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腹角雉

鎖定
紅腹角雉,是雞形目雉科角雉屬 [8]  鳥類。其臉頰裸出,露出天藍色的皮膚,周緣圍着一圈桔黃色的羽毛;頭、頸的後部和上胸為橙紅色,尾羽為棕黃色,雜有黑色的蟲蠹狀斑,並具有黑色的橫斑和端斑;體羽都是深慄紅色,上面佈滿了圓圓的灰色眼狀斑,背部的較小,胸、腹部的比較大,與雄鳥相比,雌鳥上體一般為灰褐色,下體淡皮黃色,均佈滿了黑色的斑紋和白色的斑點。由於雄鳥美麗的羽色和體,雄性紅腹角雉態,又名秀雞、星繡雞、巖角雞、大紅雞等。 [9] 
紅腹角雉分佈於中國西藏、雲南、四川、陝西、湖南等地的山區。在印度東北部、緬甸東北部和越南的西北部也有分佈。 [10]  主要棲息於海拔1600-3000米的冷杉、赤樺等林中,隱匿於稠密的杜鵑、箭竹叢間或密被苔蘚的樹上。多單獨活動,主要以喬木、灌木、竹、草本植物和蕨類植物的嫩葉、幼芽、嫩枝、花序、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昆蟲。繁殖期為4-6月,在樹上築巢。每窩卵3-5枚,雌鳥孵卵,孵化期28-30天。 [11] 
紅腹角雉有很高觀賞價值、經濟價值,因偷獵、森林砍伐導致其致數量減少,現已 [12]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Ⅱ級保護動物。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Ⅱ級。 [13] 
中文名
紅腹角雉
拉丁學名
Tragopan temminckii
別    名
壽雞
紅雞
娃娃雞
外文名
Temminck's tragopan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雞形目
雉科
角雉屬
紅腹角雉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分佈區域
中國西南部、印度緬甸越南東北部。
命名者及年代
J.E.Gray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6] 

紅腹角雉形態特徵

圈養的紅腹角雉 圈養的紅腹角雉 [1]
它的體形和大小同家雞差不多,雄鳥體長44-66釐米,體重930-1800克。雄鳥的羽色非常豔麗,在頭頂上生長着烏黑髮亮的羽冠,羽冠的兩側長着一對鈷藍色的肉質角,精巧而美麗,這就是“角雉”名稱的由來。
此外,在它的項下還生有一塊圖案奇特的肉裙,色彩絢麗而富於變幻,兩邊分別有八個鑲着白邊的鮮紅色斑塊,中間在黑色的襯底上散佈着許多天藍色的斑點,有人説這些斑點很象草書的“壽”字,所以又稱它為“壽雞”,視為長壽和好運的象徵
雄性紅腹角雉 雄性紅腹角雉 [1]
它的臉頰裸出,露出天藍色的皮膚,周緣圍着一圈桔黃色的羽毛。頭、頸的後部和上胸為橙紅色,尾羽為棕黃色,雜有黑色的蟲蠹狀斑,並具有黑色的橫斑和端斑。其餘體羽都是深慄紅色,上面佈滿了圓圓的灰色眼狀斑,背部的較小,胸、腹部的比較大,就像是紅色的錦緞上灑滿了大大小小的珍珠。由於雄鳥美麗的羽色和體態,人們還給它起了許多優美動聽的名字,如“秀雞”、“星繡雞”、“巖角雞”、“大紅雞”等等。 與雄鳥相比,雌鳥的羽色就遜色多了,體長44-66釐米,體重830-1300克。上體一般為灰褐色,下體淡皮黃色,均佈滿了黑色的斑紋和白色的斑點。不過這種天然的保護色,可以使它在孵卵時免遭天敵的襲擊。
它們的虹膜為褐色;嘴黑色或角褐色;腿、腳粉紅色或灰褐色。 [2] 

紅腹角雉近種區別


紅腹角雉
體量
雄鳥體長44-66釐米,體重930-1800克
體長♂684-735毫米,♀600毫米
體重♂1400克;體長607-700毫米
特徵
其臉頰裸出,露出天藍色的皮膚,周緣圍着一圈桔黃色的羽毛;頭、頸的後部和上胸為橙紅色,尾羽為棕黃色,雜有黑色的蟲蠹狀斑,並具有黑色的橫斑和端斑
雄鳥上體黑色,雜以棕灰色,各羽端具有白色大型卵圓斑。頭黑,具冠羽,羽端紅色,尾羽為棕色具黑色橫斑及端斑,翼上覆羽似背羽。臉部裸皮鮮紅,眼下有數行藍斑,喉部深藍。下體黑色,具鮮明白色眼狀斑
雄鳥上體慄褐色,滿布具黑緣的淡黃色圓斑;頭頂黑色,具黑色與慄紅色羽冠,下掩蓋着一對淡藍色肉角;下體幾純棕黃;臉部裸皮硃紅色;有翠藍色及硃紅色組成的豔麗肉裙
圖片
紅腹角雉 紅腹角雉
黑頭角雉 黑頭角雉
黃腹角雉 黃腹角雉

紅腹角雉棲息環境

紅腹角雉 紅腹角雉 [1]
紅腹角雉棲息於海拔1000-3500m的山地森林、灌叢、竹林等不同植被類型中,其中尤以1500-2500m的常綠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最為喜歡,有時也上到海拔3500m左右的高山灌叢,甚至裸岩地帶活動。 [2] 
紅腹角雉生活於原始森林中,喜歡居住在有長流水的溝谷、山澗及較潮濕的懸崖下的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下叢生灌木、竹類和蕨類的地方,在1000-3500米之間均有分佈。 [1] 

紅腹角雉生活習性

紅腹角雉 紅腹角雉 [3]
它喜歡單獨活動,只是在冬季偶爾結有小羣。主要以喬木、灌木、竹、草本植物蕨類的嫩芽、嫩葉、青葉、花、果實和種子等為食,兼食少量動物性食物,食物種類非常廣泛,已經記錄到的就有40多種。春季和夏季喜食鱗毛蕨、寶興冷蕨報春花等的嫩葉和嫩芽等;秋季除蕨類外,還有玉竹、花楸、懸鈎子等的葉、莖和果實,以及山蝸牛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冬季則以常扒開雪被,啄食早熟禾鐵線蓮鹿耳韭等草本植物和蕨類的葉。
它的膽子很小,走過林間小路時,常常先從灌叢邊伸頭張望,確認沒有危險時才迅速通過。每當夜幕降臨時,它們就悄悄地飛到樹上過夜,雄鳥和雌鳥在相距不遠的樹上分別棲息。
性機警,善奔走。鳴聲似小孩啼哭的“哇、哇”聲,故當地羣眾叫“娃娃雞”。多單獨或成對活動,冬季亦常集成2-5只,甚至10只左右的小羣活動。白天活動。多數時間都在林下地面活動和覓食,有時也上到樹上覓食,夜晚則棲息於樹上。 [2] 

紅腹角雉分佈範圍

紅腹角雉
紅腹角雉(25張)
中國分佈:中國分佈於西藏東南部,往東至雲南北部、貴州東北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南部、廣西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等地。
陝西省內見於周至、太白、洋縣、佛坪、寧陝、鎮坪(留鳥)等地;
其它分佈:見於印度阿薩姆邦東北部、緬甸北部和越南西北部。 [2] 
(圖冊) [1] 

紅腹角雉繁殖方式

每年三月紅腹角雉進入繁殖期,這段時間的每天清晨和傍晚,在寂靜的森林中都會傳出雄鳥“哇……哇……”的佔區叫聲,此起彼伏,十分響亮,很像嬰兒的啼哭聲,所以當地村民又叫它“娃娃雞”。
雄鳥的肉質角平時藏而不露,頭頂部只能看到長長的羽冠,肉裙也收縮在項下。每當求偶炫耀時,兩隻角就膨脹起來,高高聳立,肉裙也充血膨脹,突然展開,飄灑在胸前,幾乎可以垂到地面,就好像繫了一條漂亮的彩裙,而且一會兒縮回,一會兒展開,更像是一朵不斷開合的鮮花,令人眼花繚亂。同時微微張開雙翅,尾羽也如同扇子一樣展開,交替踏着舞步緩緩移動,以博得雌鳥的歡心。達到高潮時,肉角不斷地顫動,同時發出低沉的“咕,咕”聲,隨後直起身體,煽動兩翅,昂首衝向雌鳥。雌鳥則呈半蹲狀,一動不動地接受交尾。交尾後雄鳥離開雌鳥並抖動雙翅,肉角和肉裙也緩慢地收回。
紅腹角雉 紅腹角雉 [2]
通常4月初即進入繁殖期。雄鳥發情時頭部一對綠藍色肉質角不斷充氣,膨脹,逐漸從頭部伸出和延長,喉下部鑽藍色肉裙亦逐漸擴展和膨大起來,其上斑紋有似“壽”字狀,故當地羣眾又叫它“壽雞”。4月末5月初開始產卵。 [2] 
紅腹角雉的巢築在樹上。每窩產卵3-5枚。 [2]  孵卵由雌鳥承擔,它的羽色和周圍環境渾然一體,即使走到巢邊也難以發現。孵化期為28-30天,一般每天雌鳥只離巢覓食一、二次,如果遇到連雨天,它就只好一直呆在巢中。雛鳥初生時通體密被絨羽,額為棕褐色,雜以黑色斑紋,頭頂至後頸棕褐色,頭側及喉淺棕色,胸部棕色,腹部棕白色,背及絨狀尾羽褐色,雜以黑色斑紋,肩深棕色,翅膀褐色,具深棕色羽端,並雜以黑紋和白色斑點。虹膜淺褐色,嘴褐色,腳灰黃色。在雛鳥出殼後的3天之內,雌鳥一直用身體温暖着雛鳥,一刻也不離開。有時雛鳥從雌鳥的身下鑽出來煽動翅膀,甚至爬到雌鳥的背上去玩耍,雌鳥也緊閉雙眼,一動不動。直到第三天清晨,雌鳥才飛到樹下的地面上,“咕咕”地召喚着巢裏的雛鳥。當雛鳥聽到叫聲後,便一隻接一隻地飛落到地面上,隨着雌鳥到處覓食了。角雉雛鳥翅膀的羽毛比較長,大約相當於其他雉類雛鳥一個月以後的羽毛長度,這也是它們對生活環境的一種絕妙的適應。一個月後,雛鳥就換上了同雌鳥相似的羽毛,但一直要到第三年的春天,它們才能獨立生活,生兒育女。 [1] 
根據觀察,紅腹角雉雌鳥孵卵和育雛期具體行為主要有8種,特徵如下:
(1)孵卵 雌鳥卧伏於卵上,背部稍隆起,身體呈自然放鬆狀態.為孵化期間最普通、佔時最長的行為。
紅腹角雉-雛鳥 紅腹角雉-雛鳥 [1]
(2)翻卵 雌鳥在巢中微微站起或完全站起,用下喙部輕輕挪動或轉動卵,再重新卧下的過程。翻卵時尾部下壓,背拱起;下卧時往往伴隨身體左右輕微晃動。翻卵行為前後雌鳥體軸常發生變化。翻卵時間8-110s不等,通常在15-25 S之間。
(3)理羽 雌鳥用喙梳理己羽的行為,偶爾用爪。
(4)離巢覓食及歸巢 離巢時雌鳥警戒後站起,走至巢沿或離巢最近的巢樹枝,由此直接飛出幾十米外。通過直接觀察和辨聽雌鳥飛行振翅聲遠近的判斷,食源樹到巢樹距離大於30 m,小於100 m。歸巢時雌鳥多飛至巢樹附近喬木的枝權,再跳或飛至巢樹的下層枝權,再經2-7次逐級上跳至巢平台,走入巢內.其過程連貫,其間若受干擾,則站於枝權上不動1-3 min。入巢後或立刻卧於卵上,或翻卵後再下卧.雌鳥的離巢和歸巢路徑往往在2-3 天內固定不變,此期間可能在同一樹上取食。雌鳥偏愛取食樹冠頂端的嫩芽、嫩葉。
(5)理巢 雌鳥在孵卵和暖雛期內,將身下巢材重新整理,或將巢周苔蘚和樹葉銜起或扒至體下整理,或用喙部啄取巢緣苔蘚和草本植物以修補巢的過程。
(6)警戒 受到較小干擾或某些行為(如覓食、翻卵、梳羽等)開始前,雌鳥頸部左右轉動觀察環境的過程。
(7)暖雛 雛鳥孵出後,雌鳥兩翅微張,身體卧伏在雛鳥和巢上。較孵卵時背部更加高聳,胸部羽毛更加蓬鬆.體姿與孵卵比較,背部更顯隆起,雙翅自然下垂,尾部常伸出巢外。
(8)訓練雛鳥 雌鳥將身體完全站起,雛鳥在雌鳥腹下或在巢的一側活動。雛鳥的活動包括行走、啄擊巢內和巢沿、扇翅,雌鳥站起時,雛鳥有時沿巢周跑動並扇翅。出雛後2 h內即觀測到雌鳥與雛鳥存在喙對喙接觸,雛鳥有張喙並爭搶的行為,次日,雛鳥主動啄食巢內鋪墊的苔蘚和小草葉,雌鳥將巢邊長出的草葉啄下放於巢內(有時啄碎),由雛鳥爭食;還見到雛鳥啄食落在巢中的絨羽。雛鳥常用喙部啄擊巢周的樹葉或巢內的苔蘚,但大多無吞食動作。
當雛鳥要出飛時,雌鳥從巢樹直接飛落到距離巢樹15-30 m的附近地面,發出輕微的“wa-wa”聲,雛鳥走上巢沿,在數十秒內相繼飛落距離巢樹10-20 m的地面。 [4] 

紅腹角雉保護現狀

紅腹角雉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N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1]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 [5] 

紅腹角雉種羣現狀

雌性紅腹角雉 雌性紅腹角雉 [1]
紅腹角雉是一種有很高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鳥類,早在前世紀就被輸入到歐洲。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四川主要棲息地的調查,繁殖種羣數量為4只/k㎡,冬季種羣數量為8只/k㎡。它們的棲息地和種羣正受到林木砍伐、採藥、偷獵和拾取鳥蛋等人類干擾和威脅,應加強管理和保護。已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N級。 [3] 

紅腹角雉現身情況

2022年6月,中國科學院科考團隊完成雲南省保山市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第二次野外綜合科考,當回收整理紅外相機圖片資料時,發現一種體羽佈滿灰色眼狀斑的動物,經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正高級工程師鄧曉保鑑定,該物種為紅腹角雉。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