鄉情,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經濟發展趨勢較好。2006年底,翟家所鄉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520元,比2005年增長13%,農業生產總值達38000萬元,糧食總產量達5600噸。一是特色產業有了較快發展。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和氣候條件,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形成了以馬鈴薯、冬小麥、晚熟西瓜、紅葱等為主的特色農業主導產業。2006年底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31000畝,冬小麥達到12000畝,晚熟西瓜達到1200畝,紅葱達到800畝,生豬存欄達到8294頭,存欄達到3592頭,存欄達到17049頭,家禽飼養量達到2.1萬隻。二是區位優勢明顯。由於國道312線和平定高速公路過境,翟家所鄉便處於蘭州1小時經濟圈內,能直接接受省城輻射,發展城郊型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三是勞務產業發展迅速。以張城堡村市級勞務輸出聯合基地為帶動,輸轉農村剩餘勞動力5780人,實現勞務收入900餘萬元,從而形成了良好的勞務產業發展新格局。

翟家所鄉社會事業

翟家所鄉現有鄉級醫療機構2所,醫務人員10人,村級衞生所12所,醫務人員14人;有初級中學2所,小學14所,幼兒園1所,教職工230人,在校學生5114人,其中初中生1473人,小學生3641人。鄉政府機關幹部40人,本科學歷6人,專科學歷16人,中專及高中學歷18人。
翟家所鄉現有各類學校23所,在校中小學生5120名,教職工191人。1997年翟家所鄉領導班子高瞻遠矚地提出了“治窮先治愚,治愚必須辦教育”的思路,要出台了一系列“負債小學”的創措施,多方籌措資金、狠抓硬件建設,使翟家所鄉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通過爭取有關幫扶教育項目,使362萬元資金用於翟家所鄉學校的硬件建設,修建磚木結構及磚混結構校舍面積達5864平方米,併購置了一大批圖書儀器。翟家所鄉有磚混結構教育樓一幢,磚木結構小學和教學點9所,磚土木結構村小學10所,學校硬件建設在全縣獨一無二。硬件建設的根本改善有力地促進了廣大師生的教學和學習積極性,教學質量逐年提高,鄉獨中2002年獲白銀市“先進集體”稱號,鄉教委2002年獲會寧縣級“文明單位”稱號,鄉中心小學被評為白銀市示範學校和甘肅省“交通安全示範學校”,與此同時湧現出了像劉彥蒼、馮雨順、王振平等一大批優秀教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

翟家所鄉區位優勢

翟家所鄉 翟家所鄉
一是沿國道旁張城、觀音、杜灣、翟所4村的晚熟西瓜,產量高,品質好;二是南部六方、高咀、新智、焦河、觀音等村的紅葱種植歷史較長,品質極佳;三是沿河村有豐富石砂原料;四是翟家所鄉土地面積較大,洋芋種植前景好;五是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務輸出潛力大。

翟家所鄉發展思路

正在整修鄉村公路 正在整修鄉村公路
翟家所鄉的發展思路是藉助高速公路過境修通通往南部各村莊的翻水橋,同時積極爭取鄉村公路建設項目,切實改善鄉村公路落後的狀況。積極爭取扶貧資金,建立晚熟西瓜和紅葱種植基地,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走規模化、產業化路子。開發沿河砂石原料,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多方途徑,組織勞務輸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加強與各級幫扶部門、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翟所籍在外工作人員的聯繫,加大學校危房改造力度,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組建農村經濟發展協會,引進推廣良種,促進農產品銷售流通。

翟家所鄉扶貧村莊

暖棚羊舍 暖棚羊舍
杜灣村是翟家所鄉實施扶貧開發戰略的一個縮影。以支部書記郭繼禎為核心的村領導班子,為提高全村羣眾的生水平,轉變觀念解放思想,圍繞“田、電、水、草、林、羊”扶貧開發做文章,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僧和社會效益。1999年投資11解決萬杜灣村10組34户村民的照明問題;2000年興修梯田4000畝,為發展高效節灌農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興建121人飲渴望工程方面投資10.8萬元,興建水窯384眼,集流場地1萬平方米,徹底解決了全杜灣村村民的飲水困難;2002年全村退耕還林2500畝,還草1000畝,爭取國家補貼92萬斤糧食,2002年又投資10萬元興建磚木結構拱形暖棚羊舍30座,同時從山東引進小尾寒羊200餘隻,實施科學施養。

翟家所鄉歷史遺蹟

西寧古城遺址位於今會寧縣東南翟家所鄉張城堡村附近,是宋時會州敷川縣、金保川、西寧縣所在地。遺址位於祖厲河邊,長寬均在百米左右。殘存的古城牆雖部分坍塌,但仍顯雄偉,高約10米。站在高處,城門、甕城等清晰可見。

翟家所鄉當地特色

皮影戲 皮影戲
皮影戲是一種民間傳統戲劇。遠在明清時就很盛行,是一種用獸皮剪制形象並借燈光照射投影而表演故事的戲曲形式。當地傳統皮影唱腔獨特,有燈腔、影腔之分,皮影人物造型豐富,有浮雕、透雕之別。一般是一具(身體四肢)皮影配有多個頭飾,因此有“頭多身少”之説。演唱器樂主要有大鼓、幹鼓、鑼、鈸、二胡、板胡、三絃、笛子等,主要道具為影窗,俗稱“亮紙”及油燈。還配有桌椅和景物造型以及其它砌末道具以配合表演。演唱內容主要為反映通俗宗教的因果報應類,反映英雄人物的傳奇類,反映孝道仁義的家庭婆媳、妯娌關係之類的倫理類。是民間傳統文化的主要形式,也是民間傳統道德的最直白的表達形式,更是羣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皮影戲還流傳於會寧縣東南部和中部的楊崖集鄉,黨家峴鄉、侯家川鄉、新添堡鄉、韓集鄉、平頭鄉、老君坡鄉、太平鎮、中川鄉、丁溝鄉、會師鎮、八里灣鄉、柴門鄉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