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馬之戰

(中歐1968年伯特·西奧德梅克執導電影)

鎖定
《羅馬之戰》(第一部:Kampf um Rom I;第二部:Kampf um Rom II - Der Verrat [1]  )是由羅伯特·西奧德梅克導演,勞倫斯·哈維奧遜·威爾斯西娃·科絲西娜霍納爾·布萊克曼等人主演的一部電影。 [2]  影片講述了沒落的羅馬帝國東哥德人的蠻族部落展開的一場血戰。
中文名
羅馬之戰
外文名
Kampf um Rom [1] 
類    型
戰爭/軍事
出品公司
德國中央電影公司、畢加索電影公司
製片地區
西德 / 意大利 / 羅馬尼亞 [2] 
導    演
羅伯特·西奧德梅克
編    劇
拉迪斯拉斯·弗多 [2] 
主    演
勞倫斯·哈維
奧遜·威爾斯
西娃·科絲西娜
霍納爾·布萊克曼
上映時間
1968年12月17日 [2] 
imdb編碼
tt0063174 [2] 
語    言
英語 [3] 
片    長
103 分鐘

羅馬之戰基本信息

【原 片 名】Kampf um Rom I(第一部)、The Last Roman Part II / Kampf um Rom II - Der Verrat(第二部) [1-2] 
【導 演】羅伯特·西奧德梅克(Robert Siodmak)
【主要演員】勞倫斯·哈維(Laurence Harvey)
希爾弗·考斯希娜(西娃·科絲西娜Sylva Koscina) [1-2] 
羅伯特·霍夫曼(Robert Hoffmann)
邁克爾·鄧恩(Michael Dunn)
【年 份】1968年(第一部)、1969-02-21(第二部) [1-2]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電影工作室
【碼 率】596
【文件大小】810M
【影片長度】175Mins(第一部:103 分鐘/ Finland: 94 分鐘 / Germany: 93 分鐘 / Germany: 83 分鐘(DVD);第二部:Finland: 94 分鐘/ Germany: 84 分鐘) [1-2] 
【譯製單位】上海電影譯製廠
【翻 譯】上海外國語學院集體
【譯製導演】陳敍一
【主要演員及配音演員】
勞倫斯·哈維——羅馬貴族(塞迪古斯)—衞禹平
希爾弗·考斯希娜——狄奧多拉皇后——林彬
哈里特·安德森——二公主(瑪莎温薩)——曹雷
霍納爾·布萊克曼——大公主阿瑪拉遜莎(阿瑪拉絲温薩)——蘇秀
羅伯特·霍夫曼——樞密院大臣(託提拉·達西亞公爵)——李闌發
英格里德·波爾廷——尤莉亞——李梓
佈雷德里奇·馮萊德伯爾——樞密院大臣(希爾德·布蘭德)——高博
戴爾特·坎普勒——駐羅馬衞戍隊長(托里斯蒙德)——仲星火
阿德拉·馬科拉斯庫——女僕(阿斯帕)——潘我源
艾曼奧爾·佩特魯特——樞密院大臣(泰雅)——於鼎
弗羅林·皮爾科斯科——樞密院大臣(維提契斯)——康泰
坎娃·斯特朗伯格——維提契斯之妻(勞斯根迪斯)——趙慎之
其他:程引(老哥特狄奧多里克大帝
徐阜(樞密院大臣阿里蓋斯
時漢威(僕人西法克斯)

羅馬之戰角色介紹

  • 東哥特國王,託提拉於541年即位後,以打敗拜占庭、統治整個意大利為己任。542年發動對拜占庭的反攻,552年,雙方會戰於塔吉奈,託提拉被納爾西斯擊敗,重傷而死。

  • 配音 蘇秀

    哥特國王狄奧多里克(Theodoric)的女兒,她推行親近東羅馬帝國的政策,但是許多大臣都是反對派,這使得她的統治很不穩固,宮廷政變後被驅趕到博賽納湖中的一個小島上,不久,她被謀殺在浴室裏。

  • 配音 邱嶽峯

    納爾西斯原為東羅馬皇后狄奧多拉的寵信。538年,隨貝利撒留對東哥特人作戰。550年接替貝利撒留為統帥,在552年的塔吉奈戰役中獲勝,東哥特國王託提拉重傷而死。

羅馬之戰劇情簡介

公元六世紀,羅馬帝國業已風雨飄搖,意大利淪入東哥德人之手達60年之久。為了奪回羅馬帝國的發祥地——意大利,恢復羅馬帝國全盛時代的疆域,查士丁尼統治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決意與東哥德人的蠻族部落展開一場血戰。驅逐東哥德人不僅是對昔日羅馬輝煌的嚮往,而且也是恢復羅馬版圖的關鍵……

羅馬之戰關於配音

塞迪古斯(配音:衞禹平) 塞迪古斯(配音:衞禹平)
據蘇秀老師回憶,本片可能是當年林彪點名要看的,“因為影片中充滿了政治陰謀”,而且給定的譯製時間只有十天,所以該片的譯製過程顯得異常“艱辛”……具體的譯製軼事請參閲蘇秀老師《我的配音生涯》(新版,上海文匯出版社,往事趣談-第14頁至第17頁,酷暑、桃子、十七號片)。曾為《牛虻》中的亞瑟配音的衞禹平老師,這次為男主角——足智多謀的羅馬城防官塞迪古斯配音,他那富有金屬般韻味的聲線鏗鏘有力,為影片配音的成功奠定了基調;從上影廠借調來的著名錶演藝術家中叔皇老師,為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配音,時而暴虐,時而老謀深算,其多年表演經歷的積澱配合上奧遜·威爾斯的上乘演技,使得角色極富光彩;在《傲慢與偏見》中為本尼特太太配音的林彬老師,此次為希爾弗·考斯希娜扮演的皇后配音,人物骨子裏的不羈風情被她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拜占庭的侏儒宰相非常精明強幹,始終將對手玩弄於股掌之中,配音大師邱嶽峯先生自然就成了不二的人選——陰險毒辣,詭計多端,邱嶽峯似乎不是單純在配,而是將自己的靈魂與角色融為了一體。
她配哥特王的小女兒,與蘇秀老師配的大女兒是一對親姐妹。兩人為了爭奪王位拼了個你死我活,最後小女兒下了毒手,將姐姐燙死在浴池裏。所以曹老師常説,她是“殺進翻譯片”來的。本片的譯製過程雖然充滿了艱辛,但也不乏趣味,這些都在《我的配音生涯》裏可以讀到,這裏不再贅述。蘇秀、曹雷兩位老前輩尋覓這個上譯配音版的《羅馬之戰》好多年了,這次終於可以一了心願。
由於年代久遠,劇中有少部分上譯配音缺損(也有可能是刪剪了的情節),這也在情理之中。

羅馬之戰電影相關

羅馬之戰內部資料片

“有毒”的片段 “有毒”的片段
還記得姜文的導演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麼?還記得夏雨寧靜他們溜進電影院,混在大人後面看的那部禁片麼?
那是一部外國禁片,有女人露點。大人發現小孩偷看時,老司令的護士還教訓他們這是一部有毒的電影,就是這部電影——《羅馬之戰》。

羅馬之戰譯製人員回憶

羅馬之戰 羅馬之戰
《羅馬之戰》長近三小時,正常工作起碼要一個月,可當時卻限令我們幾天之內一定要完成。後來聽説因為這部影片的內容涉及到很多政變陰謀,是林彪要用來作參考,急於要看的。但至今我也搞不清這個傳聞的真假。這部影片的人物眾多,因此還向故事片廠借了林彬高博中叔皇、曹雷等人(那時曹雷尚未調來我廠)。由於時間緊迫、台詞又多,又不能把劇本帶回家念台詞,所以大家只好都住在廠裏。廠裏在兩間辦公室裏安置了牀鋪,分作男女宿舍。但那些天並沒有完整的睡眠時間,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吃飯,幾乎都用來錄音了。有時工作到午夜一、二點鐘,有一天我們工作結束時,天已朦朦亮,菜場已經開始賣菜了。但那時,“工人階級領導一切”,即使工作緊張到這種程度“天天讀”還是雷打不動的。所以,不管怎麼忙,每天早晨八點到九點必須學習毛主席著作。形式上大家都坐在那裏“學習”,但卻沒有一個人真的在學毛着,戲少的演員放心地在那裏打瞌睡以補夜裏的睡眠不足,戲多的則抓緊這段時間背台詞。你看,一個個微閉着眼睛,口中唸唸有詞,臉上的表情忽喜忽悲,忽嗔忽怒,真是七情上面,有意思極了。
那是個大熱天,那年又特別熱,錄音棚裏也沒有空調。早晨抬進來一大塊冰,一會兒就化光了。我和曹雷哥特王的兩個女兒,我配姐姐,她配妹妹。老國王死後,姐妹倆爭奪王位互相陷害。還有幾個樞密院的大臣,配音的高博、於鼎、李蘭發都是胖子,我們五、六個人一塊擠在一個話筒前,簡直熱得氣也喘不過來了。當時,曹雷正巧懷孕,大概已經有六、七個月了吧,也挺着個大肚子和我們擠在一起,腳腫得連鞋也穿不上,只好穿雙拖鞋。
浴池中的王室陰謀 浴池中的王室陰謀
戲中,姐姐先奪到王位把妹妹囚禁到了一個島上。而妹妹卻更加狠毒,終於把姐姐燙死在浴池中。那是曹雷配的第一部戲。所以後來她總是説自己是“殺進譯製片廠的。”
可惜由於醫療事故,曹雷那個孩子生下來沒幾天就死了。她白吃了那麼多的苦,而且是個女兒。後來,她又生了一個兒子,現在已經和她一樣高了。可再也不會有女兒了。
一次,一部美國四十年代的商業片發到了我們廠。它跟“國際階級鬥爭新動向”根本挨不上邊兒,也談不上有什麼藝術性可供樣板團參考。在看片時,我對坐在我旁邊的同事説:“為什麼要我們譯製這部影片?它有哪方面的參考價值?”他開玩笑説:“中影公司發錯片子了。”後來聽説,江青特別喜歡美國男影星泰隆·鮑華,凡是他主演的片子都要弄來讓我們譯製。直到1975年社會上開始流傳《紅都女皇》時,我們才明白了,什麼“瞭解國際階級鬥爭新動向”,什麼“給樣板團作藝術上的參考”,我們其實不過是給江青那夥特權階層的人“唱堂會”罷了。當然,同時她也把這些“內片”作為肉骨頭丟給那些她所豢養的人,使他們覺得自己也有某些特權因而洋洋得意,以便更加死心塌地地為她賣命。
四人幫”倒台以後,有些影片已經公開發行了,像《魂斷藍橋》、《音樂之聲》、《簡·愛》等等,《羅馬之戰》等片也廣泛地招待過文藝界的同行們。

羅馬之戰大眾評分

網站
評分
參評人數
統計截止日期
豆瓣
7.0
399
2023-12-11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