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尼哈鄉

鎖定
尼哈鄉,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地處美姑縣西北部,東與峨曲古鄉為鄰,南與哈洛鄉接壤,西與哈洛鄉、蘇洛鄉相鄰,北與炳途鄉相連。 [3]  區域面積46.5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2814人。 [2] 
1956年11月,設尼哈、安曲2鄉。1958年10月,安曲鄉併入尼哈鄉。1974年3月,鄉改公社。1984年7月,公社改鄉。 [3]  截至2020年6月,尼哈鄉下轄4個行政村。 [4]  2021年1月12日,撤銷尼哈鄉,併入峨曲古鄉 [1] 
2011年,尼哈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2萬元,比上年增長0.8%。 [3] 
中文名
尼哈鄉
行政區劃代碼
513436228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
地理位置
美姑縣西北部
面    積
46.56 km²
下轄地區
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尼哈村
電話區號
0834
郵政區碼
616456
車牌代碼
川W
人    口
2814人(2019年户籍人口)

尼哈鄉歷史沿革

1956年11月,設尼哈、安曲2鄉,駐洛洛村和安曲村的斯嘎洛約。
1958年10月,安曲鄉併入尼哈鄉。
1974年3月,鄉改公社。
1984年7月,公社改鄉。 [3] 
2021年1月12日,撤銷尼哈鄉,併入峨曲古鄉 [1] 

尼哈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尼哈鄉轄尼哈、洛洛、安曲、吉以瓦拖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7個村民小組。 [3] 
截至2020年6月,尼哈鄉下轄4個行政村。 [4]  鄉人民政府駐尼哈村。 [3]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513436228200
210
洛洛村
513436228201
220
尼哈村
513436228202
220
安曲村
513436228203
220
吉以瓦拖村

尼哈鄉地理環境

尼哈鄉位置境域

尼哈鄉地處美姑縣西北部,東與峨曲古鄉為鄰,南與哈洛鄉接壤,西與哈洛鄉、蘇洛鄉相鄰,北與炳途鄉相連。 [3]  區域面積46.56平方千米。 [2] 
尼哈村

尼哈鄉地形地貌

尼哈鄉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3] 

尼哈鄉氣候

尼哈鄉具有低緯度高原性氣候特點,氣温年差較小,日差較大。多年平均氣温11.4℃,年平均降水量810毫米。 [3] 

尼哈鄉水文

尼哈鄉境內4條小清河,由尼哈村小溪自東向西流入連渣洛河,安曲村小溪和洛洛村小溪均由西向東流入美姑河,吉以瓦拖村小溪北西向南流入峨曲古小河。 [3] 

尼哈鄉自然災害

尼哈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災、洪澇、大風、霜凍等。雪災平均每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雪災發生在2008年1月,因災凍死大牲畜300餘頭(只)。 [3] 

尼哈鄉自然資源

尼哈鄉境內礦藏資源有少量煤炭,分佈點不集中。 [3] 

尼哈鄉人口

2011年末,尼哈鄉轄區總人口269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人。總人口中,男性1334人,佔49.4%;女性1364人,佔50.6%,人口均為彝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4‰,人口死亡率1.8‰,人口自然增長率5.6‰。 [3] 
截至2019年末,尼哈鄉户籍人口2814人。 [2] 

尼哈鄉經濟

  • 農業
尼哈鄉有農業耕地面積4965畝,以種植馬鈴薯、蕎麥、燕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570噸,其中馬鈴薯923噸,蕎麥345噸,燕麥302噸。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牛飼養量3600頭,年末存欄2800頭;生豬飼養量1.3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羊飼養量1.6萬隻,年末存欄0.9萬隻;家禽飼養量4.1萬羽。 [3] 
  • 商業
2011年,尼哈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2萬元,比上年增長0.8%。 [3] 

尼哈鄉社會事業

尼哈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尼哈鄉有中心小學1所,在校生311人,專任教師1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37%。 [3] 

尼哈鄉文體事業

2011年末,尼哈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個,藏書3萬餘冊。 [3] 
2011年末,尼哈鄉有籃球場1個。 [3] 
2011年末,尼哈鄉“村村通”電視覆蓋率50%。 [3] 

尼哈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尼哈鄉有衞生院1個;病牀5張。專業衞生人員2人。 [3] 

尼哈鄉社會保障

2011年,尼哈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011人,支出61.9萬元,月人均51元;農村五保供養23人,支出4.9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34人次,支出5.2萬元。 [3] 

尼哈鄉郵政電信

2011年末,尼哈鄉有移動通信基站1座;移動電話用户712户。 [3] 

尼哈鄉交通

2011年,尼哈鄉境內有鄉道12千米,村道16千米。 [3] 

尼哈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鄉人民政府名稱由的阿子尼哈山得名,彝語“尼”是野雞的一種,俗稱娃雞,“哈”也是一種野雞,因當地山上兩種野雞多故名。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