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伯特·愛德華茲

鎖定
羅伯特·愛德華茲 (Robert G. Edwards,1925年6月8日一2013年4月10日),出生於英格蘭曼徹斯特劍橋大學教授,英國生理學家,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1948年畢業於北威爾士大學農業和動物學專業;1955年獲得愛丁堡大學動物基因研究生學位;1956年至1978年從事生殖生理學研究,併成功使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1983年至1984年創立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研究會,並創辦《人類生殖》雜誌;2001年,由於在人類不育症治療領域的突出成就,獲得美國阿爾伯特·拉斯克醫學研究獎。因創立了體外受精技術獨享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3年4月10日,羅伯特·愛德華茲去世,享年87歲。
中文名
羅伯特·愛德華茲
外文名
Robert G. Edwards
國    籍
英國
出生日期
1925年6月8日
逝世日期
2013年4月10日
畢業院校
北威爾士大學農業和動物學專業
主要成就
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
出生地
英格蘭曼徹斯特
代表作品
創辦《人類生殖》雜誌
職    稱
劍橋大學教授

羅伯特·愛德華茲教育背景

愛德華茲二戰後先後在英國威爾士大學愛丁堡大學學習生物學,於1955年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1958年,愛德華茲進入英國醫學研究院,開始在生殖醫學領域的研究。從1963年起,愛德華茲開始在劍橋大學供職,並與帕特里克·斯特普託研發出體外受精技術。基於這一技術,1978年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出生,其成就可謂驚世駭俗。隨着路易斯·布朗的健康成長,併為人妻、為人母,人們看到了體外受精技術的巨大貢獻。“我常被人們稱為瘋子,沒人願意在倫理方面冒險。許多人對我説,那些孩子(試管嬰兒)不會正常發育的。”羅伯特·愛德華茲許多年前曾對媒體説。
1978年7月25日,在他的診所誕生了第一個“試管嬰兒”——英國的路易斯·布朗。

羅伯特·愛德華茲人物經歷

羅伯特·愛德華茲1925年他出生於英格蘭曼徹斯特。二戰中服完兵役後,他進入威爾士大學班戈分校和愛丁堡大學學習生物學,1955年獲得博士學位,論文內容為小鼠胚胎髮育。1958年他成為英國國立醫學研究所研究人員,開始了對人類授精過程的研究。從1963年開始,愛德華茲相繼在劍橋大學和Bourn Hall診所(世界首個試管授精中心)工作。Bourn Hall由愛德華茲和Patrick Steptoe所建立,愛德華茲擔任其研究主任多年。愛德華茲同時還是授精研究領域多本頂尖期刊的編輯,是劍橋大學名譽退休教授。 [1] 
因為在人類試管授精(IVF)療法上的貢獻,羅伯特·愛德華茲(Robert Edwards)獲得2010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的貢獻使治療不育症成為可能,包括全球超過10%的夫婦在內的人類因此獲益匪淺。
早在1950年,愛德華茲就認為IVF可以有助不育症的治療。通過系統的研究工作,他發現了人類受精的重要原理,併成功實現人類卵細胞在試管(或者更確切地説,是細胞培養皿)中受精。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的誕生,就是對愛德華茲的不懈努力的最好表彰。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愛德華茲和他的同事將IVF進行改良,並將其與世界分享。
體外受精技術誕生時曾飽受爭議,認為這違反倫理道德。但隨着越來越多的試管嬰兒出生並健康成長,大眾對試管嬰兒的態度開始轉變。愛德華茲也因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獎評委在頒獎後説,全世界大約有10%的夫婦遭受不育症的折磨,這一切都隨着體外受精技術的問世而得到解決。
“愛德華茲領導了從基礎性發現到今天成功的體外受精治療的全過程,一個全新醫學領域誕生了,他的貢獻代表了現代醫學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2] 
因為IVF而得以出生的人大約有四百萬,他們中的許多人現已成年,甚至有的已為人父母了。羅伯特·愛德華茲對IVF療法的研究獲得了許多重要發現,一門新醫學領域也由此誕生。他的貢獻代表着現代醫學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羅伯特·愛德華茲獲得獎項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2010年10月4日宣佈,將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有試管嬰兒之父之稱的英國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85歲的愛德華茲因創立體外受精技術而獲得這一獎項。體外受精技術俗稱試管嬰兒技術 [3] 
愛德華茲1958年着手研究試管受精,2010年獲諾貝爾獎 [4]  “我覺得愛德華茲獲獎是眾望所歸,我奇怪這一獎勵怎麼來得這麼晚?”曾經和愛德華茲一起在劍橋大學工作的科學家馬丁·約翰遜這樣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審委員會説,愛德華茲所作研究有助於消除全球10%不育症夫婦所面臨的困擾。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2010年10月4日宣佈,將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有“試管嬰兒之父”之稱的英國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

羅伯特·愛德華茲獲獎爭議

2010年10月4日,梵蒂岡猛烈抨擊諾貝爾醫學獎頒給“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Robert Edwards),斥諾貝爾醫學獎評審機構作出有關決定“不恰當”。
代表教廷響應醫學道德問題的宗座生命學院院長鮑拉(Ignacio Carrasco de Paula)週一向意大利通訊社ANSA指出:“我肯定選擇愛德華茲為得主是完全不恰當。”鮑拉稱:“沒有愛德華茲,世上便沒有售賣數以百萬卵細胞的市場,也沒有大量放滿胚胎的冷凍庫。”他續稱:“在最好的情況下,那些胚胎會植入子宮內,但他們最有可能的下場卻是遭棄置或死亡,這個問題要由新出爐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負責。”
不過,在鮑拉接受ANSA訪問的文字記錄中,鮑拉的談話內容顯然經大幅修改,語調温和。文字記錄顯示,愛德華茲獲獎是令人理解,這位科學家不應受到低估;文字記錄還強調,鮑拉是以個人名義發表意見。
教廷向來將體外受精視為不道德,因在有關過程中,有大量胚胎遭棄置。總部設於梵蒂岡的國際天主教健康照護聯盟發表聲明指,他們對愛德華茲獲獎感到“驚愕”。

羅伯特·愛德華茲人物去世

2013年4月10日,羅伯特·愛德華茲在英國去世,享年87歲。
劍橋大學2013年4月10日發表聲明説:“他的家人懷着極其悲痛的心情宣佈,羅伯特·愛德華茲爵士、教授、諾貝爾獎得主、試管授精技術的聯合創始人,在睡眠中平靜地離世。” [5] 
參考資料