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美(拼音:měi)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其古字形像戴着頭飾站立的人,本義指漂亮、好看。“美”除了表示具體事物的美好外,還用來表示抽象意義。如形容一個人品德高尚稱為“美德”。美好的事物往往給人愉快的感覺,所以“美”有令人滿意的意思,“美”有時也作動詞使用,指讚美;又指使其漂亮。
中文名
拼    音
měi
部    首
𦍌(羊)、大
五    筆
UGDU
倉    頡
TGK
鄭    碼
UCGD
筆    順
點、撇、橫、橫、豎、橫、橫、撇、捺
字    級
一級(1642)
平水韻
上聲四紙 [3] 
注音字母
ㄇㄟˇ
筆畫數
6+3(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會意字指事字
結    構
上下結構
異體字
媺、嬍、羙、𡠾、𫟈
統一碼
基本區-7F8E
四角碼
8080₄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許慎《説文解字》認為,美是個會意字。從羊,從大。段玉裁作注:“羊大則肥美。”羊肉味道鮮美,因而人們常常將“美”字拆成“羊”、“大”,説“羊大為美”。從圖1、圖2的甲骨文來看,“大”上部的構件並不是羊頭,而是像羽毛之類的裝飾物。一人(大)的頭上裝飾着高聳彎曲的羽毛或類似的頭飾狀,古人認為這樣就是美,所以才拿來創造美麗、美好等意義。在圖3的甲骨文中,羽飾下部多出一橫;圖4羽飾由四根變為兩根,上部變得與“羊”相似。西周以後,這一構件已與“羊”非常接近。戰國時已形成與小篆大致相同的主流結構,同時作為後代主要異體的從羊、從火結構開始出現,構件“火”初作圖A,後作圖B,是“大”的訛變。隸書主流結構承襲從羊從大的訛變形體,並且又進一步楷化為楷書的“美”;從構件火的作羙,其他變化大、有代表性的是構件“大”訛作廾。現代以“美”為規範字形。 [2]  [4]  [15] 
在中國古代,“美”作美麗、漂亮解,既可以用來形容女子,也可以用來讚美男人。例如:《詩經·邶風·靜女》一詩,就有這樣的詩句:“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描寫的就是女子姿容的漂亮。而《戰國策·齊策·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中“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則是鄒忌問妻子他長得漂亮不漂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卻是妻子稱讚自己丈夫的。
美是一種感受,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評價。美感可以來自視覺,也可以來自味覺和觸覺。如果視覺的感知稱為“美色”,那麼味覺的感知就可以稱作“美味”。《韓非子·揚權》中説:“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指的就都是味覺的感受。
“美”又用作名詞,表示好事、善事,與“惡”相對,如《論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還表示美麗的人或事物,如《公羊傳》“晉侯之美也”,《管子》“天地之美生”。“美”也用作動詞,表示稱讚,如《戰國策》“吾妻之美我者”;還表示變好、變美,如“美政、美田、美化”等。 [16-17]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漂亮;好看(與“醜”相對)。
beautiful;
pretty
《詩經·邶風·靜女》:“彤管有煒,説懌女美。”
論語·雍也》:“不有祝鮀不佞,而有宋朝之美。”
美麗;美觀;美貌
指滋味甘美可口。
delicious
孟子·盡心下》:“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
美食;美味
令人滿意的;好。
nice;fine
《易·坤卦》:“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三章:“説這女人勞動美!”
美德;物美價廉
〈方言〉得意。

醒世恆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滿座之人見王勃年少,卻又面生,心各不美。”

名詞
指美好的人或事物。

詩經·唐風·葛生》:“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指好的品德或表現。

戰國·屈原離騷》:“委厥美以從俗兮,苟得引乎眾芳。”

(Měi)美洲的簡稱。


南美;歐美
(Měi)美國的簡稱。


美元
(Měi)姓氏用字。



動詞
使事物變美,變好。
beautify
《詩經·周南·關雎序》:“美教化,移風俗。”
齊民要術·耕田》:“凡美田之法,綠豆為上,小豆、胡麻次之。”
美容;美髮
稱讚。
praise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

〈文言〉擅長。

《後漢書·郭太傳》:“(郭太)善談論,美音制。”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 [5]  《現代漢語詞典》 [6] 

近字辨析

美、麗
在“美麗、華麗”的意義上,它們是同義詞;其區別在於,“”多用於容貌、服飾、顏色等方面,而“美”的意義卻寬泛得多,既可以用於具體事物,又可以用於抽象事物。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四下】【羊部】無鄙切(měi)
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
〖註釋〗①甘:美。②六畜:馬、牛、羊、豕(豬)、犬、雞。③膳:牲肉。王筠《説文解字句讀》:“羊為膳主。” [8] 

説文解字注

“甘也”注:甘部曰:美也。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引伸之凡好皆謂之美。
“從羊大”注:羊大則肥美。無鄙切。十五部。
“羊在六畜主給膳也”注:《周禮》:膳用六牲。始養之曰六畜,將用之曰六牲,馬、牛、羊、豕、犬、雞也。膳之言善也。羊者,祥也。故美從羊。此説從羊之意。
“美與善同意”注:美、善、義、羑皆同意。 [9] 

康熙字典

【未集中】【羊部】美;部外筆畫:3
《廣韻》《集韻》《韻會》並無鄙切,音眯。
《説文》: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注:羊大則美,故從大。《五經文字》:從犬從火者,譌。《詩·召南·甘棠序》:美召伯也。疏:善者言美,惡者言刺。
又《廣韻》:好色。《詩·邶風》:匪女之為美。傳:非為其徒説美色而已。
又《正韻》:嘉也,好也。
又《韻補》:葉明秘切。劉向《九嘆》:揚精華以眩耀兮,芬鬱渥而成美。結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夷音異。
《玉篇》:或作媺。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𦍌”,豎筆下端不出頭。
【寫法】❶“𦍌”,居上居中,短豎在豎中線,末筆長橫在橫中線。❷“大”,居下居中;橫筆與“𦍌”中第一橫等長,第二筆撇從豎中線起筆,收筆撇高捺低。 [11]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2] 

音韻彙集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備註
先秦
高本漢系統

m
i̯ər

先秦
王力系統
m
ǐei

先秦
董同龢系統
m
jed

先秦
周法高系統
m
ier

先秦
李方桂系統
m
jidx
原注:脂韻重紐四等平上聲無明母字,去聲有寐字入微部
西漢




東漢






jiəi



jiə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iwəi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we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m
ji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m
i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m
jĕi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m
iei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m
ji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m
ǐe
(參考資料:漢典 [13]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五旨

開口呼
次濁
無鄙切
mjĕi
集韻
上聲
五旨

開口呼
次濁
母鄙切
miɪ
禮部韻略


上聲





母鄙切

增韻


上聲





莫鄙切

中原音韻

上聲
齊微

合口呼

次濁

mui
中州音韻


上聲
齊微





忙悔切

洪武正韻

上聲
七賄


次濁
莫賄切
muei
分韻撮要

陽上
第三幾紀記






(參考資料:漢典 [13]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mei
214
上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mei
55
上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mei
53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mei
42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mei
53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mei
24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məi
42
上聲

晉語
太原
mei
53
上聲

吳語
蘇州
mᴇ
52
上聲

吳語
温州
mei
34
陽上

湘語
長沙
mei
41
上聲

湘語
雙峯
mĩ
31
上聲

贛語
南昌
mi
213
上聲

客家話
梅縣
mi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mei
23
陽上

粵語
陽江
mei
21
上聲

閩語(閩南片)
廈門
bi
51
上聲
文讀
be
51
上聲
白讀,為“尾”訓讀,多用於地名
閩語(閩南片)
潮州
mũĩ
53
陰上

閩語(閩東片)
福州
mi
31
上聲

閩語(閩北片)
建甌
mi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8-12]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320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5]
  • 4.    陳政 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28
  • 5.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9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58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883
  • 7.    張雙棣 編著.古漢語小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06:236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511
  • 9.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19-08-12]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915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30
  • 12.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8-18]
  • 13.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08-12]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 第2版[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59
  • 15.    陳煒湛著.古文字趣談[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09:216-218
  • 16.    子默著.讀懂漢字 自然與社會[M]:中譯出版社,2017.11:215-216
  • 17.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文化源流 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1031-03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