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鎖定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城東北方向的樹窩、龍窩鄉馬邊縣境內,距西昌市260公里,距美姑縣城79公里,保護區總面積為50655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31097.5公頃,緩衝區面積17185公頃,實驗區面積2372.5公頃。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1994年經林業部確認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有珍稀動物大熊貓牛羚小熊貓、豹、獼猴、虹腹角雉、白腹錦雞、白鶴等30餘種。珍稀植物有珙桐銀杏、連香樹、紅豆粉等10種。還盛產天麻貝母牛膝等名貴藥物。 [1]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四川美姑大風頂大熊貓重要棲息地入選。 [9] 
中文名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美姑縣城東北方向的樹窩、龍窩鄉馬邊縣境內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佔地面積
50655 公頃
類    型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保護對象
大熊貓牛羚、珙桐、銀杏
保護區級別
國家級
批准時間
1994年
保護物種
大熊貓、林麝、四川山鷓鴣等 [9]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史沿革

美姑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地圖 美姑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地圖
1979年,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國務院[1978]256號文批准,在美姑縣與馬邊縣交界的大風頂一線的瓦侯區境內建立。
1994年,由原國家林業部林函護字[1994]174號文確認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四川美姑大風頂大熊貓重要棲息地入選。 [9]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環境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置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東北部,地理座標為東經102º52′~103º20′,北緯28º30′~28º50′。屬青藏高原的東南緣,地處橫斷山脈中段,黃茅埂山脈頂峯大風頂以西、西北的樹窩、龍窩、依果覺、炳途、尼哈、蘇洛鄉境內。 [2]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質地貌

自然保護區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的橫斷山脈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交匯處,屬川滇南北構造東沿部分的涼山褶斷帶,處於揚子準地台與青藏褶皺帶兩個性質迥異的構造大單元之間,其地貌屬於深切割的中山地貌類型,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最高海拔3998m(年渣果火主峯),最低海拔1356m(樹窩鄉大灣村),相對高差2642m。 [3]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文

納龍湖一角 納龍湖一角
自然保護區內河流眾多,水流湍急,流量充沛,水資源豐富,主要有美姑河、濫龍拉達和瓦侯河,分屬於金沙江大渡河岷江水系。 [4]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

美姑河流域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區的盆地邊緣區,是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山地的過渡地帶,屬低緯度高海拔山區,氣温年差較小,日差較大,天氣變幻急劇。瓦侯河流域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類型,温和濕潤,植物生長季節長,多雲霧籠罩,雨量充沛,為四川盆地西緣的“華西雨屏”。 [4]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壤

保護區的土壤垂直帶譜明顯,主要有黃壤紫色土黃棕壤棕壤暗棕壤亞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等類型。海拔2150m以下為黃壤、紫色土等;海拔2150~2550m區域,黃棕壤與紫色土呈復區分佈;2550~2900m為棕壤帶;2900~3200m為暗棕壤帶;3200~3500m為亞高山草甸土;3500m以上為高山草甸土。土壤pH值為4.5~5.4,有機質含量高,自然肥力高,為樹木、竹類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 [5]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範圍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張)
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50655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31097.5公頃,緩衝區面積17185公頃,實驗區面積2372.5公頃。東以羅姑波、羅姑咧皆、覺羅豁、大風頂山脊線為界,與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鄰;南以史扎、覽波加界、遠牙斯普山脊為界,與依果覺鄉故拖村、戳豁覺村、依果覺村、毛洪覺村,炳途鄉的石幹普村、彎洛村、尼哈鄉的尼哈村、拉俄皆村、蘇洛鄉的依所解、爾格達、蘇洛、俄洛等村的社區相連;西以年渣果火山脊為界,與越西縣申果莊保護區毗鄰;西北以美姑縣甘洛縣縣界為界,與甘洛馬鞍山自然保護區相接;北面以美姑縣與峨邊縣的行政區劃界為界,與峨邊縣黑竹溝自然保護區為鄰;在龍窩鄉樹窩鄉境內,以原美姑縣洪溪林場、洪溪森林經營所及原保護區國有林權界為界。調整後保護區共設3個核心區,分別是年渣果火—吖磨—二湫孟得—阿米多洛區域,租嚕依夫—挖捏洛利史—撒撇洛括—挖黑羅豁—斯姑耶祖區域,挖皆哈羅溝中部—洛摸嘎依打溝中上部—阿基爾祖溝中部至羅姑波—羅姑咧皆的大風頂山頂區域。 [6]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目標

大熊貓 大熊貓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大熊貓牛羚、川金絲猴珍稀野生動物為主的自然保護區。
動物
據2003年科學考察,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脊椎動物296種,其中,獸類8目27科81種;鳥類16目47科189種;爬行類1目4科10種;兩棲類2目7科10種;魚類2目4科5屬6種。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有大熊貓、川金絲猴雲豹林麝扭角羚黑頸鶴四川山鷓鴣8種;Ⅱ級保護動物有黑熊藏酋猴獼猴穿山甲小熊貓黃喉貂水獺斑林狸大靈貓小靈貓金貓、豺、水鹿鬣羚斑羚岩羊紅腹角雉、鳶、雀鷹松雀鷹普通鵟血雉白鷳、白腹錦雞、棕背田雞、大紫胸鸚鵡、領角鴞和雕鴞大涼疣螈30種,四川省省級保護動物有小鸊鷉普通夜鷹白喉針尾雨燕橫斑錦蛇4種。保護區還具有許多殘遺物種、分佈區極狹窄的物種以及地域化分化的種類。保護區的特有種比較豐富。其中中國特有獸類29種,特有鳥類11種,特有爬行動物5種,特有兩棲動物9種。
植物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共有144科423屬926種,其中蕨類植物26科38屬66種;裸子植物5科16屬19種;被子植物113科369屬841種。菌類8目25科70屬123種。在植物種類中,屬於1998年農業部、林業部聯合發佈的國家Ⅰ級保護植物有銀杏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珙桐4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有狹葉瓶爾小草、連香樹西康玉蘭水青樹杜仲天麻油麥吊雲杉寬葉粗榧8種。未確定級別而建議保護的植物尚有串果藤峨眉鳳仙花白花鳳仙花、三尖杉、水青岡川八角蓮天師慄山桐子刺楸大葉三七赤楊葉領春木華榛麥吊雲杉大王杜鵑紫莖等種類。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
保護區的可利用資源主要包括藥材類植物89種,纖維類植物約20種,油脂及芳香油類植物共28種,牧草及飼料類植物40種,野生水果、乾果及蔬菜類植物31種,野生園林花卉植物50種,土農藥類植物約30種,中藥材植物較多,共208種,大型真菌資源中,食用菌有87種。
植被
保護區的植被保存了從常綠闊葉林高山草甸的各種植被類型,其常綠闊葉林區是古老的第三紀古熱帶和温帶植物羣的衍生物和植物種再度分化的策源地。植被共分為四個垂直帶譜,分別為針葉林闊葉林、灌叢及灌草叢草甸。四個植被帶內共有56個羣系,每一羣系、羣叢都是一大類生境,這些生境的內部,對不同動物來説都具有不同的小生境,再加上溪流、小沼澤、洞穴等生境,構成了大風頂保護區的生境多樣性。豐富的生境多樣性孕育了豐富的植物羣落多樣性,並維持着豐富的動物多樣性。 [5]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旅遊信息

原始林區
自然保護區東南部的龍窩、樹窩鄉境內,這裏有保存完好的原始冷雲杉林區,區內森林茂密、古木參天,同時各種杜鵑花
原始冷杉林 原始冷杉林
椅子河壩
自然保護區中部的依果覺鄉楚洪覺村,距美姑縣城60公里,這裏有良好的大熊貓棲息環境、森林植被以及紅葉、溪流、瀑布。
畢古納龍
自然保護區西部的美姑縣蘇洛鄉依所解村,濫龍湖湖光山色融為一體;濫龍草地繁花似錦。
阿米都爾
自然保護區西部,緊靠畢古納龍,是保護區最高峯,山頂海拔3886米。 [7]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措施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機構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所,於1979年在樹窩鄉(1982年搬遷至龍窩鄉)建立,為美姑縣林業局下屬的副科級事業單位,定編8人。2003年美姑縣人民政府請示涼山州編辦,於2003年6月,以涼編辦[2003]28號文批准同意,設立了正科級的“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20人,為美姑縣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下設辦公室、財務室、保護宣教科(下設六個保護站)、科研監測科、多經辦、公安派出所,領導職數為一正一副。2005年9月,涼山州編制辦以涼編辦[2005]148號文批准同意,將保護區管理局升級為副縣級。管理局有正式職工13人,洪溪林場借調3人,共計16人,其中領導2人,在局機關設立了辦公室、財務室、保護宣教科、科研監測科、多經辦,在龍窩、大彎設立了兩個保護站。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

社區共管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有6個鄉,40個村,2.6萬餘人,為彝族。村民傳統的種養殖業活動對保護區資源依賴極大。在保護區周邊的龍窩鄉龍窩村、能和村、覺門村、建爾卓村開展了生態養殖活動;是通過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爭取資金,在保護區周邊的建爾卓村、能和村、爾瑪村建設節柴灶127口,在依果覺鄉爾瑪村幫助維修了爾瑪村進村公路2公里,組織爾瑪村、能和村等村民代表到四川阿壩、雲南魯甸、涼山布拖等地開展社區項目管理、中藥材種植等培訓考察,在能和村開展了卵葉韭種植試點,向爾瑪村無償提供了粉碎機,在能和村建立了小額基金項目和能和村中藥材保護、市場監測等活動。 [8] 
資源監測
濫龍草海 濫龍草海
從2008年5月開始,在每年春季和秋季,按照《國家林業局制定的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監測技術規程》,對保護區內35條監測線路各開展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監測活動,監測內容包括大熊貓種羣狀況、伴生動物狀況和人為干擾狀況。共監測2年4次,並將監測數據錄入數據庫,進入GIS系統。2009年9月在美國華盛頓動物園的支持下,對8條黑熊調查樣線開展了監測工作。監測內容包括黑熊的生境狀況、痕跡類型及數量、食物樹種種類、數量和果實情況等。通過監測活動的開展,對保護區內大熊貓及黑熊資源的分佈、活動、棲息地情況以及大熊貓伴生動物情況、人為干擾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為保護區科學管理決策提供了較為詳盡的基礎信息,為保護區科研提供了基礎數據。 [8] 
資源保護
加強林政管理。與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同屬涼山山系,邊界相連,加強保護區聯防,保護資源,定期巡護,發現和制止非法活動,確保自然保護區邊界的完整性。制止周邊社區居民違反保護區的規定,保證保護區的重要地帶,如核心區不受人為干擾;同時發現並救助受傷野生動物,開展了動物救護活動。 [8]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位價值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是大熊貓涼山山系種羣的集中分佈區和腹心區,它與馬邊大風頂、越西申果莊、甘洛馬鞍山峨邊黑竹溝自然保護區毗鄰,構成了涼山山系大熊貓保護網絡,在涼山山系的大熊貓及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