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國情報機構

鎖定
美國情報機構(United States Intelligence Community)是9·11之後設立的政府部門,由美國情報總監一職負責,該職情報總監位高權重,監督全美16個情報機構運轉,CIA局長需要向其彙報工作。情報總監則每天向總統彙報情報工作
當前美國有17個情報機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也翻譯成國家情報局是總協調機構。 國家情報總監(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DNI)統領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內的全美16個不同的情報機構,取代中央情報局局長(DCI)成為美國情報界總領導。但各情報機構具體業務向其部門內主官負責。比如,軍方情報機構頂頭上司是主管情報的國防部副部長。
中文名
美國情報機構
外文名
United States Intelligence Community
總    數
16個
現任總監
丹·科茨

美國情報機構主要機構

現任國家情報總監是丹·科茨(Dan Coats),2017年出任。
美國現有情報機構有:
1、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CIA),從事對外情報與秘密顛覆行動。
2、國防情報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DIA),隸屬於美國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DOD),從事外軍情報活動
3、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NSA),隸屬於美國國防部,從事電子通信偵察。NSA在美軍內部機構是中央安全署(CSS)。
4、國家偵察局(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NRO),隸屬於美國國防部,從事間諜衞星偵察。
5、國家地理情報局(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Agency,NGA),隸屬於美國國防部,從事軍用地圖繪製。
6、反情報駐外活動組(Counterintelligence Field Activity,CIFA),隸屬於美國國防部,是一個對外保密的黑項目,從事反情報活動。
7、陸軍情報與保密司令部(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Command,INSCOM),隸屬於美國陸軍,擔負陸軍戰術情報任務。
8、海軍情報局(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ONI),隸屬於美國海軍,擔負海軍戰術情報任務。
9、空軍情報局(Twenty-Fifth Air Force,25AF),隸屬於美國空軍,擔負空軍戰術情報任務。
10、海軍陸戰隊情報室(Marine Corps Intelligence,MCIA),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擔負海軍陸戰隊戰術情報任務。
11、海岸警衞隊總部情報處(Coast Guard Intelligence,CGI),隸屬於海岸警衞隊,擔負海岸衞隊戰術情報任務。
12、情報分析處(DHS Office of Intelligence and Analysis,I&A),隸屬於美國國土安全部。
13、情報和反情報辦公室(Office of Intelligence and Counterintelligence,OICI),隸屬於美國能源部,從事核武器與能源情報活動。
14、情報研究局(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BIR),隸屬於美國國務院,從事外交情報活動。
15、國家安全分部(FBI Intelligence Branch),隸屬於美國聯邦調查局,從事反情報與反恐怖活動
16、恐怖主義和金融情報辦公室(Office of Terrorism and Financial Intelligence,TFI),隸屬於美國財政部
17、國家情報處(Office of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NSI),隸屬於美國毒品管制局,從事緝毒情報活動。
2004年12月8日,美國國會通過了50多年來最大規模的情報機構改革法案,決定創設統管全美15個軍方和非軍方情報機構的國家情報局。
根據新法案,美國將創設國家情報局長的職位,統管全美15個軍方和非軍方情報機構,以確保這些機構在將來相互合作,進而阻止恐怖襲擊
國家情報局長不是布什政府的內閣成員,但與國防部長和國務卿同級,有權利用美國在全球的情報資源,監視“基地”等恐怖組織的活動。此舉在世界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世界各國的情報機構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美國情報機構概況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情報機構。有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國家保密局、國家安全總局、美國國防情報局、國務院情報研究司、陸海空三軍情報局、國家偵察辦公室、陸軍信號情報處和海軍通信保密科及各種情報人員培訓學校等。

美國情報機構具體部門

中央情報局(CIA)
美國十六個情報部門徽章 美國十六個情報部門徽章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為對付衝突而設立的美國情報組織——戰略服務局(OSS)被撤銷,許多分支機構被分到政府其他部門。因此,反情報和秘密情報分部改為戰略服務分隊劃歸陸軍部,研究和分析部則被分配到國務院。然而,杜魯門總統不久就發現自己陷入了來自政府各部門的情報報告“文山文海”之中,於是成立了國家情報局及其行動機構,即中央情報組(CIG),以協調並核對這些報告。中央情報組既是協調機構,也負責情報蒐集
時至1947年,美國頒佈了新的《安全條例》,其中規定:中央情報局(CIA)是總統執行辦公室的一個獨立機構,取代中央情報組。根據條例規定,中央情報局具有以下五種職能。1、向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供政府各部門和機構有關國家安全方面情報活動的情況;2、向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供協調政府各部門和機構有關國家安全方面的情報活動的建議;3、聯繫和評價有關國家安全的情報,為政府內部適當傳播情報,在適當的地點提供有用的機構和設施;4、為現存情報機構的利益,從事共同關心的輔助服務,以便更有效、更集中地執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決定;5、履行影響國家安全的有關情報的其他職能和義務,以便國家安全委員會能隨時進行指導。
中央情報局沒有國內任務,也沒有逮捕權, 只是美國從事情報分析、秘密人員情報蒐集和隱蔽行動的重要政府機構。
美國司法部屬下的主要特工調查部門,是美國最大反間諜機構和最重要的聯邦執法部門,也是最大的調查與聯絡網絡中樞,與中央情報局並駕齊驅,成為美國諜報界的象徵,在美國當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1908年美國司法部長波拿巴為了滿足建立一個聯邦調查機構的需要,在司法部內成立了調查局。該局總部設在華盛頓賓夕法尼亞大街,全局共有5萬名工作人員,其中專家有400多名,專職特工1萬名,每年預算達7億多美元,美國聯邦調查局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反情報和反間諜機關。
主要機構有:重罪調查處、刑事檔案處、培訓處、檢查處、行政處、國內情報處、全國犯罪情報中心科學實驗室、通訊處、法律諮詢處、技術服務處等。美國聯邦調查局還在全國各州和重要城市設有59個分局。分局下設辦事處,遍佈各個城鎮鄉村。每個分局裏均設有專職反間諜人員和一個情報蒐集小組。
國家保密局(BSI)
美國國家保密局在世界各地有4000個基地,部署它的巨大的天線的地方佔地達15公頃,特工人員達2.6萬人,通訊人員達20萬人。1952年成立並隸屬於美國司法部的國家保密局直到1975年還鮮為人知。後來,人們發現它把從美國發出的所有電傳和電報都錄了下來,成為了一大丑聞。過了多少年之後,歐洲才開始對它在經濟領域裏帶來的危害感到擔憂。
這個在冷戰中誕生的機構,利用它在世界範圍內的通訊監視網絡,每分鐘能夠截獲和處理200萬個通訊。為了充分利用這些信息,它研發了自己的專用芯片和世界上功率最強大的計算機。這使它能夠根據關鍵的頭幾個字母出現,自動地對截獲到的信息進行分類處理。
美國國家保密局掌握了大約10萬個要竊聽的人的聲音的特徵。只要其中的一個聲音出現,錄音的裝置就會自動啓動,能分辨出監聽“目標”的聲音來自何處和聲音的傳輸速度。這個機構還不只滿足於截獲電話電報等,它還能在300米的距離外用一種特殊機器測量窗户玻璃的輕微振動,竊聽房間裏的談話內容。
國家安全總局(NSA)
國家安全總局是美國軍事系統的重要情報機關。它名義上是國防部的一個部門,而實際上則是一個隸屬於總統併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供情報的秘密組織,其經費開支和人員編制均不受財政部和人事部檢查。該局諜報活動每小時耗資約達100萬美元,總計每年至少耗資120億美元。該局總部和外站共有軍人和文職工作人員約16萬人。美國政府每天收到的秘密情報,約有85%是NSA提供的。
因此該局一向有世界上最大的“超級情報機構”之稱,其主要工作是:通過偵察衞星和遍佈全世界的監聽站,截獲世界各國的無線電通訊信號,偵察各國的軍事動向,破譯各國的密碼,蒐集各國的信息資料,為美國政府提供各種加工整理的情報資料等。總部大樓裏佈滿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先進的高性能電子裝置。
國防情報局(DIA)
美國國防情報局是根據1961年8月1日的國防部命令成立的。國防情報局有4300~5500名僱員(包括1000名武官),預算在2~3億美元之間。
國防情報局負責的工作主要有六項:包括對情報資源進行組織、指導、管理和控制,對國防情報進行檢查和協調,對情報任務的行動步驟進行監督,對國防部情報資源保持最經濟、最有效的分配和管理,做出緊急反應以及滿足國防部主要部門的情報要求。
1964~1965年之間,國防情報局又接受了幾項附加任務:1、承擔過去由個別軍種在國家一級進行的圖像情報任務 2、加強情報的傳播,能和國際組織交流初級情報和“成品”情報。3、管理國防部的所有自動化數據處理項目和情報機構,這包括情報有效期的計劃,數據處理任務的分配和重點的確定,以及為具有情報意義的數據處理制定政策和進行計劃指導。將計劃下放到陸、海、空三軍的執行單位。4、負責秘密的“特種軍事行動”計劃。
國務院情報研究司
國務院情報研究司是美國國務院長期設置的從事情報工作研究的情報部門,著名的密碼破譯機構“黑屋”就是隸屬國務院情報研究司的。國務院情報研究司成立於1957年,現有工作人員350多人,其中外事和情報分析人員200多人,其餘為文書、管理人員。年預算為2000萬美元。該司下設4個處、室,司長相當於助理國務卿,可參與國務卿主持的主要人員定期會議,以國務院高級情報顧問身份代表國務院參加國家對外情報委員會工作。
它本身沒有蒐集情報能力,主要任務是:對各種情報進行加工,依靠國務院的外交電訊及情報機構的情報,研究和散發有關美國對外政策的情報;散發美駐外各使、領館發回的有關報告,並向使、領館傳遞所需要的來自情報界的報告;協助駐外使、領館負責人履行領導和協調使團活動。
陸、海、空三軍情報局
陸軍情報局是美國軍事情報機構中成立最早的一個,建立於1882年,局長由陸軍參謀部助理參謀長擔任。該局下屬有外國聯絡部、外國情報部、反情報部和情報系統等單位。另外,陸軍還有導彈情報局、外國科技中心和情報支持活動局等專門特殊的情報單位。在陸軍的每一個師中,都設有陸軍情報司。該情報系統有3.5萬人,每年經費預算7億美元。與海、空軍相比,它是三軍中機械化水平最低的情報機構,較少使用高技術設備,它主要蒐集戰術性情報,為地面部隊服務。
海軍情報局是美國三軍情報系統中規模最小的一個,但在外界看來是最神秘的一個。海軍情報局經歷幾次擴張,1882年美國在航海局設立情報科,在1889年被改為海軍情報處,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擴大為海軍情報局。儘管冷戰已經結束,該情報局的秘密程度仍然很高,依然採取20世紀80年代“冷戰”高峯時的各項保密措施,使人們對它的秘密仍知之甚少。
海軍情報局局長由海軍作戰部部長助理擔任。局內設國外情報部、技術情報部、特別活動部等,總共1.7萬人,年度預算經費為12億美元。它不僅負責海軍系統的情報任務,還擔負着美國國家安全局的電子監聽任務。
空軍情報局是美國三軍情報系統中規模最大的一個,該局擁有大量高技術設備,總局下設19個支隊、6個工作站及50個裝備基地,共有專業人員5.6萬名,年預算多達40億美元。
空軍情報局建立於1947年,由美國空軍部負責情報工作的助理參謀長直接領導。下設的部門中,國際聯絡處負責掌握駐外空軍武官蒐集的情報;預測管理處負責情報的綜合,出版《空軍情報摘要》,研究東西方國家空軍實力;目標偵察處負責整理分析敵對國家目標的潛在力量,研究戰時美國所要攻擊的戰略目標
國家偵察辦公室
國家偵察辦公室設立在五角大樓內,其公開名稱是“空間系統辦公室”,每年經費預算約70億美元。從成立之日起,國家偵察辦公室就是一個國家級的情報機構,具有明確的權力界限,發佈的最高級指示具有國家級的權威,因此包括國防部、中央情報局及其他情報機構都必須執行,這使得它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整個美國情報界的活動。
國家偵察辦公室的職能範圍非常廣泛,主要有:參與間諜衞星的研製和發射;對空中飛行的間諜衞星進行啓動和關閉,以及使衞星進行面向太陽或背離太陽等技術操作;執行並幫助制訂整個情報界的空間聯合偵察規程和計劃;詳細記錄偵察系統設備在招商過程中的中標情況。除此之外,它還參與制訂全美安全部門必須遵照的法規。
另外,美國還有陸軍信號情報處和海軍通信保密科以及各種情報人員培訓學校等。

美國情報機構稜鏡門事件

2013年6月初,斯諾登通過媒體向外界披露了國家安全局旗下“稜鏡”等網絡和電話監控項目,在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引發軒然大波。此後,包括總統奧巴馬在內的一批美國政府和情報系統官員乃至國會議員均以反恐等理由為監控項目辯護,並堅稱網絡監控只針對海外目標,不針對美國民眾,以期在美國國內減少爭議。但“稜鏡門”風波餘波未平,媒體上仍不斷出現對國家安全局監控項目的爆料。
2013年10月14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首度披露,處於“稜鏡門”風波中央的美國國家安全局近年來在全球蒐集海量電子通訊錄。《華盛頓郵報》援引了“稜鏡門”風波告密者、前防務承包商僱員斯諾登所披露的部分機密文件內容,以及部分情報系統高官證實的內容。
用户登錄個人郵件、即時通訊軟件賬户或對電子設備進行數據同步時,通訊錄和好友名單等數據會被上傳到遠程服務器上,國家安全局藉機從中截取大量數據。
斯諾登披露的一份國家安全局內部文件顯示,2012年某一天內,該機構截取了雅虎Hotmail、“臉譜”、谷歌郵件等用户大量通訊錄。這份文件預計,該項目每天可通過即時通訊軟件、網頁電郵等途徑截取50萬份“好友名單”。據兩名不願公開身份的情報系統高官透露,國會和外國情報監控法庭並未授權美國情報機構蒐集此類電子通訊錄,因此該項目主要在海外進行,但預計也蒐集了數百萬至數千萬份美國人的電子通訊錄。
谷歌、微軟、推特、“臉譜”等網絡公司發言人已分別表示,對國家安全局蒐集電子通訊錄的項目不知情,也未曾提供過任何協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